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篇一:宁德市2022-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宁德市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卷总分值150分,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卓然〔zhuō〕温暖〔xù〕奏效〔z?u〕舴艋〔zà〕....B.皓月〔gào〕嶙峋〔lín〕山坳〔āo〕社稷〔jì〕....C. 瞥见(piē) 昏眩〔xuàn〕褶皱〔zě〕晌午(xiǎng) ....D. 精髓〔suǐ〕撩人〔liáo〕祈求〔qí〕欢谑〔xua〕....2. 以下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麻痹磅礴惦算别开生面B. 炫耀恍惚蓬篙大音希声C. 庠序校勘扶摇屡见不鲜D. 笨绌勤勉缄默流畅圆润3.以下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沉着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B.理性地看,我们还不能对中国航空发动机有过分乐观的展望,一挥而就来解决中国....航空的“心脏病〞问题极不现实。
C.人生充满无数的起伏转折。
最后,能够返璞归真,去掉浮华和噱头,去掉故弄玄虚,....复原生活的本真面目,便是走对了路,过明白了生活。
D.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了流亡生活。
他颠沛流离,尝尽苦难,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最后成为了春秋霸主,真可谓大器晚成。
....4.以下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2分〕....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
C.近20年来,中国大学里的学术腐败行为和观念,似乎越演越烈,大有燎原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议论和民众的强烈不满。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多思考,运用真觉得智慧写出更好的答案!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多思考,运用真觉得智慧写出更好的答案!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练习及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①这几天,大家知道,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①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③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选文①、②两段引文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部分写了闻一多先生在古文研究方面的三个内容,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这两这两段是第一都分故述的纲领,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引言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对于阅读的重视和研究对于中国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的角度出发,探讨他对于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闻一多先生的教学方法闻一多先生提倡“师生共读”,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进行互动和讨论。
他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是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相信通过共同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闻一多先生的教学方法也包括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技巧。
他经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闻一多先生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他认为阅读不仅仅是理解文字的意思,还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背景。
他经常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闻一多先生的阅读理念闻一多先生的阅读教学方法背后有着他独特的阅读理念。
他认为阅读是一种审美的体验,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和艺术的力量。
他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审美情趣,并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闻一多先生还认为阅读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和情绪。
他相信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他强调通过阅读可以培养人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闻一多先生还强调阅读的社会价值。
他认为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他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结论闻一多先生的上课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共读和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他的阅读理念强调阅读的审美、情感和社会价值,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参与社会生活。
正是由于闻一多先生对于阅读的重视和研究,中国的教育事业得以向前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2)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一、背景介绍闻一多(1899年-1947年),原名闻圣诚,字翔龙,山东山亭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民主人士。
他被誉为“民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闻一多先生在文学创作、翻译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在他坚持的古文运动、口语文学和辅助语文教材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闻一多先生的教育观念中,他强调了对学生的启发阅读,认为阅读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因此在他的课堂上,进行阅读是很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本文将根据提供的标题,为大家总结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闻一多先生的教育思想。
二、闻一多先生的上课阅读答案1. 阅读的目的和意义闻一多先生认为,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他的课堂上,阅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读取各种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和综合各种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人文经典,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知能力。
2.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阅读目的,闻一多先生在课堂上采用了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其中的几种方式:•分段阅读: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将文章分成若干个段落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大意和重点;•标注和摘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标注关键词、重点句子或段落,并摘抄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联系实际:闻一多先生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活与阅读相结合的能力;•多种途径阅读:除了课堂教材,闻一多先生还鼓励学生多读原著、名著、报刊杂志等不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多思考,运用真觉得智慧写出更好的答案!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8、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短)9、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
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关,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
听说比我高一
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
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
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55.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56.结合文章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叫座”的含义。
57.闻先生上课,“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作者为什么要交待这些
58.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答案】
55.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
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56.“叫座”是“听的观众非常多,上座率高”的意思,在这里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57.通过交代“其他学院学生穿过昆明城来听课”侧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的“叫座”,教学非常具有吸引力,侧面丰满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58.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析这样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