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章节复习 第十七 十八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以“动物运动与行为适应性”为主题,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动物运动和行为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3.讨论过程: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组长负责记录讨论成果,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反思等方式,了解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并强调学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动物的运动结构:介绍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关节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
2.动物的运动方式:讲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飞行、奔跑、跳跃、游泳等,并结合实例分析各种运动方式的生物学原理。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理解动物运动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意义。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飞行、奔跑、跳跃、游泳等,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运动及行为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十七章 动物的运动-省赛一等奖

动物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以人为例说明运动的形成: 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为动力,由神经系统调节,相关肌肉协作完成。
能力目标:
细读知识点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理解自身运动系统及珍爱生命;养成认真倾听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运动方式
难点:人在运动时,运动系统的各部分及以其它系统的协调。
教学过程:。
苏教版八年级上生物17、18章学案

17.1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一、学习目标: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列举说出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学习重点::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举例说出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学习难点:1、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形式与其特有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二、导学指导与检测导学指导导学检测与课堂展示(一)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76,观察:动物的运动形式目的:说出动物的运动形式。
指导:学生填表17-1 动物运动形式举例全班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动物有哪些运动形式?动物的运动形式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二)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77—P78,回答右边的问题1、动物通过运动,能够主动、有目的、迅速地改变其_________ 这也是_____ 和_____的主要区别之一。
2、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等。
(三)讨论阅读P78讨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目的:说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指导:观察图17-4中的鸟讨论:你还能说出鸟类适应飞行的其它特征吗?(四)合作探究:请将右边的动物与它们的主要运动形式用直线连接起来金鱼跳跃袋鼠行走棕熊爬行蜥蜴游泳三、三讲环节1、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侧重讲解2、本节内容小结四、当堂练习(10分钟)(一)完成P页2自我评价(二)选择题1、下列几种动物中,不具备行走运动方式的是()A、猫B、澳洲袋鼠C、大象D、老虎2、一些鸟类在不同的季节南北迁徙,其意义在于()A、获取食物B、寻找适宜的环境C、有利于生殖D、以上都是3、关于动物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主动地、有目的地改变其空间位置B、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C、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D、消耗大量的能量,是有害的4、在草原上,狮子的奔跑速度是非常快的,原因是()A、为了寻找同伴B、为了捕食生存C、为了比赛D、为了炫耀5、当我们爬山时,常伴随着体温升高,原因是()A、体内有机物被分解,其中贮存的能量释放出来,部分转化为热能B、细胞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全部转化为热能C、天气太热D、以上说法都对五、堂清、日清记录堂清日清今日之时之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17.2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学目标1. 能说出常见动物的运动器官;2. 能说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3. 理解动物如何产生运动;4. 通过观察、探究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掌握观察动物运动器官的一般方法。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7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复习教案

第17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一、复习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的结构1.人体的动运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
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2.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髓有红骨髓和黄骨髓。
2. 骨的连结有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3种形式。
(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2)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3)关节囊: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
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4)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
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二、骨骼肌1.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三大类。
骨骼肌包括肌腱、肌腹两部分。
2.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织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屈肘的动作。
伸肘时,肱二头肌肌群舒张,而肱三头肌肌群收缩。
三、动物行为的类型1.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解下,通过运动器官的参与,能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2.动物行为分类(1)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不同,动物行为可以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7章 第2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

动物的行为学科生物课题第17章第2节动物的行为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先从行为的作用方面简介了动物的几种常见行为,通过学生分析图片中几种行为的特点和意义,通过探究动物的一种行为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怎样研究动物行为,并对行为的意义有较深的认识。
接着从行为的发生方面结合图片分析两类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最后说明了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以及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物行为还是很感兴趣的,对动物行为的类型很容易区别。
但对动物行为的作用和特点的分析有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
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活动方案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区分各类行为,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动物的行为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的能力。
情感价值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
教学策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结合课本图例以及老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并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例子。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2课时)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展示图片问:小燕子为什么每年都会来呢?这是动物的一种行为,它是什么行为?欣赏歌曲回答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探索新知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有哪些主要类型?按照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分,动物行为有哪些类型?小结一、动物行为的分类1.从作用分2.从获得过程分展示图片视频评价小结二、动物行为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表现、产生的过程、意义方面分析:阅读P65, P67-68,P70-72,回答看图和视频,区分各种行为类型。
1.图片中动物行为分别属于哪类行为?各自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2.图片中哪些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后天性行为?哪类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交流表达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新版)苏教版 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家鸽和蚯蚓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为()
A.奔跑、蠕动
B.飞行、攀缘
C.飞行、蠕动
D.跳跃、爬行
8.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
红雀
的这种行为是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据报道,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就失去
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
对雌猫的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失去幼鸟的美国山雀喂金鱼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进母亲的育儿袋吃奶
11.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表提供的内容.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 B.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相适应
C.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D.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7.2《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第2节动物的行为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教材文字、图片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资料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形成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3)认识青春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
二、学习重点
动物行为的分类
三、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归纳法,比较法等。
四、学习活动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7章第一节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知识与能力目标:例举说出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举例说明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观察等,收集有关动物运动的资料,培养学生应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讨论,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①调查和观察生活在水中、空中、地面下、地面上动物的运动形式并记录在表格中以及收集动物运动形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的有关资料。
②收集有关动物运动的图片和画册。
③准备各种典型的易于捕捉的较小型的动物。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观察实验的用的小动物。
教学进程多媒体展示视频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引导学生形象描述几种动物的运动形式及如何完成运动的。
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运动形式也不同,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依靠游泳、漂浮,陆地上的动物可以有行走、爬行、奔跑、跳跃、攀援等多种运动形式,空中生活的动物主要是飞行、滑翔。
不同的运动形式不仅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动物的身体内也有不同的结构与之相适应。
让我们来欣赏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动物运动。
请你说出各种动物的运动形式。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狐狸的跳跃、海牛的游泳、水母的漂浮、鱼的游泳、豹子的奔跑、松鼠的攀缘、袋鼠的跳跃、乌贼的游泳、鹦鹉螺的漂浮、蜗牛的爬行、天鹅的水上奔跑等。
三、能量来源述:这些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热能被用以维持体温(变温运动不需要)。
其余的能量被贮存入一种称为ATP的能源物质中。
当各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时,能量就由ATP中释放出来。
1、热能2、ATP提供能量描述所观察的现象。
观看视频,说出视频中各种动物的运动形式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多媒体展示视频和动画人也是动物,当今大规模的运动会,运动项目不下数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
二、复习重点
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难点
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
四、复习过程
(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
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
(三)、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
(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传递信息、用气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信息。
五、复习巩固后完成练习题。
1、骨的运动:骨的___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的牵拉。
2、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___而___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到___传来的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A、骨和肌肉
B、骨骼和既然
C、肌腱和既然
D、肌肉和关节
4、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必须参与的结构是()
A 、骨骼肌、骨、关节 B、骨骼肌、骨、关节、神经系统
C、骨骼肌、关节
D、骨骼肌、关节、神经系统
5、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A、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B、关节软骨
C、韧带
D、关节囊
6、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小狗会做算术题
B、蚯蚓走迷宫
C、黑熊走钢丝
D、红雀喂金鱼
7、“飞蛾扑火”常用于比喻人们为寻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
实际上飞蛾的这种行为是()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不怕牺牲的行为
D、寻找光明的行为
8、动物具有许多适应生活和环境的行为方式,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天鹅的季节性迁徙
B、丹顶鹤繁殖季节翩翩起舞
C、家兔的心脏有节律地跳动
D、大马哈鱼的季节性洄游
9、是利用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A、鸿雁传书
B、公鸡报晓
C、孔雀开屏
D、猫捉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