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必修二期末语文试卷答案2020黄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
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D.城市化给传统村庄带来巨大的变化,有的村庄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有的会成为城乡过渡区域,大部分传统农区可能会趋于破败或消亡。材料三则对此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
出村农民的代际也在出现差异。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农民,即使来到城市,还是会带着赚到的钱回来建设村庄,比如说会在村里建自己的房子。70年代出生的这一拨农民,基本上还是会带着钱回来建房子娶媳妇。但是80后,90后农民走出乡村后,已经没有农业生产经验,他们不再像上一代那样,对土地有那么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人走以后,钱不再带回来了。所以,人口不断城市化的结果是村庄更进一步破落。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联系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实现乡村振兴有哪些具体措施”,从“中国村庄最大的变化是城市化带来的,但是未来城市化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可能会非常不同。未来村庄跟城市的关系可能分成三类;第一类村庄随着城市的扩展,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第二类村庄会成为‘城乡驿站’,就是城里人和村里人相互流动的一个过渡区域。所以这些村庄会成为城乡人口,资本和土地等要素最活跃的地区。第三类是传统农区,有一些文化特征的传统农区可能会保留下来,但不少传统农区会趋于破败或消亡”可概括出“利用好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机遇,做好或融入城市,或城乡过渡,或保留文化特征的文章”;从“所以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措施就是要唤醒乡村,吸引原住民回流和热爱乡村的外来者投资。这是当前乡村复兴最重要的工作,而乡村民宿就是一种吸引人流来到乡村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可概括出“留住人才,唤醒乡村,吸引原住民回流和热爱乡村的外来者投资”;从“美丽乡村这个内容很大,包括各种各样的乡村产业类型。但是这些乡村产业到底如何落到实处呢?应该说,乡村民宿启动性强、商业模式清晰、资金需求量小、投入小产出大而快、可以结合‘互联网+’的形式”可概括出“开发包括乡村民宿在内的各种各样的乡村产业项目”。
2020年高一人教版期末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人教版期末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试卷试题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几年,真人秀这一从西方舶来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
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是赫胥黎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预言。
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第二个是“有意思”,第三个是“有意义”。
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如《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节目为代表的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当前应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它不但最难解决,而且也最“性命攸关”。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
这个“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
我们发现,在电视业更为发达的国家,真人秀是以普通参与者为主要形式的,明星真人秀并不是主流。
素人真人秀节目对普通人的人性、情感和存在状态的真实呈现,以及赋予普通人的生活更高的透明度和合法性,被广泛视为电视文化的一种高贵态度。
也许是因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
“素人”的概念虽很早即被提及。
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
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视频《我们15个》将15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1、命题范围:语文版必修3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3、第Ⅰ卷(阅读题70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教育不妨从成语开始“国学教育”兴起,让国人颇有几分欣慰。
早就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国家早该这样了,现在的孩子都数典忘祖了。
然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爱国不分先后,入市不分早晚。
只要是认识到了过失,随时想起来改正都是可喜的,及时的。
下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啥叫“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乎,有经典说法:从“四书”“五经”开始。
然而,从“五四”以来,孔孟之道已经被批了几次,以“五四”和“文革”最为代表,以“文革”为甚。
经书的权威性被动摇不说,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就算是白话文翻译版本也令人担忧,这种学法能否持久和见效?换句话说,“国学”精神太庞杂,几乎包罗万象,甚至可以相互矛盾,或者各取所需。
比如“出世”还是“入世”。
再换句话说,文化传统柳暗花明,轨迹迂回迥异,也让人无所适从。
比如,春秋时期的侠客精神,比如荆轲和田横五百士,还有高山流水之类的故事,恐怕离时下的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
剑拔弩张、侠肝义胆那一套跑到日本变成武士道了,中国人已经变得唯唯诺诺。
话说起来太长,这里想说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历史系的学生是一种学法,平民百姓和孩子又是一种学法。
比如,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精华的东西,就是成语典故。
一半以上的成语故事来自春秋时期,可见,那个时期的民族智慧是多么辉煌啊!“成语”往往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其实,就其故事的浅显性而言适合儿童,而其中的哲理却属于成人读物。
成语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活化石,或者说,子孙后代的处世哲学在成语中早已高瞻远瞩了。
比如“指鹿为马”,如今的下属在领导面前,几乎时刻都要指鹿为马,看领导脸色行事,唯领导马首是瞻。
最经典的两个中国成语如今却最容易被国人所忽略:一个是“井底之蛙”,一个是“五十步笑百步”。
2020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18小题,共4页,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 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 班别、姓名和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应填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 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 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 A.残垣(yu cn ) 卜筮(pE ) . (xu B.否泰(pi ) 分外(f en )(qiC.偃仰(ydn ) 机杼(zhCi )舞(z di )D.蜘蹦(ch i ) 哽咽(y an )(dm ).2 .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011年第二届新浪微博微小说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作品要符合穿越小说的特征,且短小精悍二形象鲜明、有动人的故 事情节和平药近人的语言文字。
作品必须息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 窃,广大微博川户有权揭露非原创作品,主办方有权收回颁发给非 原创作者的奖品。
一A.力口火如荼B.短小精悍C.平易近人D.揭露 3 .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 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近日有点烦, 两件馆藏品一一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豉,被质疑为假的仿品。
C.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 271.6万人。
D.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对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到冲击表示“非常遗 憾;并承诺今后将防止此类袭击事件不再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分。
的一项是( 伶傅(l ng ) * 坍圮(pi ) * 案牍(du ) * )(2 分) 血浓于水 * 挥斥方遒 * 载歌载 * 弹精竭虑 *()(2 分)我读着那光怪陆离的青松,读着读着,终于读生了生物学的一—• , , , ,因为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造环境,创造自我的过程;这也是适者生存的规律。
2020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十)

2020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十)一、古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
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
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
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
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
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
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
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
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
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
”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
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
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
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
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
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
”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
京师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
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
诏赐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谥曰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攀援艺术高峰的阶梯,也是体现艺术高峰的标杆。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不仅以是否出现浩如烟海的作品为标志,还以是否涌现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精品力作为代表。
怎样才能锻造经典,或者说,怎样才能创造伟大作品?这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仅从创作主体看,文艺家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能否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
文艺作品中呈现的每个具体形象、讲述的每个故事、描绘的每个画面,一般都不仅显示一种存在,同时必然包含着文艺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呈现落叶往往意味着事业的衰败或人生的挫折;讲述一位知识分子忘我工作、报效祖国的事迹,让人生发出拼搏奉献、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描写一场残酷的战争,让人诅咒侵略并祈望和平……如此等等,莫不如是。
所有这些,虽然都能从作品表现的生活事件中看出某种意蕴,但它们远不属于我们所说的“意蕴开掘”的范畴。
这些意蕴,毕竟过于表面化、简单化和通用化了。
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创作,文艺家只是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而不是生活底蕴的发现者和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我向来认为,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起码要具备思想家的素质。
他不仅要写出世态炎凉,更要洞悉世道人心,还要为揭示生活奥秘、发现人生真谛提供自己的独到观察和春智思考,给人以新的感悟和启迪。
鲁迅的一系列小说在现代文学的长廊里出类拔革,不仅在于他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更在于他对产生人物形象的社会土壤和时代风云进行了独到思考,赋予艺术形象揭示“国民性”的丰富内涵,其内心深处激荡着“立人”的深沉响喊,其“精神界之战士”的身影显得那样高大伟岸。
高一必修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啸着倾盆大雨惊涛骇浪B. 摇曳璀璨夺目沉鱼落雁C. 谜底碧波荡漾欣欣向荣D. 跃然纸上峰回路转豁然开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导致很多旅客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崇高、高尚B. 雅致、雅观C. 悠闲、闲适D. 崇拜、崇敬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美丽的小姑娘,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B. 他们的笑声,像春风一样温暖。
C. 那座山,就像一位巍峨的巨人。
D. 他跑得快,像一阵风。
5. 下列诗句中,表达意境最美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塑造(sù zào)畅快(chàng kuài)B. 灵巧(líng qiǎo)奔跑(bēn pǎo)C. 荷花(hé huā)岩石(yán shí)D. 谦虚(qiān xū)摇曳(yáo yè)7.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惋惜不已。
B. 她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他们两个是好朋友,无话不谈。
8.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B.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A(“说明古人对‘通感’手法运用的妙处还未能领会”以偏概全,李渔与纪昀作为古代批评家,他们未能领会“通感”手法,并不能代表古人的全部,古代诗家运用“通感"手法而境界全出的例子比比皆是,说明有些古人对“通感”的运用之妙早已心领神会。
)2.【答案】D项3.【答案】A(“有读者不亲自体察而凭常有经验”的说法无中生有,那些读者未必就没有亲自体察,只是可能由于地域差别等原因,体察的结果与朱自清不同。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D项,根据原文“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可知:原文意在展现“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的热闹场面。
D项错,故选D。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语言和手法的能力。
A项,根据原文“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
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颗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可知:这个地方是以一个建水当地居民的“主人翁”口吻在进行叙述,因此选项中“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
A项错,故选A。
6.【答案】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空间的线索是较为明显的。
从文中圈出相应的地点名词然后进行梳理整合可得出答案要点。
时间线索方面并不明显,但我们可以从第5题C选项中得到一些启示,进而得出“历史”与“当下”两个时间概念,表现出建水城“历史文化底蕴”与“当下生活气息”并存的特点。
7.【答案】D【解析】D项,均为连词,和。
A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
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8. 【答案】BA项,省略句,应为“引(清流急湍)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句,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
B项,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长陆离之余佩”;没有特殊句式。
C项,被动句,“夕替”译为晚上被贬黜;被动句,“见”表被动。
D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解忧”。
9. 【答案】C【解析】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
10.【答案】DA项,“因人之力而敝之”意思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所以“因”,依靠。
B项,“持千金之资币物”意思是“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所以“币”,礼物、礼品。
C项,“女也不爽”意思是“女子没有什么过错”,所以“爽”,过错。
11. 【答案】C【解析】《聊斋志异》是以书室名命名的。
12. 【答案】C【解析】译文: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得分点:所以、游目、骋怀、极、娱、信,句意对)13.D14.(1)现在政令的得失在哪里?即使是我的过失,你也可以指明陈述出来。
(安在、虽、指陈各1分,句意2分。
)(2)恰逢上元节皇帝敕令开封府购买浙江的灯,而且下令压低价格。
(敕、市、损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熙宁二年(1069),苏轼回到朝廷。
王安石执掌朝政,一直厌恶苏轼的议论与自己不同,让他判官告院。
熙宁四年,王安石打算变更科举、兴立学校,皇帝下诏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官员议论。
苏轼就此事上疏皇帝。
苏轼的奏疏呈上之后,神宗醒悟说:“我本来怀疑这件事,读了苏轼的奏议,思想上的疑虑消失了。
”当天召见苏轼,问道:“现在政令的得失在哪里?即使是我的过失,你也可以指明陈述出来。
”苏轼回答说:“陛下天性具有文武才能,不担心陛下不明察,不担心陛下不勤奋,不担心陛下不果断,但是担心陛下求治太急迫,听他人的话太广,提拔人太快。
希望陛下以安静来镇住局面,待事情发生,然后再应付它。
”神宗吃惊地说:“你所说的三句话,我当要周密考虑。
凡是在馆阁任职的人,都应该为我深入思考治乱问题,不要有所隐瞒。
”苏轼退出后,把召见的情况向同僚们说了。
王安石不高兴,任命苏轼权开封府推官,想用事务来困住苏轼。
苏轼决狱断案精审敏捷,名声越传越远。
恰逢上元节皇帝敕令开封府购买浙江的灯,而且下令压低价格。
苏轼上疏说:“陛下难道是用灯取乐?这不过是让两宫太后高兴罢了。
然而百姓不可能家家知晓陛下的心意,都说是用听的看的一类不急需的玩物,夺取他们吃的、穿的生活必需品。
这件事很小,对国家大体却影响很大,希望陛下追还前面下达的敕令。
”皇帝立即下诏停止买灯。
15.【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B项,“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错误。
诗句的意思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闲时相思,才见其友情的深挚。
披衣而起,可见即使已经睡下,也无碍于随时相招选项曲解文意,“夜不能寐”“彷徨”无中生有。
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D项,“怎能消得了乡愁”错误。
诗句的大意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
边塞军人热爱家乡和祖国,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
并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
唯此,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
“计”字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可见选项“乡愁”情感解读错误,有对家乡的思念,但不是愁绪,而是乐观积极,杀敌报国的情感。
17. ①志趣相投的好友们相聚登高赋诗之乐趣:通过场面描写表现出来,乐景衬托乐情。
②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乐趣:通过“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相思则披衣”“言笑”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来。
③躬耕田园的悠游自得之乐趣,直抒胸臆,“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通过与官场琐事缠身公务繁忙的情形进行对比,直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世俗生活的厌烦。
18.(1)关关雎鸠其叶沃若(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9.【答案】 A【解析】A项,“绿草如荫”错误,应该为“绿草如茵”。
绿草如茵:形容草十分茂盛,绿油油的,像绿毯一般柔软,好像铺在地上的被褥。
茵:铺垫的东西,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
B项“芦蒿”lúhāo,“蒿”的书写和字音和“竹篙”zhúgāo的“篙”区别开。
C项,“槛(jiàn)外山光”中“槛”别误写误读为“槛”kǎn。
D项,“应和(hè)”,注意联想记忆“和”这个多音字hé和缓,huó和面,hè曲高和寡,hú和牌,huò和药,huo暖和、软和、掺和。
20.【答案】B【解析】甲处:“简朴”着重指简单朴素,运用范围较广泛,可用于语言文字方面,也可用于生活作风方面,还可用于设备条件方面。
“俭朴”着重指节俭朴素,运用范围较小,多用于个人生活方面。
语境中两个词语均可,一个强调简单,一个强调节俭。
乙处:“消耗”(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消磨”①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
②度过(时间、多指虚度)。
后语境中搭配的是“黄昏”这个具体的实践,应该用“消磨”,度过之意。
丙处:“不免”①副词。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病一时好不了,心里不免焦急/不免客套几句。
②不能免去:君子死而冠不免。
“未免”①不免,免不了。
②犹言不能不说是。
表示不以为然,贬义。
语境中“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是好的方面,应该用“不免”。
21.【答案】C【解析】“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
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也形容声音巨大。
语境中指荷花池,不能用“如雷贯耳”形容。
可改为“名声鹊起(意思是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名声大噪(名声广泛地传播开去)”“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
指众多的学生,正确。
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①关键词“鹊桥”“脉脉”“迢迢”表明是七夕节;②关键词“艾符”“蒲酒”表明是端午节;③“鱼龙狂舞”“儿童蹦跳”表明是元宵节;④关键词“酩酊酬佳节”“登临”表明是重阳节。
据此可以排除ACD。
故选B。
23.答案: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