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11011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范本模板】

11011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范本模板】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

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

145~0。

992m3/s之间.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2、小窑、古空、采空区积水据以往地测资料及工作面迎头物探报告,工作掘进过程中需穿老巷,可能存在少量积水。

12011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2011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2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12011工作面地面位置为XXXXX,地面标高为+197~+203m。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12011工作面位于12采区东翼,为布置形状不规则的工作面,工作面标高-119~-67m,东部是12011工作面采空区,西部是未开采的实体煤及F6断层分支,北部是11051采空区(浅部),本12011工作面上部的12011改造机巷部分巷道穿采空区而过,且有多处巷道与11051采空区相连,南部是未开采的实体煤(深部)及F6断层。

采空区2009年回采至现切眼位置后,由于政府调控政策,进行停产,但一致保留切眼及其机、风巷等巷道的支护设备至今,2018年对工作面进行了维修,增大了巷道断面,增设了排水泵、溜子、皮带等设备。

二、地质情况评价煤层近东西走向,倾向南,倾角16°,据巷道揭露,煤层厚度为0.7m~3.1m,平均2.7m,煤层相对稳定,结构比较简单。

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属缓倾斜煤层,受断层构造影响,顺层维修巷道,根据巷道揭露情况,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除F6断层的分支附近出现半煤岩层状,局部含碳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外,其余基本都是全煤,其中-80皮带巷与-100轨道巷与断层分支破碎带所圈出的范围为薄煤带,其余回采范围内皆可正常回采。

F6断层分支参数为0~3m小正断层,倾向北偏东约66°,倾角0~18°,围岩部分破碎,过断层及破碎带后煤层恢复正常稳定。

二、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根据地面瞬变电磁报告显示,12011工作面不存在顶底板富水异常区。

1、底板含水层12011工作面回采的是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二1段二1煤层,水文地质柱状如图所示: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根据-100轨道巷与二路下山交叉点处寒灰水文孔(孔口标高-90.5m)参数,深部寒灰水压1.3MPa,水量4m3/h,浅层太灰无水;并根据底板隔水层厚度等计算,矿井带压开采(按照底板受构造破坏的地段临界突水系数Ts=0.06 MPa/m计算)安全水平标高为-180m,现12011工作面标高为-119~-67m,可以保证底板承压水安全无危胁。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 5m。

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 s 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xx煤矿地测科2010.08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一、工作面概况xx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

东侧是23407工作面,现已回采完毕;西侧是23411工作面,尚未采掘。

xx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该区域煤层极不稳定,结构复杂,含二---四层厚约0.02—0.05米的深灰—黑色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层,煤层倾角0—6°,平均3°,在局部由于受到的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煤层出现了拉伸、变薄甚至出现了无煤区。

3、4#合并煤层顶板为中—粗粒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发育有泥页伪顶(灰---黑灰色);底板为黑---灰黑色泥岩。

该工作面切割巷的南部为武家山小煤矿,据相邻工作面的采掘资料可知,该小矿在该区有越界现象。

另外,在工作面的西部有S7地质钻孔(封孔良好),据资料显示,该区域内煤层厚度约3.25米左右。

二、水情水害分析1、地面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位于新庄则村东侧,和尚峁西侧(现已搬迁),地表标高823—978米,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大部为黄土层覆盖,多位耕地,沟底二叠系地层广泛出露;几条山间公路纵横穿过该面,有一条小河从工作面切割巷南部横穿而过。

根据采掘区域的地表调查,没有明显发现地表积水渗漏的渗水点,对井下开采的影响较小。

2、井下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所受的水害影响主要有武家山采空区积水、23407采空区积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水及奥陶系灰岩水。

1、在xx工作面靠近切割巷附近,将要受到武家山小煤矿越界的影响,据相邻工作面的资料分析,该矿非法越界开采(约30米左右),而设计切割巷距离武家山井田的保安煤柱约80米,且采空区内存在大量积水,积水量约37万m3,水压在0.5Mpa左右。

2、23407采空区积水:在xx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受相邻23407工作面采空积水的影响,必须加强对相邻采空区积水的排放。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镇雄县宝树煤矿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程师:编制单位:地测科2020年6月10日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一、概况一盘区11513运输巷及辅助工程开口点位于一盘区集中运输巷皮带机尾南约5米处开口,布置于C5a煤层顶板岩层中,见煤后沿C5a煤层顶板掘进。

巷道设计长度共计534m,其中11513运输巷426米,11513回风联络巷108米,开口方位角a=205°0′0″,该巷北侧为未采区,东侧为一盘区集中运输巷,南为F30断层边缘,西为矿井边界,故对周边无大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呈中部与东北面高、西北部、南西部及南东部低,最高点为矿区东北部老鹰嘴山头,海拔+2104.6m,最低点在矿区北部,海拔+1810.30m,相对高差276.30m。

地形坡度15~55°,局部陡立,一般为30~45°。

2、地表水本区域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段,矿区地表水属乌江水系,位于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仅发育3条溪沟,据调查,旱季其流量1.41~2.25L/s,雨季流量较大,流出矿区后汇入木纳湾河,向南进入贵州后,注入六冲河,进入乌江上游。

矿区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1、主要含(隔)水层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富水性、地下水类型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以下含(隔)水层。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砂砾石土弱-中等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西南及西北部,厚0-15m。

岩性为残坡积、崩积、冲积、滑坡物堆积之砾石、砂、亚砂土和粘土组成,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含孔隙潜水。

矿区内无泉水出露,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泉水旱季流量0.022-5.860 L/s、一般小于 1.0L/s,泉水雨季流量0.253-7.600 L/s、一般0.600-1.700L/s,富水性弱-中等,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回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以制定后续的水行治理方案和预防隐患。

通过对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的综合分析,旨在提供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回采工作面安全高效进行。

二、地质情况评价1.砂岩层含水性评估根据地层钻探数据和地质勘探结果分析,回采工作面主要地层为砂岩层,并具有较好的含水性。

砂岩层的含水量和透水性较高,容易积聚大量的地下水。

2.断裂构造分析通过对断裂构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回采工作面两侧存在多条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可能会对地下水的流动和聚集造成影响,需要关注隐患的形成。

3.地下水水位和流向通过对井点监测记录的地下水水位数据和流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且呈现向工作面方向流动的趋势。

这表明回采工作面可能存在较大的涌水风险。

1.水行隐患分析分析了回采工作面存在的水行隐患,主要包括涌水、冒顶和顶板垮落等。

涌水会引起工作面的淹水和部分机电设备的损坏,冒顶和顶板垮落会威胁人员的安全。

2.水行隐患治理方案为解决回采工作面存在的水行隐患-加强工作面附近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和流速的变化情况,提前预警;-安装排水设备,在工作面附近设置抽水井和排水管道,将地下水抽净;-注浆加固岩体,填充断裂带,减少水的渗透和聚集;-加强顶板管理,及时清理顶板松散物,防止顶板垮落造成的安全隐患;-对工作面进行加固,增加支护措施,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

四、结论综上所述,回采工作面存在较高的涌水风险和水行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进行。

建议在实施治理方案的同时,加强水文地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地下水和地质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06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报告
一、5306工作面概况
1、地面位置
5306工作面地面位置北侧为丹峪村、王晃村,西侧为横岭庄,工作面上方为养鸡场。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
5306工作面井下位置西侧为5104巷、5101巷、5103巷、5102巷,已掘进;北侧为5320胶带巷,正掘进;南侧为5305工作面,已掘进,未回采。

二、地质条件概况
1、巷道掘进揭露构造
(1)工作面切眼53061巷巷口处,发育正断层f471,产状:129°∠65°,H=4.5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100-120m;
(2)工作面切眼距53061巷14m处,发育正断层f469,产状:173°∠85°,H=1.0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40-50m;
(3)工作面切眼距53061巷26m处,发育正断层f465,产状:138°∠65°,H=2.5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50-60m;
(4)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438m处,53063巷揭露正断层f451,产状:121°∠60°,H=1.5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30-40m;
(5)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738m处,53063巷揭露正断层f447,产状:45°∠65°,H=1.5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30-40m;
掘进过程中均为发现导水构造,构造破碎带不发育,最大宽度仅为0.05m,不易形成导水通道。

2、物探探明构造异常区域
(1)工作面切眼至距切眼86m处,工作面内发育有异常区YC3,分析为受构造影响,煤层产状变化,预计影响回采100-120m;
(2)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213m处,工作面内发育有异常区YC2,分析可能为陷落柱,预计影响回采走向长88m,倾斜长95m;
(3)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730m处,工作面内发育有异常区YC1,分析可能为煤层变薄,预计影响回采走向长80m,倾斜长100m;
3、钻探验证构造情况
(1)坑透异常区验证情况
坑透异常区YC3经钻探验证,分析为煤层受正断层f471影响造成坡度变化,部分区域煤层较薄,未见导水构造;
坑透异常区YC2经钻探验证,分析可能为煤层倾角变化,未见导水构造;
坑透异常区YC1经钻探验证,未见异常,未见导水构造;
(2)有采必探钻孔新发现构造区域
距切眼363-414m处发育有2#异常区,可能为陷落柱,不导水;
距切眼430-500m处发育有3#异常区,可能为断层或褶曲,不导水;
距切眼848-911m处发育有4#异常区,可能为断层或褶曲,不导水;
4、瓦斯地质情况
工作面部分区域煤层瓦斯含量较大,53062巷5#横贯附近最大瓦斯含量为7.6m3/t,预计5306工作面正常回采过程中,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0m3/min。

三、水文地质概况
1、含水岩组
(1)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部K9砂岩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部K9砂岩中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差,多为钙质胶结,局部松散结构,属孔隙裂隙含水层,平均厚度6m,下距3号煤层顶板约50m。

(2)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K8砂岩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K8砂岩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的分界砂岩,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节理发育,富水性强,平均厚度4m,距3号煤层顶板约35m,可通过3号煤层顶板裂隙直接下泄。

2、带压条件分析评价
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646m-744m,高于奥灰水位线,不存在带压开采情况。

四、导水通道分析
1、导水裂隙带
根据赵庄矿井田地层结构和相邻矿区开采实践证明,3号煤层顶板砂岩水是矿井主要水源。

受开采影响,在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顶板砂岩含水层直接下泄补充,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

正常情况下,3号煤层可实现一次采全高,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可由以下经验公式求出:式中:H—导水裂隙带高度,m;
m—可采煤层3号煤层平均厚度,取5m;
n—一次采全高系数,取n=1;
经计算导水裂隙带平均高度为75.5m,K9、K8和3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均在导水裂隙带之内,成为矿井直接涌水水源。

K10、K11、K12、K13、K14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层均为矿井间接涌水水源。

2、导水构造
受断裂构造影响,各砂岩裂隙含水层通过裂隙带导通,工作面的矿井涌水量可能增加,但是砂岩含水层补给条件较差,以静储量为主,易于疏干。

当揭露含水层时,顶板淋水水压水量随时间推移明显减少,是矿井顶板水显著征之一。

3、地质勘探钻孔
工作面内距切眼791m处有一地质钻孔:1301(坐标:x=3981096.92;y=38400225.26),孔口标高1061.65m,孔深414.79m,该孔打至3#煤层底板以下15.67m,封孔良好。

五、水文地质工作概况
1、工作面钻探工程
在53061巷、53063巷共施工有采必探钻孔196个,总进尺17604m;
在工作面切眼、53061巷和53063巷共布置19个钻场,施工76个钻孔,截止10月20日,钻探总进尺为7465.5m,总疏放水量为24742m3;
在工作面切眼施工探构造钻孔16个,总进尺1343.5m;
2、涌水量预测
工作面顺槽巷道掘进期间,正常涌水量5-6m3/h,最大涌水量约10m3/h,均为直接顶板砂岩裂隙水,以静储量为主,掘进过程中已疏干。

根据疏放水钻孔出水情况及K8、K9砂岩含水层渗透系数,预计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正常涌水量50-60m3/h,最大涌水量120m3/h。

六、防治水措施
1、工作面排水系统
在53063巷里程160m处,施工1#水仓,有效容积为50m3,在53062巷里程240m处施工2#水仓,有效容积为100m3,在5320胶带巷5#横川施工3#水仓,有效容积50m3。

53062巷、53063巷均安装2趟4吋排水管,2#水仓安装有2台132KW离心泵,配有2趟6
吋排水管,1#水仓安装2台45KW潜水泵,配有2趟4吋排水管,工作面设计最大排水量为280m3/h。

53062巷排水系统为5306主排水系统,53063巷排水系统为5306工作面辅助排水系统,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涌水直接排入2#水仓,采空区涌水部分涌入3#水仓后排入2#水仓。

2、防治水工程
在53062巷、53063巷北侧帮施工排水沟,保证涌水能自流至水仓内;
在5320胶带巷的1#、2#和3#横川口施工挡水墙,保证53062巷水沟内涌水不能溃入5320胶带巷。

七、结论
1、针对影响工作面回采的5条断层和3个异常区,已通过物探和钻探手段进行验证,工作面内未发现导水构造;
2、施工有采必探钻孔时,在1301地质钻孔周边区域通过补充钻孔施工,未见出水现象,同时查阅1301钻孔封孔报告,确定1301地质钻孔封孔良好;
3、5306工作面已初步完成防治水工程及排水系统,最大排水量达到280m3/h,可以满足工作面回采期间正常排水。

综上所述,5306工作面水害类型较简单,危害较小,工作面防治水准备工作已到位,具备回采条件。

八、问题及建议
1、5306工作面煤层坡度较大,队组回采前应制定防止倒架、钻底、支架侧滑的措施,及时垫架、加装防倒装置;
2、工作面煤层倾向整体表现为北西向,上山回采50m后,整体为下山回采,回采过程中随工作面向前推进,在拉架过程中,随顶板垮落,会造成老塘水瞬间集中涌出,工作面或巷道内瞬间水量增大,局部低洼处积水,队组应提前调整排水路线,做好大量涌水排水准备工作,将工作面、53061巷、53062巷、53052巷的排水系统全部准备到位,做好工作面机尾向机头涌水(53061巷皮带机尾向机头涌水、53061巷向53062巷涌水、53062巷向5320胶带巷涌水)的疏排水准备。

建议将53061巷开路横川提前清净浮煤矸至实底,并留出水口至53062巷,提前将53061巷各低洼积水点水仓扩大,皮带机头大架处支挖水仓(机头标准化达标),5320胶带巷各横川口挡水墙做牢、挡好。

3、根据钻探情况分析,正断层f471(129°∠65°,H=4.5m)将影响回采约120m,造成工作面有低洼区域,容易积水,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注意备泵排水;
4、正断层f471(129°∠65°,H=4.5m)走向与工作面倾向方向夹角为35-45°,且断层周边断裂构造较发育,断层面内发育有断层泥,易风化,回采过程中应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割煤速度,防止片帮;
5、5306工作面疏放水施工过程中,钻孔涌水量差异较大,为K8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不均造成,因受施工条件限制,未内完全疏放K8含水层,回采后导水裂隙带将完全导通K8砂岩裂隙含水层,造成工作面采空区涌水量增大,队组应注意补充防排水措施;
6、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煤层坡度及构造影响区域较大,队组回采过程中应注意采取措施,控制留底煤或留顶煤范围,减少资源浪费。

5306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报告
编制:
审核:
主任工程师:
部长: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地质测量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