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合理即 ⁠
可) (任写一条)。
1
2
3
4
5
6
7
考点2 CO与CO2的性质及用途 3. (娄底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 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4.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B)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类型三 气体的检验和鉴别 7. 下列操作方法中,鉴别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D ) A. 测量两瓶气体的密度 B. 测量气体的溶解性 C. 称量两瓶气体的质量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B. 用MnO2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CO2和O2 D. 用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来区分CO和H2
烯),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这种单层的石墨片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 奇特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在电子、复合材 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
1
2
3
4
5
6
7
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中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 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 进新陈代谢。另外,纺织面料中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 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食盐水和蒸馏水:过滤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肥皂水2.地表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B.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C.软水一定是纯净物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C.铜丝用于作导线D.用氢气填充气球4.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③中的催化剂需要经常添加D.反应④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CaCO3难溶于水5.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鉴别B 环保知识蔗糖和食盐:看颜色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积极植树种草减少雾霾:用燃烧法处理秸秆C 物质的宏观组成D 化学史①氮气是由氮元素构成的②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元素①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②门捷列夫: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A.A B.B C.C D.D6.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差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 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 CO2D.滴入石灰水震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7.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金刚石和石墨都可用作电极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D.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答案:A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B、石墨可用作电极,但金刚石不能用作电极,说法错误;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说法错误;D、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还原性,说法错误;故选A。

2、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答案:C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答案:B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CO2维持了碳的稳定,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合适最好,选项错误。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对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正确。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4Fe+3CO2↑↑++243232COFeCOFe高温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A) (B) (C)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 发生装置:左图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单元作业
三、实验题
14. 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第14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单元作业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l
CaCl2+H2O+CO2↑ ,制取装置为 B
和 C (两空均填序号)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CO
+Ca(OH)
3.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A. 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
B )
单元作业
4. 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C60的分
子结构与足球相似(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足球由C60构成
B. 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7. 碳酸分解: H2CO3
CO2+H2O
8.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H2O+CO2↑

CaCO3+2HCl



CO2 ↑ +H2O


H2CO3



CaCl2+


单元作业
9.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CO3↓+H2O
2


CO2+Ca(OH)

CaCO
↓+H
O
2
2
3
2

(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单元作业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

(人教版)成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人教版)成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A .CO B .CO 2C .CO 2和 O 2D .CO 和CO 2D解析:D碳完全燃烧:22C O CO 点燃+,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碳不完全燃烧: 22C O 2CO 点燃+,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3:4,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5,故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故选D 。

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 .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C 解析:C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A 选项错误;B 、氦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层电子层,排有两个电子,已经排满,故其化学性质稳定,而镁元素有三层电子层,最外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但只排了2个电子,故化学性质不稳定,故B 选项错误;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 选项正确;D 、中子不带电,但不是分子或原子,故D 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C 。

3.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 2C )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 和H 2O 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A .金原子对CO 起吸附催化作用B .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共有4种元素C .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有两种单质分子D .生成物中共有3种分子A解析:A碳化钼(Mo 2C )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 和H 2O 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22CO+H OCO +H 120催化剂℃;A 、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中金原子对CO 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故正确;B 、反应微观模型中,有钼、金、碳、氢、氧5种元素,故错误;C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微观模型中只有1种单质分子,即氢分子,故错误;D 、反应微观模型中,生成物中共有2种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故错误。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答案:CA、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选项正确;B、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事发生爆炸,选项正确;C、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答案:D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不正确;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不正确;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1 碳的单质:金刚石C 、石墨C 、C 60⒉木炭、活性炭★⑴木炭: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⑵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的除臭剂。

⒊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考点2 碳的化学性质★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应用:解释古代字画为什么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为什么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 ★⒉碳的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充分燃烧 ★2放热 不充分燃烧 ★ ===== 2CO⒊碳的还原性(以木炭还原CuO 为例)——用于冶炼金属 ⑴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⑵化学方程式★:2↑★ C + CO 考点3 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⒈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⒉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氧的物质叫还原剂。

⒊还原性: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夺取氧的性质叫还原性。

考点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⒈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⒉原理:★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注意:⑴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CO 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⑵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CaCO 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⑶不能用Na 2CO 3 或CaCO 3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 2CO 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

⒊发生装置:固 + 液——不加热型⒋收集装置:只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 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⒌★CO 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 2。

化学方程式:CO 2 + Ca (OH )2 == CaCO 3↓+ H 2O⒍★CO 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充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课题1:金刚石、石墨与C60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2.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例如:氧元素组成氧气和臭氧;磷元素组成红磷和白磷
3.碳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又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一、金刚石
二、石墨
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

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问〗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怎样可以轻易打开?
〖答〗可以把铅笔芯的粉末放到锁孔里,因为铅笔芯的成分中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可以做润滑剂。

三、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C60
C 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广泛的应用前景:气体贮存,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增强金属的强度,新型的催化剂,光学应用,杀伤癌细胞。

四、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1.“碳”和“炭”
这两字主要在运用时有区别。

书写碳元素或指明碳单质及碳的化合物的名称时用“碳”,“炭”指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多为不纯物质,大多以俗名形式出现,如木炭等。

2.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焦炭、活性炭、炭黑等的构成和结构与木炭相似。

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吸附能力。

用木炭的这个性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3.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五、碳的化学性质
※碳与氧气的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O 2
CO 2
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2C +O 2 2CO ※碳与氧化物的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uO +C
高温
2Cu +CO 2↑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法
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
点燃
点燃
①液体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逐渐停止。

②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③固体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使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同时,碳酸钠相对于大理石来说价格较高,不经济。

结论: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药品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二者反应速率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
32222CaCO HCl CaCl CO H O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
二氧化碳验满、检验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将该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二、工业制取常见气体制法
氧气:分离空气法(物理变化)
氢气:电解水法、水煤气法等(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氧化钙)CaCO3高温CaO+CO2↑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一、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一)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
(1)向一个质地较软塑料瓶中收集满CO2气体
(2
如图所示,将你制备好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 H2O== H2CO3
将变红色石蕊溶液加热
现象:又变紫色
结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碳和水
(四)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CO2+Ca(OH)2==CaCO3↓+H2O——鉴别二氧化碳方法
(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4.固体二氧碳叫干冰
降温
加压降温
CO 2(无色液体)
CO 2加压
CO 2(气体)
(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⒈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⒉不能供给呼吸 ⒊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⒋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危害
一、性质
性质
决定体现
用途
⒈CO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⒉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制冷剂,可用于保存食物和人工降雨 ⒊CO 2能促进光合作用,可用于温室肥料(气肥) ⒋CO 2能溶于水,可用于制碳酸饮料 ⒌CO 2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是化工原料,如制纯碱,尿素 二、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原因:过多的CO 2、O 3、CH 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
三、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

2.它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一氧化碳能和一些氧化物反应,如和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并生成水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还具有毒性(吸入CO 后,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物体内缺氧)。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现象:
1、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能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Page 7 of 7
第七章:碳与碳的化合物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充分燃烧
C+O2 点燃CO2
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
碳还原二氧化碳
CO2+C高温2CO
碳还原氧化铜
2CuO+C高温2Cu+CO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分解
H2CO3=CO2↑+H2O
二氧化碳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钾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K2CO3+2HCl=2KCl+H2O+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H2O+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CaO+H2O=Ca(OH)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

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一氧化碳还原性〗Fe2O3+3CO高温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一氧化碳还原性〗Fe3O4+4CO高温3Fe+4CO2
甲烷燃烧
CH4+2O2点燃2H2O+CO2
乙醇燃烧
C2H5OH+3O2点燃3H2O+2CO2
制水煤气——〖一氧化碳可燃性〗
C+H2O点燃CO+H2
一氧化碳燃烧——〖一氧化碳可燃性〗
2CO+O2点燃2CO2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金属镁
——〖二氧化碳不能灭火的例子〗2Mg+CO2点燃2MgO+C
水滴石穿
CO2+H2O+CaCO3===Ca (HCO3) 2
Ca (HCO3) 2

CaCO3↓+H2O+CO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