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行为礼仪

合集下载

志愿服务礼仪的原则

志愿服务礼仪的原则

志愿服务礼仪的原则服务礼仪的原则:1、尊重的原则:所谓尊重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服务过程中,要将对客人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这是礼仪的重点与核心。

因此在服务过程中,首要的原则就是敬人之心常存,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失敬人之意,哪怕具体做法一时失当,也容易获得服务对象的谅解。

2、真诚的原则:服务礼仪所讲的真诚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待人以诚,只有如此,才能表达对客人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所理解,所接受。

与此相反,倘若仅把礼仪作为一种道具和伪装,在具体操作礼仪规范时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则是有悖礼仪的基本宗旨的。

3、宽容的原则:宽容的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要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学会与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换位,而千万不要求全责备,咄咄逼人。

这实际上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主要表现。

4、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实际上存在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

这就要求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对本国或各国的礼仪文化、礼仪风俗以及宗教禁忌要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得心应手,避免出现差错。

5、适度的原则:适度的原则的含义,是要求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合乎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这是因为凡事过犹不及。

假如做得过了头,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自律、敬人之意。

平等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

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

开展志愿服务,应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坚持正确导向。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文化志愿服务,引导人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志愿者的礼仪和形象管理

志愿者的礼仪和形象管理

志愿者的礼仪和形象管理
志愿者的礼仪和形象管理
志愿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是一种爱心和慷慨的力量,热情奉献、付出无私的、无偿的劳动。

志愿者的礼仪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礼仪,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志愿服务的形象。

一、礼貌待人
志愿者应该做到礼貌待人,表现出有礼貌和有礼貌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权利,不能欺侮对方,言语间要温和而有礼貌。

二、守时
志愿者的活动要按时开始,按时结束,不能迟到,也不能提前离开,服务时间要准时,不能有延误或者拖延的行为,以免影响服务质量。

三、衣食住行
志愿者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仪容严肃,不穿性感服装,也不能随意穿着。

志愿者的饮食、居住要严格按照规定,不能滥用活动的基本费用,以免影响志愿服务者的形象。

四、自我介绍
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介绍自己,把自己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服务对象。

自我介绍要简洁,真实,并且有条理,要使服务对象了解到志愿者的真实身份,以及服务的要求等。

五、遵守服务纪律
志愿者要遵守服务者的基本纪律,遵守志愿服务活动的统一安排,做到服务者的守时、认真、整洁、有礼貌等,认真落实志愿服务的任务,以实际行动来推动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志愿服务行为礼仪

志愿服务行为礼仪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行为礼仪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两千多年以前,荀子就讲:“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积淀,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是个人融入社会生活、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外在表征。

为了更好地为无偿献血事业服务,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和得体的行为举止,做到知礼、懂礼、习礼、达礼。

一、志愿服务通用礼仪(一)、志愿服务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核心思想最本质的揭示。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服务的对象,包括尊重对象的人格尊严、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兴趣爱好等,特别是在助残服务中,敬人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也要尊重自己,在服务中不卑不亢,大方得体,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2、真诚原则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可见,志愿者只有真诚对待服务对象,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服务关系,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好被对方所接受和认可。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

3、平等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

志愿者在服务接待的过程中,对任何人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千万切忌厚此薄彼,更不能以貌取人。

4、适度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愿者在热情接待各方友人,尽地主之谊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分寸,做到热情大方,同时避免过犹不及。

具体表现为:举止有度——不超过对方能接受的行为限度;距离有度——不超过对方习惯的交流距离;关心有度——不超过对方交流的话题范围。

5、自律原则自律是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

志愿者要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志愿服务行为礼仪

志愿服务行为礼仪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行为礼仪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两千多年以前,荀子就讲:“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积淀,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是个人融入社会生活、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外在表征。

为了更好地为无偿献血事业服务,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和得体的行为举止,做到知礼、懂礼、习礼、达礼。

一、志愿服务通用礼仪(一)、志愿服务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核心思想最本质的揭示。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服务的对象,包括尊重对象的人格尊严、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兴趣爱好等,特别是在助残服务中,敬人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也要尊重自己,在服务中不卑不亢,大方得体,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2、真诚原则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可见,志愿者只有真诚对待服务对象,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服务关系,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好被对方所接受和认可。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

3、平等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

志愿者在服务接待的过程中,对任何人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千万切忌厚此薄彼,更不能以貌取人。

4、适度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愿者在热情接待各方友人,尽地主之谊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分寸,做到热情大方,同时避免过犹不及。

具体表现为:举止有度——不超过对方能接受的行为限度;距离有度——不超过对方习惯的交流距离;关心有度——不超过对方交流的话题范围。

5、自律原则自律是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

志愿者要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志愿者服务礼仪

志愿者服务礼仪

志愿者是社会文明的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更是彰显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形象。

良好的礼仪与沟通能力,既可以展示志愿者的风采,还能够更高质量地服务于目标人群。

那么该注重什么样的礼仪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呢?汇雅和你说一说。

一、着装礼仪大型赛会及活动,主办方通常会提供统一的服装,志愿者应穿着统一的服装。

注意外观整洁,没有异味,并且不宜佩戴过多的装饰物品,更不能佩戴花哨和张扬个性的工艺饰品以及名贵的珠宝饰品,以免影响志愿服务。

如果没有统一的服装,志愿者应选择干净整洁、颜色明亮的衣服。

二、仪容礼仪男士仪容1、每天洗澡及更换衣服,勿在服务中出现异味。

2、若无特殊的宗教信仰或民族习惯,要养成每日修面剃须的好习惯,切忌胡子拉碴。

3、男士的发型要长短适当。

要求做到: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触领。

不允许在工作之时长发披肩,或者梳起发辫。

尽量不使用气味过大的定型水。

女士仪容1、保持自己身体的干净、清爽,避免在服务中出现身体异味;面部的修饰要自然,工作中要求化淡妆,切忌浓妆艳抹;注意口腔的洁净。

2、注意保持手的干净清洁,不留长指甲,工作中,不穿露趾的凉鞋或拖鞋,以免显得过于散漫。

3、头发整洁,发量适当,如过长应把头发盘起来、或是束起来、或是编起来,或是置于工作帽之内,不可以披头散发,勿过度染发。

三、站姿礼仪1、男性志愿者基本站姿身体立直,抬头、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目平视,两腿分开,两脚平行,宽不过肩,双手自然下垂贴近腿部或交叉于身后。

2、女性志愿者基本站姿身体立直,抬头、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目平视,两脚成“V”字型或“丁”字型,膝和脚后跟尽量靠拢,两脚尖张开距离为两拳,双手自然放下或交叉。

四、接待礼仪1、问候礼仪志愿者在迎接客人时,可根据客人的习惯致以问候。

常见的问候方式主要有握手礼和鞠躬礼。

2、称呼礼仪志愿者在服务中要使用恰当的称呼礼仪。

在不知道对方姓名及其他情况(如职务、职称、行业)时可采用泛尊称。

如“女士”“先生”“同志”等。

青年志愿服务礼仪基本要求_接待礼仪

青年志愿服务礼仪基本要求_接待礼仪

精品文档青年志愿服务礼仪基本要求.接待礼仪青年志愿服务礼仪基本要求一.服务礼仪基本原则尊重的原则、真诚的原则、宽容的原则、从俗的原则、适度的原则二.仪容礼仪(一)男士仪容修饰要点1、卫生。

每天洗澡及更换衣服,勿在服务中出现口臭、汗臭、狐臭等异味。

2、剃须。

若无特殊的宗教信仰或民族习惯,要养成每日修面剃须的好习惯,切忌胡子拉硅地在工作岗位上抛头露面。

3、修剪好鼻毛和耳毛,勿使其外现。

4、发型。

男士的发型要长短适当。

要求做到: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触领。

不允许在工作之时长发披肩,或者梳起发辫。

(二)女士仪容修饰规范1、面部修饰规范①洁净。

工作中务必要保持自己的面部干净、清爽。

②卫生。

主要是要求其认真注意自己面容的健康状况。

精品文档要防止由于个人不讲究卫生而使面部经常疙疙瘩瘩。

避免在服务中出现汗臭、狐臭等身体异味。

③自然。

面部的修饰要自然,工作中要求化淡妆,切忌浓妆艳抹,要使“秀于外”与“慧于中”二者并举。

④口部的修饰。

注意口腔的洁净,防止产生口臭等异味。

服务前应忌食葱、蒜、韭菜、烈酒以及吸烟。

2、肢体修饰规范①注意保持手的干净清洁。

②不留长指甲,不涂鲜艳的指甲油以及在指甲上彩绘。

③不要腋毛外露。

万一因为工作的特殊需要,必须穿着肩部外露的服装上岗服务时,则必须切记:此前剃去自己的腋毛。

④工作中,不穿露趾的凉鞋或拖鞋,以免显得过于散漫。

穿着短裙时应穿长筒或连裤丝袜。

3、发部修饰规范①整洁。

对任何人而言,其头发在人际交往中能否确保整洁,都直接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②长短适当。

女性应将超长的头发盘起来、或是束起来、或是编起来,或是置于工作帽之内,不可以披头散发。

③对于时尚流行的染发,但作为志愿者不可以把头发染得五彩斑斓,这与服务者的身份是不相符的。

4、化妆的礼规精品文档“淡妆上岗”是对女性志愿者化妆时所做的基本规范之一。

要求在工作时化妆应淡雅、自然、简洁、适度、避短。

化妆禁忌:①离奇出众。

禁止志愿者在化工作妆时脱离自己的角色定位,追求荒诞、怪异、神秘的妆容,或者是有意使自己的化妆出格,从而产生令人咋舌的效果。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_交际礼仪_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_交际礼仪_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志愿者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那么你们知道志愿者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礼仪常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一、个人形象1、妆容:女士头发扎起或盘起,不要蓬松杂乱,化淡妆,不可浓妆艳抹,睫毛膏容易脱落,慎重使用,吃饭后要照镜子,检查牙齿上是否干净;男士胡子要刮干净修整齐。

2、语音面貌:尽量讲普通话、遇到老人或听力不方便的人员,要耐心的讲解。

3、服装:干净整洁。

夏天,短裤短裙过膝,短袖适中。

鞋子,舒适(根据活动场地而定,常见的白色运动鞋、黑色工装鞋)。

春秋天,宜长袖衬衫,深色裤子或职业套装,如有条件统一服装。

4、志愿者标识:志愿者帽子佩戴端正,服务期间不可随意摘取,做扇风、垫子或在手中晃来晃去。

服务证件,挂在脖子上,露出工作服务证明显标志,方便他人识别。

志愿者胸牌,左胸前佩戴端正。

服务当天,工作证丢失及时向组长反映,证件不得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5、特别注意:身穿志愿者服装时,不拍恶搞照片,不做有损志愿者形象的行为,保持志愿者美好形象。

二、举止礼仪举止体现在人的面部表情、站、坐、走、手等姿态,我们经常评价他人风度优美、气质超群,所谓的气质是一个人工作生活中的言谈、行为、姿态、表情等外在美的一种反映。

表情礼仪:人的喜、怒、哀、乐、恐惧、愤怒、厌恶、蔑视等都是通过表情来传达的。

表情礼仪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人的眼神和笑容。

最主要的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人都是通过眼神来与人交谈的。

一般交往中,尤其是谈话双方应关注对方,表示自己是重视对方的谈话、尊重对方、喜欢对方、眼神应表现出热情关切,切忌直勾勾的盯住对方,上下打量、左顾右盼。

此外是笑容,微笑的人总是不容易让人拒绝的,现在很多企业都提倡“微笑服务”,在与人交往中也要多露点笑容。

站姿: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中国人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说法,站立时:端正、挺拔,身体的重心线应放在两只前脚掌上,双臂自然下垂,收腹挺胸。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一、志愿者理念作为志愿者,我们应该秉持以下理念,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社会。

1.无私奉献:志愿者工作的初衷就是帮助他人,我们应该抛弃一切私心和计较,以一颗无私的心去为他人服务。

2.全心投入:志愿者工作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人。

3.相互尊重:志愿者工作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理解他人的困难和需求,以真诚的态度帮助他人。

4.持续学习:志愿者工作的内容繁杂多样,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二、服务礼仪作为志愿者,我们要遵守以下服务礼仪,做到热情友好、专业高效,给受助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1.穿着整洁:作为志愿者,我们应该保持整洁的穿着,穿着干净整齐的志愿者服装,以展现我们的专业形象。

2.语言文明:与受助者交流时,我们要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不使用粗俗的词汇,保持语言优雅、友善。

3.语速适宜: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速,不要快速说话或者口齿不清,要以适宜的语速与受助者交流,保证对方能够听清楚。

4.尊重隐私:志愿者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受助者的一些私人信息,我们要严格保密,尊重受助者的隐私权。

5.注意礼仪:志愿者要注意礼仪,遵守社会规范,礼貌待人、有礼有节。

6.热情友好:志愿者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对待受助者,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7.专业知识:志愿者在工作中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受助者的问题,给予他们专业的帮助。

8.高效服务:我们要高效地完成任务,准确地执行工作,确保受助者得到及时的帮助。

9.善于沟通:志愿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受助者进行有效的交流,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给予合适的建议和帮助。

10.不携带个人情绪:志愿者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将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中,以保证工作的进行和受助者的心情。

总结:作为志愿者,我们要坚守志愿者理念,无私奉献、全心投入;同时,要遵守服务礼仪,保持整洁、尊重他人、专业高效,给受助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行为礼仪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两千多年以前,荀子就讲:“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积淀,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是个人融入社会生活、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外在表征。

为了更好地为无偿献血事业服务,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和得体的行为举止,做到知礼、懂礼、习礼、达礼。

一、志愿服务通用礼仪(一)、志愿服务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核心思想最本质的揭示。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服务的对象,包括尊重对象的人格尊严、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兴趣爱好等,特别是在助残服务中,敬人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也要尊重自己,在服务中不卑不亢,大方得体,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2、真诚原则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可见,志愿者只有真诚对待服务对象,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服务关系,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好被对方所接受和认可。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

3、平等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

志愿者在服务接待的过程中,对任何人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千万切忌厚此薄彼,更不能以貌取人。

4、适度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愿者在热情接待各方友人,尽地主之谊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分寸,做到热情大方,同时避免过犹不及。

具体表现为:举止有度——不超过对方能接受的行为限度;距离有度——不超过对方习惯的交流距离;关心有度——不超过对方交流的话题范围。

5、自律原则自律是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

志愿者要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查。

6、宽容原则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除了做到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我们服务的对象可能会因文化习惯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献血的知识的认识程度等各种情况,而对志愿者工作产生误会或者责备,这时,应该学会与服务对象进行换位思考,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斤斤计较、就全责备,甚至咄咄逼人。

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要容许他人有个人行动和独立进行自我判断的自由。

(二)志愿服务礼仪要点1、仪容礼仪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弟子规》中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对志愿者而言,端庄整洁的仪容不仅表现自重、自信、敬业等个人内涵,更直接体现了对服务对象的尊重。

(1)注意个人卫生:志愿者因需要近距离地为参赛人员或观赛人员提供服务,所以要十分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体味清新:勤洗头/洗澡,勤换衣服;工作前忌食葱、蒜、韭菜、烈酒以及吸烟,避免过重的异味;餐后刷牙,注意牙齿及牙缝不要有食物屑。

手要保持清洁,指甲干净无污垢,指甲过指尖小于2MM,不涂有色指甲油。

(2)男士仪容的修饰:清洁清爽。

若无特殊的宗教信仰或者民族习惯,要养成每日修面剃须的好习惯,切忌胡子拉碴;体毛过重的男士要注意遮掩体毛,勤于修剪鼻毛和耳毛,勿使其外现;发型要长短适当,一般要求做到: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触领,具有干练、简约的风格,从而透露出健康、阳光的气质,注意头发的清洁,遵循“三不”原则,不能有味、不能出绺、不能有头屑。

2、服饰礼仪服装不仅能表明一个人的身份,还能体现穿着者的修养、风度和品位。

全国第八届残运会志愿者将统一着装,服饰得体与否,关乎个人形象和城市形象,因此,志愿者在服饰的穿戴方面要注意礼仪规范,要穿出志愿者的精神,亮出志愿者的风采。

(1)着装整洁首先,志愿者要保持着装的整齐,有扣子的上衣必须扣上纽扣,注意不要掉扣;帽檐应保持端正,不要歪斜;裤子不要过于松垮,过长的裤腿要及时改制,不要随意挽着。

礼仪志愿者着裙装,配肤色长筒袜,且要注意丝袜没有破损。

其次,志愿者要注意服装的干净,志愿服务工作再繁忙、再劳累,也要注意以干净整洁的服装出现在服务对象面前。

特别是志愿者的鞋最容易被忽视,每天务必将其打理干净再上岗,不要让它破坏了个人的整体形象。

总之,在志愿者着装方面,一忌布满褶皱,二忌出现残破,三忌沾染污渍及脏物,四忌充斥汗酸、体臭等异味。

(2)注意搭配志愿者服装由筹委会统一提供,但是在服装的穿法上,志愿者要了解基本的搭配方法,比如鞋袜要与整体的服装风格、颜色一致,光着脚、穿着凉鞋拖鞋就不符合志愿者的着装要求。

(3)饰品得体除手表外,在志愿服务中,以不佩戴首饰为好。

若需要佩戴首饰一定要注意与服装的风格统一,与身份相符,做到恰如其分,以少为佳。

具体要求是:佩戴饰品不宜超过两个品种;佩戴某一品种的饰品,不应超过两件;不宜佩戴过于花哨和张扬个性的工艺饰品以及名贵的珠宝饰品;不戴墨镜或有色眼镜。

服务期间或进入指定服务区域,志愿者必须佩戴由筹委会志愿者工作部下发的的胸牌、胸卡。

胸牌、胸卡要统一戴在左上胸或挂在胸前,横平竖直,不能歪斜。

如为挂胸前式,胸牌、胸卡佩带时要先将衣领竖起,将胸牌、胸卡带子下拉到衣领根部,再将衣领折好,不准佩带在衣领外面;如为戴左胸式,应佩戴在左胸前、偏上位置(上衣口袋)。

3、仪态礼仪除了仪容、着装这些静态呈现的外在礼仪外,志愿者落落大方的举止、合乎规范的行为、端庄稳重的仪态,也是志愿服务礼仪的基本要求,它能更完美地体现东道主的热情、友好和时代风采。

4、表情神态礼仪人们总会通过面部神态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表现喜、怒、哀、乐,它对人们所说的话起着解释、澄清、纠正或者强调的作用。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呈现出谦恭、友好、真诚的表情神态,给服务对象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

(1)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甜美的语言,微笑的美在于文雅、温馨、亲切自然,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

对志愿者来说,微笑是必备的通行证,因此,服务中要保持微笑,善于微笑。

微笑的基本做法是:先要放松自己的面部肌肉,然后使自己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让嘴唇略呈弧形,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的前提下,轻轻一笑。

但在问候、致意、与人交谈时,以露出上排八颗牙齿的笑容比较亲和。

注意:微笑时要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切不可故作笑颜,假意奉承,做出“职业性的笑”,更不可狂笑、浪笑、奸笑、傻笑、冷笑。

(2)人的眼睛会“说话”,它能时刻道出人们内心的活动和思想感情。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难免要与服务对象进行目光的交流,此时要特别注意眼神的礼仪,要敢于礼貌地正视对方,目光坦荡、温和、大方。

注视的时间:与他人交谈时,长时间地注视对方是不礼貌的。

一般情况下,眼睛有50%的时间注视对方,另外50%的时间注视对方脸部以外的5—10cm处。

当无意与别人的目光相遇不要马上移开,应自然对视1—2秒,然后慢慢离开。

与异性目光对视时,不可超过2秒,否则将引起对方无端的猜测。

必须根据所观看的对象和场合把握好注视的时间。

(3)注视的位置:用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对方身上上下打量,这是极失礼的表现。

按照服务礼仪的规定,志愿者在为他人提供服务时,最好的注视区间是以两眼为上线、以嘴部为顶点连接所成的倒三角区域,这样的注视称之为社交注视。

在问候对方、听取诉说、征求意见、强调要点、表示诚意、向人道别或与人道别时,皆可采用这样的注视方式,由于注视这一区域最容易形成平等感,容易造成轻松的沟通氛围。

5、交谈礼仪语言交往也是志愿者服务的基本需要。

《论语》中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具体而言,志愿者在交谈时应当体现出以诚相待、以礼相待、谦虚谨慎、主动热情的基本态度。

(1)表情自然:交谈时目光应专注,或注视对方,或凝神思考,从而和谐地与交谈进程相配合。

眼珠一动不动,眼神呆滞,甚至直愣愣地盯视对方,都是极不礼貌的。

目光游离,漫无边际,则是对对方不屑一顾的失礼之举,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是多人交谈,就应该不时地用目光与众人交流,以表示交谈是大家的,彼此是平等的。

(2)举止得体:人们在交谈时往往会伴随着做出一些有意无意的动作举止。

这些肢体语言通常是自身对谈话内容和谈话对象的真实态度的反应。

因此,志愿者务必要对自己的举止予以规范和控制。

适度的动作是必要的。

例如,发言者可用适当的手势来补充说明其所阐述的具体事由。

倾听者则可以点头、微笑来反馈“我正在注意听”、“我很感兴趣”等信息。

但避免过分、多余的动作。

为表达敬人之意,切勿在谈话时左顾右盼,或是双手置于脑后,或是高架“二郎腿”,甚至剪指甲、挖耳朵等。

交谈时应尽量避免打哈欠,如果实在忍不住,也应侧头掩口,并向他人致歉。

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要在交谈时以手指指人,因为这种动作有轻蔑之意。

(3)细节恰当:①注意倾听。

志愿者在交谈时务必要认真聆听对方的发言,用表情举止予以配合,从而表达自己的敬意,并为积极融入到交谈中去作最充分的准备。

切不可追求“独角戏”,对他人发言不闻不问,甚至随意打断对方的发言。

②谨慎插话。

交谈中不应当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确实想要插话,应向对方打招呼:“对不起,我插一句行吗?”但所插之言不可冗长,一两句点到即可。

③礼貌进退。

参加别人谈话之前应先打招呼,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加入。

相应地,他人想加入己方交谈,则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

如果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上去旁听。

若确实有事需与其中某人说话,也应等到别人说完后再提出要求。

谈话中若遇有急事需要处理,应向对方打招呼并表示歉意。

值得注意的是,男士一般不宜参与妇女圈子的交谈。

④注意交流。

交谈是一个双向或多向交流过程,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

因此在交谈时切勿造成“一言堂”的局面。

自己发言时要给其他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时自己要适时发表个人看法,互动式促进交谈进行。

(4)语言文雅:①平易通俗。

志愿者应充分考虑到对方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所说之话应力求平易通俗,以利于沟通与交流。

②文明礼貌。

在交谈中,要善于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如“您”、“谢谢”、“对不起”等。

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在交谈结束时,应当与对话方礼貌道别,如“有空再聊吧!”、“谢谢您,再见!”等。

即使在交谈中有过争执,也应不失风度,切不可来上一句:“说不到一块儿就算了”、“我就是认为我对”等。

交谈中应当尽量避免一些不文雅的语句和说法,不宜明言的一些事情可以用委婉的词句来表达。

例如想要上厕所时,宜说:“对不起,我去一下洗手间。

”或说:“不好意思,我去打个电话。

”在交谈时切不可意气用事,以尖酸刻薄的话对他人冷嘲热讽,也不可夜郎自大、目中无人,处处教训指正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