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体案例看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案例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案例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伦理困境,社工师需要在各种困境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下面是一个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案例,描述了一个社工师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遇到的困境。
小明(化名)是一名社工师,负责处理家庭暴力案件。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女性受害者的电话,求助于其丈夫对其进行了长期的家庭暴力行为。
小明赶到了该女性的家中,却发现她的丈夫也在场,丈夫在电话中说自己是误会,希望社工师来解决问题。
这个案例中,小明面临着多个伦理困境。
首先,他需要在保障受害者的安全和尊严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客观中立。
另外,小明还要考虑如何平衡受害者和施暴者之间的利益。
同时,他还要考虑如何确保双方的合作,以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处理这个困境时,小明首先确认了受害者的安全状况,确保她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
然后,他与受害者单独交谈,了解她的想法和需求。
小明充分尊重受害者的权利,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给予她支持和建议。
接下来,小明与丈夫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他采取了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听取了丈夫的解释和观点。
小明注意到丈夫对自己的暴力行为表示了悔过之意,并表示愿意参加专业辅导和心理治疗,以改变自己的行为。
考虑到受害者的需要,小明建议丈夫暂时离开家庭,以给她一个安全的环境。
同时,他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包括安排受害者住在妇女庇护所、联系法律和法务服务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以及参加家庭暴力康复计划等。
最后,小明与受害者和施害者各自签订了合作协议。
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约定了未来的合作方式。
小明也向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信息,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成功地处理了伦理困境,保障了受害者的安全和权益,并通过与施害者的合作,为双方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和支持。
小明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社工师在处理伦理困境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人文关怀,为社会工作的伦理实践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与处理方法研究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与处理方法研究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和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行业,其中包括对弱势群体的支援和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伦理困境,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困境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实践中常见的伦理困境及其处理方法。
一、伦理困境的概念伦理困境是指在处理某个问题时,社会工作者面临着两种或多种选择,每种选择都可能会损害某种价值或原则。
例如,一个社工在处理一起家庭暴力案件时,可能会面临需要保护妇女安全和维护家庭关系的两种选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伦理困境。
二、社工实践中的常见伦理困境1. 保密与信息共享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知悉客户的私人信息,但是他们也需要在客户的授权下保护这些信息不受泄露。
在处理家庭暴力或儿童保护案件时,必要的信息共享可以确保受害者的安全和防止进一步虐待,但是这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嫌疑。
2. 保持距离与接近客户社会工作者既需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需要保持职业和个人角色的分离。
然而,患有严重疾病或心理问题的客户往往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注,这也就要求社工在与客户建立密切关系时需要把握一个度。
3. 遵循职业道德准则与实现客户的利益社会工作者需要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准则,如尊重客户的选择、保持客户的自主权和自由意志等。
但是,有时客户的选择可能会对他们自己或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社工需要如何平衡客户的利益和职业准则,取得平衡是个难题。
三、社工处理伦理困境的方法1. 反思实践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伦理困境时需要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观念、价值和信仰,并在工作中不断审视和提高这些观念和信仰。
反思实践也包括了解工作中的伦理准则和规定,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2. 依照指南和规范社会工作者需要遵守各种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法律法规,以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规范。
当社工遇到伦理困境时,他们需要参考这些指南和规范,以寻找正确的方向。
社工伦理困境案例

社工伦理困境案例
社会工作者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工作的专业人士。
然而,在实
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各种伦理困境,需要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社会公益之间进行权衡。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社工伦理困境的应对方法。
某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家访中发现,一名家庭成员存在虐待行为,但受害者并不
愿意揭露真相。
社会工作者在此时面临着一个伦理困境,一方面,他需要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他也需要考虑家庭成员的隐私权和家庭关系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尊重受害者的意愿,尽量与其沟通,了解
其真实想法和需求。
同时,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寻求更多的帮助和资源,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在与家庭成员沟通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积极引导家庭成员解决问题,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另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对此案进行严格的保密处理,确保受害者和家庭成员
的隐私得到充分的保护。
他可以借助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避免因过度干预或不当处理而导致更大的伦理困境。
总的来说,社工伦理困境案例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尊重个人意愿和保护社会公益
之间做出平衡和权衡。
在处理这类案例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伦理判断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各种伦理困境。
希望社会工作者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案例分析(伦理困境)

从具体案例看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摘要: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者需要遵守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来指导社会工作的实践。
社会工作者常常置身于各种矛盾关系之中, 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伦理困境。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人们在生活方式、权利观念、文化、宗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价值冲突, 社会工作者很难根据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做出既符合社会伦理又符合各方利益的选择,因此,正确认识伦理困境、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伦理困境;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者;案主伦理困境的内涵:现行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伦理守则(1996)修订委员会主席Frederic.G.Reamer (1999)曾给伦理困境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
”① Frank Loewenberg 和Ralph Dolgoff(1988也明确指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个从业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能力与平等。
”②罗肖泉认为伦理困境是带有伦理特性的、发源于价值观冲突的诱发伦理抉择的、诉诸道德责任感的困难和问题。
案例:女,38岁,2001年,外出打工多年的胡某回到家乡,时年29岁。
因为长期在外地,胡某的婚事也就被耽搁了。
回到家乡后,胡某认识了当地男子钟某,很快,两人开始交往,钟某当时只有23岁,也就是说比女方要小6岁,在交往时,胡某没有交待自己的真实年龄。
两人交往一段时间以后,胡某意外怀孕,于是结婚这事被正式提上日程。
这时候,胡某的真实年龄便也就被识破,钟某坚决反对他们二人结婚。
最终,经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等一系列戏码,加上胡某已怀孕这一事实,婚还是结了。
婚后,两人的感情却并不稳定,钟某一直对妻子隐瞒年龄一事耿耿于怀。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之双重关系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之双重关系标签:伦理困境;双重关系;儿童社会工作实务1958年,美国心理协会率先提出了双重关系一词,2005年对伦理守则进行修订时,将双重关系纳入了咨询关系中,指出当社会工作者与所服务的对象建立专业关系之后,又同服务对象或者是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人建立了其他关系,此时双重关系就产生了。
对于我国来说,人们讲传统、爱面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更容易产生双重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实务中遇到的双重关系时应该如何进行抉择,下面我们将对实践中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案例:在一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父母为了感谢机构帮助其看小孩,当他们下班来接孩子的时候,父母会带一些水果、饮料或者其它的礼物来感谢工作人员,经历了一番说辞,工作者也接受了父母所送的礼物。
一、伦理困境个案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确定专业关系开始进行专业服务后,很容易遇到伦理困境,处理不同道德责任间的冲突,因此可能导致社会工作者不能提供符合专业要求的服务方案,根据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我们可以发现,因为在实务过程当中及其容易出现双重关系,所以社工在开展服务之前,要依据一定的步骤提前设立好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界限,尽量避免此类关系的出现。
针对本文的案例,服务对象的父母主动提出为社工人员买一些水果和饮料以表示对社会工作人员的感谢,这种现象看起来是服务对象在自己做决定,与社会工作者无关,但是我们要对双重关系和专业关系进行区分。
社会工作者禁止利用自己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专业关系,为自己谋取利益,伤害到服务对象的权益,对服务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虽然在服务关系中,儿童为直接服务对象,儿童家长为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对象,但是家长在儿童的成长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作为间接服务对象的家长要注意处理好和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的案例中,面对服务对象父母的好意,社会工作者决不能与其产生除专业之外的关系,从而影响到服务过程的开展。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7篇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7篇篇1一、引言学校社会工作者作为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面临着诸多伦理挑战。
随着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旨在引发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有益参考。
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学校社会工作者主要负责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家庭教育指导、社会资源整合等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如支持者、引导者、协调者等。
他们的职责不仅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涉及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1. 忠诚实与隐私权的矛盾在学校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这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权。
如何在保障学生隐私权的同时,做到诚实守信,是学校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困境之一。
2. 价值中立与专业责任的冲突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时,需要保持价值中立,避免主观偏见影响判断。
然而,在面对学生及家庭的实际问题时,如何履行专业责任,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有时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价值中立与专业责任之间做出抉择。
3. 家庭、学校与社区利益的平衡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需要兼顾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利益。
当三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损害,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又一伦理困境。
四、伦理困境的成因分析1. 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关于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伦理困境时缺乏明确的指导。
2. 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环境产生影响,使得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决策更加复杂。
五、应对伦理困境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完善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规范和操作指南,为他们在面对伦理困境时提供明确的指导。
2. 加强专业培训和伦理教育提高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伦理意识,加强他们在处理伦理问题时的能力和技巧。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8篇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8篇第1篇示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既要维护学校社会秩序,又要保护学生的权益。
在工作中,他们也会面临着各种伦理困境,考验着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学校社会工作者常常面临的一个伦理困境是职业操守和学生隐私之间的平衡。
在工作中,学校社会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学生的个人隐私信息,例如家庭背景、心理问题等。
在处理这些信息时,他们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学生信息不被泄露。
有时候为了更好地协助学生,工作者可能需要向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透露一些信息,这就会引发职业道德和学生隐私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权衡利弊,遵循职业操守,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能会面临与学生家庭成员的矛盾。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他们需要与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合作,以达到最佳的帮助效果。
有时候家长可能会持不同意见或采取不同态度,这就会让学校社会工作者难以处理。
他们需要在维护学生权益和与家长良好关系之间寻找平衡点,既不能偏袒学生,也不能得罪家长。
这对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校社会工作者还可能会面临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他们有时需要面对学校领导的指责和要求,同时还需要满足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期望。
这就使得学校社会工作者在职业伦理和职业压力之间左右为难。
他们需要坚守职业操守,维护职业尊严,同时也要兼顾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和要求。
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伦理困境,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他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学生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尊重学生隐私,保持职业操守,处理好与家长的矛盾,面对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应对伦理困境,实现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
】第2篇示例:学校社会工作者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和社会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实践中产生的价值观伦理困境分析——以长春市新城社区为例

320时代论坛率为17.8%,锦州府人丁的平均增长率与奉天府相比较低,但也达到了14.9%。
奉天、锦州两府人丁的平均增长率约在16%到17%之间。
乾隆六年奉天府的人丁增长率达到最高,高达25.4%,最低也达16.7%。
但其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锦州府人丁的平均增长率最高为15.3%,最低为8.7%,但人丁的平均增长率总体保持在14.9%。
关中移民人口几乎占了奉天、锦州两府人口的总数,这些数据证明,即便是政府实行封禁政策,但仍未能阻挡关中人口向东北地区的涌入。
关中移民占据着东北地区至少是在辽东地区人口的绝大多数,成为东北地区人口的主体。
乾隆四十一年中国各地的移民迁入数量则更直观的反映出了东北地区移民的高速增长。
在乾隆四十一年的移民人口统计中,全国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全国人口总数的平均比率为18.4%,然而北方边地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其人口总数之比竟高达93.7%,而东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别为4.7%和9.7%,西南地区与东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相比相对较高,但也仅有39.2%。
显然北方边地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人口总数之比和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相较高居榜首。
在北方边地,东北地区的移民人口数量又占首位。
在辽东地区其移民人口及其后裔占当地人口总数的93%以上,在吉林、黑龙江地区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该地区人口总数的比率甚至高达100%,与全国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人口总数的平均比率相较高出80%左右。
吉林、黑龙江地区的土著人口已经为零。
虽然新疆等少数边疆地区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其人口总数的比率也高达100%,但其移民人口数量远远低于东北地区。
由此可以窥见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必然大部分由移民所构成,而这些移民绝大多数来源于关中地区。
关中移民人口数量在东北地区总人口数量中占绝对优势,使东北地区的土著人口不可避免的与关中移民通婚、交往,这显然对东北地区的土著人口和土著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1]葛剑雄,曹树基等.中国移民史(第六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473.[2]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8:64—65.[3][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志(卷81)·食货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233.[4][清]吕耀曾等修,魏枢等纂.乾隆盛京通志(卷23)·户口志[o]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元年刊本:23.[5]石方.清代黑龙江移民探讨[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03):64.[6][清]杨宾.柳边纪略(卷1)[M]沈阳:辽沈书社,1985:238.[7]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454.[8][清]徐宗亮.龙江述略(卷4)·贡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56.[9]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8.[10] [11]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6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480.[1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6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619.社会工作实践中产生的价值观伦理困境分析崔 嘉(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摘 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有自身的价值伦理,实际应用中我们依据自身的价值伦理进行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具体案例看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摘要: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者需要遵守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来指导社会工作的实践。
社会工作者常常置身于各种矛盾关系之中, 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伦理困境。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人们在生活方式、权利观念、文化、宗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价值冲突, 社会工作者很难根据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做出既符合社会伦理又符合各方利益的选择,因此,正确认识伦理困境、妥善解决伦理困境问题,是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伦理困境;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者;案主伦理困境的内涵:现行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伦理守则(1996)修订委员会主席Frederic.G.Reamer(1999)曾给伦理困境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
”①Frank Loewenberg 和Ralph Dolgoff(1988也明确指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个从业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能力与平等。
”②罗肖泉认为伦理困境是带有伦理特性的、发源于价值观冲突的诱发伦理抉择的、诉诸道德责任感的困难和问题。
案例:女,38岁,2001年,外出打工多年的胡某回到家乡,时年29岁。
因为长期在外地,胡某的婚事也就被耽搁了。
回到家乡后,胡某认识了当地男子钟某,很快,两人开始交往,钟某当时只有23岁,也就是说比女方要小6岁,在交往时,胡某没有交待自己的真实年龄。
两人交往一段时间以后,胡某意外怀孕,于是结婚这事被正式提上日程。
这时候,胡某的真实年龄便也就被识破,钟某坚决反对他们二人结婚。
最终,经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等一系列戏码,加上胡某已怀孕这一事实,婚还是结了。
婚后,两人的感情却并不稳定,钟某一直对妻子隐瞒年龄一事耿耿于怀。
从结婚第二年起,两人就开始常常把“离婚”挂在嘴边,但都因为种种的原因,两人依旧生活在一起。
今年,两人的关系彻底恶化,钟某总是很晚回家或彻夜不归,胡某怀疑钟某在外面有外遇,经常查看其手机通话记录及短信,钟某觉得她不可理喻,两人发生争执。
两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渐无。
最后胡某带着小女儿(两人生有一儿一女)回了娘家,现在两人分居。
结婚9年,纠缠了8年,胡某早已青春不再,38,对女人来说是一个很残忍的数字。
胡某究竟该何去何从?是爽快离婚,还是继续纠缠?因此,胡某请求社会工作者帮助。
在与社会工作者的沟通中,胡某透露她曾经找人跟踪过钟某,并发现钟某确实有出轨行为,但她认为钟某是因为一直对她隐瞒年龄耿耿于心,真正还是喜欢她的。
并要求社会工作者不要把曾派人跟踪这件事告诉钟某。
我们可以分析得到这一案例所涉及到的伦理问题:第一、根据伦理标准,社会工作者对案主有隐私和保密的责任,应该做尊重案主的隐私权,除非为提供服务或进行社会工作评估或研究的必要,否则社会工作者不应该诱使案主说出隐私讯息。
因此,案主享有资料保密的权利。
第二、案主丈夫对此事享有知情权,以做自己的决定,解决自己的家庭问题。
第三、案主派人对其丈夫进行跟踪的行为侵犯他人隐私,与社会的价值观冲突。
未经当事人允许,任何人私自进行跟踪调查、取证都是违法的。
在这一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及义务是帮助案主发挥其潜能,让其能够自主做出决定;然而情境是复杂的,社会工作者是否应该就案主对其丈夫进行跟踪并认为其有出轨行为告诉案主丈夫还有待社会工作者抉择。
因为,告知案主丈夫实情,不仅违背社会工作者自身所信奉的保密原则,还可能导致案主的婚姻破裂;不告知案主丈夫实情,但是案主丈夫本身享有知情权。
并且还需要考虑到无论有哪种举动,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影响,因为表面上看似受助者只有案主一人,但背后还牵连到双方的家庭、两个子女,以及两个子女的抚养,教育和社会化问题等。
所以在实施某种解决方案之前,都应该预估一下后果。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案例是由社会工作者责任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
除此之外,还有角色与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忠诚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利益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
角色与义务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⑦是指一方面,当社会工作者一个人同时占有许多角色位置,而这些角色位置又创造出不同的、有时是冲突的义务,就会引发角色冲突,进而引发伦理困境;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于社会工作者有不同的或者是冲突的期待。
角色冲突⑧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忠诚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指的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对象是案主,这要求他忠诚于案主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又是某个机构的工作人员,这要求他忠诚于雇主;社会工作者还是一个公民,他有义务忠诚于国家的法律。
社会工作者所服务的机构承担着社会所赋予的管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因此也要忠诚于社会制度与政策。
当这些忠诚的要求发生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就会被置于伦理困境中。
利益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指的是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过程都涉及或影响到许多人的利益,诸如案主、社会工作者自身、亲属、社区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协调与平衡复杂利益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最常面临的事务,在完成此项任务上的疏忽或失败所造成的困境。
案例:小张是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工作年限不长,因孩子尚小且无人看护,爱人辞了工作在家看孩子,加上新近又贷款买了一小套房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一天,他所在社区里的一个16 岁的女孩向他求助,请求他能与自己的父亲(王先生)谈谈,因为父亲长期对自己和母亲有虐待行为,而且让小张看了她手臂上的伤痕。
在第一次与王先生接触时,这位王先生就对小张“插手家事”暴跳如雷,并警告说假如小张继续过问这件事或者这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他都会借助手中的权利将小张从这个社区赶出去而且让他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小张知道以王先生的地位和权力来说这完全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
我们可以看出本案例中有以上两种类型的冲突:角色与义务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小张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履行他帮助案主的义务,其次他又是他爱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对他们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责任让他们生活的更幸福。
然而当小张答应女孩也就是求助者的请求时,他因女孩的父亲陷入无房、无工作的困境;如果小张不答应女孩的请求,女孩会因此得不到帮助,小张也可能会因不能帮助女孩而陷入自责的境地。
利益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小张作为一名这会工作者,需要协调案主,案主父亲王先生,自身的利益,小张的任何举动如果不能协调号三者之间的利益的话,都会使他陷入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之中常常会面临伦理困境,因此,学会妥善解决伦理困境问题,进行伦理抉择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应对伦理困境的措施(一)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是比较权威的参考资料它包括前言,伦理守则的目的,伦理原则,伦理标准。
伦理标准涉及:1、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如对当事人的承诺、自决、知情情况下的授权、隐私和保密、性关系等)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如尊重、保密、咨询、跨学科合作等);3、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和咨询、教育和培训、工作表现评估等);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如能力、歧视、私人操守、功劳归属等);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如专业诚信、评估和研究等);6、社会工作者对广大社会的伦理责任(如社会福利、公众参与、社会和政治行动等)。
(二)社会工作价值序列库少雄④教授在《社会工作实务》一文中指出了社会工作的价值序列,如下:1、保护生命;2、维护独立性、自主性和自由;3、营造平等的机会;4、提高生活质量;5、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隐私权;6、讲真话,并开放所有的信息;7、根据自愿原则行动。
社会工作者应该熟悉这些价值序列,当遇到伦理困境时,相对来说低一级的价值应该让位于高一级的价值。
(三)价值中立⑤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一直被要求保持价值中立或者“价值无涉”,价值中立的一个现实环境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与错。
价值观念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价值的多元性也使得社会工作者找不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衡量标准。
所以社会工作者只能是理解案主的所作所为,然后在理解案主的基础上,尽可能促进案主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培养案主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此外,雷莫⑨提出:(1)获得个人行为的必要先决条件,如生活、健康、食物和精神平衡等是最重要的,比说真话更重要,当案主失去了个人行动的先决条件时可以说谎、失信。
(2)获得个人行为的必要先决条件的权力应优先于个人自由权利。
(3)个人自由优先权利应优于个人幸福的权利。
(4)个人幸福的权利优先与团体规则。
其关于社会工作伦理优先权排列顺序的指导性标准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在伦理抉择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和解释,从而审慎地考量自己伦理抉择背后的价值优先取向性,并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案主的真正福祉和利益。
学者谢吕莎还提出了社会工作伦理抉择的原则:因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道德性特质以及伦理抉择本身的道德、价值意涵,使社会工作伦理抉择的基石应该是道德性原则,即伦理抉择的初衷、过程以及结果等都是围绕道德的。
具体而言,有五项基本的道德原则应为社会工作的伦理抉择所遵守:(1)自主性。
强调案主的自我决定权和案主有自己做出选择的自由,对自主性的重视可以促进案主获得能自己做出选择的潜能并行使依照自己的愿望行动的权力。
(2)无害性。
意指避免造成伤害性,专业工作者有责任在工作中避免任何造成案主伤害或是可能导致其伤害的潜在性危机的一切行为。
(3)获益性。
指增加案主的福祉,社会工作者做出各种努力都应是不断促进案主在其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成长、发展。
(4)公正性。
公正或公平性意味着对案主必须平等视之,包括工作者对不同案主的平等以及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平等。
(5)诚实性。
即指专业工作者对案主的真诚承诺并切实履行对案主的承诺。
这些原则能帮助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不断检视自己的道德原则和概念,避免在伦理抉择中将自己的选择合理化或将自己的介入伪装在道德原则的做法之下。
总之,目前有很多理论可供社会工作者参考。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伦理守则、价值序列等,社会工作者本身的知识、经验、素养等也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掌握“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及“社会工作价值序列”等解决伦理困境问题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以便更好的帮助案主,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①Frederic.G.Reame.包承恩译.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台北:洪业文化有限公司.2000.74.②Frank Loewenberg,Ralph Dolgoff.Ethical Decision for Social Practice.New York.F.E.Peacock.1988.44③、⑦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④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8.⑤郭明军,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对策.法制与社会.2008.8⑥谢吕莎.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方式.社会理论探索.2009.6⑧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⑨Frederic G. Reamer, Social work values and ethic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