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1章设计目的 (1)第2章设计原始资料 (1)第3章隧道洞身设计 (1)3.1隧道横断面设计 (1)3.1.1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 (1)3.1.2隧道内轮廓线的确定 (2)3.2隧道衬砌设计 (3)3.2.1隧道深浅埋的确定及围岩压力计算 (3)3.2.2隧道衬砌方案的拟定 (4)3.2.3隧道衬砌截面强度验算 (5)3.3隧道洞室防排水设计 (5)3.4隧道开挖及施工方案 (6)3.4.1施工方案: (6)3.4.2施工顺序: (7)第4章隧道洞门设计 (8)4.1洞门的尺寸设计 (8)4.1.1洞门类型的确定 (8)4.1.2 洞门尺寸的确定 (8)4.2洞门检算 (9)4.2.1条带“I”的检算 (9)422条带“U”的检算 (11)423条带“川”的检算 (13)总结 (14)参考文献 (15)隧道工程课程设计第1章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基本计算设计方法,熟悉矿山法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工艺,掌握公路隧道施工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掌握隧道暗挖洞门的形式,洞门的结构要求,设计方法和洞门作为重力式挡土墙的各种验算。

第2章设计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取之于“”。

围岩级别:1级围岩容重:26 KN / m3隧道埋深:18m隧道行车要求:三车道高速公路,时速100km/h隧道衬砌截面强度校核:N=18.588tM=-1.523t m隧道洞门验算:地基土摩擦系数f=0.8 p45地基土容重卢19 KN / m3地基容许承载力-J = 80(kPa第3章隧道洞身设计3.1隧道横断面设计3.1.1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该隧道横断面设计是针对三车道高速公路I级围岩的隧道。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选取隧道建筑限界基本值如下:W——行车道宽度,取3.75 X3=11.25C ---- 余宽,本设计设置检修道,故C=0。

R――人行道宽度,R=0。

J――检修道宽度,左侧0.75m,右侧1.00m。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一基本资料 (1)二荷载确定 (1)2.1围岩竖向均布压力 (1)2.2围岩水平均布力 (2)三衬砌几何要素 (2)3.1衬砌几何尺寸 (2)3.2半拱轴线长度S及分段轴长△S (2)3.3割分块接缝重心几何要素 (3)四计算位移 (3)4.1单位位移 (4)4.2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4)4.3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8)4.4墙低(弹性地基上的刚性梁)位移 (12)五解力法方程 (13)σ=)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13)六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1h七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15)八计算衬砌总内力 (16)九衬砌截面强度检算(检算几个控制截面) (16)9.1拱顶(截面0) (16)9.2截面(7) (18)9.3墙低(截面8)偏心检查 (18)十内力图 (18)一 基本资料高速公路隧道,结构断面如图1所示,围岩级别为V 级,容重318kN/m ϒ=,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630.1510kN /K m =⨯,衬砌材料C20混凝土,弹性模量72.9510kPa h E =⨯,容重323kN/m ϒ=。

图1 衬砌结构断面二 荷载确定2.1 围岩竖向均布压力: 10.452s q ωγ-=⨯式中:s ——围岩级别,此处s=5;ϒ——围岩容重,此处ϒ=18kN/㎡;ω——跨度影响系数,ω=1+i(B m -5),毛洞跨度B m =12.30m ,B m =5~15时,i=0.1,此处: ω=1+0.1×(12.3-5)=1.73所以,有:510.45218 1.73224.208q kPa -=⨯⨯⨯=考虑到初期之处承担大部分围岩压力,而二次衬砌一般作为安全储备,故对围岩压力进行折减,对于本隧道按照50%折减,即q 50%0.5224.208112.104q kPa =⨯=⨯=2.2 围岩水平均布力:e =0.4×q=0.4×112.104=44.8416kPa三 衬砌几何要素3.1衬砌几何尺寸内轮廓半径 r 1=5.7m ,r 2=8.2m ;内径r 1 、r 2所画圆曲线的终点截面与竖直轴的夹角1ϕ=90°,2ϕ=101.6°; 截面厚度d=0.45m 。

隧道施工方案计算书案例

隧道施工方案计算书案例

隧道施工方案计算书案例
1. 项目概述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隧道施工方案的计算书案例。

该方案旨在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是隧道施工方案的核心。

其包括以下步骤:
1. 地质勘察:进行地质勘察,确定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和难度等级。

2. 施工工序:确定隧道施工的工序,如爆破、开挖、支护、拱顶施工等。

3. 施工时程:根据隧道施工工序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时程表。

4. 施工人员:确定所需的施工人员数量和技术要求。

5. 施工设备: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及其数量。

3. 施工计算
根据隧道施工方案的计算要求,进行以下计算:
1. 支护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形状,进行支护设计的计算,包括支护结构的尺寸和材料要求等。

2. 拱顶设计:根据隧道的尺寸和所需承载能力,进行拱顶设计
的计算,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3. 排水设计: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排水要求,进行排水设计
的计算,确保施工期间的排水效果良好。

4. 施工量计算:根据施工工序和隧道尺寸,进行施工量的计算,包括开挖量、支护材料用量等。

4.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施工计算,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对于不符合要求
或存在风险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总结和建议
综合以上施工计算和结果分析,提出总结和建议,包括改进施工计划、优化施工工序、调整支护设计等方面的建议。

以上是一个隧道施工方案计算书案例的概述。

详细的计算内容和结果分析应根据具体的隧道工程要求进行。

本案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计算书

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计算书

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计算书1. 引言此文档旨在提供高速公路隧道设计的计算书。

通过详细说明设计计算的相关参数和步骤,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2. 隧道几何参数计算2.1 隧道断面尺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道路标准,计算隧道的断面尺寸。

考虑隧道的通行能力和施工限制,确保满足道路交通的需求。

2.2 隧道长度计算根据路线规划和土地使用情况,计算隧道的长度。

考虑隧道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隧道的稳定和安全性。

2.3 隧道纵坡计算根据道路纵坡和地形要求,计算隧道的纵坡。

确保隧道内的车辆行驶平稳,避免出现陡坡和坡度过大的情况。

3. 隧道结构设计计算3.1 隧道支护方式选择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隧道支护方式。

考虑地层的稳定性和隧道使用寿命,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可靠。

3.2 隧道设计荷载计算根据设计车辆的荷载和道路使用要求,计算隧道的设计荷载。

考虑车辆的重量和速度,确保隧道的结构可以承受荷载。

3.3 隧道混凝土衬砌厚度计算根据隧道的尺寸和设计荷载,计算隧道混凝土衬砌的厚度。

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隧道的结构稳定和耐久。

4. 隧道排水设计计算4.1 隧道排水量计算根据降雨量和地质条件,计算隧道的排水量。

考虑隧道内的地下水位和地面径流,确保隧道保持干燥和安全。

4.2 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根据隧道的结构和排水量要求,设计有效的隧道排水系统。

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排水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5. 结论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隧道设计的相关参数和结构要求。

这些计算书将为隧道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并确保隧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上是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计算书的概要内容。

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请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详细计算和结构设计。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参数:-隧道长度:2000m-隧道净宽:10m-隧道净高:6m-土体密度:18.5kN/m3-土体内摩擦角:30°-地下水位:5m-隧道内地下水位:2m-土体内抗剪强度参数:φ=30°计算步骤:1.计算隧道内各个断面的相对稳定性;2.计算隧道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3.计算隧道开挖的顺序和土体的应力状态;4.计算隧道的变位量和不同支护结构的变形量;5.计算隧道内构筑物的稳定性;6.计算隧道坍塌和局部沉降的可能性。

1.相对稳定性计算:计算隧道内两个断面的相对稳定性,以确定隧道开挖顺序和施工方法。

首先计算土体的自重应力,然后计算水压力和隧道开挖导致的土体应力变化。

根据土体内摩擦角和土体内抗剪强度参数,计算土体的剪应力和相对稳定性。

2.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计算:根据隧道净高和净宽,计算隧道内的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

使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支护结构的索力。

3.土体的应力状态计算:根据施工顺序和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计算隧道开挖时土体的应力状态。

包括计算土体的剪应力和轴向应力。

4.隧道的变位量和变形计算:根据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计算隧道开挖时的变位量。

使用弹塑性模型计算不同支护结构的变形量。

5.隧道内构筑物的稳定性计算:根据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计算隧道内构筑物的稳定性。

包括计算构筑物的动力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

6.隧道坍塌和局部沉降的可能性计算:根据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计算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坍塌和局部沉降的可能性。

通过计算应力集中和土体塑性区域的发展,评估土体失稳的可能性。

以上是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的主要内容,涉及隧道设计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土体的力学性质、支护结构的尺寸和索力以及隧道开挖过程中土体应力状态的计算,可以确定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方法。

建筑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建筑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建筑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1. 引言本文档是针对建筑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所进行的计算书,旨在对隧道相关工程进行计算和设计。

本文档将主要包括隧道设计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设计参数、计算方法和结果等。

2. 设计参数2.1 隧道尺寸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我们确定了以下隧道尺寸参数:- 隧道长度:1000米- 隧道宽度:10米- 隧道高度:5米2.2 地质参数在进行隧道设计时,地质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根据我们的勘探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地质参数:- 岩石密度:2.6g/cm^3- 岩石强度:20MPa- 地表水位:10米3. 计算方法3.1 隧道稳定性计算为确保隧道的稳定性,我们将进行以下计算:1. 地应力计算:根据均布荷载的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地应力分布情况。

2. 开挖承载力计算:通过土力学原理,我们计算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承载力,并评估隧道的稳定性。

3.2 地下水渗流计算地下水渗流对隧道工程有重要影响,我们将进行以下计算:1. 渗流方程求解:根据达西定律和渗流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地下水渗流的强度和方向。

2. 渗流线计算:通过计算渗流线的分布,我们可以评估地下水流向和影响范围。

4. 计算结果4.1 隧道稳定性计算结果根据隧道稳定性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地应力分布图将地应力分布图绘制在图表中,以展示隧道的稳定性情况。

- 开挖承载力计算结果通过计算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承载力,我们可以评估隧道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4.2 地下水渗流计算结果根据地下水渗流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渗流强度分布图将地下水渗流强度分布图绘制在图表中,以展示地下水的渗流情况。

- 渗流线分布图通过计算渗流线的分布,我们可以评估地下水流向和影响范围。

5. 结论通过本次建筑隧道工程课程设计的计算和设计过程,我们得出了隧道稳定性和地下水渗流的相关计算结果。

这些结果将为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领域。

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程结构,具有缩短路线、降低地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开展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提高隧道工程设计水平,对培养隧道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设计任务及目标本次隧道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某隧道工程,进行隧道主体结构设计、支护设计、排水设计、通风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掌握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设计内容与方法1. 隧道主体结构设计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隧道断面形式,进行隧道主体结构的设计。

主要包括隧道净空尺寸、衬砌结构、路面结构等方面的设计。

2. 隧道支护设计针对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等级、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隧道支护设计。

主要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架、超前支护等方面的设计。

3. 隧道排水设计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隧道排水设计。

主要包括排水系统、防水系统、降水措施等方面的设计。

4. 隧道通风设计针对隧道工程的长度、交通量、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隧道通风设计。

主要包括通风方式、通风设备、通风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5. 隧道附属设施设计根据隧道工程的功能需求,进行隧道附属设施设计。

主要包括隧道照明、标志、监控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6.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因素,进行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主要包括施工进度、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设计。

四、设计成果与分析1. 隧道主体结构设计成果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了隧道主体结构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交通需求、施工技术等因素,确保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至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工程衬砌结构计算一、基本资料⑴至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⑵至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平面布置图⑶至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剖面二、工程概况隧道进口段:里程桩号K37+350~K37+460,长度110m,洞顶板埋深 3.20m~38.10m,属浅埋段,进洞口位于斜坡的中部,里程桩号K37+350,地面标高为555.73m,设计路面标高545.71m,洞口中心开挖深度约10.00m,地形上陡下缓,耕地分布,第四系土厚1.00m 左右,斜坡上方地形较陡,地面坡度23°~35°,基岩出露。

进口段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地层,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岩层走向与洞轴线近于垂直,进洞口段无断裂构造,无不良地质现象,稳定性较好,适宜进洞,但略具偏压。

三、设计容(一)隧道围岩地质分级划分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JTG D70-2004)中的3.6节《围岩分级》中各项规定划分。

结合《隧道地质勘查报告》中的地层岩性的描述、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特征、洞室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隧道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采用两步分级,按以下顺序进行:⑴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⑵对围岩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

⑶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按JTG D70-2004表3.6.5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

围岩分级中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及其对应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岩石坚硬程度可按JTG D70-2004表3.6.2-1定性划分。

由岩土勘察报告可知,进口段表层为含块石粘土,下伏基岩,岩性为泥岩、砂岩,岩体裂隙发育,属极软~较软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墙衬砌计算二次衬砌结构设计 一、基本计算数据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围岩类别 V 类围岩容重 rs=1.85t/m ³=18.5kN/m ³围岩弹性抗力系数 K=150MPa=0.15×510t/m ³=1.5×510kN/m ³ 衬砌材料为C25混凝土,弹性模量m kN MPaE h /1095.21095.264⨯=⨯=,容重h r =18.5t/m ³=18.5kN/m³二、 荷载确定1、围岩竖向均布压力:10.452s q γω-=⨯S---围岩类别,此处s=5γ--围岩容重,此处γ=18.53/k n m ω--跨度影响系数,1(15),i m ω=+-毛洞跨度1m=3. 1m 3.7520.75210.1211.2=⨯+⨯++⨯=,1m 在5—15之间,取i=0.1,故有:10.1ω=+⨯(11.2-5)=1.62 考虑到初期支护承担大部分围岩压力,而二次衬砌一般作为安全储备,故对围岩压力进行折减,对本隧道安照35%折减,即:q=(1-35%)65%129.18215.784s q k p a=⨯=,2、围岩水平均布力:e=0.4q=0.4×140.2596=56.10384 3、计算位移: (3)单位位移:(所以尺寸见图)Q 7Q 6Q 5Q 4Q 3Q 2Q 1XYE 1G 1G 2G 3G 4G 5G 6G 7G 8R 4R 5R 6R 7R 8E 1E 2E 3E 4E 5E 6E 7E 8半拱轴线长度米7122.11=s轴线段圆弧的中心角 108.956°×2=217.912° 半轴线长度SS=︒⨯956.108180/01r π=3.1416×6.159/180×108.956°=11. 7122m △ S=S/8=11.7122/8=1.464025m△ S/E=1.464025/2.95×710=0.4963×710-m/kpa计算衬砌的几何参数,如拱部各截面与垂直轴之间夹角Φ和截面中心垂直坐标X,Y 等,见表1表1 单位位移的计算表截面 φ Sin φ Cos φ X Y d0 0.0000 0.0000 1.0000 0.0000 0.0000 0.45001 13.6195 0.2355 0.9719 1.4504 0.1731 0.45002 27.239 0.4577 0.8891 2.8190 0.6830 0.45003 40.8505 0.6542 0.7563 4.0292 1.5009 0.45004 54.478 0.8139 0.5810 5.0128 2.5806 0.45005 68.0975 0.9278 0.3730 5.7143 3.8617 0.45006 82.717 0.9919 0.1268 6.1091 5.3780 0.45007 95.3365 0.9957 -0.0930 6.1325 6.7318 0.45008 108.956 0.9458 -0.3248 5.8252 8.1594 0.4500∑1/J Y/J JY/2()IY /12+131.6872 0.0000 0.0000 131.6872 131.6872 22.795 3.9458 181.2231 131.6872 89.9424 61.4307 373.0025 131.6872 197.6493 296.6518 823.6377 131.6872 339.8320 876.9705 1668.3216 131.6872508.53651963.8154 3112.5754 131.6872 708.2138 3808.7738 5356.8883 131.6872886.49195567.6862 7872.3571 131.6872 1074.49428767.2280 11047.846 ∑3827.955121346.502230194.5364注:1、Ⅰ截面惯性矩,312b di =,b 取单位长度。

2、不考力的影响。

单位位移值用辛普森法近似计算,计算如下:74112020.4963106849.9499 2.973610shhMS Y M d s E E Iδ----∆=≈=⨯⨯=⨯∑⎰227422200.49631021346.502210.594310shhMS y d s E E Iδ---∆=≈=⨯⨯=⨯∑⎰444411122220.5882102 1.89981010.59431014.982110δδδ----++=⨯+⨯⨯+⨯=⨯2(1)ss hS y E Iδ∆+==∑闭合值0∆≈(2)载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1)每一楔块上的作用力 竖向力:i Q q b i = 横向力:i E e h i=自重力:12i ihd d G i s γ-+=⨯∆⨯式中:i b衬砌外缘相邻两截面之间的水平投影长度;ih 衬砌外缘相邻两截面之间的竖直投影长度; id 接缝i 截面厚度。

作用在各楔块上的力均列入表-2中 2)外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内力 内力按下式计算弯矩:001,11()ipi pi i g ei i MMx Q G y E Q a G a ---=-∆+-∆--∑∑轴力:11s in ()c o s ip i i i i N Q G Eϕϕ--=+-∑∑0ipM、ipN 的计算见表-3、-4载位移计算 表-2 截面 集中力 力臂gQ agG aQG Eqagaea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203.4325 15.1527 9.7116 0.7251 0.7201 0.0866 147.5089 10.9115 2 191.9593 15.1527 28.5737 0.6843 0.5808 0.21549 131.3577 10.1402 3 169.7422 15.1527 45.8873 0.6051 0.5808 0.4088 102.711 8.8007 4 137.9593 15.1527 60.5753 0.4917 0.4597 0.5398 67.8346 6.9657 5 98.3921 15.1527 71.8746 0.3509 0.3126 0.6404 34.5258 4.7367 6 55.3745 15.1527 85.0703 0.1976 0.1626 0.7584 10.9420 2.4638 7 3.2821 15.1527 75.9534 -0.0946 0.0245 0.6769 -0.3105 0.3712 8 43.101815.152780.0938-0.1537-0.16910.71416.6247-2.5623表3 轴力0pN的计算表eE a1()i Q G -+∑1i E-∑X∆ Y∆1()i x Q G -∆+∑1i YE-∆∑0pM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841 0.0000 0.0000 1.4504 0.1731 0.0000 0.0000 -79.6307 7.2834218.58529.71161.3686 0.5099299.1557 4.9519 -306.07515 18.7587 425.6972 38.2853 1.2102 0.8179 515.1788 31.3135-644.456532.6985 610.5921 84.1726 0.9836 1.0797 600.5784 90.8812 -1043.9357 46.0285 763.7041 144.7479 0.7015 1.2811 535.7384 185.4365 -1447.1687 64.5173 877.2489 216.6225 0.3948 1.5163 346.3379 328.4647 -1823.5315 51.4129 947.7761 301.6928 0.0234 1.3538 22.178 408.4317 -2064.7284 57.195 966.2109 377.6462 -0.3073 1.4276-293.4383539.1277 -2214.88945单位变位可利用表1的计算结果代入下列公式得表4 轴力0pN的计算表截面号SinφCosφ∑(Q+G)Sinφ∑(Q+G)Cosφ∑(Q+G)Cosφ∑EpN0 0.0000 1.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1 0.2355 0.9719 218.5852 9.7116 51.4768 9.4387 42.03212 0.4577 0.8891 425.6972 38.7853 194.8416 34.0395 160.80213 0.6542 0.7563 610.5921 84.1726 399.4494 63.6597 335.78974 0.8139 0.5810 763.7041 144.7479 621.5788 84.0985 537.48035 0.9278 0.3730 877.2489 216.6225 813.9115 80.8002 733.11136 0.9919 0.1268 947.7161 301.6928 940.0991 38.2546 901.84457 0.9957 0.0930 966.2109 377.6462 962.0562 -35.1211 997.17738 0.9458 -0.3248 1024.4654 457.74 968.9394 -148.674 1117.6134计算结果见表—5截面PM1IyIpMIpM yI0(1)pM yI+0 0.0000 131.6872 0.0000 131.6872 0.0000 0.00001 -79.6307 131.6872 22.795 -10486.3439 -1815.1818 -120301.52582 -306.7515 131.6872 89.9424 -40306.1795 27529.1336 -135670.62613 -644.4565 131.6872 197.6493 -84866.672 127376.3761 -212243.04814 -1043.9357 131.6872 339.8320 -1374729693 364762.7568 -492235.72615 -1447.168 131.6872 508.5365 -190573.5875 735938.08 -92651.66756 -1823.3325 131.6872 708.2138 -240135.7574 1291450.117- -1531585.937 -2064.7284 131.6872 886.4919 -2714695.862 1830365.003 -2102262.7348 -2214.88945 131.6872 1074.4942 -291672.59 2379885.868 -2671558.458131.6872∑10459332.53则:00811 4.9063103710209.9620.1835spp h M Ms p M d s E IEI-∆∆=≈=-⨯⨯=∑⎰00822 4.9631016749122.570.335spp h M Ms p M d s yE IEI-∆∆=≈=-⨯⨯=-∑⎰计算精度校核:12(0.18350.335)0.5185p p ∆+∆=-+=-0(1)ps p y M s EI+∆∆=84.9631010459332.530.519-=-⨯⨯=-闭合差∆≈0(3)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图及相应是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1) 各接缝处的弹性抗力强度抗力上零点假的在接缝3处,340.8585b ϕϕ== 最大抗力值假定在接缝6处, 682.717h ϕϕ== 最大抗力值以上各截面抗力强度按下式计算:2222c o s c o s c o s c o s b i i hb h ϕϕϕσϕϕ⎛⎫-= ⎪-⎝⎭2222c o s 40.2585c o s c o s 40.8585c o s 82.717ih ϕσ⎛⎫-= ⎪-⎝⎭220.572c o s c o s (1.029)0.5720.01610.5559i i hh ϕϕσσ⎛⎫-==-⎪-⎝⎭有计算可得: 30,σ= 40.3927h σϕ= 50.7787h σϕ=6hσσ=最大抗力值以下各截面抗力强度按下式计算:`2`21i ihhσσσσ⎛⎫=-⎪⎝⎭式中:`i y -所考察截面外缘点到h 点的垂直距离;`h y -墙脚外缘点到h 点的垂直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