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肩袖绘图方法

合集下载

服装裁剪|插肩袖的变化原理

服装裁剪|插肩袖的变化原理

服装裁剪|插肩袖的变化原理
(一)、袖山高的变化
袖山高度随着袖窿深度和衣身松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合体套装、大衣类服装的袖中线倾斜度比较大,穿着时接近下垂状态,当衣身的松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时,袖窿在插肩袖原型的基础上开深,袖片与衣片采用相同的下落尺寸,通过增加袖山高,使袖落山线下落,在不改变装袖角度的前提下绘制袖子纸样。

但当衣身在原型袖窿的基础上下落量大于3cm时,袖山高如果也增加相同的量,手臂就会难以抬起,影响实用性。

(二)、装袖角度的变化
以插肩袖原型的构成方法为基础,改变构成因素的相关条件,可以绘制出需要的各种插肩袖纸样。

在装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衣身造型和袖子造型等构成因家是同时变化的。

现总结如下。

(1)、对于袖中线倾斜角度来说,日常穿着的上衣类款式如果希望设计得便于活动时,袖中线倾斜角度越大好。

但是这种情况下,手臂下垂时,袖中线倾斜角度越大,臂根处的摺皱就会越多。

(2)、袖中线倾斜角度随袖山高的降低适度加大,与袖山高变化相符合,袖山高比插肩袖原型低。

同时袖肥加大,袖下线尺寸变长,便于活动。

(3)、人体静立时手腕前端至肩点下垂线的水平距离平均值约为5cm。

在插肩袖中,袖中线常常作为分割线,袖口倾斜量约为手臂前倾最的1/2,袖中线在袖口处向前移动2-3cm.前、后袖中线倾斜角度差加大原因是,希望与手臂的前倾趋势相吻合,把袖中线在袖口侧向前调节。

根据不同的装袖角度,袖中线倾斜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袖山高越高,装袖角度越小,不便于运动。

袖山高虽可以随袖窿下落量同步增加,但如果从便于运动的角度来看,袖山高要适度降低。

女上装袖子细节绘制_服装CAD制板实用教程_[共7页]

女上装袖子细节绘制_服装CAD制板实用教程_[共7页]
第7章 服装原型CAD制板技术
图7-121
课堂案例: 女装袖子原型CAD制板 案例位置: 效果>第7章>女装袖子原型CAD制板.dgs 视频位置: 视频>第7章>课堂案例——女上装袖子细节绘制.mp4、课堂案例——女上
装袖子细节完善.mp4 难易指数: ★★★★★ 学习目标: 掌握女装袖子原型CAD制板的方法

06 执 行 操 作 后 , 即 可 删 除 变 量 , 如 图 7 - 1 2 8 所示。
图7-130
09 执行操作后,即可剪断胸围线;在“设计工 具栏”中单击“转省”按钮 ,如图7-131所示。
图7-128
07 在“设计工具栏”中单击“剪断线”按钮 ,在工作区中选择袖窿弧线,然后在袖窿弧线与
04 单击“号型”|“尺寸变量”命令,如图 7-126所示。
图7-126
05 弹出“尺寸变量”对话框,在“变量名”列 表框中选择相应的变量名,单击“删除”按钮,如 图7-127所示。
图7-129
08 执行操作后,即可剪断袖窿弧线;继续使用 “剪断线”命令,在工作区中选择胸围线,然后在 省尖点处单击鼠标左键,如图7-130所示。
本案例的最终效果如图7-122所示。
图7-123
02 执行操作后,即可另存文件;在“设计工具 栏”中单击“橡皮擦”按钮 ,在工作区中选择 相应的线段,将其删除,如图7-124所示。
图7-124
03 在“设计工具栏”中单击“调整”按钮 , 在工作区中选择相应的线段,对其进行调整,如图 7-125所示。
图7-122
7.2.1 女上装袖子细节绘制
本小节为读者介绍运用富怡CAD软件绘制文 化式女装袖子细节绘制的方法。 01 以上例效果为例,单击“文档”|“另存 为”命令,弹出“文档另存为”对话框,设置文 件名和保存路径,单击“保存”按钮,如图7-123 所示。

插肩袖服装样板图设计技巧

插肩袖服装样板图设计技巧

!!!!!!""""信息交流文章编号:!""#$%"!%(&""%)"%$"’"($"&插肩袖服装样板图设计技巧#王秀彦(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插肩袖服装常见于男女外套、夹克衫、防寒服等服装之中,在女士时装中更为多见。

其款式变化万千,丰富多彩。

所谓插肩袖,是一种袖子与衣身肩部相连的袖型结构形式,其结构有一片袖、两片袖、三片袖等多种。

通过袖山与袖窿的变化,加上对袖子不同的分割形式,可构成不同的造型效果,如插肩袖、半插肩袖、肩章袖、连育克袖、连袖等,如图!。

图!插肩袖的不同分割形式插肩袖服装的款式风格变化多端,其结构设计原理是一致的。

但在设计插肩袖服装样板时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要领加以运用,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袖山中线的确定袖山中线的位置选择,一般用袖山中线与水平线的角度来表示。

按照人体工学原理,人体手臂最大的活动范围在!("*以内,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以内。

当人手叉腰站立时,袖山线大约在%#*角的斜度。

根据这个原理,在设计插肩袖时,袖山线大都在%#*左右。

%#*袖山线的服装结构就可以满足服装造型与服装功能两者关系的需要。

通过实验得知,可体袖的袖山角度最大极限是))*,最小极限是与肩线平行。

如果想设计活动量较大的衣袖结构,可以在%#*角的基础上,把袖山线向上抬高一个角度,这种袖型可以满足手臂活动需要,但手臂下垂时,腋下会出现一些褶皱,看上去不够美观。

如果想要服装可体美观,可把袖山线向下落一个角度,袖山线与水平角度越大,服装越可体,但手臂上抬时会受到限制。

技巧一:在实际做图时,测量角度比较麻烦,也容易出现误差,因而可用作三角形的方法解决,如图&(,)中所示。

在外肩点做一个!"-!"./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既是%#*袖山线。

插肩袖的制版步骤

插肩袖的制版步骤

插肩袖的制版步骤尺寸表建立完成后第一步:用框架尺点击空白处移动鼠标到右下方单击左键,在横向长度相对应的输入里选取胸围尺寸,在纵向长度相对应的输入里选取衣长尺寸,最后确定。

如下图:第二步:用同样的方法从左上角的点出发画出领宽和前领深。

第三步:用竖框尺从A点出发靠近领宽线,单击左键在纵向长度相对应的输入里选取后领深尺寸或是直接填写一个定数。

第四步:用等份尺从后领中点E到F点取三分之一点。

如:图例1-1第五步:用曲线尺从前领深D点连到领宽B点,再用鼠标选中弧线按住左键移动鼠标修改弧线造型。

如:图例1-2后领弧线同前领弧线一样画法:先把点A、Q、B连起来,再修改。

如:图例1-3第六步:用直线尺从点A出发移动鼠标垂直向下单击左键,在纵向长度相对应的输入里选取小肩斜度尺寸或直接填写一个相应的定数如3或3.5公分之类的确定点B。

如: 图例1-4第七步: 用直线尺连接C、B两点。

第八步:用直线尺从点D出发移动鼠标靠近线段CB单击左键,在长度相对应的输入里选取袖长或后中袖长尺寸确定。

如:图例1-5,再用直线尺连接A、B两点,用橡皮工具双击左键删除线段AD。

如:图例1-6第九步:用直线尺点线段AC(靠近点A的地方),移动鼠标单击左键,在长度相对应的输入里选取袖口尺寸,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袖龙宽或袖宽。

用直线此连接A、E两点第十步:用直线尺先点一下线段AC在去点一下点F后移动鼠标到框架的空白处,单击左键点确定。

第十一步:用直线尺从C点向下移动鼠标单击左键,在纵向长度相对应的输入里选取袖龙或其他相关的尺寸,再在输入的最后一个“+”那里点击一下把他该成“—”号,再把后面的数字“0”删除填入一个1或1.5这个数字是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的。

第十二步:用测量尺先点一下弧线BF再点B点然后移动鼠标靠近弧线BF再点一下左键,在测量长度后边的长条里添入一个定数如:4.5或5之类的,最后确定。

最后点确定点一下这使“+”变“—”第十三步:用直线尺连接Q、P两个点,在用等份尺从点P到点Q取三分之一点。

教程四种插肩袖的直裁法(附:各种袖子的款式变化)

教程四种插肩袖的直裁法(附:各种袖子的款式变化)

教程四种插肩袖的直裁法(附:各种袖⼦的款式变化)⼀、普通类插肩袖直裁法设袖⼝⼤=14cm 袖斜线倾⾓为15:y(取值7~11)=15:10前⽚制图步骤:1.先描出前⾐⾝。

2.肩点抬⾼1cm,袖窿深增加0~3cm。

3.肩宽放出0.1y=0.1X10 =1cm ,确定A点。

4.找斜交点,胸宽线的1/2处量下2cm,与A点连线为袖斜线。

5.在袖斜线上作袖斜线倾⾓15:9~10,作出上平线。

6.过A点作上平线的垂线为袖中线,作袖长53cm。

7.量斜交点以下袖窿弧长,作斜交点以下袖⼭弧长,使袖⼭弧⽐袖窿弧长0.3~1cm的吃势量(吃量根据⾯料的厚度⽽定,薄料可⼀样长),确定袖⾕点。

8.过袖⾕点作袖中线的垂线为袖⼭底线。

9.作前对称轴线10.前袖⼝⼤=袖⼝规格14cm-0.3f(f 指前后袖窿弧差)=13.7cm。

后⽚制图步骤:1.描出有后肩省的后⽚原型。

2.肩点抬⾼1cm,袖窿深增加0~3cm。

3.肩宽放出0.1y同前⽚。

4.找斜交点,以背宽线中点量下2cm。

5.延长肩线作肩线与袖中线的夹⾓,取值=15:0.8X前⽚肩线与袖中线的夹⾓=15:0.8∅。

6.确定后⽚袖⼭⾼=前⽚袖⼭⾼=●。

7.后袖肥中点=前袖肥/2+f/2。

8.袖中点往中⼼线外偏◎/2,确定袖⼝⼤=袖⼝规格14+0.3f。

9.后袖⼝中点与后袖肥中点连线为后对称轴线。

10.量斜交点以下袖窿弧长,作斜交点以下袖⼭弧长,使袖⼭弧长与袖窿弧长等长。

11.胸背宽各减⼩1cm。

插肩袖要点:1.肩点抬⾼1cm,肩宽放出0.1y。

2.袖窿加深根据⾯料厚度,去值~3。

3.胸围分配以前⽚B/4 - 1 ,后⽚B/4 +1为宜,胸背宽各减⼩1cm。

4.前⽚⾐⾝分割线要折叠0.3~0.6,折叠量要转到胸省。

5.后⽚下袖缝⽐前中下袖缝长1cm左右,缝合时归缩后⽚,拉伸前⽚。

⼆、合体类插肩袖合体类插肩袖与普通类插肩袖的区别是:合体类合体性更强,袖斜线倾⾓更⼤(取值为15:12+h/2~13+h/2),袖肥更⼩,袖⼦更优美,但舒适、活动性减弱。

超实用的插肩袖简易画法

超实用的插肩袖简易画法

超实用的插肩袖简易画法
插肩袖是很多款式童装的常用版型,休闲可爱。

很多同学都问起过插肩袖的画法,其实也就是在上衣基础型上的变形,只是在肩线和袖笼线上做了一些变动。

手工制图教程:
1、在上衣前片的肩斜线上画一条斜线,略高于肩斜线
2、将原肩斜线和袖笼线删掉
3、在领口1/3位置,连接袖笼点画一条直线
4、在这条直线上找到1/3的一个点
5、通过这个点画出一条曲线
6、用珠针标出的位置为需要变化的位置
7、将一张透明的塑料板固定在此位置,并用笔在塑料板上画出此段曲线。

8、将珠针取下,塑料板上保留一段曲线
9、将塑料板翻过来,重新用红色珠针固定原来的那个孔,这时塑料板上的曲线可以绕着红色珠针进行旋转。

10、将此曲线旋转到合适的位置,也就是调整到袖肥合适的宽度,用蓝色珠针固定住11、在塑料板上按照曲线的位置,用珠针扎一些小孔,并用红色的水笔涂画,让水笔通过小孔在白纸上留下痕迹12、最后在肩线上量好尺寸,垂直画出袖口,连接袖口到袖笼就完工了~~。

简单实用插肩袖的裁剪方法

简单实用插肩袖的裁剪方法

简单实用插肩袖的裁剪方法
来源 | 服装制作吧作者:做衣服的小黄
坐稳了没?要开车了哦
插肩袖有半插袖和全插袖两种,这里是全插袖。

希望能帮到朋友们。

画好服装的原型裁剪图。

如图画出插肩袖的位置(图中的虚线是半插袖)
我的后片是在前片的基本裁剪的(简单吧)
后片插肩袖位置和前片一样(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款式来定)
前后片裁好后,如图裁下前片的插袖部位(后片也一样)。

下图是我裁西装领的方法
后片
袖子是衬衫袖的裁法(图片是袖前片)
把前插肩袖部分如图放上。

需要注意的是要放缝(留缝头)的。

这是裁剪好的前袖片
这是后片。

(后片是在前片的基础上完成)
希望上面的方法能帮到朋友们。

版师必读品牌插肩袖和连身袖制图步骤详解

版师必读品牌插肩袖和连身袖制图步骤详解

版师必读品牌插肩袖和连身袖制图步骤详解虽然宽松形式的连身袖结构理论已被大量的研究,而合体的连身袖结构却成为冷门。

原因是有些人认为,合体连身袖的塑型效果不装袖结构,因而凡是合体型的款式一般都采用了装袖结构,采用连身袖结构的范例极少。

那么,连身袖结构是否只适合用在宽松的造型中,如运动装、休闲服……,而不适合构成合体的造型?毋庸置疑,连身袖结构和装袖一样,不仅可以构成宽松的平面结构的造型,还可以塑造合体的立体结构的造型。

本论文比较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差异,借鉴装袖结构的造型原理,推导出合体的连身袖结构的造型原理。

1.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比较连身袖的肩部塑型的方式与装袖有着本质的区别。

深入了解他们塑型的方式与差别并将合体装袖的造型方式运用于合体的连身袖造型中是连身袖造型原理的关键,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1.1 袖窿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1)装袖结构的袖子与袖窿分离而单独进行裁剪,再进行缝合。

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一些余量,当手臂抬起和下落时,这些余量像褶裥一样折叠在肩部和腋下,以适应手臂活动所需要的长度变化。

在装袖结构中,有着袖片的“袖山高”与衣片“袖窿”两个因素共同塑造肩部造型及其转折关系。

袖子纸样的袖山高,随着腋窝位置的上下设定、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等要素的不同而变化。

绱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袖山高的增减是在袖肥线的上下进行,由于袖长没有变化,所以绱袖角度大的时候袖下会变长,袖子更加便于活动。

这是装袖结构在处理袖子合体外观与活动机能性之矛盾的特性。

装袖结构在塑造合体的造型时,袖山高取值便会增大,衣身袖窿开深位置提高,接近人体腋下部位,衣身与袖子的肥度减小,肩点立体程度增强,整体呈合体内收状。

此时虽然服装松量不大,但袖下长度的增加,也可保证手臂的运动自如。

这种调和外部廓型与运动机能两者关系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体现出装袖结构本身的合理性。

(2)连身袖结构袖子与衣片连裁,既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窿结构,这就成为连身袖结构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成为影响连身袖合体问题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衣片上直接绘制插肩袖:
1.决定袖中线的倾斜度
延长前、后原型衣片的肩线,从肩点处取一定的尺寸,一般取14CM,做这条线的垂线并取一定尺寸(绱袖角度小时(小于17度)分别前片、后片为10和10.4)分别从前后肩点处过3CM和3.7CM做前、后袖中线的倾斜线。

2.袖中线的倾斜度设定好以后,从肩点处向下确定袖山高后画出垂直的袖根肥线,袖山高可以从表中查得,如果利用原型可在原型的袖山高基础上+0.8.
3.合并前衣片的袖窿省道,确定插肩线(或者其它绱袖设计线)。

一般情况下,插肩线从原型袖窿弧线的前腋点高度(G线)附近,沿背宽线向内0.5-1.5CM,胸宽线向内1-2CM,这亲设计的结果会使手臂的活动比较方便,同时着装效果也较好。

4.将衣片插肩线的长度沿对位点画弧线圆顺至袖根肥线,从而决定袖肥。

前后片在原型G线位置上部的插肩线作为袖片和衣片的共用线,在下部袖片和衣片的则呈相反的弧度,在袖根肥毒上取得与插肩袖袖窿相同的尺寸来最终确定该曲线。

5.确定袖长、袖口尺寸,画袖下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