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禁烟——国家控烟重点举措
控烟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

控烟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一、概述烟草烟雾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危害,控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使各单位、个人都能遵守控烟规章制度,保护人们的健康,我制定了以下控烟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
二、控烟规章制度1.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包括但不限于车站、机场、商场、餐厅、会议室、教室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对于有吸烟区的公共场所,应合理设置吸烟区,并配备相关的空气净化设备。
2.工作场所尊重员工:所有单位和企业应该尊重员工对于吸烟带来的健康问题和烟草烟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吸烟员工,应提供给予戒烟的帮助和支持。
3.校园、医院、体育场所全面禁烟:校园、医院、体育场所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公共场所,应该全面禁止吸烟,对于有吸烟区的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并加强巡查和监管。
4.家庭控烟: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应该进行家庭控烟教育和宣传,建立家庭禁烟制度,不允许在家中吸烟,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
5.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控烟的认识和意识,倡导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吸烟率。
三、奖惩措施1.奖励控烟单位和个人:对于有效执行控烟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可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控烟先进单位和个人证书、奖金、奖品等。
2.处罚违规单位和个人:对于违反控烟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如罚款、警告、责令整改等,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3.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通过不断加大控烟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公众形成抵制吸烟的社会风气,提高公众对于吸烟危害的认识和警觉,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控烟大格局。
四、总结控烟是一个长期进行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工作,希望通过制定完善的控烟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烟草危害,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清洁,实现社会文明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公共场所控烟制度与措施

公共场所控烟制度与措施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长,控制公共场所吸烟的制度与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吸烟对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因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限制和规范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至关重要。
控烟制度控烟制度旨在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的危害,并提供一个无烟环境给那些不吸烟的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烟制度:1. 公共场所禁烟:制定法律法规,禁止在公共场所内吸烟,例如餐厅、咖啡馆、商场、办公室等。
这些场所通常会设立吸烟区域,以便吸烟者在无烟人士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吸烟。
2. 标识和警示:在公共场所内设置吸烟警示标识,以提醒人们遵守吸烟禁令。
这些标识通常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包括入口处、电梯、走廊等。
3. 管理和执法: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控烟管理和执法力度。
联合执法部门可以通过巡查、检查和处罚等手段确保吸烟禁令得到有效执行。
控烟措施除了控烟制度外,还有一些控烟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吸烟行为和二手烟的暴露。
以下是一些值得考虑的措施:1. 教育宣传:通过广告、宣传活动、教育项目等途径,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教育,以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戒烟和遵守吸烟禁令。
2. 戒烟辅助服务:提供戒烟辅助服务,例如戒烟咨询、药物治疗和支持团体等,帮助吸烟者戒烟并减少二手烟的健康风险。
3. 严格控烟科学研究: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吸烟和二手烟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为制定更严格的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公共场所控烟制度与措施的实施对保护公众健康和营造无烟环境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控烟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开展教育宣传和提供戒烟辅助服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吸烟行为和二手烟的危害。
大家应当共同努力,为公众创造一个健康和清洁的环境。
控烟管理制度及措施

控烟管理制度及措施一、控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烟草使用对健康有害,吸烟不仅危害个人健康,也会对周围人产生二手烟的危害。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控烟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控烟管理制度可以通过法律、政策和措施来限制吸烟行为,提高烟草消费税,宣传烟草危害,加强烟草监管等方式来达到控制烟草使用的目的。
因此,建立健全的控烟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控烟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了有效控制烟草使用,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并加强烟草监督管理工作。
首先,应当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包括室内和室外公共场所,如餐馆、酒吧、咖啡厅、公园、购物中心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销售烟草产品的管控,规定售烟点的位置、数量和管理要求,限制未成年人购买烟草产品等。
其次,应当对烟草产品实行高额消费税,提高吸烟成本,减少烟草使用。
通过提高烟草税收,不仅可以减少烟草使用,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公共健康项目。
再次,应当加强烟草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展示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的重要性。
政府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片、公共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宣传烟草危害,鼓励人们健康生活。
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烟草市场的监管工作,禁止烟草广告,限制烟草销售渠道,打击假冒伪劣烟草产品,净化烟草市场环境。
三、控烟管理措施的落实为了有效控制烟草使用,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还要加强实施监督。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烟草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责任,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烟草市场的监督管理。
同时,还需要对违法吸烟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对违法者的处罚来震慑违法行为。
其次,需要加强对烟草产品的质量监管,严格控制烟草产品的成分和含量,保障公众健康。
还需要严格限制对未成年人的烟草销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产品,减少未成年人吸烟行为。
再次,需要加强烟草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健康理念,促使公众自觉抵制烟草,不吸烟或戒烟。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烟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方式,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健康理念。
中国控烟政策

中国控烟政策
中国实行了一些控烟政策,其中包括以下措施:
1. 禁烟标志:所有公共场所都必须张贴禁烟标志。
2. 室内禁烟:从2011年开始,在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包括
餐厅、酒吧、夜总会、商场、剧院、卫生院、体育馆等,凡是吸烟者就要受到罚款。
3. 禁售烟草:政府制定了戒烟计划,包括禁止向18岁以下未
成年人销售烟草,禁止在学校周围和机场等公共场所出售烟草。
4. 加强法律力度:政府出台了新的卫生法,加强了对吸烟的惩罚力度,提高了对卫生部门的监管力度。
虽然中国已经实行了很多控制烟草的措施,但是吸烟率仍然很高。
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以减少吸烟的人数。
中国控烟政策早在烟草种植、生产和销售上就有规定,2003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吸烟条例》是中国对烟草控制的最新法规。
该条例规定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烟草广告的限制和烟草税收等政策措施,旨在减少吸烟率、防止吸烟引起健康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
在实施方面,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例如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控烟热线,对违法吸烟罚款等。
2018年,中
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控制吸烟报告2018》说,控制吸烟的任务取得了大量成果,中国吸烟率初步缩小。
但是,中国吸烟人口依然非常庞大,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例如财政收入和就业问题等。
同时,控烟政策口号很响亮,但在落实过程中还有一定局限性,有人们举报的国有企业存在包容内部员工抽烟的情况。
近年来,中国保健委呼吁年轻人不要吸烟,以扩大更大的社会影响。
公共场所禁烟的措施

公共场所禁烟的措施一、制定法规制定和完善公共场所禁烟的法规是禁烟工作的第一步。
法规应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的吸烟限制,包括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区的设立和标识、违法吸烟的处罚等。
此外,法规还需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保禁烟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宣传教育加强禁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是推进公共场所禁烟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吸烟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开展公益活动,如健康讲座、戒烟比赛等,吸引公众参与禁烟行动;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校园禁烟教育,培养健康的吸烟预防意识。
三、设立禁烟标志在公共场所设立明显的禁烟标志是实施禁烟措施的重要环节。
标志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并具有强制性。
这样可以让公众清楚地知道哪些场所禁止吸烟,从而增强禁烟意识。
四、监管执法监管执法是确保公共场所禁烟措施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管力度,对违反禁烟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应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奖励。
五、吸烟区设置在某些场合,如餐厅、咖啡厅等,完全禁止吸烟可能会影响部分人的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的吸烟区,将吸烟者集中在一个特定区域,避免对其他人的影响。
吸烟区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限,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六、倡导文明行为倡导文明行为是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鼓励公众自觉遵守禁烟规定,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不是简单的罚款或强制执行。
这样可以提高公众对禁烟规定的认同感和遵守意愿。
七、场所管理责任公共场所的管理方有责任确保场所内的禁烟规定得以实施。
管理方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在禁烟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设置明显的禁烟标志和宣传材料;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素质,引导客人遵守禁烟规定。
镇公共场所控烟制度及措施(5篇)

镇公共场所控烟制度及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公共场所内各类人群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吸烟条例》《XX地方吸烟控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室内场所、室外场所、交通工具、工作、学习及生活场所。
第三条各单位、机构及个人在公共场所内应积极履行控制吸烟的义务。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市所有公共场所。
第五条公共场所内禁止悬挂或张贴任何与吸烟行为相关的广告和宣传材料。
第六条具体控制吸烟的措施由公共场所所在单位或管理者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并公告。
第七条对违反本制度的人员和单位,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章室内场所控制吸烟第八条室内场所内一律禁止吸烟。
第九条室内场所内应当划定明显的吸烟区域,便于吸烟人员有序吸烟。
第十条室内场所内吸烟区域的划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吸烟区域不得影响非吸烟人员的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等活动。
(二)吸烟区域的空气质量应该保证符合国家对空气质量的相关要求。
(三)吸烟区域禁止设置无关吸烟行为的设施和物品。
第十一条室内场所吸烟区域应当设置明显的标识,标识上应清晰标明该区域为吸烟区域。
第十二条室内场所吸烟区域内应当设置符合要求的排烟装置,及时将室内空气中的烟雾排出。
第十三条室内场所应当设置定期清洁和消毒的烟灰缸,保持场所的整洁。
第十四条室内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在吸烟区域内设置提示牌,提醒吸烟人员遵守吸烟区域内的规定。
第十五条对于不履行禁烟义务的人员,工作人员有权向其进行劝阻,并将情况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
第三章室外场所控制吸烟第十六条室外场所应当设立合适的吸烟区域。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区域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距离室内场所和公共出口一定的距离。
(二)距离儿童活动场所、学校等重点场所一定的距离。
(三)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设施,提示吸烟区域的范围和注意事项。
第十八条吸烟区域内不得设置吸烟宣传材料和器具。
第十九条对于在非吸烟区域吸烟的人员,工作人员可以以劝阻为主要方式进行干预。
本单位控烟措施及成效简介

本单位控烟措施及成效简介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吸烟行为的管控,我国也不例外。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工作环境,本单位也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对吸烟行为的管理。
一、控烟措施1.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本单位对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公共走廊、厕所等场所。
同时在这些场所设置禁烟标识,并定期对标识进行检查和更换。
2.设立吸烟区为了满足部分员工吸烟的需求,本单位在办公场所外设置了专门的吸烟区,并在该区域内设置烟灰缸。
吸烟区域离办公区域足够远,以免烟味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
3.加强监管力度为了确保室内公共场所的禁烟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本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
例如,增加巡查频次,对吸烟行为进行警告;对多次违规者进行扣分处理等。
二、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本单位的控烟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室内公共场所内吸烟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室内公共场所内吸烟行为明显减少,对禁烟标识的认识度也有所提高。
员工对吸烟行为的意识逐渐得到提高,禁烟规定得到了更好的执行。
2.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对比以前,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不吸烟的员工不再被动吸烟,吸烟的员工也减少了吸烟量。
员工感觉呼吸更加舒畅,体力和精神状态都有所提高。
3.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本单位严格执行禁烟政策,展现了公司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员工关爱精神,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度。
本单位的控烟措施得到了员工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公司的员工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公司的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控烟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控烟方案和措施

控烟方案和措施随着科技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吸烟带来的严重危害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控烟工作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公共卫生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切实保护人们的健康和降低社会成本,制定有效的控烟方案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此展开详细探讨。
一、控烟方案的制定制定控烟方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立法控烟各国应当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吸烟进行明确规定,比如限制吸烟地点、吸烟人群、吸烟起止时间等等。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吸烟的问题也应当加强管控,并对吸烟者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制裁。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告、媒体等渠道向公众传递有害吸烟的信息,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针对未成年人,可以通过校园宣传、家长教育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卫生观念和消费意识。
3.推广非吸烟区在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公共交通工具等地方建立非吸烟区,推动全社会理性识别吸烟危害,为大家提供一个健康、洁净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4.医疗卫生控烟推广吸烟知识和方法,对烟民和慢性吸烟导致的健康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为大家提供最好的医疗卫生保障。
二、控烟措施的实施实施控烟措施要结合政策、法律、经济手段等方面力量,根据不同的场所和人员制定出不同的控烟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烟措施:1. 吸烟区与非吸烟区的分隔吸烟区应当尽可能规划在单独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筑物结构、使用道具、场地安置等方式实现;非吸烟区应当禁止吸烟并加强监测,及时制止违规行为。
2. 限制吸烟人群在公共场所、室内、开窗车厢等地点,禁止吸烟的人员应当加强指导和培训,监督违规情况。
3. 加强法律规范,实施处理措施对于吸烟带来的严重后果,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惩戒。
比如将一些重大的“烟灾”行为定性为刑事罪行,针对违规渎职、帮助烟民吸烟等情形,应当及时处理。
4. 发挥经济手段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控制手段,加大对烟草行业的税收、管理和宣传力度,对于卖烟给未成年人、制售假烟草等行为予以制约和打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禁烟——国家控烟重点举措第一节国家控烟一、国家控烟的概念国家控烟是国家权衡烟草税收与国民健康、烟厂生产销售等烟草所带来的利弊问题而被迫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简称,是为了国家强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而采取强制禁烟的第一步。
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家控烟的基本依据2003年5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的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公约,也是人类公共卫生领域和控烟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公约》自2003年6月16日开放供签署截止2004年5月20日,全球已有115个国家签署了《公约》。
2003年11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从而使中国成为第77个签署该公约的国家。
2006年,《公约》正是在中国实施。
纵观大局,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全球控烟是大势所趋,各国以《公约》为基础开展控烟活动势在必行。
《公约》共11部分,38项条款。
具有实质性影响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责任,成分信息披露,履约报告等方面。
首先,《公约》文本对烟草的危害性在法律上作了认定。
它否定了烟草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否定了其作为支撑烟草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地位,使得缔约国的烟草业整体生存发展环境变得空前严峻。
其次,《公约》的目标是从限制全球烟草和烟草制品生产开始,最终使世界变为一个无烟的世界。
《公约》是一张全球性的大网,它是卫生界控烟及反烟人士反烟的锐利武器。
然后,《公约》的出台,在烟草价格、税收、广告、赞助、标签、烟草走私和被动吸烟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确定了控烟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它不仅仅是烟草控制工作全球化的开始,更是全球第一个针对烟草制定的国际性法律。
《第四次全球控烟浪潮的兴起与发展(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通过一周年述评程永照三、国家控烟的意义(一)、国家控烟是对国民健康的保障当前,吸烟已构成世界上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不良行为之一,现已确认:吸烟明显地促发了严重疾病并造成劳动力丧失和死亡;孕妇吸烟危及胎儿,父母吸烟威胁幼儿的健康;被动吸烟依然造成严重危害;吸烟增加意外伤亡,特别是引发火灾而造成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各国将控烟上升为国家政策,是对国民个人健康和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视。
(二)、国家控烟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国家控烟”是一个长期进行健康教育与采取控烟措施的过程。
控烟是公共卫生议题,是社会发展事业,但更是经济发展问题,国家控烟是对本国各方面建设最有利的后盾。
政府应将控烟作为履行保护人民健康的最有价值的公共服务,在国家政府的公共财政下,设立烟草控制专项经费,提高烟草控制的活动能力;制定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的具体控烟规划,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使“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达成广泛的民意共识。
(三)、国家控烟为国家间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国家控烟,有利于国际间交流控烟经验和心得,建立完善的沟通平台从中研究适合本国国情和控烟政策和措施,研究烟草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进一步开展烟草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研究,为国家之间提供“吸烟与健康”课题搭建起了桥梁,推动了全球相关课题的研究发展。
四、国家控烟的形式(一)、国家立法国家立法的重要性1、控烟国家立法了,才能够使全面控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有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后盾2、控烟被写入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保护公众健康是国家的应有责任3、控烟立法只是迈向公共场所全面无烟目标的第一步4、控烟立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以及法制程度烟草使用带来的健康危害不容置疑。
世界各国政府达成共识,并决心在全球范围内遏制烟草的流行。
《公约》作为国际法文本采用框架公约的形式,是表明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研究发展的方面,需要用其他法律文本的形式给予补充,即发展了以《公约》为基础的《实施准则》,其内容为硬约束:4.立法原则:必须立法以防止公众接触烟草烟雾。
自愿的无烟政策一再表明是无效的,不能提供适当保护。
法律要想行之有效,应当简单,明了,便于执行。
——》《中国禁烟立法刻不容缓》崔小波李星明(二)、提高烟草税率提高烟草税率,从而提高烟草产品价格,是减少烟草使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减少香烟销量,一方面降低了贫穷人和年轻人吸烟,此外,这一手段可以帮助说服吸烟者戒烟,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高额的税收,使人们增加了购买的成本,使得吸烟者更少购买或者直接戒烟。
同时通过税率的提高保证税收不会减少,而更高的税收可以为国家实施控烟政策,这是一个双赢的措施。
(三)、监测烟草使用和预防政策对烟草使用及其影响的评估必须加强。
良好的监测工作可以提供关于某个国家烟草流行水平的信息,以及应当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来满足该国的具体需求。
无论是全球性还是个别国家的监测工作对于了解和逆转烟草流行都是很重要的。
(四)、加大“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力度的形式,让人们能够了解吸烟的危害,同时使人们了解二手烟对非吸烟者的影响,使“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通过全面禁止公共场所吸烟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并帮助吸烟者戒烟。
(五)、禁止烟草广告的宣传在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方面,各国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其中包括广泛禁止源自本国领土的跨国广告、促销和赞助。
对于因其宪法或宪法原则而不能采取广泛禁止措施的缔约方,应限制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源自其领土并具有跨国影响的广告、促销和赞助。
严格限制烟草广告的规定,堵死了烟草业推广新品牌的各种有效途径。
(六)、对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制定硬性标准各国均要求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不得以任何虚假、误导或欺骗等方式推销烟草制品;禁止使用“低烟碱”、“淡味”、“柔和”等旨在使人产生某烟草制品危害小的印象的词语。
《公约》要求烟草制品包装要带有大而醒目的健康警语,其面积宜占据主要可见部分的50%或以上,但不应少于30%。
第二节公共场所禁烟一、公共场所禁烟概念以及其范围: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和执法监督,实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开展全民控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被视为中国从“消极控烟国”走向“积极控烟国”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
通过开展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能提高全民控烟意识,逐步降低人群的吸烟率。
对于不愿意戒烟或一时难以戒烟的人,也能增强自我约束力,尊重不吸烟者的权利,使非吸烟者不受"二手烟"的危害,做到文明吸烟。
何谓“公共场所禁烟”?在解释公共场所禁烟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对公共场所进行一个宽泛的界定。
所谓“公共场所”,目前,公共场所禁烟的范围也从公共交通工具(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延伸到公共场所(影剧院、餐厅、酒吧、咖啡屋等),以及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工作场所,全世界多数国家在报纸、杂志、电影、电视、路牌广告等传统媒体禁止发布烟草广告,有些国家在新兴媒体的互联网上也禁止发布烟草广告。
全世界的大型体育赛事基本取消了烟草商的赞助。
“公共场所禁烟”就是指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二、公共场所禁烟意义:吸烟者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对这些人来说,吸烟是一种权利。
控烟就是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权利博弈,吸烟和不吸烟同样人数众多,并不能只谈不吸烟者的权利,而认为吸烟者没有权利可言。
你当然可以说在公共场合吸烟是对不吸烟者的权利侵犯,那么为什么不能同样认为控烟是对吸烟者权利的侵犯呢?很显然,这涉嫌人群歧视公共场所禁烟目的不是不让吸烟者吸烟,而是防止公众接触二手烟,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吸烟者虽有吸烟的权利和自由,但不吸烟者也有不受二手烟危害的权利。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对不吸烟人群的尊重和保护2007年6月30日至7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闭幕,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是通过了关于推行公共与办公场所全面禁烟的指导准则。
指导准则虽然没有法律约束性,但为各国制定公共场所禁烟的相关法律和措施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第三节:公共场所禁烟是国家控烟重要举措全面控制烟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典型的国家公共产品,也是典型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政府有效及时提供。
一般“公共场所禁烟”是国家中央机构针对全国性范围内控烟政策实施所制定的一个基本标准,同时公共场所禁烟也是国家控烟最重要举措,而各地方政府则会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特点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
以我国为例,我国的控烟重要举措就是“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国家控烟办公室主任杨功焕认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虽然只有简单的10个字,却包括四个关键词,这也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签约国履约五年后达到的目标。
“全面”:指全国各部门和各行业都要开展这项工作,不是在少数地区的试点。
“全面”也意味着政府各部门都不容置疑地要包容到这项工作中来,是政府的责任。
“推行”:要推动控烟进程,就必须有措施、有活动、有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有支持保障措施,包括财政投入、执行及监管队伍等;而推行中最关键的策略是立法。
“公共”:此处的“公共场所”,不是最早提到的医院、学校、影剧院等少数局限的公共场所,而是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包括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还包括饭店、餐厅、网吧等各类经营性的公共场所。
“禁烟”:不再是简单的“禁止吸烟”。
按照《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十二五规划中的“禁烟”,不仅包括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也应该包括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杜绝向青少年出售烟草。
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也肯定了将“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写入国家发展纲要是一次公共讨论民主参与国家决策的成功范例。
他认为:“烟草已经成为全民健康最大危害,全面控烟刻不容缓。
对控烟的立场和做法,反映了我们的发展是否真正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国内外的控烟实践都表明,无论是控烟立法和执法,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政府的意识和意志。
只有政府对烟草危害具有深刻的意识,具有制定和执行控烟法律的真正决心,并在资金、编制、宣传等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短时期内实现100%无烟的目标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