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

合集下载

曲式分析_精品文档

曲式分析_精品文档
三部性结构原则的运用。 并列单三
舒伯特《春梦》 舒伯特《d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 门德尔松《无词歌》No.6(威尼斯船歌)
2021/10/10
12
第六章 复三部曲式及复二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再现单三部→复三部) 复二部曲式?(并列单二部→复二部) 复三为再现复三,复二为并列复二。 首部:单二、单三 中部:单二、单三、展开性段落、体积较大的一部曲
2021/10/10
4
第三章 一部曲式——乐段及其组成部 分
乐段?(完整、相对完整) 更小的组成部分:乐句、乐节、动机、副动机 一部曲式? 动机的五种基本类型? 超过一小节长度的动机。
2021/10/10
5
第三章 一部曲式——乐段及其组成部 分
单乐段(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乐句……) 转调乐段 复乐段 转调双乐段 终止的收拢和开放;完满、非完满 结构的方整性与非方整性 结构的综合与分解 作为独立曲式的乐段和作为曲式一部分的乐段的不同
乐段的规模。
并列单三的三部分对比不大。 再现单三是再现单二的中段(成为“中部”)、再现
句(成为“再现段”)的扩大化。
单三部曲式的用途:各种体裁。复三部与回旋曲式的 一部分。
单三部的重点:中部(“对比性中部”或“展开性中 部”)、再现部。
2021/10/10
9
第五章 单三部曲式
有再现单三部曲式的实例分析 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 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 No.2开始部分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开始的行板部分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开始部
中部是单二单三,两端是小乐段。如:肖邦《玛祖卡 舞曲》Op.41,No.2
2021/10/10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音乐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发展和表达。

本篇报告旨在对某一音乐曲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其构成要素和演奏特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音乐作品中。

一、引言在本节中,我们将先简要介绍曲式分析的背景意义以及本文选取的曲式类型。

二、曲式分析的概念和意义曲式分析是对一首音乐作品整体结构的详细研究,它能揭示出作品中的重要乐段、转折点和发展线索,对于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演奏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三、选取曲式类型的理由在本节中,我们将解释为何选择了特定的曲式类型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这种曲式的特点。

四、曲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曲式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意义和目的。

五、选定作品的曲式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选取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对其进行曲式分析。

我们将从引子、主题、发展、转折和重复等方面入手,逐步揭示该曲式的结构和特点。

六、曲式分析的应用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讨论曲式分析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实际应用,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曲式分析的结果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

七、曲式分析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曲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展望曲式分析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八、结论通过对选定曲式的深入分析,我们对曲式结构和音乐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曲式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并可运用于音乐创作和演奏中。

以上是对于曲式分析报告的一个框架示例,具体内容和曲式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本报告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曲式分析赏析报告

曲式分析赏析报告

曲式分析赏析报告一、引言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中使用的形式结构进行解析和赏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曲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组织和演绎方式,进而深入探究音乐的内涵和表达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曲式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赏析具体乐曲来展示其应用价值。

二、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中乐章、乐段或乐句等结构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和描述的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揭示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

常见的曲式形式包括AB、ABA、ABAC、Sonata、Rondo等。

其中,AB是最简单的曲式形式,表示两个部分的对比与再现。

ABA是一种三部曲式形式,表示两个相似的部分前后夹着一个对比鲜明的部分。

ABAC是一种四部曲式形式,表示两个相似的部分前后夹着两个不同的部分。

Sonata是一种广义的曲式形式,通常包括了多个乐章,并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发展。

Rondo是一种循环主题的曲式形式,通常由一个主要主题和多个插曲组成。

三、曲式分析的具体方法1. 首识曲式在进行曲式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通过仔细聆听乐曲的整体结构,来分辨出曲式的形式。

通常可以通过观察乐曲的重复段落、变化段落、转换段落等来确认曲式的组成。

2. 分析乐章结构在确认曲式形式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乐章结构。

乐章结构是指乐曲中各个段落的组织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乐章结构包括前奏、主题、发展、再现和尾声等。

3. 确定调性和主题在进行曲式分析时,调性和主题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通过分析调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使用了哪些音阶和和弦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而分析主题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乐曲的核心表达内容。

4. 解析乐曲发展和变化在曲式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乐曲中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分析乐曲中的变化手法、过渡段落、对比和转换等,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曲家的创意和技巧。

四、曲式分析赏析案例:贝多芬《命运交响曲》1. 曲式形式《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重要交响曲,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曲式的基本结构在曲式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曲子的基本结构。

一般来说,一首曲子的基本结构由引子、主体和尾声组成。

引子部分是曲子的开头部分,用来引出主题,铺垫气氛。

主体部分是曲子的核心部分,包括主题的展开和发展。

尾声是曲子的结束部分,用来收束全曲。

在古典音乐中,曲式的基本结构常常采取套曲的形式,即由多个乐章组成。

最常见的套曲形式是奏鸣曲式,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乐章组成。

二、曲式的分类曲式可以根据曲子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曲式分类包括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

小型曲式是指曲子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个乐章,包括小步舞曲、圆舞曲、波尔卡等形式。

这些曲子通常是用来表达轻松愉快的情绪,结构简洁明快。

大型曲式是指曲子的结构比较复杂,通常包括多个乐章,如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形式。

这些曲子的结构丰富多变,主题发展丰富,具有比较雄伟的气势。

除了按照曲子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类外,曲式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宗教曲、世俗曲、战争曲等。

三、曲式的特点和发展曲式的特点和发展是曲式分析的重要内容。

曲式的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动机和主题发展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曲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波尔卡的舞曲旋律明快,节奏轻快,而交响曲的交响性和发展主题更加丰富。

曲式的发展是指曲子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变化。

一首曲子的发展需要通过对主题和动机的反复、变化和演绎,来展现出曲子的内在魅力和逻辑。

在交响曲中,曲子通常经历引子、主题1、主题2、发展部、再现部、终结部等部分,通过主题的发展和反复,来展现曲子的丰富内涵和变化丰富。

四、曲式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曲式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分析方法。

常见的曲式分析方法包括分析动机和主题的变化、分析和声和旋律的发展、分析形式结构和节奏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曲子的内在规律和美学意义。

除了上述基本知识点外,曲式分析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掌握曲子的内在逻辑和表现方式。

音乐学中的曲式分析

音乐学中的曲式分析

音乐学中的曲式分析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织和结构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曲式作为音乐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音乐作品中重复出现的结构模式。

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曲式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情感表达。

一、曲式的定义及分类曲式可以理解为音乐作品的“蓝图”,它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发展。

曲式的分类较多,常见的有ABA、ABACA、Sonata形式等。

其中,ABA曲式是最简单和常见的一种,由一个主题(A部分)和一个不同的中间部分(B部分)组成,最后再回到A部分。

而Sonata形式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曲式,包含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的呈示,第二部分为发展,第三部分为回旋。

二、曲式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曲式分析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乐谱进行分析,以确定曲式的结构和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听觉分析,即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听觉感受和理解来进行曲式分析。

这种方法强调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曲式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

三、曲式分析的意义曲式分析在音乐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曲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通过对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音乐作品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轨迹,进而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意义。

其次,曲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演奏和表达音乐作品。

通过对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从而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

最后,曲式分析对于音乐创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我们可以汲取灵感和经验,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曲式分析的实践曲式分析并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而是与音乐欣赏、音乐理论等紧密相关的。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尝试找出其中的不同部分和主题。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乐谱,寻找其中的重复和变奏。

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即音乐作品的曲式。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主题的特征指一个主题能够区别于其他主题和能够使人们对它实行追踪的标志。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特征:靠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2-体裁特征一一由速度、节拍、音型决定;需要注意:3、风格特征:包括a、时代特征;b、民族或地域特征;c、流派或个人风格;4、外形特征:a、点》大:b、线状:气息宽广、线条悠长。

c、面状: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的那些由平行旋律构成的主题,在印象主义作品中较常见;d、网状:一种纵横交错的副调织体主题的发展手法:1、变奏2、展开3、对比(主题表现性格在发展时引出新的手法)4、延展(通过主题发展仿题有新的手法),主题的分类: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概括性主题:用比较纯粹的方法去概括地表达某种抽象情绪的主题。

(占绝大多数)可以分为三类:1.歌唱性主题:以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乐音的频繁流动为特征,并有大气息、长线条、如波浪般起伏的旋律外形。

⑴、具有歌唱性(歌唱性包括如歌性和可唱性)⑵、歌唱性程度:歌唱性程度需要音高不断的流动、节奏不断的变化;调性宽广、音色统一。

2.律动性主题(有规律的运动):可以理解成歌唱性主题的逆形式。

主要表现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的周期性,而周期性通常又表现为重复。

3、歌舞性主题:就是将“歌唱性”与“律动性”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主题。

一般都具有载歌载舞般的音乐形象。

它又有三种情况:⑴、融合:即将两种特点混合起来。

⑵、并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中一前一后的出现。

⑶、对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的不同声部一上一下的放置。

(二)、标题性主题:使用某种特定的音乐方法(文字概括)力求生动地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主题。

1.客观描写性主题:通常采用描写的、模拟的、仿真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特点的声响。

曲式分析的技巧

曲式分析的技巧

曲式分析的技巧
曲式分析是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描述的过程,其目的是理解作曲家创作的意图并解读音乐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曲式分析的常用技巧:
1. 进行主题分析:确定主题和重复节奏,在整个曲式中寻找主题的再现和变化。

了解主题的构成和发展有助于理解整个曲式结构。

2. 标记和比较乐段:将曲式中的不同乐段进行标记,如使用字母、数字或符号。

比较不同乐段的特征和变化,可以发现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3. 确定转调和过渡:注意曲式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调和过渡段落,这些部分通常具有连接前后乐段的功能。

了解转调和过渡的目的和方式有助于理解曲式的整体结构。

4. 确定高潮和转折点:注意曲式中的高潮和转折点,这些部分通常具有突出和引起情感变化的作用。

高潮和转折点的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整个曲式的表达和情绪。

5. 考虑曲式类型和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交响曲、奏鸣曲、圆舞曲等),考虑曲式的特点和形式。

了解不同类型的曲式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6. 与作曲家和时代联系:将曲式与作曲家和时代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联系,了解曲式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发展和影响。

考虑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观点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曲式的意义和内涵。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曲式分析技巧,但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实践中,通过反复聆听和与他人的讨论交流,逐渐培养对曲式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概述曲式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组织和结构的研究,通过分析曲式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以曲式分析的视角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结构和特点。

音乐作品介绍在曲式分析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分析的音乐作品。

这首音乐作品名为《夜的钢琴曲》,是由著名作曲家X创作的一首独奏钢琴曲。

作曲家X在当代音乐界具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常常以独特的曲风和情感表达而著称。

曲式分析第一部分:引子《夜的钢琴曲》以一个缓慢而安静的引子开始,引子部分是音乐作品的开端,通常用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建立起音乐的氛围。

在《夜的钢琴曲》中,引子采用了柔和的琴声和流畅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安静而神秘的氛围,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主题1引子过后,音乐进入主题部分。

主题1是音乐作品中的核心部分,通常具有较为明确的旋律和节奏,是音乐作品中最容易被人们记住的部分。

在《夜的钢琴曲》中,主题1以简单而优美的旋律呈现,节奏感明显,给人一种踏实而温暖的感觉。

第三部分:过渡主题1之后,音乐进入过渡部分。

过渡部分用于引导音乐的发展和衔接各个主题,起到平缓转换的作用。

在《夜的钢琴曲》中,过渡部分采用了变化多样的音乐元素,如快速的音阶、跳跃的音符等,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变化。

第四部分:主题2过渡之后,音乐再次进入主题部分。

主题2是对主题1的发展和变化,通常与主题1具有某种关联性。

在《夜的钢琴曲》中,主题2在旋律和节奏上与主题1相似,但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入和细腻,给人一种沉思和温柔的感觉。

第五部分:高潮主题2之后,音乐进入高潮部分。

高潮是音乐作品的最高潮部分,通常通过音乐元素的积聚和发展达到高潮效果。

在《夜的钢琴曲》中,高潮部分采用了高强度的音符和强烈的强奏,给人一种紧张和激动的情感体验。

第六部分:结尾高潮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

结尾通常用于音乐的总结和结束,给人以完整和圆满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

音调的分类:1富有感情色彩的音调,如号角的音调、疑问的音调、叹息的音调、哭泣的音调等。

2模拟自然界音响的音调,如号角之音、报钟声、风声、鸟鸣等。

节奏:是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音的配合方式,缓慢的节奏通常表现平静、深沉或悲哀的情结;快速的节奏通常表现活跃、兴奋或愉快的情绪;切分节奏通常表现紧张或不稳定的情绪。

节奏模式:1扬抑格,2抑扬格,3扬抑抑格,4抑扬扬格,5扬扬格,6抑抑抑格节拍: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

小节的强弱关系:是一种高级的节奏,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但在快速度的段落中特别明显。

节拍交错:节拍的强弱关系常因节拍交错而变得复杂化,节拍交错有横向和纵向二式。

横向节拍交错:①2/8和3/8的交错②2/4和3/4的交错③5/4和4/4的交错④6/4和5/4的交错⑤7/8和6/8的交错;纵向节拍交错:①二声部交错、②多声部交错。

和声在曲式上的组织作用表现:①终止式;②和声韵律:最常见的和声韵律是“Ⅰ—Ⅰ—Ⅰ—Ⅴ;Ⅴ—Ⅴ—Ⅴ—Ⅰ”的对仗;③和声变奏:当短小的旋律频频反复时,每次反复可因变化和声而把一系列互相呼应的乐节和乐句联合成为乐句和乐段。

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编织物的组织方式。

织体的类型:①单声部的织体。

包括单声部的独唱、独奏和齐唱、齐奏(同度或八度),这种织体写法有时显得很淳朴、自然,具有民间格调,有事则有严肃、深沉的性质。

②复调织体。

包括支声复调、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

③主调音乐的织体。

有旋律与和声结合而成,有持续低音式、和弦式、分散和弦式等类型。

乐思:是音乐思维的载体,是构成音乐作品的素材。

动机:是音乐结构中最小的有机单位,有少数音组成,环绕一个主要重音结合成的节奏音组。

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最小的乐思,动机总具有一定得形象意义和节奏逻辑,所以规模虽小,仍不失为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包含一个强拍,即占有一小节。

主题:狭义的主题是有完整结构而未经发展的乐思;广义的主题则是狭义的主题经过初步发展以后形成的较大的结构,但在全曲中,它仍是音乐形象的主题的结构则大于乐段。

主题内部乐思发展的主要手法:①反复和模进。

②音程的缩小和扩大。

③节奏的缩小和扩大。

⑤对比。

⑥旋律变奏。

⑦和声变奏。

⑧展衍。

发展主题的手法:是主题内部乐思发展手法的扩大,常用的有①变奏:主题的结构不变,而把旋律加以装饰,或变化织体写法、和声细节等,但仍保持旋律、和声结构的轮廓。

②展开:用主题的片段来反复、模进、变奏,或引进新的乐思,调性不稳定,结构逐渐分裂。

③对比:引进新的主题和原来的主题遥遥相对,对比的大小通常是和结构的大小相称的。

新主题和原有主题之间的对比程度,通常要大于主题内部乐思的对比程度。

乐思的陈述:①呈示性陈述:用于音乐材料或主题的初次陈述,结构和调性都比较稳定,主题材料比较统一,和声较单纯,结束多半是收束性的,即结束在主调或关系调的完全终止上,呈示型的陈述常构成主题或主题变奏。

②展开性陈述:结构逐渐分裂,调性的转移逐渐频繁和迅速,这种陈述并没有完整的结构,结束多半是开放性的,结束梓不稳定和弦上或不稳定的调上,主题展开时或主题内部乐思展开时都可采取这种陈述方式。

③过渡性陈述:连接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时所用的陈述方法,在乐思的发展上合调性布局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材料细碎,结构不规整,调性和声不稳定,常用音阶式的走句,上下翻腾的音流或某一音型的多次重复模进。

④收束性陈述:结构逐渐分裂,而调性非常稳定。

在乐段、乐部或乐曲的最后。

常采取补充终止式使乐思的发展逐渐静止下来。

⑤导入性陈述:又称引子,出现在乐曲主题之前或某一段落之间的部分,在主题出现之前,有情绪、调性、体裁、速度等方面的预示。

结束:a多落在Ⅴ,以期待Ⅰ。

b也有落在Ⅰ,作为调性的预示。

引子可以使几个小节,或几个和弦的重复。

声乐曲中,引子成为前奏。

各种段落分类:按其结构功能分1引子,2开始段落(呈示部),3中间段落(中部),4连接段落(连接部),5再现段落(再现部)6尾声。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

有明确的终止式,能够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乐段的长度取决于作品的速度、节拍和体裁。

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完整曲式。

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互相用终止式划分开来,有通过终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有机的曲式结构。

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

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

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大,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

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乐汇:指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而结合的音组,乐汇必然包括一个强拍,也包括复拍子的次强拍,长度一般为一小节,包括强起和弱起两种方式。

在一些单拍子而又快速的作品中,有的乐汇可能有几个小节,包含两个强拍或更多。

在一些复拍子而又慢速的作品中,有的乐汇额能只有半个小节,包含次强拍或一个强拍。

单乐段的分类:①以乐段内部所包含的乐句数量分类a两句体,b三句体,c四句体,d多句体②根据乐思的发展状况分类a重复型乐段,b非重复型乐段,c展开乐段,d独立乐段③根据结构模式分类a 方整性乐段b不方整乐段④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分类a开放性乐段,b收拢性乐段c转调乐段平行乐段中两乐句的关系:①两乐句开头相同,②第二乐句模进或移调,③第二乐句反行,④第二乐句采用新的主题材料,但保持着和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节奏。

复乐段:是复合结构的乐段,由两个相互呼应的单乐段构成,四个乐句,图示:abac,分平行复乐段和对比复乐段两种。

①平行复乐段:两个大乐句开头的主题材料相同的复乐段,称为平行复乐段。

②对比复乐段:两个大乐句的主题材料形成对比但音乐语言仍一脉相承的复乐段,称为对比复乐段。

展开型乐段;是以一个比较简短的主题核心为基础发展而成乐段。

构成展开型乐段的步骤:1.主题核心的呈示;2.主题核心的重沓,既用反复或摸进出来的巩固主题核心。

一气呵成的乐段类型:1.原来可以划分乐段,因旋律发展,运用阻碍终止,侵入终止或隐蔽终止小郭而后贯穿起来,但因旋律不断上行而中间的半终止又不是很明显,因此有一气呵成之势;2.原来就没有两乐句乐段所特有的周期性结构。

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以后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

补充的典型形式;1.延长或反复主和弦;2.反复终止和弦;3.用正格终止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

扩充:乐句和乐段在内部进行结构的扩展。

方法:1,动机或乐节的反复。

模进,模仿,变奏 2.延长终止和弦3.再阻碍终止过不完全终止后。

重复前面的乐节或乐句,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4.用复调手法,变奏手法或调性发展的手法扩充内部结构。

乐段的应用范围:1作为独立的乐曲,民歌,小型器乐曲,群众歌曲等;2.作为乐曲的主题3.作为乐曲的其他组成部分;4.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可以构成分节歌。

二部曲式的基本类型:1.单主题二部曲式:其中第二年部分运用了第一部分的主体材料,常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展开和收束。

图示,a+a1。

2.对比主题二部曲式;第二部分出现新的主题,和第一部分形成一定程度的对比图示,a+b.;二部曲式动力再现部:为了使乐思的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在再现部有时不采用一成不变的再现,而在旋律,和声,调性,织体。

力度各方面特别是再结构方面有或多或少的改变,这种变化的再现部称为“动力再现部”。

没有再现部的单二部曲式的类型:1,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从主题的分裂展开开始,最后进行收束,单并不再现第一部分中完整的一个乐句;2.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运用第一部分的主题材料或和第一部分有联系的主题材料,写成在结构上和第一部分相互平行的段落,因此结构是稳定的但和声调性是从不稳定到稳定。

分节歌;是几节歌词唱同一曲调的歌曲。

通常分为主歌和副歌两部分,每节歌的主歌轮番唱不同的歌词而副歌则唱相同的歌词,有时每节副歌开始的歌词不同那个而结构相同,由此分节歌的每节歌词完全不同。

单二部曲式应用范围:1.独立小曲了;2.分节歌;3.变奏曲的主题4.复三部曲式的任何一个部分5.近代回旋曲式的从主部,插部;近代奏鸣曲式的副部,插部6.圆舞曲套曲或其他舞曲套曲的任何一部分。

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呈示性乐段。

第二部分是展开型乐段;第三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在没有再现的三部曲式中会出现新的主题然后逐渐收束)图解:a+a1+a a+b+a a+b+c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的动力性表现:1.结构不对称,不平稳或不稳定;2.旋律线的升降,力度的增减不平衡,如旋律线的直线上行或直线下降等3.不断地反复着一种节奏,而不是缓急相济4.第一部分篇幅往往比较短小和其余的两个部分不成比例5.和声调性调式出现不稳定因素。

单三部曲式的连接部常见的几种:1.当中部结束在属调或主调的半终止时,连接部只要重复主调的主和弦,通常把它改为属七和弦,或在属和弦上做单声部的旋律进行;2.有些连接部是一个短短的转调过度;3.有些连接部包含三个部分,中部的补充终止,转调过度,准备句。

再现部常见的动力化手法:1.装饰变奏,这是最弱的一种,也可以说是介乎于静止的再现部或动力性的再现部之间的一种,是把旋律加以装饰;2.改变力度,速度,音区。

音色,伴奏音型。

和声,增加对位声部等3.改变调式4,改变和声,改变调性布局,导致结构的扩充造成高潮;5.推迟调性的再现常见的是再现部从下属系调性开始使中部的不稳定性遗留给再现部。

6.再现部在高潮上出现7.结构的扩充,用向下属方向转调阻碍终止出现展开因素等方法扩大结构8.结构缩小,结构的省略,结构的紧缩9.综合性再现部,再现部综合中部的因素;再现部综合了尾声的因素,尾声提前在再现部出现。

单三部曲式各部分的反复:1.第一部分单独反复,中部和再现部合并反复(‖﹕a﹕‖﹕ba﹕‖)舞曲进行曲,谐虐曲和各种比较活泼的特性乐曲常常反复;2.第一部分不反复,中部和再现部合并反复(a‖﹕:ba ﹕‖)舞曲进行曲,谐虐曲和各种比较活泼的特性乐曲常常反复 3.单独反复第一部分(‖﹕a﹕‖ba)较少见4.单独反复第二部分(a‖﹕b﹕‖a)5.各部分单独反复(‖﹕a ﹕‖b﹕‖﹕‖﹕a﹕‖)较少见单三部曲式的应用范围:1.作为各种体裁的独立作品;2.作为复杂曲式的组成部分 3.作为变奏曲式的主题,但变奏曲式的主题大部分是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很少4.作为套曲中的一个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