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知识

手足口病知识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余5岁以下的儿童。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没研制出防疫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症状1.发热,体温达到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部、足部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步骤/方法1.卫生消毒。

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

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

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

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

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

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卫生教育。

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子在吃饭之前还有上完厕所以后都要用洗手液把手洗干净。

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还习惯,指甲长啦就会在指甲里面藏着很多细菌的。

还要教导孩子不随便乱弄东西,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不要乱摸东西。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继续教育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继续教育
10、3岁以下婴幼儿出现下列哪项症状时需要留观?(单项选择)
A.手、足皮疹 B.手、足、口腔、肛周皮疹 C.疱症性咽夹炎 D.发热,精神差
1、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单项选择)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病毒携带者 D.以上都是
2、手足口病是一种怎么样的传染病?(单项选择)
A.新发传染病 B.罕见传染病 C.常见传染病 D.输入性传染病
3、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单项选择)
A.2008年5月1日 B.2008年5月2日 C.2009年5月1日 D.2009年5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5、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标有(单项选择)
A.持续高热不退 B.呼吸、心率增快 C.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D.高血压或低血压 E.以上都是
6、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下列哪个是错误的(单项选择)
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 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不自觉传播多 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
7、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下列哪个描述比较准确?(单项选择)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医院感染传播 E.以上都是
8、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病原?(单项选择)
A.EV71 B.CoxA4 C.CoxA16 D.EV70
9、关于手足口病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单项选择)
A.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B.人群普遍易感 C.病死率较高 D.重症病例较多

手足口病后期还传染吗

手足口病后期还传染吗

手足口病后期还传染吗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后期还传染吗*二、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三、手足口病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后期还传染吗1、手足口病后期传染吗会的。

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是因为肠道病毒所造成的一种传染病。

这种疾病常常会出现在五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大多数的患儿能够在一周以内自动痊愈,但是仍旧有一些孩子会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和肺水肿以及心肌炎等并发症,若是病情发展太快,很容易就会令孩子死亡。

3、手足口病潜伏期多长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单位:姓名:分数:一、选择题(30分)1、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A、小RNA病毒科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D、痢疾杆菌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A、病人B、隐性感染者C、健康携带者D、牲畜4、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A. 心源性肺水肿B. 肾源性肺水肿C. 神经源性肺水肿D. 高原性肺水肿?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B、甲类C、乙类D、丙类6、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常伴口痛B.可伴发热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二、判断题(30分)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4、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5天。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天,伴有38度左右的发热。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三、简答题(40分)1、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15分)2、手足口病主要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15分)3、为预防手足口病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10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D )A、小RNA病毒科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D、痢疾杆菌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A、病人B、隐性感染者C、健康携带者D、牲畜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 )A、≤3岁B、3-5岁C、5-7岁D、7-12岁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A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B、甲类C、乙类D、丙类6、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A.常伴口痛B.可伴发热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二、判断题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024版年度手足口病

2024版年度手足口病
鉴别诊断
主要与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等疾病进行鉴别。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咽 峡部,而手足口病的疱疹则出现在手、足、口和臀部等部位;水痘的皮疹以向心性 分布为主,而手足口病的皮疹则主要分布在手、足和臀部。
7
02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2024/2/3
8
个人预防措施
0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进食 前和如厕后。
性。
02
提升诊疗水平
加强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能 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
诊疗水平。
03
推广疫苗接种
加大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宣传力 度,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04
增加科研投入
加大对手足口病防治技术的科 研投入,推动防治技术的创新
和发展。
2024/2/3
31
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
加强国际疫情信息共享
推动国际科研合作
11
疫苗接种政策与推广
1 2
制定疫苗接种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手 足口病疫苗的接种。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3
提供便捷的疫苗接种服务 增设疫苗接种点,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方便群 众接种。
2024/2/3
12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提供康复指导和训练,促进患儿身体功能恢复。
2024/2/3
26
宣传教育普及工作
手足口病知识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渠道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传播。
教育部门合作
与教育部门合作,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 健康教育内容。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常见的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凶。

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咽部在内的整个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其传播途径是粪—口,仅少数是呼吸道。

手足口病是由于食用和饮用被污染的饮料、水果、食物等造成的,而不是在拥挤的人群中通过呼吸传播的。

其感染部位是肠道。

该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50℃可以迅速灭活,烧开的水中无存活病毒。

因此,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是在疾病流行期,注意食用和饮用新鲜熟食。

肠道病毒是人类最常见、最重要的病毒,其感染部位是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由于没有腹泻,临床医生往往将肠道病毒感染误诊为胃肠型感冒、不明原因发热、流行性胸痛、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等。

在治疗上往往仅仅采取对症处理。

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岁以下儿童多发,所以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诱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有哪些?1.一般症状表现: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为流行。

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生,5至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三是误饮或误食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其中人群密切接触者传播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三、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是2至10天,最短12至24小时,平均3至5天。

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四、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会再得这种病吗?多种人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

人感染后只获得某种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患一次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

五、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至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但只有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病情可以明显好转。

六、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1)看护人(家长、保姆等)接触儿童前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2)儿童接触任何食物前均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5)流行期可每天早晨起床时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多发,传染病较强,特别是幼儿园、托儿所等公共场所,很多家长纳闷,手足口病到底是怎么传染的呢?一、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是受肠道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疾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患儿、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人群密切接触这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引起感染。

飞沫传播患儿咳嗽、讲话时,可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染,所以与生病的孩子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与患儿同处一室最容易被感染。

通过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可发生感染。

另外,医源性传播也可能造成感染,如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等造成传播,但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三、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病,主要以5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最高。

由于儿童免疫功能没有发育好,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差,再加之小婴幼儿自控力不强,有洗手不认真、吃手、摸眼睛、摸鼻孔等不良习惯,很容易被传染上。

一般在托儿所、幼儿园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场所。

四、小孩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成年人免疫力强,不易感染,但是会成为传播源之一。

手足口病会通过飞沫、体液、患者的衣物、用具等传染,成年人在碰到这些带病毒的东西时候,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即没有症状;但会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排出病毒,造成感染传播。

如果他再去触碰其他小孩,就容易使得那个小孩得病。

所以,不管成年人得没得病,都要注意卫生,尤其是于患儿接触后要洗手,或对于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清洗。

避免传染其他小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文章目录*一、什么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二、手足口病的护理*三、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1、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已经感染了但本身没有症状的人)。

在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带有病毒而没有症状和轻型的散发病例是非流行期和流行期的重要传染源。

2、手足口病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给健康入,但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的。

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扔具和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果几个人共同使用,就会发生日常接触传播。

与患者同住一个病房最容易被感染。

3、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是造成手足口病传播的原因之一。

4、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能发生经口的感染,但未得到证实。

5、患者在发病后1—2周内,可通过咽部和粪便排出病毒,其他人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通过鼻腔、口腔等途径而感染。

手足口病的护理1、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要怎么护理?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

患儿应
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

一般需隔离2周。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

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

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间2ml 计算,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

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勤洗澡,要喝白开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