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重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基本知识重点

模块一传感器概述练习题一、填空题:1、依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常传感器由、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是能把外界转换成的器件和装置。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包含、、迟滞、、分辨力、精确度、稳定性和漂移。
3、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和动态指标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指标,而频率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指标。
4、传感器可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传感器,热电阻是型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是型传感器。
5、已知某传感器的灵敏度为K0,且灵敏度变化量为△K0,则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误差计算公式为。
6、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和三类。
7、相对误差是指测量的与被测量量真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8、噪声一般可分为和两大类。
9、任何测量都不可能,都存在。
10、常用的基本电量传感器包括、电感式和电容式传感器。
11、对传感器进行动态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12、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是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的能力。
13、传感检测系统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方向发展。
14、若测量系统无接地点时,屏蔽导体应连接到信号源的。
15、如果仅仅检测是否与对象物体接触,可使用作为传感器。
16、动态标定的目的,是检验测试传感器的指标。
17、确定静态标定系统的关键是选用被测非电量(或电量)的标准信号发生器和。
18、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必须在所测信号频率范围内,保持条件。
19、为了提高检测系统的分辨率,需要对磁栅、容栅等大位移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_ 。
20、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
21、在反射参数测量中,由耦合器的方向性欠佳以及阻抗失配引起的系统误差是。
22、传感器在输入按同一方向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称为。
二、判断题:1、灵敏度高、线性误差小的传感器,其动态特性就好。
()2、测量系统的灵敏度要综合考虑系统各环节的灵敏度。
()3、测量的输出值与理论输出值的差值即为测量误差。
智能传感器 关键技术 卡脖子 重点发展的11个技术方向和建议

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卡脖子重点发展的11个技术方向和建议智能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并收集相关数据的设备。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的11个重点发展方向和建议:1. 多模态传感技术:考虑到不同环境下的传感需求,智能传感器应具备多模态传感技术,以适应多样化的场景。
2. 能耗优化技术:智能传感器通常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因此应发展能耗优化技术,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3. 高精度测量技术:对于某些应用,如工业生产和医疗设备,智能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测量能力,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发展适应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以提高数据的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5. 低成本制造技术:为了推广应用,智能传感器需要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6. 网络通信技术:智能传感器需要具备网络通信能力,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数据共享。
7.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智能传感器涉及大量的用户数据,需要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8. 自适应感知技术:智能传感器应具备自适应感知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传感参数和采样频率。
9. 高可靠性设计技术:智能传感器常常需要在恶劣环境中工作,需要发展高可靠性设计技术,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10. 多级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的信号通常需要经过多级处理,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需要发展相应的多级信号处理技术。
11. 规范标准和产业链建设:智能传感器的推广离不开规范标准的制定和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和产学研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收集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等信息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如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设备、汽车等。
以下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
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通过感知或测量物理量或化学量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光照强度、流量等;化学量包括气体浓度、pH值等。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学、热学、光学、化学以及机械等不同的原理。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频率、电阻等形式。
2.传感器的分类-按照感知的物理量或化学量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按照测量原理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
-按照输出信号类型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模拟输出传感器和数字输出传感器。
3.传感器的特性与参数-灵敏度:传感器响应物理量变化的能力,它决定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分辨率。
-精度:传感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
-响应时间:传感器从感知到输出响应所需的时间。
-可靠性:传感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长时间稳定工作的能力。
-线性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温度影响: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性能的稳定性。
-零点漂移: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传感器输出信号发生的零点偏移。
-跨度漂移: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量程偏移。
-电磁兼容性:传感器在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4.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工业生产:用于监测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环境监测:用于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等环境参数,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汽车行业: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温度、压力、氧气浓度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
-医疗设备:用于监测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辅助医疗诊断和治疗。
传感器术语重点

谢 谢 观 看
6)输出形式:分npn二线,npn三线,npn四线,pnp二线, pnp三线,pnp四线,AC二线,AC五线(自带继电器),及 直流NPN/PNP/常开/常闭多功能等几种常用的形式输出。 7)指向角:常见GDKG光电传感器的指向角示意图 8)表面反射率:对于漫反射式光电开关发出的光线需要被检测 物表面将足够的光线反射回漫反射开关的接受器,所以检测 距离和被检测物体的表面反射率将是决定接受器接收到光线 的强度大小,粗糙的表面反射回的光线必将小于光滑表面反 射回的强度,而且,被检测物体的表面必须垂直于光电开关 的发射光线。授课人:蒋湛 冷静燕
1)检测距离: 动作距离是指检测体按一定方式移动时,从基准 位置(光电开关的感应表面)到开关动作时测得的基准位置到 检测面的空间距离。额定动作距离指接近开关动作距离的标称 值。
传感器检测距离示意图
2)回差距离:动作距离与复位距离之间的绝对值。 3)响应频率:按规定的1秒的时间间隔内,允许光电开关动作 循环的次数。 4)输出状态:分常开和常闭。当无检测物体时,常开型的光电 开关所接通的负载,由于光电开关内部的输出晶体管的截止 而不工作,当检测到物体时,晶体管导通,负载得电工作。 5)检测方式:根据光电开关在检测物体时,发射器所发出的光 线被折回到接收器的途径的不同,可分为漫反射式,镜反射 式,对射式等。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doc

国家标准对传感器定义是:
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以下含义:
1、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检测装置;
2、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3、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1.2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三部分组成:
图示 :被测量---敏感原件-----转换原件----基本电路-------电量输出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
1.1.3传感器的分类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号, 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大脑, 大脑把这些信号分析处理传递给肌体。
如果用机器完成这一过程, 计算机相当人的大脑, 执行机构相当人的肌体,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
1.1.1传感器的定义
广义: 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的输出器件和装置。
1) 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生物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
2)按输入量分类:速度、位移、角速度、力、力矩、压力、流速、液面、温度、湿度
3)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4)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
5)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单功能传感器
差!
入信号按正弦 化 ,分析 特性的相位、振幅、
率, 称 率响 ;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重点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
应 用 电 子 技 术 专 业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三、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任务4 掌握线性度的概念 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是指传感器实际特性曲 线与拟合直线(有时也称理论直线)之间的最大 偏差与传感器量程范围内的输出之百分比。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
应 用 电 子 技 术 专 业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三、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任务1 了解传感器的特性参数有哪些 传感器的特性一般指输入、输出特性。 传感器的特性包括:灵敏度、分辨力、线性度、 迟滞、重复性、漂移等。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
应 用 电 子 技 术 专 业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一、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任务3 理解传感器的作用
在流水线上, 边加工,边检 验,可提高产 品的一致性和 加工精度。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
应 用 电 子 技 术 专 业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二、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任务1 理解传感器的组成
举例:测量压力的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
当传感器的输出、输入量的量纲相同时,灵敏度 可理解为放大倍数。 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灵敏度 愈高,测量范围愈窄,稳定性也往往愈差。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
应 用 电 子 技 术 专 业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三、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任务3 理解分辨力的概念 分辨力:指传感器能检出被测信号的最小变化 量。 当被测量的变化小于分辨力时,传感器对输入 量的变化无任何反应。
传感器分类重点

传感器的种类传感器有许多分类方法,但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被测物理量来分;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来分。
按被测物理量划分的传感器,常见的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矩传感器等。
按工作原理可划分为:1.电学式传感器电学式传感器是非电量电测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传感器,常用的有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及电涡流式传感器等。
电阻式传感器是利用变阻器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阻信号的原理制成。
电阻式传感器一般有电位器式、触点变阻式、电阻应变片式及压阻式传感器等。
电阻式传感器主要用于位移、压力、力、应变、力矩、气流流速、液位和液体流量等参数的测量。
电容式传感器是利用改变电容的几何尺寸或改变介质的性质和含量,从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的原理制成。
主要用于压力、位移、液位、厚度、水分含量等参数的测量。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改变磁路几何尺寸、磁体位置来改变电感或互感的电感量或压磁效应原理制成的。
主要用于位移、压力、力、振动、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
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被测非电量转换成电量制成。
主要用于流量、转速和位移等参数的测量。
电涡流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屑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在金属内形成涡流的原理制成。
主要用于位移及厚度等参数的测量。
2.磁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是利用铁磁物质的一些物理效应而制成的,主要用于位移、转矩等参数的测量。
3.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及自动控制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效应和光学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光强、光通量、位移、浓度等参数的测量。
4.电势型传感器电势型传感器是利用热电效应、光电效应、霍尔效应等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磁通、电流、速度、光强、热辐射等参数的测量。
5.电荷传感器电荷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力及加速度的测量。
6.半导体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内光电效应、磁电效应、半导体与气体接触产生物质变化等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磁场和有害气体的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级传感器复习要点
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性能
1.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2.传感器技术的三要素。
传感器由哪三部分组成?
3.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哪些?并理解其意义。
4.画出传感器的组成方框图。
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5.什么是传感器的精确等级?一个0.5级电压表的测量范围是0~100V,那么该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
少伏?
6.穿钢琴工作在差动状态与非差动状态时的优点有哪些?
7.最小测量与分辨力的定义与计算。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
8.应变片有哪些种类?金属丝式,金属箔式,半导体式。
9.什么是压阻效应?
10.压变式传感器接成应变桥式电路的理解,输出信号计算。
应变片桥式传感器为什么应配差动放大器?
11.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框图,以及分的作用。
12.电阻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各于什么效应?
13.半导体应变片与金属应变片各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
14.电容式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哪三种?
15.寄生电容和分布电容对电容式传感器有什么影响?解决电缆电容影响的方法有哪些?
16.什么是电容电场的边缘效应?理解等位环的工作原理。
17.运算法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原理及特点。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8.了解差动变压器的用途及特点。
19.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压电式传感器
20.什么是压电效应?什么是逆变电效应?常用压电材料有哪些?
21.压电传感器能否测量缓慢变化的静态信号?为什么?
22.压电传感器的偏置放大器电路形式与各自的特点。
第六章数字式传感器
23.光栅传感器的原理,采用什么技术可测量小于栅距的位移量?
24.莫尔条纹的形成及特点。
25.数字式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主要特点、
第七章热电式传感器
26.热电偶的热电势由哪几部分组成?
27.热电偶的三定律的理解。
28.掌握热电偶的热电效应。
29.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和必要性及补偿电桥法的补偿原理。
30.铅电阻采用三线制四线制接线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31.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稳定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32.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主要特点及其最低/平均稳定的测量电路。
第八章固态传感器
33.何为霍尔效应?霍尔集成传感器——线性、开关两类内部构成。
34.探测微弱光应采用何种传感器?
35.什么是光电效应?什么是光电管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