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藏品简介44页PPT

合集下载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 湖北省博物馆 青铜艺术精粹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  湖北省博物馆  青铜艺术精粹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湖北省博物馆青铜艺术精粹湖北省博物馆以所藏楚器著称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其中,尤其以曾侯乙青铜器最为光彩夺目曾侯乙墓发掘了数量庞多的乐器,钟磬铭文中有大量乐理乐律铭文,显示了曾侯乙生前对于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的重视程度。

墓内还有大量铸造极精的青铜器珍品,及绘画、雕塑艺术、书法精品,并且大量文物并非冥器,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多为他亲自督造,说明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

战国| 曾侯乙铜编钟||| 战国早期乐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

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

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

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

钟上有错金铭文战国| 曾侯乙铜冰鉴||| 1978年发掘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为对器,分别重168.8公斤、170公斤,分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迄今所见到的先秦时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酒器||| 为外鉴内缶结构,鉴与缶之间有空隙,夏天可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因此,其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冰箱”||| 鉴、缶器壁上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曾侯乙铜冰鉴集中表现了曾侯乙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

由于其器型巨大,纹饰错综复杂,且有大量镂空结构,被称为“不可复制”的青铜器战国| 曾侯乙铜尊盘||| 尊盘是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成的奢华酒器,尊是盛酒器,盘是盛水器,尊置于盘中,用于冰酒或温酒。

湖北省博物馆瓷器讲述.ppt

湖北省博物馆瓷器讲述.ppt
五代越窑青釉浅浮雕双龙纹罂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纹饰主要采用釉下、釉上彩绘方法, 亦有用印花、划刻、堆贴等工艺技法制作。除了云龙纹、龙凤纹、 云涛龙纹和海水龙纹题材外,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在明清两 代更加盛行,契合于龙爱宝珠的民间传说;相对而言,元代宝珠 一般较小,多数画成中空的圆圈状。明清宝珠通常较大,形如火 球,又多数与火焰纹一端相连.故有火珠纹之称。尤为重要的是, 明清两代龙纹的上颌部位出现了双须。同时,明清龙纹还出现了 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龙、立龙等形式,为前朝所不见。 而五爪龙纹则被官方垄断,并贯穿了明清两朝。
雍正官窑由年羹尧督造管理,史称“年窑”。年羹尧对艺术极有修 养(没有想到年羹尧居然文武双全 ,好像回到古代去见识下这 些枭雄),瓷器的式样由他参与意见,故烧制的瓷器及其精雅。如 青花瓷器,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 瓷器的挺拔风格绝然不同。 清雍正五彩龙凤碗,不知怎么搞的这个时期拍的照片就这么一 张,没有体现出这个时期的特点。
胭脂水青花八仙大碗
红地白竹碗
粉彩八宝大盘
历代瓷器龙纹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 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 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 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 有关。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 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 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 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 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东汉至唐代, 龙纹多数以堆贴、捏塑、范印手法表现, 典型器物有东汉堆塑人兽纹蒜头瓶、南 北朝青釉莲花尊、隋朝白釉龙柄鸡首壶、 唐代青釉凤头龙柄壶(图1)等。别具一格 的是,此时的龙纹常常同人物、走兽、 飞鸟、莲花等堆塑纹组合使用,反映了 人神沟通的宗教思想。这-创作构思, 当与该时期人们信奉道教,又值佛教传 入中土有关。

湖北省博物馆简析

湖北省博物馆简析

湖北省博物馆1湖北省博物馆简介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

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2博物馆外在建筑形象作为湖北省最大的博物馆,那么建筑性质上就有要求反应楚国的风采,湖北省是历史上楚文化的中心.也是当代楚文物收藏的太省。

曾候乙编钟更是举世闻名的楚文化瑰宝。

因此各方面的呼声都希望博物馆的新建筑应该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

当时国内已建有”仿汉““仿唐”等建筑形式的博物馆.以反映历史主题和地域文化的差异.但直接“仿楚”似乎并不可行.因为至今没有发现任何“楚国建筑“的直观形象赍料。

不过建筑考古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战国时期诸侯各国都曾大兴高台建筑之风.以此作为宫殿建筑的流行样。

高台建筑反映了战国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壤高成就.用它来代表楚国建筑也是台适的,建筑造型的整合首先从屋面开始文化厅领导明确要求参考云南昆明世界园林博览固中目馆的屋顶形式并组织了专程考察。

经过多方面的探讨最终从一件楚国的出土器物得到启发,这件器物由一上一下两件相同的青铜容器组成台为一底一盖构思巧妙.把屋面作为一个完型设计将湖北省博物馆建成一个巨型珍宝盘的立意。

在设计中将多层的坡屋面视为一个完整的梯形体块运用现代设计的减法构成原理对体块进行切割解决各楼层的开窗通风和景观目廊的功能需求。

最后形成的总体效果筒洁明快体现了楚文化博大的气势使传统的屋面形式生发出一种现代的意蕴。

在12种建毓的选材和配色方案中文化厅领导选定为青灰色亚光琉璃屋面浅灰色花岗石屋脊。

正脊造型吸收南方建筑的特点采用有韵律的开洞增加其空灵感。

屋顶上台角吻通过多方赛比较选定为由楚国的青铜凤纹抽象变形的样式,区别于传统建筑的屋脊形式增添了楚文化浪漫的气氛。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14
9
10
鉴缶 ◆它造型端庄凝重,周身满饰蟠璃纹饰, 四个足是昂首张口的怪兽,镂空的孔 盖是绣雕夔龙。 ◆既可以温酒也可以冰酒 ◆过滤器是用来过滤残渣的
11
12
佩 剑 武 士
13
编钟
◆ 陈列馆里的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级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 架上,巨大的铜木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 ◆ 七根彩绘横梁两端均有浮雕的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 由六个佩剑武士铜柱和圆柱承托 ◆ 上层为三组钮钟共19件,中层有三组甬钟共33件,下层是 大型甬钟二组共12件 ◆ 整套编钟铸制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模、作范、 合金、浇铸、铸后加工等多道工序。 ◆ 编钟的演奏工具共8件,6件T字形小木棰,由三人各持一 对,分别奏中层三组钟,并兼顾上层钮钟,主奏旋律。两 根彩绘大木棒由两人各持一根,撞击下层大钟,可配以和 声,或烘托气氛。
作者:Rhea
2
3

4
曾侯乙墓
5
曾侯乙椁室模型
6
鹿角立鹤
它是由鹿角鹤身鸟翅 组成的人们想象中的一 种仙鸟,它的角,鹤的 身,翅膀,足以及下面 带圆环的方座都是先单 独铸造的单体,然后合 铸在一起。
7
8
九鼎八簋
◆在古代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粮食是最重 要的祭器。 ◆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贵族根据其身份享用 单数的鼎和双数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 大夫用五鼎四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 侯用九鼎八簋。 ◆这套九鼎八簋已经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量最多的博物馆,是我国十 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首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馆内藏有历史文物 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 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 礼器,盛楚时漆木器具, 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 字画,郧县猿人、长阳人 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 编钟,越王勾践剑,吴王 夫差矛等珍品举世瞩目。

湖北省博物馆空间展示中。课件

湖北省博物馆空间展示中。课件
强化科技应用
引入先进技术,如3D打印、全息投影等,提升展示的视觉 效果,增强观众的观展体验。
注重观众体验
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优化展示空间布局,提高观展舒适度 。同时,加强观众服务,如提供导览服务、设置休息区等 ,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观博物馆。
基于湖北省博物馆空间展示的启示与推广价值
传承历史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空间展示实践中的创新点与技术手段
创新点
湖北省博物馆在空间展示实践中,注重 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 情景再现、多媒体互动等方式,使观众 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湖北的历史文化 。
VS
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这些创新点,湖北省博物馆运用 了多种技术手段。例如,采用虚拟现实( 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观众穿 越时空,亲身体验历史场景;利用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生动呈现文物背后的故事; 通过微信小程序等移动应用,提供导览、 讲解等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 需求。
主题化与多样化
博物馆空间展示趋向于围绕某一主题或故事线进行策划, 同时,展示形式也变得愈发多样化,包括场景复原、多媒 体展示等。
跨界合作与创新
博物馆开始尝试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如艺术、设计 、科技等,为空间展示带来更多创新可能性。
关注观众体验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博物馆空间展示中得到更多关注, 如何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提升观众体验,成为博物 馆空间展示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效果设计
通过巧妙的照明设计和色彩搭配,展示空间呈现出一种沉稳而又不失活力的氛围。同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和互动装置,让参观者在观看展品的同时,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湖北的历史文化。这种视觉效果的设计,不仅增 强了参观者的观展体验,也提升了博物馆的教育和娱乐功能。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

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占地6.5公顷。

湖北省博物馆现在的主要阵列有四个:一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

展示的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掘的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墓出土的精华文物。

此墓葬距今2400多年,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

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价值之高,保存之好,轰动海内外。

陈列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部分,工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

其中,造型奇妙、工艺精湛、纹饰华美的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包容文字资料颇多、又系我国最早的竹简;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均是考古中所罕见的珍品。

尤其是乐器展品中的一套青铜编钟,更是无价之宝。

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种乐曲,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为《湖北古代音乐文物展览》。

展示的除曾侯乙墓乐器外,还有全省各地历来发掘和采集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古老音乐文物40余件。

展品中,既有距今万余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打击乐器黄、黑陶响之类,也有别具特色的楚国彩绘石编磬、虎座鸟架鼓、律管以及唐代伎乐组合等,体现了中华古代灿烂音乐文化成就。

三为《清宫工艺品展览》。

展示的是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湖北省博物馆的、原储藏于故宫宝蕴搂及其它殿的80多件奇珍工艺品。

代表着我国传统工艺品瓷器、玉器、漆木、雕刻技艺的一流水平。

四为《楚天风云百年》专题陈列。

以200余件典型的文物、史料、图片,通过祖国腹地湖北这一侧面,展示了中华众多仁人志士,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百余年间所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该馆现已收藏各类文物、标本9万多件。

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具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武昌东湖之滨,1953年筹建,1963年1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馆名未董必武同志题写。

现有编钟陈列馆、楚文化馆、综合馆。

三馆呈“品”字形排列,均为高台阶、宽屋檐、“覆斗”式大坡面屋顶的楚建筑风格。

其中编钟馆陈列面积为5171平方米,楚文化馆陈列面积2880平方米,预计综合馆陈列面积为2.4万平方米。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20万余件藏品以出土文物为主,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

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和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165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较大的。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椁(guo)室模型,它是根据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个墓室分为兵室、礼室、和乐室三大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九鼎八簋,鼎与簋是古代的礼器,列鼎的数量显示着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高低。

我们的考古人员对于墓主人真是身份的确定就是靠他们,所以把它摆在了首要的位置展示。

根据当时的礼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依次降低。

曾侯乙只是一个诸侯,却使用九鼎八簋下葬,实际是一种违法行为,孔子说: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指的就是这个乱世。

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16页PPT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16页PPT

于欧洲古人类, 科学测定约为距今1 0 0 万年的直立
人。郧县人
I 号头骨化石是湖北首次发的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
石。
四 建筑布局
省博建筑主体为西北朝向,采用一主两翼、中轴对称式布局.反映出传统宫殿 类古建的严谨秩序。对于亲近太众的博物馆建筑而言.过于严肃.作为弘扬大 楚文化的文化建筑, 明显不妥 。主体建筑背临东湖 坐拥美景,但没有考虑 自然水景元素,仅在广场内部人工设置水景,可谓舍本逐末。
采用严正布局、拒水、朝西北做法处理代表楚文化的博物馆建筑,显然是与楚 文化自身
浪漫、自由、勇于创新的特点相违背的。
四 博物馆主色调
入口选择为两条道路(黄鹂路和东湖路)交叉转角处。道路与建筑人口之间 设置小型广
场,作为人流集散缓冲 。早期的省博只有栋建筑 ,为现在主体建筑左侧 的编钟馆.建筑背面临水.偏南朝向.入口位于东湖路边远离交叉路 口.曲径通幽,临水行进,相比于现在的人口位置,更显自由。
博物馆环境分析
室外主要噪音源是街道马路,和休闲广场。
室内房间中门厅及展厅外的休息处噪音较大。
省博屋顶为坡屋顶,从下到上逐层收分,并
在各楼层出挖空创造了室外休息空间并为室
内提供自然采光;屋顶设有屋顶花园;采用
了仿古琉璃砖。
外立面主要运用石材。
室内地板为大理石,门厅墙面抹灰,展厅根
据布展的不同需求在墙面上运用了木材,石
一 简介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的一个浓缩,现馆舍位 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建筑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凝重、 古朴、浑厚、现代,酝酿浓郁人文气息。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 49611平方米,展 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 成,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协调部、考古部、 文保中心等业务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