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教学设计基本规范

合集下载

中医学教学计划

中医学教学计划

中医学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学科。

针对中医学的教学,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活动安排1. 理论课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典籍、中医病证诊断与治疗原则等内容。

在理论课程中,教师应结合中医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

2. 实践课程中医学的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中医的诊断方法、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操作技能。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如中药调配、病证辨析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中医临床工作。

三、教材使用1. 综合教材中医学教材应包含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内容,涵盖中医学的各个方面。

教材应当结合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合理选择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参考书目除了系统的教材,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中医学典籍作为参考书目。

这些典籍包含了中医学的深度思考和独特见解,对于学生培养深入理解中医学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教师应注意配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参考书目,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

四、教学评价中医学的教学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和实践操作能力。

除了传统的考试形式,如笔试和实践考核,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病例分析报告等,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中医学的教学计划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以及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中药学教学设计方案

中药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等。

(3)了解中药的历史发展、分类、采收加工、炮制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药知识。

(3)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2)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药学概述2. 中药的基本理论3.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4. 中药的用法与用量5.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6. 常用中药7. 中药的临床应用8. 中药与中西药联用9.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10. 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讨论法:针对中药学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中药学的应用。

4. 实验法:通过中药的炮制、制剂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中药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中药学概述、中药的基本理论2. 第二周:中药的性能与功效、中药的用法与用量3. 第三周:中药的炮制与制剂、常用中药4. 第四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与中西药联用5. 第五周:中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发展6. 第六周:综合复习、结业考试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与中药学相关的论文,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药学》2. 教学参考书:《中药学教程》、《中药学临床应用》等3.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4. 实验器材:中药炮制、制剂等实验所需器材5. 网络资源:中医药相关网站、数据库等七、教学反思1.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对各学科教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①教案中必须有: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教案设计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时期,同一个教师设计的教案也会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该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

要发挥出自我,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②青年教师教案要详细,但是不能超过A4纸5页。

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教案要简洁(简洁不简单),但是不能少于A4纸2页。

教案要保留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以备后期利用和检查。

杜绝无教案上课,后补教案和不规范教案。

教案的后期利用是指将旧教案复制过来。

首先是改换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

然后,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所授班级的情况、教学环境的变化,个人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将教案中的旧的东西剔除掉,加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概念和方法,加进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加进更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例子……。

最终,将旧教案改变为适合教育教学的新教案。

③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jià)驭(yù)课堂,不拘于教案。

④设计教案目的是在上课时,给自己看的。

不是给学生或是其他什么人看的。

但是,对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讨论研究的教案;对于教学领导检查教学要看的教案,对于教学设计大赛和评比的教案,对于选入《教学设计案例》的教案,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

中医教学教案模板

中医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 学生能够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 学生能够熟悉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病例。

- 学生能够进行中医诊断和辨证论治。

- 学生能够运用中医技能进行基本操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中医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2. 教学章节:中医诊断学3. 教学重点: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4. 教学难点:中医辨证论治的技巧、中医技能操作的规范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案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授新课- 系统讲解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如望、闻、问、切。

- 结合具体病例,讲解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 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技巧,强调中医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中医诊断技能训练,如脉诊、舌诊等。

- 指导学生进行中医技能操作,如拔罐、刮痧等。

4. 案例分析- 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医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的技能操作规范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

2. 辅助教材:中医诊断学参考书、中医技能操作手册等。

3. 教学视频:中医诊断技能操作演示视频。

4. 案例资料:常见疾病案例、中医诊断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一、引言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领域。

为了提高中药学专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人才,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本文旨在分析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与特点,为我国中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概述1.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了培养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中药学科技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课程包括中医药基础、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等;选修课程涵盖相关专业领域,如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技术等。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创新实践等,确保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本科学知识和外语能力。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中药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选拔与培养选拔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和产业经验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中药学专业教师队伍。

3.教师激励与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与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中药学专业教学管理1.教学计划与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2.教学质量保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3.教学评价与反馈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中药学老师教案模板及范文

中药学老师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别、炮制、制剂等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中医药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药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 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3. 中药炮制、制剂4. 中药鉴别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验法4. 互动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知识3. 案例分析4. 实验操作5. 互动讨论6. 总结与回顾7. 课后作业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3. 实验操作能力4. 案例分析能力二、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别、炮制、制剂等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中医药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药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 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3. 中药炮制、制剂4. 中药鉴别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药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药的应用。

3.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中药炮制、制剂等技能。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对中药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对中药的兴趣。

2. 讲授新知识(1)讲解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介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3. 案例分析(1)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药的应用。

(2)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进行中药炮制、制剂等实验操作。

中医药基础课程示范教学项目

中医药基础课程示范教学项目

中医药基础课程示范教学项目《中医药基础课程示范教学项目》一、课程背景及目标1、课程背景中医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健康和疗效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中医药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逐步被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采纳。

中医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熟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实践进行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针对性疗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充分认识中医药科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掌握中医药的疗法,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更多可靠数据支持,从而起到保健作用。

二、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学生可以理解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即以辨证为主的认识观;理解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原则。

2、实践技能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中医药的传统疗法,掌握中药的制备和运用;掌握中医药理操作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内容中医药方面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体质分类,辨证施治,治未病,防病,以及中医典籍和传统文化等。

2、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师将布置实践性强的教学任务,包括中药的制备,药物的熬制,运用有效的按摩手法,运用中医药理操作的实践技能。

3、综合案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综合应用,在课后,教师将组织一系列综合案例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中医药的理解和实践技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采用一般讲授的方式,以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实践任务来深入理解中医药基础理论。

2、全面化设计在基础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将不仅是学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还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跨学科的专题讨论,以促进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3、反思在每次实践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将针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五、课程考核学生将进行期末理论考试,来考核他们对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

2、实践考试学生将进行实际应用的考试,考核学生对中医药理操作的掌握情况。

六、辅助措施1、发放教材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教师将及时发放教材,以方便学生学习中医药的理论知识。

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

144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投稿邮箱:chinajyxdh@课程与教学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王权,张明昊(河南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摘 要:以“葛根水煎液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项目为例,就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信息反馈和教学体会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讨论。

《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也对教师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推动了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医学综合设计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Teaching Design on Synthetic and Designed Experiment for Medicine in TCMCollegesWANG Quan, ZHANG Ming-hao(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nan, Zhengzhou,450046 )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of Synthetic and Designed Experiment for Medicine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by taking“Experimental study on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pueraria water decoction”as an example. The course of Synthetic and Designed Experiment for Medicine have not only effectively develop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performance ability, innovation thinking and team work spirit, but also promoted th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which deepe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Key words: Synthetic and designed experiment for medicine;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1],而传统上的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多数以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存在内容设置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几乎无法满足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教学设计基本规范
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教学设计基本规范桂中医大教务〔xx〕41号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为了保证教学设计环节的更好落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教学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曲线和学教学效果学习金字塔原理,按照BOPPPS有效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暖身或导言.学习目标.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教学过程(参与式学习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板书设计).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测试.总结或摘要.学习资源.教学反思与改进和教研室意见等内容。

(一)暖身或导言(B)暖身或导言也称前言.序言或概述,在上新课前提出奇异的.非常规的.有悖常理的例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运用情感联系,或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或示范,要求学生预测结果;或将既往学过的东西进行简单地复述,导出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关注或连接即将要介绍的课程内容,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二)学习目标(O)学习目标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教师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达到的目标,即学生能知道什么(知识点).学生能做什么(技能).学生会在乎什么(情感,重视.欣赏)等。

根据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归纳总结完学生可获得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应受到的思维能力发展训练;并根据学生在学习方法.习惯.兴趣.成绩预期等方面,对学习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P)根据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知识起点能力.技能起点能力.情感起点能力.思维能力水平的情况分析,以聚焦课堂的学习目标,帮助老师调整内容深度和进度,并对教学过程中将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对将要出现的问题并如何解决进行准备。

(四)教学过程(P)
1.参与式教学环节设计参与式教学环节,应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采用的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环节。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教学策略包括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以及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

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加工,决定采用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并设计教学参与的切入.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

3.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的板书设计包括黑板(白板)设计和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可以采用流程图的形式,简单扼要.直观的展示教学过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参考的设计方案。

(五)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测试(P)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根据评价类型的不同,采用作业.测试.讨论.实验.见习等多方评价的方式收集课程设计的评定结果,了解学生学到什么,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和课后对每个学习模块达到的实际学习成效;考察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并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六)总结或摘要(S)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整合学习,预告下堂课内容,同时,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资源如公开出版的文献.来源明确的网络资源.各种教学数据库和各种参考资料等。

(八)教学反思授课后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课程应涉及到但尚未包含在内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总结,教学完成后进行补充完整,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有可循环指导。

(九)教研室意见教学计划在设计成型后,上交教研室审核。

以教研室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对提交的教学计划进行讨论,提出设计的优点.不足与建议。

三.其他:教学设计表一式两份,其中,任课教师一份,教师所在教研室一份,供师生教学和学校开展教学检查时使用。

附件: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附件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所授课程课程章节授课学时所属院.部设计者授课专业授课年级导言(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学情分析:
2.教学预测:
四.教学过程
1.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时间(分钟)授课者的工作学习者的工作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3.板书设计:黑板(白板)设计: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五.教学效果测试(运用有效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1.课内:
2.课外:六.摘要或总结:七.学习资源:八.教学反思: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