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体格检查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步骤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步骤咱来唠唠神经内科的体格检查步骤哈。
一进检查室,先看看患者的整体状态。
就像你跟朋友见面,先打量一下他的精气神儿。
看他是清醒的、迷糊的,还是有点萎靡不振呢?这能给咱一个初步的印象。
然后就到头部啦。
摸摸头,看看有没有啥外伤啊,肿块之类的。
这就像检查一个小宝贝有没有在脑袋上磕着碰着一样。
再看看头发的分布,有时候一些疾病可能会让头发变得稀疏或者分布不均匀呢。
眼睛可是个重点哦。
让患者跟着你的手指动一动,看看眼球的活动是不是灵活自如。
就像指挥一场眼球的小舞蹈似的。
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瞳孔,看瞳孔对光的反应。
正常的瞳孔就像个听话的小卫士,光照一下就会收缩。
要是反应不正常,那可能就有点问题啦。
接着就是面部啦。
让患者皱皱眉头、闭闭眼、鼓腮帮子。
这就像是让脸做个小体操。
要是哪一块肌肉不听话,动不起来,那可能是面神经出了状况。
再看看舌头。
让患者伸舌头,可别小看这个动作哦。
舌头要是伸得歪歪扭扭的,或者抖个不停,那可能是神经系统在捣鬼呢。
颈部也不能放过。
摸摸脖子上的肌肉紧不紧,转一转脖子,看看有没有受限。
这就好比检查脖子这个小关节是不是润滑灵活。
四肢也很重要呢。
先看看四肢的肌肉有没有萎缩,就像看看四肢是不是瘦了一圈儿。
然后让患者抬抬腿、伸伸胳膊,感受一下力量。
要是软绵绵的,没什么劲儿,那肯定是哪里不太对啦。
再用小锤子敲敲肌腱,看看反射是不是正常。
这小锤子敲起来就像在和神经玩个小游戏,正常的话会有相应的反应哦。
最后就是感觉的检查啦。
用小棉棒或者小针轻轻触碰患者的皮肤,问问他有没有感觉。
就像在皮肤上玩个小测试,看看感觉神经有没有在好好工作。
神经内科的体格检查就像一场小小的探索之旅,每一步都很关键,都可能发现隐藏在身体里的小秘密呢。
这样一步一步地检查,就能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啦。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的力量是否对称。
角膜反射检查时,医师用棉签轻触角膜,观察瞳孔的收缩情况。
下颌反射检查时,医师用锤子轻敲下颌角,观察下颌肌肉的收缩情况。
6)展神经检查展神经支配舌肌,检查时让患者伸出舌头,观察舌头的居中情况及舌肌的力量。
7)迷走神经检查迷走神经支配喉、咽、心脏、肺、胃等脏器,检查时观察患者发音、吞咽、咳嗽、呼吸、心率等情况。
8)副神经检查副神经支配肩胛肌和斜方肌,检查时让患者做肩部抬升和头部旋转动作,观察肌肉的力量和对称性。
9)脊神经检查脊神经支配四肢肌肉和皮肤,检查时可以分别检查四肢的肌力、肌张力和感觉。
教学反馈】检查完十二对脑神经后,可以进行四肢肌力、肌张力、病理征、脑病刺激征的检查。
四肢肌力分级为0-5级,0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肌力。
肌张力分为正常、增强和减弱三种类型。
病理征包括巴氏征、克氏征、胫前肌反射亢进等。
脑病刺激征包括克氏征、巴氏征、对称体征等。
检查时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和观察细节,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
总结】神经系统查体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对十二对脑神经和四肢肌力、肌张力、病理征、脑病刺激征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和技巧,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肌力检查有两种方法:让患者随意活动各关节,观察活动的速度、幅度和耐久度,并施加阻力与其对抗,测试肌力大小;让患者维持某种姿势,检查者施力使其改变,判断肌力强弱。
检查肌力时应左右对比,两侧对比较为客观,也有利于发现程度较轻的一侧肢体或局部肌群的肌力减退。
2)肌力分为五级,从0级到5级。
0级表示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1级表示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2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5级表示正常肌力。
3)轻瘫试验包括上肢轻瘫试验和下肢轻瘫试验。
脑神经体格检查内容

脑神经体格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它通过对患者的视觉、听觉、感觉和运动等方面进行检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神经体格检查内容:1.视力检查:医生会使用视力表来评估患者的视力。
通常是要求患者念出视力表上不同大小字母或符号的内容。
这一项检查主要是评估视觉皮质的功能以及视觉通路是否正常。
2.眼球运动检查:这一项检查主要是评估患者的眼球运动和协调功能。
医生会要求患者注视不同方向的移动物体,并观察患者的眼球是否能够准确地跟随物体的运动。
3.眼底检查:医生通过放大镜或激光扫描等工具来检查患者的眼底。
这一项检查可以评估视网膜和视神经等部位的状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有没有患上一些与视觉有关的疾病。
4.听力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声音的频率和强度来评估患者的听力。
这一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听力障碍,以及听觉通路是否正常。
5.平衡和协调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平衡和协调动作,如站立直立、闭眼行走等,以评估患者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这一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平衡失调或运动障碍等问题。
6.感觉检查:医生会用触觉棉花球或锥尾动物等工具,对患者进行感觉测试。
通过刺激患者的皮肤、肌肉和关节等部位,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触觉、疼痛和温度感觉等方面是否正常。
7.运动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运动,如握拳、伸展手指等,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动作是否协调、有无无力感以及是否有震颤等问题。
8.反射检查:医生会用锤子刺激患者的肌腱,以评估患者的肌腱反射。
常见的反射包括膝反射、跟腱反射和腹壁反射等。
这一项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和反射弧的完整性。
除了上述的检查项目,医生在脑神经体格检查中还可能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语言检查、面部肌肉活动检查等。
另外,医生还会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对患者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总之,脑神经体格检查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和管理患者的疾病。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引言概述:神经系统检查是体格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医生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受损。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1.1 意识状态- 神志清楚:患者清醒,能够清晰地回答问题和与医生交流。
- 意识模糊:患者表现出思维迟缓,回答问题不清晰。
- 昏迷:患者无法醒来,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1.2 神经系统体征- 肌张力:正常情况下,四肢肌张力均匀,没有异常。
- 肌力:通过肌力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 反射: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膝腱反射、踝腱反射等,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反射功能。
1.3 感觉和运动功能- 感觉:医生会检查患者对疼痛、触觉等感觉的反应,以评估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 运动功能:医生会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如握拳、抬腿等,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 平衡和协调: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二、神经系统检查的意义2.1 早期发现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等,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2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3 指导康复训练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指导,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三、神经系统检查的注意事项3.1 专业医生指导神经系统检查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患者不要自行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误诊。
3.2 患者配合患者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3.3 定期检查对于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四、常见神经系统疾病4.1 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瘫痪等后果。
神经内科查体模板

神经内科查体模板一、一般情况。
1. 面容,观察面容是否有异常表情、表情僵硬等情况。
2. 体态,观察患者站立时的体态是否正常,有无不稳定或摇摆。
3. 步态,观察患者行走时的步态是否规律,有无异常。
4.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情况。
二、神经系统。
1. 头颅,观察头颅是否对称,有无畸形、肿胀等情况。
2. 眼睛,检查瞳孔对光反射、视力、眼球运动等情况。
3. 面部,观察面部表情是否对称,有无抽搐、震颤等情况。
4. 舌头,观察舌头是否居中,有无偏斜、震颤等情况。
5. 四肢,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肌肉萎缩、震颤等情况。
6. 感觉,检查患者的痛觉、触觉、体温感觉等情况。
7. 肌腱反射,检查肌腱反射是否对称,有无减弱或亢进。
8. 腱反射,检查腱反射是否对称,有无减弱或亢进。
9. 其他特殊神经体征,如巴宾斯基征、克氏征等特殊神经体征的检查。
三、脑脊液检查。
1. 腰穿,观察腰穿时的穿刺点是否清洁,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2. 脑脊液外观,检查脑脊液外观是否清澈,有无浑浊、血性等情况。
3. 压力,测量脑脊液压力,判断是否升高或降低。
4. 糖、蛋白、氯化物含量,检测脑脊液中糖、蛋白、氯化物等成分的含量,判断是否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
1. 头颅CT/MRI,观察头颅CT或MRI影像,判断是否有脑出血、肿瘤、脑梗死等异常情况。
2. 脊柱CT/MRI,观察脊柱CT或MRI影像,判断是否有脊髓压迫、脊髓炎等异常情况。
3. 脑电图,进行脑电图检查,观察脑电图波形,判断是否有癫痫、脑电活动异常等情况。
五、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判断是否有贫血、白细胞增多等情况。
2. 生化指标,检查血清中的葡萄糖、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判断是否有代谢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
3. 免疫学检查,进行免疫学检查,包括抗体、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判断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
六、诊断。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的要点与技巧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的要点与技巧神经内科体格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方法,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病理情况。
本文将介绍神经内科体格检查的要点与技巧,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检查方法。
一、神经系统简介在进行神经内科体格检查之前,我们需对神经系统有所了解。
神经系统是控制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干和末梢神经)组成。
二、检查前准备在开始进行神经内科体格检查之前,医生应该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为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生还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环境:确保检查室安静舒适,避免干扰和噪音。
2. 装备:准备充足的体格检查工具,如听诊器、叩诊锤、棉签等。
3. 病历: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其既往病史和主诉。
三、体格检查要点与技巧下面将介绍神经内科体格检查的要点与技巧,帮助医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准确地进行检查:1.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对大脑、脑神经、脊髓和神经根的评估。
具体操作如下:(1)智力和神经状态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注意力、记忆力和定向力等。
(2)脑神经检查:检查脑神经的功能,包括视力、听力、嗅觉、嘴唇活动、面部表情等。
(3)肌力和感觉检查:检查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包括肌力、肌张力、肌肉萎缩和感觉觉测等。
(4)腱反射检查:评估患者的腱反射,如肱二头肌腱反射、膝反射等。
2.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在进行神经内科体格检查之后,医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
3. 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专科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例如,对于疑似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进行脑血管造影;对于疑似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患者,可以进行肌电图检查等。
四、注意事项与局限性在进行神经内科体格检查时,医生需注意以下事项,并了解该检查方法的局限性:1. 患者配合:患者在进行神经内科体格检查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神经内科疾病常规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疾病常规诊疗指南引言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
本指南旨在提供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规诊疗方法和策略。
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以及进行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检查、脑神经检查、脑脊液检查等。
二、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方法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电生理学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电图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等)等。
三、常见疾病的诊疗策略1. 中风(脑卒中)- 早期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 降低危险因素的干预(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2. 癫痫- 抗癫痫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管理癫痫发作的急救措施3. 帕金森病- 药物治疗,如多巴胺类药物- 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 手术治疗,如深部脑刺激术4. 多发性硬化症- 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 支持性治疗,如药物治疗症状5. 颅脑外伤- 急救措施,如清创、止血等- 颅内压监测及调控-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认知康复等四、专科诊疗对于一些特殊的神经内科疾病,如神经肌肉病、脊髓损伤等,可以转诊至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诊疗和治疗。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神经内科疾病常规诊疗的指导,但具体诊疗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进行个体化决策。
注:本指南仅为参考,具体诊疗应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相关治疗指南。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中国神经内科杂志,20XX, XX(X): XXX-XXX.2. 王五, et al. 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 中华神经科学杂志, 20XX, XX(X): XXX-XXX.。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

运动功能检查
• 随意运动功能检查
• 定义:随意运动是指受意识支配的动作,由骨骼肌收缩来完成 • 检查法:分主动法和被动法
• 主动法是病人做主动运动,以观察其肌力和活动范围 • 被动法是医师给病人某肢体以适当阻力让其抵抗以测定其肌力 • 为了了解各肌肉收缩时的强度,便于分析和观察疾病,常用六级分级法以记录肌力大小
周围性瘫痪
肌张力 减弱或消失
肌萎缩
中枢性瘫痪 增强 无
运动功能检查
• 不随意运动检查 即不自主运动检查:随意肌不自主地收缩所发生的 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
• 震颤
• 1、静止性震颤 • 2、老年性震颤 • 3、动作性震颤 • 4、扑翼样震颤 • 5、小震颤
• 舞蹈样运动 • 手足徐动 • 手足抽动 • 摸空征
• 提睾反射 L 1、2
• 跖反射 S 1、2
• 肛门反射 S4-5
• 深反射:
• 肱二头肌反射 C5-6 • 肱三头肌反射 C6-7 • 桡骨骨膜反射 C5-6 • 膝腱反射 L2-4 • 跟腱反射 S1-2 • 腱反射:-消失 +迟钝
++正常 +++活跃 ++++ 亢进
神经反射检查
(2)
• 椎体束征检查
运动功能检查
• 共济运动:任何主动运动必须由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 四组肌肉的共同协调才能完成。
• 主动肌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锥体外系参与作用动作才能得 以协调与平衡。当上述结构发生病变协调动作即会出现障碍,称共济 失调。
• 1、指鼻试验:作伸直的示指用不同的方向和速度触 及鼻尖。
• 伸性病理征:
• Babinski, • Chaddock, • Oppenheim • Gord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查体一、学习目标1.了解深浅感觉查体;2.熟悉十二对脑神经查体;3.掌握四肢肌力、肌力、病理征、脑病刺激征;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四肢肌力分级,病理征阳性特征、脑膜刺激征阳性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不遗漏完成神经系统查体。
教学疑点:感觉神经对应人体的区域。
三、教学过程【导入】当病史采集完成后,我们应随之对患者进行身体系统体格检查和全身体格检查,其中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7部分:一般状态、脑神经、运动功能、感觉、反射、特殊体征和自主神经功能。
【学生活动】检查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叩诊锤、棉絮、大头针、压舌板等,让学生去准备工具。
【教学容】1.十二对脑神经的检查1)嗅神经检查前应先观察患者鼻腔是否通畅,以排除局部病变。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拇指堵住患者一侧鼻孔,将装有挥发性气体但无刺激性液体(如香水、松节油、薄荷水)的小瓶,置于患者另一侧鼻孔下,让患者说出所嗅到的气味。
同法检查对侧。
2)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
通过远、近视力表检查视力。
视野是指患者正视前方,眼球不动时所能看到的围。
检查时一般可先用手试法,分别检查两侧视野。
嘱病人背光与医师对坐,相距约为60~100cm,各自用手遮住相对眼睛(病人遮左眼,医师遮右眼),对视片刻,保持眼球不动,医师用手指分别自上、下、左、右由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注意手指位置应在检查者与病人之间,如医师视野正常,病人应与检查者同时看到手指,如病人视野变小或异常时应进一步作视野计检查。
3)动眼神经检查动眼神经支配提睑肌、上直肌、下直肌、直肌及下斜肌的运动,检查时如发现上睑下垂,眼球向、上、下方向活动受限,均提示有动眼神经麻痹。
4)滑车神经检查滑车神经支配眼球的上斜肌,如眼球向下及外展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有损害。
5)三叉神经检查三叉神经具有运动与感觉两种功能。
检查容包括面部感觉检查、运动功能检查、角膜反射检查及下颌反射检查。
面部感觉检查时,医师用针、棉签及盛有冷、热水的试管分别检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前额、鼻部两侧及下颌皮肤的痛觉、触觉及温度觉,两侧对比。
观察有无减退、消失或过敏。
运动功能检查时,医师将双手置于病人两侧下颌角上面嚼肌隆起处,嘱病人作咀嚼动作,即可对比两侧嚼肌力量强弱的差异。
也可将一手置于病人的颊下向上用力,然后嘱病人作口动作,以感触口动作时的肌力。
正常人两侧翼、外肌肌力相等,口时下颌位于中间而无偏斜。
可嘱病人口,以上下门齿的中缝为标志,观察下颌有无偏斜。
角膜反射检查时,被检查者向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
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同时和刺激无关的另一只眼睛也会同时产生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下颌反射检查是嘱病人下颌放松,口半,检查者置一手指于病人下颌上,用叩诊锤叩击该手指;或检查者左手持一压舌板,将一端放于病人下方门齿上,用叩诊锤轻叩此压舌板,观察下颌的反射的检查。
正常情况下叩诊锤叩击压舌板时,下颌无上提动作。
6)展神经检查展神经支配眼球的外直肌,检查时将目标物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观察眼球向外转动情况。
展神经受损时眼球外展障碍。
7)面神经检查包括运动和味觉检查两部分。
运动检查:首先观察病人在安静、说话和做表情动作时有无双侧面肌的不对称。
其次可嘱病人作皱眉、闭眼、露齿、鼓腮或吹口哨等动作,观察左右两则差异。
味觉检查:准备不同的试液(如糖水、盐水、醋酸溶液等),嘱患者伸舌,检查者以棉签分别依次蘸取上述试液,轻涂于患者舌面上,让其辩味。
每试一侧后即需漱口,两侧分别试之。
8)位听神经检查听力检查:粗略的检查可用耳语、表音或音叉。
位听神经检查包括听力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
听力检查包括听力的音叉试验检查、韦伯试验检查法;前庭功能检查包括闭目行走试验、行走试验、变位性眼震检查法、闭目难立征、眼震检查,这部分容等下次讲眩晕时在详细讲解。
听力正常,能正确分辨所听到的声音,眼球不震颤、闭目行走试验、行走试验、变位性眼震检查都正常且闭目可以站立。
9)舌咽神经检查检查时嘱病人口,先观察腭垂是否居中,两侧软腭高度是否一致,然后嘱病人发“ā”音,观察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腭垂是否偏斜等。
10)迷走神经检查迷走神经有许多功能与舌咽神经密切结合,检查时嘱病人口发“ā”音,若一侧软腭不能随之上拾及腭垂偏向健侧,则为迷走神经麻痹的表现。
11)副神经检查副神经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前者主要作用是向对侧转颈,后者作用为耸肩。
检查时,需注意观察有无萎缩,有无斜颈及垂肩等。
检测肌力的方法是:医师将一手置于病人腮部,嘱病人向该侧转头以测试胸锁乳突肌的收缩力,然后将两手放在病人双肩上下压,嘱病人作对抗性抬肩动作。
12)舌下神经检查舌下神经检查支配同侧舌肌,其作用是伸舌向前,并推向对侧。
检查时嘱病人伸舌,观察有无舌偏斜,舌缘两侧厚薄不相等及颤动等。
出现以上现象提示舌下神经核病变,舌向一侧偏斜常见于脑血管病变。
【教学容】2. 四肢肌力、肌力、病理征、脑病刺激征1)肌力是受试者主动运动时肌肉产生的收缩力。
检查肌力主要有两种方式:嘱患者随意活动各关节,观察活动的速度、幅度和耐久度,并施加阻力与其对抗,测试肌力大小;让患者维持某种姿势,检查者施力使其改变,判断肌力强弱。
检查肌力时应左右对比,不同个体肌肉力量的强弱差别较大,两侧对比较为客观,也有利于发现程度较轻的一侧肢体或局部肌群的肌力减退。
2)肌力的分级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1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2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4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5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3)轻瘫试验第一、上肢轻瘫试验: 让病人将双上肢伸出平举于胸前、数秒钟后,上肢下落较快,即表示有隐性瘫痪。
第二、下肢轻瘫试验: (1) 病人俯卧位,检查者将其两膝屈曲及垂直位,放手后几秒钟患肢即逐渐下垂。
(2) 病人俯卧位,用力屈膝使足跟碰到臀部,检查者可看出轻瘫侧的踝关节与趾关节不能伸直。
(3) 病人仰卧位,其髋关节与膝关节皆屈曲成直角位,几秒钟后患肢便不能支持而下垂者,即预示有早期瘫痪。
4)肌力:指肌肉紧度肌力检查:触摸肌肉测试其硬度并测试完全放松肢体阻力两侧比 (1) 肌力减低:见于①牵反射弧断运神经元性瘫痪根、索病变等②运神经元性瘫痪休克期③脑病变④某些锥体外系病变舞蹈症等 (2)肌力增高:①痉挛性肌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系牵反射释放增强所致肢屈肌力增高呈折刀状肢伸肌力增高②强直性肌力增高:见于锥体外系病变震颤麻痹等伸、屈肌力均增高呈铅管或齿轮状。
病理征:1.巴彬斯基征:患者仰卧位:用一钝尖刺激物刺划病人的足外侧缘,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侧,引起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屈及扇形展开,称"开扇征",是典型的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
第二种方法为刺激足底外侧缘时只出现拇趾背伸,其余四趾不牙合屈也不扇开。
第三种方法是刺激足底外侧时,拇趾及其它四趾皆背屈,伴有四趾的扇形分开。
临床上有足趾"开扇征"而无拇趾背伸,只能认为有锥体束损伤的可能性,不能肯定为巴彬斯基征阳性。
2.戈登征:患者平卧,检查者用于挤捏腓肠肌,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
其临床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3.查多克征:患者平卧位,双下肢伸直,用一钝尖物由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侧部皮肤出现足拇趾背屈,即为阳性。
其敏感性与临床意义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4.奥本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沿病人胫骨前自上而下加压推移,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6) 1.颈肌强直:颈部肌肉强硬对被动运动有抵抗,如被动屈颈则有肌痉挛及疼痛。
2.克氏征: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使小腿伸直,正常可伸直达135°以上,如遇抵抗,小于135°并觉疼时为阳性。
3.布氏征:患者抑卧,被动向前屈颈时,两下肢自动屈曲为阳性,为小脑脑膜刺激征。
另外还有皮肤感觉过敏,对听觉和视觉刺激过敏等。
【教学容】3. 浅感觉和深感觉检查浅感觉检查(1)触觉:令受检者闭目,检查者用棉签或软毛笔轻触其皮肤。
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询问受检者有无轻痒的感觉。
(2)痛觉:令受检者闭目,分别用大头针的尖端和钝端以同等的力量随机轻刺受检者的皮肤。
要求受检者立即说出具体的感受(疼痛、疼痛减退/消失、感觉过敏)及部位。
(3)温度觉:用盛有热水(40℃~45℃)及冷水(5℃~10℃)的试管,在受检者闭目的情况下冷热交替接触其皮肤,让受检者回答“冷”或“热”。
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 秒为宜。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
深感觉检查(1)位置觉:令受检者闭目,检查者移动其肢体并停止在某个位置。
让受检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另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位置。
(2)运动觉:令受检者闭目,检查者在较小围里被动活动其肢体,让受检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
如检查者用示指或拇指轻持受检者的手指或足趾两侧做轻微的被动伸或屈的动作(约5°左右),其回答肢体活动的方向(“向上”或“向下”),或用对侧肢体进行模仿。
(3)震动觉:用每秒震动128~256 次(Hz)的音叉柄端置于受检者的骨隆起处。
检查时常选择的骨隆起部位有:胸骨、锁骨、肩峰、鹰嘴、尺桡骨茎突、腕关节、棘突、髂前上嵴、股骨粗隆、腓骨小头及、外踝等。
询问受检者有无震动感,并注意震动感持续的时间,两侧对比。
注意事项(1)向受检者介绍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其充分合作。
(2)检查时受检者一般闭目,以避免主观或暗示作用;防止受检者过度疲劳,以免其感觉域增高。
(3)采取左右、近远端对比的原则,从感觉缺失部位向正常部位逐步移行检查;对痛觉过敏的受检者要从正常部位向障碍部位逐渐移行;必要时可多次重复检查。
(4)有感觉障碍时需要记录障碍的类型、部位和围。
【练习】让实习生分组进行查体【作业】回去两人相互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