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主题分类审题训练示例(整理精校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主题审题训练示例

作文辅导

0603 09:44

::

【文化类】

(一)请以“咖啡与大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提示】

这一命题,既有象征义又属于关系型,虽通俗浅显,但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须认真解读题意。从字面上看,“咖啡”与“大蒜”是两种食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可以说一“洋”一“土”,对比鲜明,即便这样,这两种食物的“人气”都很高,喜爱其中的一种、或是两种都喜爱的大有人在。深入一步思考,将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食物并列在一起,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们对它们又该持有何种正确的态度?是二者必居其一,还是缺一不可?是贬一褒一,还是和谐共荣?答案显而易见。审题的关键还在于必须明确“咖啡”“大蒜”的象征义,找出与“咖啡”“大蒜”有相似点的事物或现象。

作文的立意,应从“咖啡”、“大蒜”的象征义入手,比如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海派文化与北方文化、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的相声或是赵本山的小品、芭蕾舞与民族舞、油画与国画等等,并把不同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作为论述的重点,写出自己对“咖啡与大蒜”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注意论述要有思辨性,避免以偏概全。

【素材链接】

1、周立波曾说:“包括我说大蒜和咖啡,只是借用一个东西解释一种文化现象。”

2、周立波在那厢玩笑,“吃大蒜的怎么能和喝咖啡的在一起?”,郭德纲在这边调侃,“咖啡和蒜末共饮,秋水共长天一色。”

3、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课堂上,经常讨论“地域文化”问题。孔子和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话题水平好像比今天的一些大学课堂还高一点。……孔子的回答是:南方强,强在“宽柔以教”;北方强,强在“死而不厌”。这种说法,和今天一些人讨论“地域文化”“海派文化”的判断惊人相似,南北文化差异存在着延续性,两个半世纪来中国人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改变并不很大。

4、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像孔子说“南方之强”那样,把“咖啡和大蒜”的问题,化解为更高明的问题,比如可以说:咖啡是“南货”,大蒜是“北货”,南货、北货,尽在十六铺,方合得上“海纳百川”的“海派”吞吐。

(二)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

“鉴于国内油价不断上涨,国家决定成立新的产油企业以打破垄断遏制油价。现在共有四家成品油生产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地沟油。”

这是风靡荧屏、网络的“周立波语录”。语录主题分散、重心游移,“没有风格,只剩腔调”,“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这些靠庞大的幕后团队由网上流行的“段子”整合而成的语录,却因聚集当下周遭社会、生活、情感的一切“桥段”——调侃、恶搞、社会情绪、人间乱象、流言飞语、流行时尚、恶性事件而迅速“走红”。

【审题提示】

这是一则现象类的材料作文,需要对材料中提及的“周立波语录”迅速走红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要注意的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语录主题分散、重心游移”,“聚集当下周遭社会、生活、情感的一切‘桥段’——调侃、恶搞、社会情绪、人间乱象、流言飞语、流行时尚、恶性事件”。可联系类似的现象,探究此类现象产生的根源、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素材链接】

1、作文材料源自于2015届高考模拟5月7日《人民日报》李舫的文章《从“娱乐至死”到“愚乐至死”——“文化批评,我拿什么拯救你”》。

2、“周立波语录”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批评,而文化批评水准的高低,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观照、文化反思、文化发展的能力。

3、应该看到,由于文化批评的乏善可陈,凌空骂架的微博、插科打诨的秀场、泛娱乐化的舞台……正在遮蔽主流批评并汇聚成新的话语阵地。

4、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科技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个个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科技的高度发展改变了信息的发布方式,让每个人平等地拥有了发布信息的权力,其中有一种不正常的倾向,就是某些文化批评不是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而是更多围绕某种需要而展开。一极是过度吹捧,一极是一味谩骂。过度吹捧,毫无疑问不足取。一味地谩骂,把批评等同于骂,打冷枪、出冷拳、打群架,同样有巨大的危害。

5、不幸的是,文化批评的时尚化、边缘化、口语化、散文化、纪实化、低俗化,批评家们对于重大文化现象的缺席、缺位、失语、乱语、无序膨胀,使批评载体滑向媒体化、口号化、红包化、核心刊物化,这些是文化批评丧失生命力、降低文化品位的重要原因,是文化批评失去读者、失去喝彩的重要原因,也是“微博撬开文化批评大门”、批评流于“泛娱乐化”的重要原因。

6、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认为“现在文化不仅表现为一种热热闹闹的浅层化,还存在着明显的文化被滥用的情况。当任何东西都可以冠上文化的时候,实际上,文化被消解得差不多了。”

7、当失语、乱语成为常态,评论也就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品格,甚至“受雇”于商业利益,为人吆喝,变相炒作,抢夺眼球,制造卖点,文化不再是尊严的存在。

8、要警惕“群体盲思”和“信息茧房”。如果信息聚合和文化判断失当,人们很快就会失去理性,人群很快就会变为暴徒。

9、在一个信息超负荷的时代里,人们对信息的随波逐流很容易使自己退回到信息封锁时代的偏见。

10、文化批评存在的价值在于它更关注人性、关注当下、关注实践,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判断和意义识别,关注文化工业、文化市场、大众文化以及中国现代化模式,这些标志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重新凸

显,标志着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

11、人类文化上的每一小步,都是通向自由的一大步。历史上文化的昌盛也总是伴随着批评的活跃。文化兴盛,则言路畅通,批评健康的时代一定也是文化繁荣的时代。与往昔相比,文化批评今天有了一个更宽容的空间,如何不辜负这个空间,主动维护文化和批评的纯净,主动抵制人情的诱惑、商业的诱惑、名利的诱惑,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2、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的价值在于,批评家们不应仅仅徜徉于文化舞台的聚光灯下,更应该跋涉于文化思想的边界、人类精神的顶峰。

13、今天的时代是文化走向繁荣和发展的时代,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对批评家的约束越严格、他们的自律性越高,就说明他们需要担负的文化责任越重大。

14、批评家应该通过跟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文化环境的相互砥砺、相互应对和相互磨合,规范文化批评的法则和样式,预言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路向。

(三)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一: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在同济大学对师生们的即兴演讲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材料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的横幅上这样写道: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多则材料构成的材料作文,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有着不同的深刻内涵,现在将两则材料放在一起,是希望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揭示两则材料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

温家宝的话告诉我们: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与这个民族有一些仰望和关注天空,即能够放眼世界、瞩目未来、有远大理想的人密切相关。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横幅中的“活”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活着,就意味着文化和历史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没有创新、没有发展,那样的文化是没有生命的,如同死了一般,如果这样,那么以文化和历史为支撑的国家也将不复存在。

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关心国家命运,继承、创造、发展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这样国家、这样的民族才能坚实和牢固地立足于世界,并与世界一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素材链接】

1、温家宝在上海对同济大学学生即席演讲时,他先引用一句哲言(黑格尔):“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然后深情地说:“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的人。”这席话,语重心长,令人感奋。

2、仰望和关注天空,就是要不局限和拘泥于个人或本民族的一己私利、一席之地。个人或单个民族与所处的世界总是相辅相成的,既是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在世界中发挥着积极和能动作用。要与世界和谐相处、携手共进,任何时候,就不能仅是关注、凝视鼻子底下的那么一小点、脚下的那么一小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