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第三课时译文
【作文】赤壁之战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3)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翻译译文或注释: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3)
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文 > 国学精粹 > 文言文 > 文言文翻译 >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3)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04-05 11:24:40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a7db16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b.png)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篇一: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赤壁之战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如果刘备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抚他们,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
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日夜赶路,等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28赤壁之战课文翻译1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
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
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
”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
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
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说有黄盖密信。
曹操马上叫他进来。
那个人呈上书信。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
现在从鄱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
无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
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
”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2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
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命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
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
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面上波浪汹涌。
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来了,照耀着江水,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赤壁之战译文

赤壁之战译文引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军对抗曹操。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中的赤壁之战相关内容进行翻译,并附上注解。
赤壁之战曹丕问计曹操在兵败赤壁后的第二年发动了对江南的一系列战争,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胜利。
于是曹丕前来找到父亲曹操,询问如何能够攻破江南。
曹丕言道:“今江南之地,高阁、洞庭为其要害。
若能夺得洞庭,则可随意进退,江南可定。
”曹操却意志坚定地回答道:“不可不战!洞庭、高阁无碍,赤壁乃是中国之阙限。
”赤壁之战的筹备赤壁之战前,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开始计划对抗曹操。
水军将领周瑜被派去统领江东的军队,并密切监视曹操的行动。
周瑜火烧连营据说刘备和孙权联军的火烧连营计划是由周瑜设计的。
周瑜了解曹操的弱点,并在寨门洞口设置了火药,等曹操进入后引爆。
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迫使曹操船队不能回头,被火势完全包围。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曹操中计受阻,连续大火令曹军损失惨重。
曹操退兵火烧连营之后,曹军损失惨重,曹操无法继续进攻。
他决定撤退,返回北方。
翻译与注释前文解释•赤壁:地名,为今湖北省蒲圻市赤壁市。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曹魏的奠基人。
•孙权:东吴的奠基人,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统治者。
•刘备: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刘宋的奠基人。
第一段翻译与注释这一段描述了曹操与曹丕之间的对话。
曹丕认为攻下洞庭可以轻易进退,而曹操则坚持认为赤壁是攻下江南的关键所在。
- 要害:重要地点或部位。
- 随意进退:自由地行动。
- 中国之阙限:即中国的重要红线。
第二段翻译与注释这一段描述了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准备工作。
- 江南:中国南方的地区,以长江流域为主,包括现今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
- 水军将领:指负责指挥水上军队的将领。
第三段翻译与注释这一段描述了周瑜设计的火烧连营计划。
赤壁之战课文翻译

赤壁之战课文翻译赤壁之战课文原文以及翻译【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文言文对应翻译

原文:曹操自江陵北还,遂破荆州,生擒关羽,进兵江东。
孙权与刘备惧,结盟抗曹。
刘备遣诸葛亮、周瑜等,共议破敌之策。
瑜曰:“今曹操拥百万之众,南征北战,其势不可当。
吾等当以火攻破之。
”诸葛亮曰:“善。
”于是,瑜以东风助火,火攻曹操船队,烟炎张天,船舰皆焚。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败走华容道,仅以身免。
翻译:曹操从江陵向北撤退,于是攻破荆州,活捉了关羽,进而进军江东。
孙权与刘备感到恐惧,结成联盟抵抗曹操。
刘备派遣诸葛亮、周瑜等人,共同商议破敌之策。
周瑜说:“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南征北战,其气势不可抵挡。
我们应当用火攻来击败他。
”诸葛亮说:“好。
”于是,周瑜利用东风助燃,发动火攻曹操的船队,烟火弥漫,天空中布满火焰,船只全部被烧毁。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败逃至华容道,仅以身免。
原文:曹操败后,退还许昌。
刘备遂领荆州,又进兵益州。
孙权亦乘胜追击,夺回荆州之地。
自此,三国鼎立之势已成。
翻译:曹操战败后,退回许昌。
刘备于是接管荆州,又进军益州。
孙权也趁机追击,夺回了荆州。
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原文:赤壁之战,曹操败绩,乃因自恃兵强马壮,轻敌冒进,又不善用兵,以致败北。
孙刘联军以智取胜,乃国运之所系,后世传为佳话。
翻译: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败北,是因为他自认为兵力强大,轻敌冒进,又不善于用兵,以至于失败。
孙刘联军凭借智谋取得胜利,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后世将其传为美谈。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赤壁之战》是北宋司马光所写作品。
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自*陵将顺*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起兵*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共争天下。
今*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北面而事之!今将*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赤壁之战作者:司马光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
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
(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
”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古今异义词)汉贼也。
周瑜到后,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以(介词,凭借)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将军凭借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干,再加上凭借父兄的功业,
割据(于)江东,地方(古今异义词)数千里,兵精足用,
在江东割据,土地方圆数千里,兵器精锐物资充足,
英雄乐业,当横行(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中性词)天下,为汉家除残(形容词作名词)去秽(形容词作名词);
英雄豪杰们都乐意效力,应当纵横(驰骋)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丑恶,
况操自送死,而(连词,表转折,却)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代词,指这件事)。
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他呢?请让我替将军谋划这件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然而,曹操放弃骑兵(北方军队的优势),倚仗水军,与东吴试比高下。
现在天气又非常严寒,战马没有草料。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曹操)驱赶着中原的士卒长距离地跋涉到长江、鄱阳湖之间(多水地带),不习惯(适应)水土,一定生疾病。
此(这)数者(几方面)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轻率)行(做/执行)之。
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大患(禁忌),然而,曹操都不加考虑地去做。
将军禽(通“擒”)操,宜在今日。
将军擒获曹操,应当在今天(泛指,现在)。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于)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我)周瑜请求得到精锐部队几万人,进兵驻扎在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曹操!”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
孙权说:“(曹操)老贼想废除汉朝自己做皇帝(已经)很久了,
徒(只)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几个)雄已灭,惟孤尚存。
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几个英雄已经被他消灭,只有我还在。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与孤甚合),此天以(介词,把)君授孤也。
”
我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出击,和我的意见非常一致。
这是天把你交给我(苍天派您来帮助我)啊。
”
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定语后置),与此案同!”乃罢会。
于是拔出刀来砍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诸位文武官员,就和这几案相同!”于是停止了会议。
是(这)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连词,表因果,因而)各恐慑,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因为各位人只看到曹操信里说水军、步兵八十万,因而各自都恐惧,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提出)此(指示代词,这)议,甚无谓也。
不再估计它的真假,就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道理的。
今以实校(核对)之(代词,指敌情),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现在按照实际情况察核敌情,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久已长时间疲惫;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也最多七八万罢了,还都心怀疑虑。
夫以(介词,凭借)疲病之(的)卒(士兵)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凭借疲劳病弱的军队,驾驭(控制)心怀疑虑的降兵,人数虽然多,很不值得惧怕。
瑜得精兵/五万(定语后置),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我周瑜如果得到五万精兵,自然足以制服它,希望将军不必忧虑!”
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
孙权轻拍周瑜的背说:“公瑾,你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今异义词),挟持(古今异义,古义:怀着)私虑,深失(使动用法,使……失望)所望;
子布、元表等人,各自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个人打算,很使我失望;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只有你和子敬和我相同,这是老天让你二人协助我啊!
五万兵难卒(通假字,通“猝”)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您说的)五万军队,难以在仓猝之间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人,战船、粮草、武器都备置。
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
你同子敬、程普就在前面出发,我一定陆续派出军队,
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通假字,通“请”)决,
多装载物资、粮食,做你的后援。
你能够处置曹操的话,就同他决一胜负,
邂逅(古今异义词)不如意,便还就(靠近,引申为找)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音节助词,不译;代词,战争)。
”
万一战事不利,就回来找我,我一定和孟德决一死战。
”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军队同刘备合力迎击曹操;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官名),助画方略。
用鲁肃做赞军校尉,协助策划作战的策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状语后置)。
(孙、刘联军)前进,和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古今异义,刚,一开始)交战,操军不利,引(撤退)次(驻扎)(于)江北。
这时曹操军中的军队已经有了瘟疫,刚开始开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打了败仗),(曹操)撤退驻扎在长江北岸。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之)持久。
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和(他们)长久相持(持久对峙)。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之)而(连词,表目的或顺承)走(使动用法)(之)也。
”曹操的军队正连接战船,首尾相接,(我们)可烧了战船来使战船撤退。
”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定语后置),载燥荻枯柴,灌油(于)其中,
于是就用十艘各种战船,装载干燥的芦笛和枯柴,在它里面灌上油,
裹/以帷幕(状语后置),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xi,古音无ji这个音)于其尾。
先以(介词,把)书遗(wei)操,诈云欲降。
用帷帐包裹,上面竖起旗帜,准备了轻快的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
先把信给曹操,假称说要投降。
时东南风急,盖以(介词,把)十舰最著(居于)(zhuo)前,中江举(升起)帆,余船以(介词,按照)次俱进。
这时东南很大,黄盖把那十只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中心就升起船帆,其余船按顺序一起前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曹操军中官军都走出军营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来投降了。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
(黄盖的十条战船)距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同时点火,火势很旺,风势很猛,
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船像箭一样(驶往曹营),烧光了曹操的船只,火势蔓延到岸上的军营。
顷之(音节助词,无实义),烟炎(通假字,通“焰”,火焰)张(通假字,通“涨,弥漫”)天,人马/烧溺死者(定语后置)甚众。
过了一会,浓烟火焰弥漫天空,烧死的、淹死的人马很多。
瑜等率轻锐(形作名)继其(代词,他的)后,雷(通“擂”,敲击)鼓大震,北军大坏,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锐部队跟随他的后面,敲击战鼓震天响,曹军溃败。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名作状,步行)走,遇泥泞,道不通,
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
天又大风,悉使羸(lei)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天又(刮着)大风,全部让瘦弱的士兵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
羸兵为人马所(为……所,被)蹈(dao)藉(ji),陷(于)泥中,死者甚众。
瘦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烂泥中,死的很多。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刘备、周瑜水陆(两军)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南郡。
时操军兼以(介词,因为)饥疫,死者太半。
当时,曹操的军队加上因为饥饿和瘟疫,死的人有一大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huang)守江陵,折冲将军乐(yue)进守襄阳,引军北(名作状,向北)还。
曹操就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率领军队向北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