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焊缝射线工艺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另加附录)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另加附录)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锅炉钢溶化焊对接接头(以下简称焊缝)射线检测人员要求、器材、照相检测工艺及焊缝的质量评定内容。

本规程依据GB3323-87《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要求编写,适用于锅炉部件2-50mm范围对接焊缝的工业X 射线检测,满足《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督规程》的要求。

本公司系锅炉部件制造单位,射线检测对象主要是锅炉承压部件壁厚≥2mm钢管对接焊缝。

根据《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焊缝射线照相的质量要求为AB级。

作为本规程的补充,还应根据工件要求及焊缝部位编制具体参数的射线检测工艺卡,工艺卡由Ⅱ级以上人员进行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标准GB3323-87 《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国质检锅[2003]248号《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GB4792-19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8703-1988 《幅射防护规定》GB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924-1989 《幅射安全培训规定》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1995 《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DL/T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GB/T12605- 《钢管环缝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3.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取得与其工作适应的资格证书。

检测人员的健康状况应符合GB8703的有关规定,上岗前应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幅射安全知识的培训。

检测人员的校正视力不得低于(小数记录值为,评片人员还应辩出400mm距离处高为、间隔为的一行印刷字母,其视力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视力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4.安全防护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4792、GB16357的有关规定。

01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NB_T47013(2019)

01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NB_T47013(2019)

1适用范围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1.2本部分适用的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管座角焊缝”)。

1.3承压设备其它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1.4本工艺规程规定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1.5如采用本工艺规程未引用的检测标准,应遵照原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2编制依据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3.1.3不同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1.4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

3.1.5射线检测人员的视力不应低于5.0,测试方法按GB 11533规定进行。

从事评片的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检测设备和器材3.2.1X 射线机、γ射线机(Ir192或Se75)、X射线管道爬行器、γ射线管道爬行器(Ir192或Se75),应视检测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射源种类、仪器型号。

3.2.2观片灯3.2.2.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2.2.2.为评定黑度为4.5的射线底片,观片灯的最大亮度不得低于316228Lx。

3.2.3黑度计3.2.3.1.黑度计可测量的最大黑度值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的一般方法和要求。

1.2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总则射线检测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标准、本公司其它相应规程和图样及专用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一般要求3.1检测人员要求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各级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其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1.1未持证的实习人员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从事检测的辅助工作。

3.1.2 I级人员在II、III级人员的指导下或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并整理检测资料。

3.1.3 II,III级人员负责编写专用工艺,指导并参与实际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3.2射线防护射线检测应尽可能安排在曝光室内进行,由于设备结构及其他原因需要现场拍片时,应按有关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人员应备有相关的报警器或剂量仪,以测定工作环境的射线剂量。

3.3设备与器材检测人员应按下列条件或探伤专用工艺的要求选用设备与器材。

3.3.1射线源及射线能量的选择根据工件厚度及现有设备条件选用适当的透照设备(RF200、RF250、RF300、XXH300、GHC300、γ射线机),射线能量的选择参照JB4730.2图1“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X射线最高管电压”及表4“γ射线源和能量1MeV以上X射线设备的透照厚度范围”的要求和相应曝光曲线进行。

3.3.2 胶片探伤用胶片应采用中粒或细粒胶片,如无特殊说明推荐使用天III或天Ⅴ胶片(胶片规格为300×80mm、300×100mm、150×80mm、180×80mm)3.3.3 增感屏钢制压力容器焊缝及钢制压力管道对接焊缝检测必需采用金属增感屏,根据公司目前压力容器及钢制压力管道生产情况,推荐使用铅箔增感屏,增感屏规格为前屏厚0.03mm,后屏厚0.1mm。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讲解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讲解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检测中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一一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一- 中灵敏度技术;B级一一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程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1533-2011标准对数视力表GBZ117-2015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1924-1989辐射安全培训规定GB/T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JB/T7902-2006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一般要求射线照相检验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3.1.1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 (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射线胶片3.2.1射线胶片系统分为6类,即C1、C2、C3、C4、C5、C6类。

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

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常见牌号胶片所属的胶片系统类别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3.2.2 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01焊缝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01焊缝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总则1.1、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χ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的钢制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所有A、.B类焊缝的射线照相检测。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1.3、本规程不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制造、安装过程中C、D类焊缝的射线照相。

2、引用标准GB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Z117 工业χ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T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最低要求JB/T7902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NB/T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 通用要求NB/T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 射线检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3.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要求3.1.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从事评片的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应每年检查一次。

3.2、射线胶片3.2.1、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的胶片3.3、观片灯3.3.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黑度计3.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4.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核查。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1 适用范围1.1.1 本规程适用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1.1.2 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制造与现场组焊。

1.1.3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的试件,产品焊接试板或工艺纪律检查试板的焊缝。

1.2 焊缝表面要求1.1.1 射线检测前,焊缝及热影响区(包括焊缝余高)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表面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

1.1.2 具有延迟裂纹倾向材质的焊缝,射线检测应在焊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

1.3 探伤设备1.3.1 射线机、观片灯、黑度计等射线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格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1.3.2 使用射线检测设备,必须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4 胶片与增感屏1.4.1 胶片:工业X胶片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

胶片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胶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和爆晒,并远离射线源。

1.4.2 增感屏: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可优先选用金属增感屏,应保持增感屏的表面平整。

不准有油脂、污物、斑痕及机械损伤。

1.5 线型象质计选择、放置1.5.1 线型象质计: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有关规定选用相应系列的象质计,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的规定。

1.5.2 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中间一根钢丝的影像应位于底片两端1/4部位,且细丝朝外。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当象质计放在胶片一侧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1.5.3 采用射线源置于园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时,象质计应在内壁每隔90°放置一个。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厚度2~80mm的钢、镍及镍合金材料制承压设备、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环向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透照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

承压设备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适用。

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探伤基本的技术要求和通用的工艺守则,每种型式的产品射线探伤,必须另行编制工艺卡,以具体指导探伤操作,工艺卡的内容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 引用标准、法规本规程以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3323-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细则》GB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T16507-2013 《水管锅炉》GB/T16508-2013 《锅壳锅炉》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术语和定义3.1透照厚度 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3.2工件至胶片距离b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3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3.4焦距 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5射线源尺寸 d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3.6圆形缺陷长宽比不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7条形缺陷长宽比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8透照厚度比 K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

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壁厚T≥2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

2 引用标准JB4730—2005 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 人员资格3.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3.2 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签发报告者必须持有射线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3.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4 仪器、工具和材料4.1 X射线机见表1表1 X射线机型号4.2 胶片系统:胶片系统按GB/T1938.1—2003分为四类,即T1、T2、T3、T4类。

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大于0.3。

4.4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G/T7903的规定。

4.5 黑度计:黑度计性能要求应符合JB/T4730.2—2005标准中3.4.1和3.4.2的要求。

4.6 增感屏:增感屏的选择按JB/T4730.2—2005标准中3.5的要求选用。

4.7 像质计: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

4.7.1 像质计的材料选用按JB/T4730.2—2005标准中3.6.2要求选用。

5 一般要求5.1 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外观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射线检测,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射线检测。

5.2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及设计图样规定,我厂一般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Qualification of Examination Personnel
2.1 Any person engaged in the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shall be qualified and certified as a radiographic examiner in accordance with ****** Co., Ltd.’s “Written Practice for NDE Personnel Training, Examination,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NO.: QCD-011).
3.设备、器材
Ⅱ级人员所选用的设备、器材应能保证符合下列条件和探伤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3.1 X射线设备应从表1中选用。
Type
Mfr.
Max. Tube
Voltabe(KVp)
Max. Tube
Current(mA)
Foc. Size
(mm)
Permitted max. material thick(mm)
2.检测人员资格
2.1从事射线探伤的检测人员必须按宝色钛业的<<NDE人员培训、考试、资格鉴定和认证实施细则>>(文件号:QCD-011)进行资格考核评定。
2.2 NDEⅠ级须接受合格的Ⅱ级或Ⅲ级必要的指导或监督。NDEⅡ级须接受NDEⅢ级的指导或监督。
2.3根据各自的职责围,所有检测人员应按ASME规有关卷,标准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并保证工作质量。
****** Co.,Ltd.
焊缝检验规程4
Rev.:0
Page:1 of 14
Title: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PROCEDURE FOR BUTT WELDS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PROCEDURE FOR BUTT WELDS
对接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2.3 According to the respective responsibility range, all examiners shall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conforming to the referencing ASME Code Sections, standards and written instructions. They shall assure the working quality.
****** Co.,Ltd.
焊缝检验规程4
Rev.:0
Page:3 of 14
3. Equipment , Tools and Materials
The LevelⅡExaminer shall select the equipment, tools and materials to assure that they ar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xamination instruction.
3.1 One of the x-ray equipment shall be selected from Table 1.
Table 1
1.概述
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按ASME规第Ⅷ卷第Ⅰ册要求制造的压力容器的对接焊缝的x射线照相检测。
1.2必要时,本工艺规程应由探伤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以300
5
1.0 x 2.3
46
70
28
3.2 Film
Film selection shall be in accordance with SE-18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ilm Systems for
3.2胶片
胶片须根据SE-1815工业射线照相的胶片系统分类的标准测试方法来选择。胶片分类表应由胶片制造厂提供。胶片
1.General
1.1 This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the x-ray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of butt welds for pressure vessels constr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ASME Code SectionⅧDiv1.
1.2 This procedure shall be supplemented, when necessary, with the examination instructions defining more specific variables, which will be prepared by NDE LevelⅢpersonnel.
2.2 The NDE LevelⅠshall receive thenecessary instruction or supervision from a certified NDE LevelⅡor LevelⅢExaminer. The NDE LevelⅡshall receive the instruction or supervision from a NDE LevelⅢExaminer.
Steel
Ti
Zr
xx-2505
Beijing
250
5
2 x 2
38
63
22
xx-3005
Dandong
5
1.0 x 2.3
46
70
28
表1
类型
制造厂家
最大管电压
KVp
最大管电流
mA
焦点尺寸
(mm)
允许的材料最大穿透厚度mm
Steel
Ti
Zr
xx-2505
250
5
2 x 2
38
63
22
xx-3005
CONTROLLED在控本□
UNCONTROLLED非在控本□
COPY NO副本编号:
PREPARED BY编制:DATE日期:
REVIEWED BY审核:DATE日期:
APPROVED BY批准:DATE日期:
****** Co.,Ltd.
焊缝检验规程4
Rev.:0
Page:2 of 14
Title: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PROCEDURE FOR BUTT WEL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