辛亥革命纪念馆建筑调研分析

合集下载

武汉辛亥革命遗址遗迹考察报告

武汉辛亥革命遗址遗迹考察报告

• •

首义烈士公墓(汉口利济北路和球场路 黎元洪墓(洪山土公山省林勘院内)
遗迹考察的意义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曾经我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很少,通过此次的辛亥革命遗址考察,我深刻认识和领会
了现在生活来之不易,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的艰苦奋斗历
程,忧国忧民的的情怀,舍生取义、舍家为国的慷慨大义
谢谢观赏
首 义 枪 声 纪 念 塑 像
塑像形象为一参加武昌首义的湖北新军青年下级军官。军官戎装马靴,右后高 举一枝汉阳造步枪,背景为一“V”字形图案,既取英文胜利意,又象征推开的 武昌城门。铜雕通高7米,为首义公园标志性景观。
孙 中 山 纪 念 碑
碑 阳 刻 “ 总 理 孙 中 山 先 生 纪 念 碑 ” 十 个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首 义 炮 台
首义炮台位于首义公园内蛇山山脊西部最高点 辛亥武昌首义时起义军曾在蛇山山顶架炮进攻湖广总督署。
抗战碉堡 遗址
表烈祠
古老佛塔
抱冰堂
首 义 广 场
首义广场位于武昌阅马场 ,广场由两大轴线组成,即南北向的纪念轴和东西向的文化 景观轴,在两轴交会处是一个以十八星旗为图案的大型喷泉花坛凸显出此处的辛亥首 义历史。广场上,矗立着革命时代的建筑遗址红楼、武昌首义纪念馆、孙中山铜像、 黄兴拜将台、湖北谘议局界碑、彭刘杨三烈士塑像等
军的大本营。起义军在此补充弹药后,发动了向湖广总督署、张彪的第八镇司令部的进攻。
胜利亭位于武昌紫阳公 园内东侧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定武昌首义的10月l0 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为 庆祝武昌首义成功和此次 有意义的盛典,在此修建 了胜利亭。

辛亥革命首义博物馆考察报告

辛亥革命首义博物馆考察报告

辛亥革命首义博物馆考察报告辛亥革命首义广场考察报告一直固执地喜欢几米的话: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每每读起这段话就有种莫名的感伤,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是呀,忘得了昨天。

然而我们就能忘却历史么?一如我们回不了过去,更回不了当初。

中国不缺历史,缺少的是史思。

走进辛亥革命首义广场心中由然产生敬畏崇敬之情,看着那高大的革命人士塑像。

只是也只可静静远观而不敢亵玩焉。

说不上来的感情,除了怀念敬仰,我不知道还能说上什么,一切的语言在这里都显苍白无力。

走近博物馆,看着那陈放的文物史料,眼不能及,详尽地介绍着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我被深深折服,我骄傲我自豪身为湖北人,身在武汉还能感受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首义精神。

我惭愧自己不能像苏轼那样文采飞扬,潇洒挥毫泼墨写出那样名流千古怀古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

一路慢走一路参观,一边驻足一边思考,随处拍照随处议论,顾不及其他参观者。

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

忘记了方向,只知道参观,生怕错看一个史物。

本想冒昧跟那些文物伟人合影,感觉方枘圆凿,禁犯了神圣。

但终究是拍了。

那二号展厅仿真的街道小巷,着实让我震撼不已,怎一个奇妙了得。

看到展览简介才恍然知道每个展馆之间是有联系的,顿时思绪连成片。

不禁感叹道:百年辛亥,风云激荡。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

建立共和伟业,彪炳千秋,为世人所缅怀。

千年峥嵘,百年巨变。

这是历史的再现,让我们能旧日的温暖。

,是一场视听的盛宴,让我们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叹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展馆聚焦晚清至民国建立这段历史,关注社会各种力量的角力及影响。

全展七百余件珍贵文物,历史照片,高科技的现代技术再现的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签订,黄花岗起义,中国同盟会成立等逼真场景,可谓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变革和”中国共和之基的开创伟业。

辛亥革命纪念馆ppt

辛亥革命纪念馆ppt

造型特点——构思立意
• 建筑外观汇聚“旗帜”、自 由”、“飞”“人”、“V” (胜利)、“闪电”、“历 史峡谷”等造型元素交相呼 应,塑造出步移景异的视觉 盛宴。总之,建筑造型体现 了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 之间,追求一种言外之意、 味外之旨。

北广场的主入口两边的墙 面如同自由的旗帜引领觉醒 的民众冲破封建专制的桎梏。 中间的折面造型象征着历史 的峡谷,地面的折行天窗则 象征则划破黑夜的革命闪电。
辛亥革命纪念馆调研
周旭:201108239051 吴杰:201107152065
目录
• • • • • • • • 基本介绍 造型特点 区位分析 交通分析 功能分析 参观流线 采光分析 总结分析
基本介绍
• 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 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
功能分析——一层
• 一层平面:多功能展厅、基本展厅。
功能分析——二层
• 二层平面:专题展厅,基本展厅
功能分析——三层
• 三层平面:专题专厅、基本专厅、茶室、缅怀室
参观流线——一层
• 分两个展厅分别进 行观览,展厅之间 由大厅衔接,不能 连续观览。
参观流线——二层
• 两个展厅分别进行 观览,展厅之间不能 连续浏览。
• 近景——建筑缓坡以黑 色为基调,以浮雕、石 刻为细节表达,增强建 筑的表现层次,创造出 步移景异的观感效果。
造型特点——建筑造型
• 外观设计采用了雕塑感很强的三角形造型,平面和立面上都有三角形 体的运用,给人一种凌厉、向上、冲破禁锢、打破藩篱之感,也很符 合首义精神推翻封建思想,建立新民主的特质。
参观流线——三层
• 分左右两 个展厅, 展厅之间 能够连续 浏览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篇1在这个物质生活盖度发达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会在闲暇时刻去瞻仰此处,去体会当时兵荒马乱的纷争与血色,英雄的豪气呢?历史硝烟战火在我们参观博物馆的此刻浮现在我脑海中。

检票口的人群中的话不多,好像在衬托这里的肃穆。

进而使人想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

辛亥革命博物馆算是武汉的新地标之一,这座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建的建筑,正对红楼而立,是武昌阅马场一道新的风景。

游武汉的话不来这里着实可惜,不仅仅是因为这坐建筑的展品吸引人,更是因为,如果你不了解一座城的历史的话,你很难感同身受的去了解这里的人,这里的生活还有这里的习惯。

第一站:第一展厅包括晚清中国和革命原起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专题博物馆,具体的地理位置在武昌阅马场,红楼的斜对面。

有幸来到这里参观感受辛亥革命历史,对普通游客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参观学习历史的机会。

博物馆分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主要展厅有五个,每个展厅都反映辛亥革命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表现了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和辛亥百年五个大的主题。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馆里结合了高科技手段,尽可能的复原历史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站:第二展厅包括革命原起和武昌首义参观完第一展厅之后出来,上楼梯来到第二层继续参观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的主题是革命原起,主要介绍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广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各地的革命团体运动,孙中山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革命思想家创办革命刊物,黄花岗起义,以及保路风潮等历史事件。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各地的革命思想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思想的传播主要表现在各地革命思想家创刊宣传革命,比如民报、湖北学生界等。

第三站:第三展厅包括武昌首义出第二展厅,还是上楼参观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是我们认为的所有展厅里面最有意思的一个展厅,这个展厅的布局别具匠心,一进入展厅你会发现你自己并不是在看展览,而是站在民国时期的武汉老街道上,整个展厅尽量还原老武汉街道的夜景,并且配合武昌起义前的紧张感,还有夜晚的蛐蛐叫、狗吠等音效,幽暗的街道、巡逻的士兵,早已打烊的店铺,这些完全营造出老武昌的实景和当时革命前夜的环境氛围,让游人重温历史时刻。

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设计之美

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设计之美

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设计之美摘要: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自建设之初就引来了许多的关注,有赞美,也有批评。

通过对博物馆的功能美、造型美、结构美、材料美和形式美的探讨,得出我对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设计之美的看法。

关键词:功能造型形式设计之美是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也是生活美与艺术美的统一。

因此,对于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设计之美的分析要从多方面进行。

一、功能美“功能美”是设计之美区别于一般的艺术之美的重要标志。

美学家李泽厚很早就提出“功能美”的概念,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认为功能美就是功能的直观形态化所体现的美。

功能美不仅表现为实用功能和使用功能等物质功能,也还表现为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等精神功能。

功能美首先表现为实用功能。

实用功能是功能美的基础,它是设计艺术用来满足人们实用需要的属性。

我国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外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城市中的博物馆、美术馆数量明显偏少。

因此,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建设正是基于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实际情况。

博物馆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过去的历史,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且还可以作为人民群众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说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实用功能是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正如苏格拉底说的:“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的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

”设计艺术的功能美要有效地发挥出来,不仅仅表现在它是“有用”的(实用功能),而且也要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既要表现为“好用”的。

好用的标准可以是多项的,如高效、方便、舒适、人性化等。

举一个小例子,一般的博物馆在供参观者休息的设施上做的多有不足,人们在疲惫时往往得不到休整,参观者也就有了不好的情绪。

而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走廊等多处安置了椅子,这样齐备的设计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那么,参观者从博物馆中学到的知识也就较以往传统的博物馆要好得多。

军事理论: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军事理论: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题 目武汉市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 业班 级 姓名指导教师 汪 平2014 年 03 月 28 日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目录1 前言 (4)2 历史背景 (4)3 遗址概况 (4)4 实地考察 (5)4.1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纪念馆(“红楼”) (5)4.2 辛亥革命博物馆 (6)5 总结 (8)附录 (9)1 前言“踏访辛亥遗址铭记流芳历史”。

辛亥革命距今已有103年,学习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

而在武汉这个辛亥革命发起地的革命城市,我们更应该亲身体会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

因此我们两人成立小组,前往武汉辛亥革命遗址之一—辛亥革命博物馆。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各历史遗迹的基本情况,更对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精神和意义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我们都深深体会到我中华儿女愿为革命献身的拳拳爱国之惰,也感受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 历史背景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

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

武昌起义赢得全国响应,统治中国近代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被成功推翻,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

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3 遗址概况分布在武汉三镇的遗址遗迹至目前共发现有35处,大部分保存状态良好。

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4 实地考察4.1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纪念馆(“红楼”)XXX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到达了位于阅马场北端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纪念馆。

营造纪念氛围展现首义精神_辛亥革命博物馆_新馆_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创作构思

营造纪念氛围展现首义精神_辛亥革命博物馆_新馆_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创作构思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营造纪念氛围 展现首义精神—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创作构思郭雷 陆晓明 叶炜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2008年7月,武汉市政府决定同时以国际征集的方式征集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和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方案。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和美国MCM设计集团联合体所提交的设计方案获得第一名并作为实施方案。

1 规划设计1.1 中轴对称与面山背水本次规划设计地块处于武昌旧城范围的几何中心位置,首义中轴线贯穿整个地块。

为了强化首义纪念中轴线,规划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式空间布局,其空间序列自北向南依次为蛇山、红楼、首义文化园、景观水池、纪念广场及纪念碑、博物馆(新馆)、纪念公园、紫阳湖,构筑面山(蛇山)背水(紫阳湖)的空间格局,使整条首义中轴线更为突出。

1.2 时如流水与折线记事设计之初,我们想到了利用中轴线以增强其纪念性,将其命名为时间轴;同时发现如果仅有时间轴,轴线空间显得呆板。

深入设计后提出折线形态的事件轴,两轴相互穿插,使轴线空间丰富饱满。

同时,沿贯穿整个地块的首义纪念中轴线,又设计了一条南北向延伸的12m宽的水轴。

这条水轴代表着“时间”,水轴旁的时间刻度,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时间线索,同时中央水轴的引入加强了基地与紫阳湖的联系,也是作为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长湖”水系的一种历史回忆。

我们在设计中查阅了大量史实资料,并绘制了革命爆发时起义军从“起义门—工程营—督军府”的进军路线图。

这一折线形态的路线图作为事件线索提升为 “事件轴”并叠加在“时间轴”之上,隐喻“革命的闪电”这一构思主题,同时也反映了起义军进攻的方向。

围绕事件轴,布置了10大历史主题景点,形成了再现历史线索的完整景观。

博物馆既是“时间轴”的起点,又是“事件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增强了两条轴线的联系。

“时间轴”是直线,参观者追随时间线索回忆的步伐是单向且无法停止的,如同时间的推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可谓“逝者如斯夫”。

辛亥革命遗址的调查报告

辛亥革命遗址的调查报告

调查意义





通过这次对辛亥革命的遗址调查,我切身感受到了革命者 大无畏的,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 辛亥革命是每个中国人最值得纪念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应 刻骨铭心的去记住的。它是历史的波澜,历史的奇迹,历史 的丰碑。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政府,改变了中国,推动了中国历 史的发展,使中国发展迈进了一大步,就这样历史的车轮在 不断地摇动,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都应当去了解过去,了解 历史,了解一切。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铭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曾经我对辛亥革命的了 解很少,而通过此次的辛亥革命遗址考察,我深刻认识和领 会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的艰苦奋斗 历程,忧国忧民的的情怀,舍生取义、舍家为国的慷慨大义。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在学习道路上应当努力拼搏,自强不 息,为民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自己的智慧做一 番伟大的壮举。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吸允阳光共同努力 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起义门
位于首义南路, 原为武昌古城的 中和门,1911年 10月10日晚工程 营发难占领楚望 台军械库之后, 打开中和门迎接 驻南湖起义炮队 入城,在城头架 炮向清湖广总督 署进攻,胜利后 改为起义门。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武昌蛇山首义公 园内。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 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历史 功绩,于1928年修建。碑座面 北朝南,略呈方锥形,高约7米, 碑座高约2.5米,碑帽呈方斗形, 碑身四方均有浮雕花卉,上端 四角卷云翘角。碑身正面镌"总 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中华民 国十七年国庆日落成"。碑体用 花岗岩砌成,四周护栏环似铁 链,整个纪念碑呈现庄重肃穆, 环境恬静。
胜利亭与封建亭
胜利亭(民军起义国庆碑)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将武昌首 义的10月10日定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同年10月 10日在首义之区武昌举行了庆典遂在此修建" 胜利亭",亭中立一汉白玉石碑,碑高1.68米, 宽52厘米,正面镌刻"民军起义国庆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型特点——建筑造型
• 外观设计采用了雕塑感很强的三角形造型,平面和立面上都有三角形 体的运用,给人一种凌厉、向上、冲破禁锢、打破藩篱之感,也很符 合首义精神推翻封建思想,建立新民主的特质。
造型特点——构思立意
• 建筑外观汇聚“旗帜”、自 由”、“飞”“人”、“V” (胜利)、“闪电”、“历 史峡谷”等造型元素交相呼 应,塑造出步移景异的视觉 盛宴。总之,建筑造型体现 了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 之间,追求一种言外之意、 味外之旨。 • 北广场的主入口两边的墙面 如同自由的旗帜引领觉醒的 民众冲破封建专制的桎梏。 中间的折面造型象征着历史 的峡谷,地面的折行天窗则 象征则划破黑夜的革命闪电。
总结分 析
在博物馆设计的时候,虽 然这里是入口,但观众是 不能进去的,是属于博物 馆工作人员进去的入口, 很好的做到人员分流。
总结分 析
在博物馆二楼漏出钢结构的美感,很有视觉冲击力。另外大面积 的玻璃外窗给室内提供充足的光照。
总结分 析
博物馆二楼有个室外场地,从这个方向看博物馆更雄伟气魄,只 可惜出室外的门被封住了。可能是设计空间的时候和流线没有很 好的结合好。
采光分析
• 交通空间:采光方式主要以自然光,辅助人工照明,环保节能。
总结分 析
辛亥革命博物馆选址精准,造型符合精神,大气宏博,交通便 利,流线清晰,功能合理,是一座品质优良的历史博物馆。
总结分 析
博物馆的大门做了下沉式入口,在大门形成半围合的空间,暗示快进到 博物馆里面了,同时又给人变化的空间,显得很有趣。
造型特点——视觉层次
• 远景——建筑提醒犹如 象征胜利的旗帜,给人 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 精神上的冲击,营造庄 严肃穆的纪念氛围。
• 中景——粗糙的表现肌 理,塑造出建筑的沧桑 感和雕塑感。
• 近景——建筑缓坡以黑 色为基调,以浮雕、石 刻为细节表达,增强建 筑的表现层次,创造出 步移景异的观感效果。
总结分 析
博物馆的内部为了烘托辛亥革命当时的气氛,模拟当时墙面,地 面,看是去是青石砖,其实不是,其实是在水泥墙画的线罢了。
总结分 析
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多用折线型来 塑造空间,基本上都是尺度较大的 空间构成,这样不仅显得空间有趣 还比较大气,很有艺术感。
Thanks For Watching !
参观流线——二层
• 分两个展厅分别进行 观览,展厅之间不能 连续浏览。
参观流线——三层
• 分左右两 个展厅, 展厅之间 能够连续 浏览
参观流线——垂直交通
• 从垂直交通图视图可以看 出,设计者希望游客分左 右两侧进行浏览,从下至 上,从上至下,这样省去 了游客下楼梯的无聊时间, 让游客进入博物馆那一刻 到处去那一刻都是保满的 游览时间。
区位分析
• 博物馆位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周围景区,商业,公园,游乐,文化 一应俱全,地处长江脚下,濒临江畔,用地优良。
区位分析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首义广场
湖北剧院
首义校区
商业区
紫阳湖公园
交通分析
沿途公交站点
连接景区道路
交通分析
辛亥革命纪念馆调研
目录
• • • • • • • • 基本介绍 造型特点 区位分析 交通分析 功能分析 参观流线 采光分析 总结分析
基本介绍
• 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 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
• 基址: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 • 修建时间:2009.08——2011.09 • 修建目的:为纪念辛亥革命首义100周年
功能分析——负一层
• 博物馆共四层,地下一层,地面三层 • 地下一层:序厅、办公接待、报告厅
功能分析——一层
• 一层平面:多功能展厅、基本展厅、学术报告厅。
功能分析——二层
• 二层平面:专题展厅,基本展厅
功能分析——三层
• 三层平面:专题专厅、基本专厅、茶室、缅怀室
参观流线——一层
• 分两个展厅分别进 行观览,展厅之间 由大厅衔接,不能 连续观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