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用药

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用药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某些药物在肝或肾中代谢,因此严重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 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应 谨慎调整药物剂量。
女性患者
女性在某些生理阶段(如 孕期、哺乳期)对药物的 反应与男性不同,需特别 关注。
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药 物对儿童的影响与成人不 同,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 整用药剂量。
常用心血管病二级预
02
防药物
阿司匹林
总结词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 。
详细描述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A₂的合成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降 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阿司匹林通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但需注意其胃肠道反应和出血风险。
加强医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 的沟通和交流,解答患者的疑虑和 困惑,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
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用
06
药的未来研究方向与
展望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创新药物研发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发新型 药物,以改善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VS
临床试验设计
优化临床试验方案,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 降低研发成本,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ACE抑制剂
总结词
ACE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主要用于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详细描述
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 血管、降低血压。ACE抑制剂对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 的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事件一、二级预防的利弊

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事件一、二级预防的利弊

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事件一、二级预防的利弊张石革【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3(013)001【总页数】4页(P1-4)【作者】张石革【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远在19世纪末,民间曾应用柳树汁中的水杨酸以退热;后由费利克斯·霍夫曼和阿图尔·艾兴格林确定合成路线,直至1999年3月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制而注册、上市,并成为“世纪之药”。

阿司匹林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路径及代谢物的作用而产生解热镇痛作用,20世纪70年代,由于发现其具有抗血小板作用,通过抑制环氧酶而抗血小板、抗血管内膜过氧化和抗血栓形成,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抗血小板激活、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一、二级预防用药。

1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评价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业绩昭著,已被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所确立,其可使任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1/4、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3、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1/6、心绞痛发作率下降1/20。

目前已有6个随机对照试验(RCT)(BMD、HOT、PPP、PHS、TPT 和 WHS)对总计 98000例心血管高危因素者在无心血管疾病史(CVD)患者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使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下降15%、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总体降低23%[1]。

英国对13356例行外科手术者(髋关节骨折、膝关节置换术、矫形术)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1或安慰剂预防静脉血栓事件(深部静脉、肺栓塞),连续2 a,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使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减少36%(P=0.003),2组年再发率分别为6.6%和 11.2%(HR=0.58,95%CI=0.36 ~0.93)[2]。

迄今,包括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指南(2011年版)、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脑卒中协会(ASA)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年版)、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2011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国内、外新指南,均对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与全面推荐[3]。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心脑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我院神经内科、心血管科两个病区的病人持续增长,每年死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患者明显诊断,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心血管疾病(CVD)十年风险≥10%的50岁~69岁非出血高危人群应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CVD。

一级预防不再区分性别,只要符合条件,无论男女都建议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这些人群是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出血风险无增加,愿意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至少10年且预期寿命大于10年者均应该开始服用阿司匹林。

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与性别、血脂、血压、是否吸烟等有关。

如果是男性,吸烟且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那么心血管病风险就会很高。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需要兼顾获益与风险。

剂量过大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而合理的剂量和剂型可减少不良反应。

建议大家小剂量服用,每日75mg~100mg,肠溶片可以减少胃肠刺激。

应该早晨还是晚上服用阿司匹林,目前有不同说法,阿司匹林对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

虽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只有15分钟~20分钟,但其抗血小板作用却可以持续7天~10天。

从此角度来讲,每天任何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此前有研究认为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更好,主要是因为新生血小板的活化多在晚上,而聚集明显时多在夜间。

其实,大家不必纠结早晨服药还是晚上服药,重要的是能坚持每天服药。

肠溶剂型的阿司匹林应该在餐前空腹服用。

在该药的设计方面,其肠衣在强酸性环境中是不崩解的。

空腹状态下,胃内的pH值约为1~2,是一个强酸环境。

而十二指肠内的pH值>7。

精确肠溶的阿司匹林在此环境下方能崩解,故不会对胃黏膜产生直接的刺激与损伤作用。

若餐后服用,某些食物可以改变胃内的酸碱环境,可能会导致药物在胃内崩解,从而增加胃部不良反应的风险。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作者:郭春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阿司匹林是经典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最初只作为解热止痛剂使用。

现今其被临床广泛应用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和复发(二级预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治疗的一线药物,本文就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97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最初仅作为解热镇痛药,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长久的临床实践证明,其药理作用除了解热镇痛抗风湿以外,还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且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今临床上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多年来临床试验已提供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血管性死亡减少1/6。

本文就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现状做一综述。

1、作用机制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基础,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而阿司匹林具有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因而能够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起到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血栓素A2(TXA2)是活化血小板,促使血小板聚集产生血栓的主要物质,而阿司匹林通过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致使TAX2合成减少,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影响血栓的形成,有效地预防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由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是不可逆的,且作用时间较长,因此只需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

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为75mg~150mg/d。

2、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作用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

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是指对于从未发生过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人群,采用各种措施防止首次血管事件的发生。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

8(4):323—324. 2 王祥 群.阿 司匹林 防治 白内障研究 的现状
及展望 [J].国外医 学 ·眼科 学分册 ,1997。 21(4):211—216. 3 陈 新 谦 ,金 有 豫 ,汤 光 .新 编 药 物 学 [M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03.
预 防糖 尿 病 视 网 膜 病 变 最 近 研 究 者 报 告 ,栩 埘 低 浓 度 的 阿
林 【J『预 防糖尿 病性 视 网膜病 鼠模 型 的 微血 管 病 。哈 佛 医 学 院 的 Mara I ̄renzi 博 士 说 :在 我 们 能 够 建 议 人 们 使 用 阿 司 匹 林 预 防 糖 尿 病 性 视 网膜 病 之 fii『,我们 需 要 史好的弄清最低有效剂 量 ,以及 药物 靶向 视 网 膜 血 管 的 过 程 。
司匹林 和降低胆固醇的药 物 “斯塔 丁”并 用 ,可降低结肠癌 的危险 。该研究 中心 对 1.5万名心脏病 患者进行 r 3次研 究 ,所 获 得 的 数 据 表 明 ,这 两 种 常 用 药 同 时 使 用 ,能 杀 死 早 期 的 癌 细 胞 ,医 学 专 家 对 1000名 结 肠 癌 的 患 者 进 行 研 究 ,发 现 他 们服 用 阿 司 匹 林 后 的 发 病 率 下 降 了
匹林 作 为 心 血 管疾 病 一 级 预 防 ,包 括 年 龄 >40岁或 有 下述 任一 危 险因 素者 (心 血 管疾病家族史 、高血压 、吸烟 、血脂异 常或 蛋 白尿 )。对 下 述 糖 尿病 患 者 使 用 阿 司 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 防 ,合并 心肌 梗死 、血管旁路术 、卒 巾/qIA、外周血 管疾
阿 司 匹 林 可 防 妊 娠 毒 血 症 芬 兰有 研 究 发 现 ,让 可 能 出 现 妊 娠 血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您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吗?——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目前存在争议。

那么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应不应该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血管疾病呢?这也是不少患者经常咨询的一个问题。

首先“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所有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均应仔细权衡获益—出血风险比。

强调只在10年冠心病风险≥10%并且没有禁忌证的人群才考虑选用阿司匹林。

具体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天作为以下人群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 (1) 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或30岁以上伴有1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

(2) 高血压且血压控制到150/90 mm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年龄>50岁;②有靶器官损害;③糖尿病。

(3)未来10年心脑血管事件危险>10%的患者。

(有关风险测定在下面附表列出。

)(4)合并下述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①血脂异常;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30岁以下人群缺乏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证据,故不推荐使用。

80岁以上老人获益增加,但胃肠道出血风险也明显增高,应仔细权衡获益一风险比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胃肠道出血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建议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或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溃疡病活动期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治愈溃疡病且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应用阿司匹林。

对阿司匹林过敏且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除外胃肠道疾病),如有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指征,建议氯吡格雷75 mg/天口服替代。

附件:涉及到危险度评估的因素有:年龄、血压、血脂、吸烟、糖尿病、体重指数【有关体重指数我曾在前面博文中说明过:计算公式:体重指数= 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您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将每项得分相加,总分在第三步表中查对,看看自己10年危险是多少。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摘要】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自我效能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评价表调查疗养院疗养员254例,采用相关分析探讨服药依从性与坚持服药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结果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服药依从者112例(44.1%),不依从者142例(55.9%);依从组自我效能得分(3.38±0.55)分,不依从组自我效能得分(2.74±0.76)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坚持服药自我效能越高,服药依从性越好。

结论自我效能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设计和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时把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冠心病;二级预防;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抗栓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极高的临床价值。

许多因素可影响二级预防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是其中常见而且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阿司匹林的服药依从性以及自我效能进行了调查,并分析自我效能对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们通过对2007-06—2008-09疗养期间疗养员病史进行筛选,选取其中既往确诊冠心病的、目前在服用阿司匹林或既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262例,对这部分需要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1]的疗养员进行阿司匹林服药的依从性以及自我效能的调查。

1.2调查方法利用事先拟定好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医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患者人口资料问卷,第二部分阿司匹林服药的依从性调查表,第三部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冠心病二级预防之药物预防

冠心病二级预防之药物预防

冠心病二级预防之药物预防引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二级预防,以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药物预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常用的药物预防措施。

一、抗血小板药物预防1.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的会萃和血栓形成,减少血管阻塞的风险。

患者通常每天口服75-325毫克的阿司匹林,但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另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可以联合使用以增强预防效果。

氯吡格雷通过阻断ADP受体,抑制血小板会萃,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患者通常口服75毫克的氯吡格雷,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1.3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对于高风险的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联合应用时,通常使用氯吡格雷75毫克和阿司匹林75-100毫克,但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二、血脂调节药物预防2.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患者通常根据具体情况口服适当剂量的他汀类药物。

2.2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是另一种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可以通过与胆汁酸结合,促进胆汁酸的排泄,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常用的胆酸螯合剂有考来烯胺、奈韦拉贝等。

患者通常根据具体情况口服适当剂量的胆酸螯合剂。

2.3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如依折麦布。

它们通过抑制肠道中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患者通常根据具体情况口服适当剂量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三、抗血压药物预防3.1 ACE抑制剂ACE抑制剂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也可以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马洁 .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
病的作用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5137-5138. [2] 许超蕊,安丽萍 . 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3):370. [3] 汪芳 .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研究进展与指南规范
项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研究中显示,患者不仅健 康转归获益,还获得了成本受益,具体表现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二 级预防使每人的医疗成本平均降低了 69 美元 [5]。
根据上述调查,疾控中心开展了全国门诊医疗调查和全国医 院门诊医疗调查,主要旨在评估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用 于成人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效果。调查的结果与阿司匹林心血 管转归获益相一致,这就更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重视,虽然一 些患者由于禁忌证的存在而不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绝大多数 患者均为该药物的潜在使用者。因此,阿司匹林这一廉价处方药 的常用剂量(81 g)无需调整,1 天只服用 1 次即可,将阿司匹林 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顺理成章的,且无合并症 [6]。虽然目前有 相关指南推出了关于阿司匹林剂量的调整,但实际上阿司匹林的 使用患者无需做出实质的改变或调整,且阿司匹林的治疗不需要 筛检和实验室检查。对于阿司匹林存在的轻微淤血、缺乏受益的 清晰特征等常见不良影响,可采取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分享并加 以决策进行解决。 1.3 有关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指南
2044-2046.
术后镇痛效果影响 [J]. 临床医学工程,2015,22(3):296-297,
[2] 金震 . 右 美 托 咪 定 混 合 舒 芬 太 尼 用 于 剖 宫 产 术 后 患 者 自 控
300.
静 脉 镇 痛 的 效 果 [J]. 山 西 医 药 杂 志,2014,42(2):168- [5] 沈彦坡 . 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具有口服后易吸 收、 在 全 身 组 织 分 布 广 、 作 用 强 等 特 点 , 因 而 在 临 床 上 得 到 了 广泛应用 。 [13]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药物不良反应也在 临床实践中被逐渐发现,由阿司匹林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胃肠道症状、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肝肾损害及心脏 毒性等。对于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患者, 应严密监视其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防止其发生更严重的 药物损害 。 [14] 2.1 胃肠道症状
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2015(29):3519-3523. [4] 姜绮霞,梁春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 :争议中带来的新
思考 [J]. 医学与哲学,2015,36(9B):28-31. [5] 冯爱敏,唐晓华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预防 2 型
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探讨 [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
预防使用剂量指南予以修改,站在医学角度上看,未经修改的 指南过去存在弊端在于剂量和目标人群过多,而最佳用药模式 较少。因而通过对指南的修改完善阿司匹林的用药指导,通过 涉及医学团队和全体成员的集中交流,并将阿司匹林的一些用 药提示写入电子健康档案这一方法进行改善 [8]。除上述研究和 调查结果显示外,还存在诸多的外界因素让临床医师不得不重 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医师质量报告 系统也纳入了对正确使用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的计量。并且,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有很多公共和私营机构积极倡导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的意义。例如“100 万颗心脏计划”——它是一项全 国性的倡导人们关注、规范、提高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项目,通 过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期望到 2017 年可预防 100 万例心肌梗 塞或中风事件 [9]。百万心脏计划通过鼓励人们关注阿司匹林的 降低风险作用、血压控制、胆固醇含量控制以及戒烟等,推动 这些可有效预防心脏疾病和中风的临床措施的应用。这一计划 为医师提供助力,促使临床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推动落实那 些深刻影响到健康状态的措施。另外,正确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是改善国民心血管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举例来说,对冠心 病或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处方符合指南推荐。 根据指南要求,对门诊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也是改善治疗质 量和疾病预防的关键途径 。 [10] 冠状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 以及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短暂脑缺血发作)并且无禁忌证的患 者都应使用阿司匹林 。 [11] 此外,一些干预,如医疗组中的每个 成员都参与医疗决策支持和强化,可确保所有潜在的适应人群 都能获得阿司匹林 。 [12] 2 阿司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321. [9] 魏立明 .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调查分析 [J]. 中外
医学研究,2015,13(28):74-75. [10] 李先明,谭清华 .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J].
心血管事件高风险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使严重心血管事 件的年风险发生率降低 25% 左右。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使心血管 转归获益,这让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对阿司匹林的药效产生了极 大的兴趣,因为目前国内外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和在此 方面所花医疗费用比重是极大的。近年来,虽然医学上对心血管 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果,但每年死于心脏 病和中风的患者人数不在少数 [2]。另外,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包括心肌梗塞、外周动脉疾病以及中风等疾病的新发或复发率明 显增加。针对上述心血管疾病可采取戒烟、控制体重、调节饮食、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用药剂量分多种,包括治疗剂量、大 剂量、中毒剂量等,前者不会直接对心血管产生作用,而在后 两者剂量下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导致人体外周血管扩 张,甚至直接对中枢性血管运动麻痹作用而对循环功能产生抑 制 。 [20] 3 小结
大量研究和调查都已证实了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血管疾 病的二级在预防,达到了挽救生命的目的。最后, 不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有过冠状动脉病、外周血管病、中风病史(但 无过敏症或近期出血史)的患者,只需传达一个简单的信息,即 每天一次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便可预防许多心脏病或中风疾病 的发生。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 疾病的用药指南,该指南中推荐 45 ~ 79 岁的男性心肌梗死减少 的潜在收益超出消化道出血风险或是 55 ~ 79 岁的女性脑卒中减
作者简介:韩宏毅(1971-),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 少的潜在收益超出消化道出血风险,这两种情况可服用阿司匹林;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6月 第30卷 第6期 151
(33):142-143. [6] 付文秀 . 阿司匹林在老年心血管疾病应用中胃肠道反应的防治
[J]. 医学信息,2015(3):304. [7] 李先明,纪瑛 .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存在争议 [J].
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1):1268-1270. [8] 袁霞 . 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J].
阿司匹林药物的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特异性体质者,表现为 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特别是有鼻炎、鼻息肉的中年患 者较为多发。此外,应用阿司匹林的特异性体质患者还可出现典 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等过敏 反应 。 [16] 2.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往往会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 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若用药量过大,甚至还会出现精神错乱、 惊厥、昏迷等严重症状,大剂量服用该药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 心和呕吐 。 [17] 2.4 肝损害
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症状是应用阿司匹 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口服阿司匹林会对人体胃黏膜产生直接刺 激作用,从而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会造成胃黏 膜损伤,继而引发胃溃疡及胃出血等严重症状。因此应对长期使 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血象检测及长期的大便潜血试验、胃镜检 查等,以免患者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损害身体,保证用药安 全性 。 [15] 2.2 过敏反应
作者单位 :天津港口医院内科,天津 300456
该指南中不推荐的是,45 岁以下男性和 55 岁以下女性服用阿司
150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June. 2016, Vol. 30, No.6
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7]。 当前有相关学者和专家对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
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药物后发生的肝损害一般是在治疗几 个月后,并不是一种急性损害,通常无症状,或是在腹部右上 方出现触痛等不适表现。肝损害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血清 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一般情况下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黄 疸症状。 2.5 肾损害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易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 功能减退等对肾损害,特别是在长期大量服用下,可致氧化磷酸 化解耦联及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服用阿司匹林造成的肾损害患 者会有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等临床表现,更严重情况下患者 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症状 。 [18-19] 2.6 心脏毒性
药物研究进展·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6月 第30卷 第6期 149
参考文献
[1] 王春花,王士雷,宋建防,等 . 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给药
[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0):44-47.
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J]. 广东医学,2011,32(15): [4] 刘先保,张春芳,陈涛,等 .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
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是一把“双刃
剑”,虽然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同样也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并
发症,如引起消化道和颅脑出血。就目前临床上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
疾病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对阿司匹林的临床应
用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二级预防 ;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