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与艺术——未成曲调先有情

功的一半。 教学导课, 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 第一个音 定 准了 , 就 为 整个 演奏或歌唱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导课 艺术 强调 的是“ 第一锤就敲在学生 的心上 ” , 激
发他们思维 的火花像 磁石把学生吸 引住 ,
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 生的 注意 力。
因为悬念最具有诱惑力 , 最容 易给学生造
谤小 学浯
堂移 学的导 第l 嗲与艺芥
未成 曲调先有情
福 州 市 东升 , J 、 学 王 玮
关键词 : 导 入 效 果 语 文教 学 新 颖 艺 术
俗 话说 “ 万事开 头难 ” . 好的开头是成
的学习。
二、 创设 情 境 导 入 。 激 趣 入 文
问“ 为什么” 的心理 . 可 用设置悬 念的办法
到乌。可是古时候有个人 只拉 弓不 射箭 , 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 这是怎 么回事 呢?今 天, 我们学 习第十 课《 惊 弓之 鸟》 , 学 了这
课 就 明 白 了。
结, 对小学语 文课 堂导入作 了一些思 考。
在此归纳 几点做法 。 以期抛砖引玉。
一
沙群岛》 我是这样导入 的 : 师: 广 阔的天空 , 蔚蓝的海水 , 这就是 大海 留给人们 的印象 , 然而西沙群岛的海
一
个双 向的对话交互过程。实践证 明 : 为
了激发学生对所学 内容 的兴趣 , 导入时精
心 创设情境 ,在情感 上能 唤起 学 生的共 鸣。 从 而创设一种 和谐 的教学环境 , 营造
一
生: 老 师画 的是 一 张 弓师 : 这 叫什 么
呢?( 指弦 ) 生: 这叫弦 。( 老 师又 画了一支箭 , 学 生作了回答 )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学语⽂课堂导⼊的⽅法⼩学语⽂课堂导⼊的⽅法对于语⽂课堂⽽⾔,课堂导⼊是必不可少的⼀个环节。
学⽣对于课⽂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这是构建⾼效课堂的关键,教师使⽤⼀些饱含启发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跟随教师的脚步,深⼊到课⽂的学习中去。
⼩学语⽂课堂导⼊的⽅法⼀、设疑导⼊设疑式导⼊法是根据学⽣追根求源的⼼理特点,⼀上课就给学⽣创设⼀些疑问,创设⽭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产⽣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种⽅法。
1、审题导⼊法题⽬是⽂章的"眼睛",有的概括⽂章的内容,有的揭⽰⽂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统摄全篇的作⽤。
审题,就是从引导学⽣分析理解⽂题⼊⼿,由题⽬⽣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位教师在上《狼⽛⼭五壮⼠》时,就紧扣"题眼",巧妙导⼊。
上课开始,这位⽼师佯装郑重地板书课题:"狼⽛⼭五战⼠"。
刚刚写完,全班学⽣⼀下⼦都嚷了起来,"⽼师,你写错了!""⽼师,不是战⼠,是壮⼠。
"这时⽼师故作吃惊的样⼦说:"我写错了吗?""壮⼠和战⼠不都是当兵打仗的?⼀个样嘛。
"他话⾳刚落,教室⾥⼜炸开了锅,"不⼀样,虽然壮⼠也是战⼠,但他们不是⼀般的战⼠,他们是勇敢顽强的,不怕牺牲的战⼠。
"教师欣喜地说:"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那么,就让我们⼀起来看看他们''壮''在哪⾥?"这样破题⼊⼿,不但使学⽣了解这个题⽬,点明了⽂章的中⼼,⽽且激发了阅读欲望,使学⽣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的内容。
2、设疑导⼊法疑是提出问题,使学⽣集中注意⼒听课,激发学⽣的好奇⼼与求知欲,引发学⽣的兴趣。
例如,《只有⼀个地球》可这样导⼊: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句话:"我觉得⼤家应该同⼼协⼒维护这个微⼩、美丽⽽脆弱的星球。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79e94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b.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报告2015年秦皇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qhd125kt2015296 课题负责人:董来一、课题的提出1、选题的背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
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2课题的实践意义第一、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及结尾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及结尾的方法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它部分最自然、最恰当、最精彩的开端。
关键词:好奇心悬念性浓厚兴趣推演生发引导一、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它部分最自然、最恰当、最精彩的开端。
1、设疑引趣法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有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学生答:“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
老虎不但不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
”这段导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急于弄清缘尾,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释题引申法解释题目中关健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如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什么呢?”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
”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的不一样。
”师:“说得好,通过读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奇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样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抒情描摹法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结合在一起,用所描绘的景物唤起学生的联想,以教者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教《草原》这篇课文时,先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再用抒情的格调描述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欣赏草原一碧千里,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百鸟翔集的风景图片,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4、创设情境法对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感人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
浅析益智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导入的几种常见方法

浅析益智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导入的几种常见方法益智课堂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采用游戏、积木、拼图等益智玩具或讲解故事来达到教育目的。
在小学语文导入中,采用益智课堂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1. 语文谜语语文谜语是一种简单有趣的语言游戏,通过一句具有悬念、朦胧、含蓄性的话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认识某个字、词、句子等语言要素。
比如:古代那些艳绝天下的女子现在应该不难看到了,这句话所指的人物是什么?这个谜语的答案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联想到古代女子,艳绝天下等信息,而这些信息都与小说主人公有关联,最终了解了林黛玉这个人物。
语文谜语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能力,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语文知识。
2. 语文积木语文积木是一种通过搭建语言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专门的语文积木,例如带有单词、成语、诗句等的积木,让学生按照规定的顺序搭建成句子或段落,达到对语言知识和结构的深入了解。
在语文积木中,学生需要根据积木的特点进行分类、合并、组合等操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结构。
同时,语文积木还可以起到游戏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3. 语文卡片语文卡片是一种基于记忆锻炼的学习方式,通过精密而科学的编排,让学生在集中注意、反复记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语文卡片中,教师可以准备一批精美的卡片,卡片上记录了各种语言知识,例如成语、近义词、反义词等,学生需要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内容进行记忆和认知,通过反复记忆,逐渐掌握语言知识。
总之,益智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导入的几种常见方法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采用益智课堂教学方式确实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教学方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 书课题 ) 板
解题导人法是 利用题 目中的关键 字或词导 人新课 的方法 , 教师还可以根据 内容提 出一系列的问题。这种
导入法 , 往往能让学生 明白课 文的主要 内容 。如《 将相 和》 一课 , 让学生读题 目, 说说题 目的意思。题 目中的将 是谁 、 相又是谁 ?他们之 间发生 了什么事?又是怎 么和 好的?这样一来 , 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就熟悉 了。再让 学生 带着这些 问题读课 文 。还如 《 窃读 记 》从 窃 字入 ,
三、 直观形象导入法 直 观形象导入法 ,通 常要借助多媒 体资源 ,如图 片、 声音 、 视频等 。如《 圆明园的毁灭 》先让学生观察插 ,
图, 如今 的圆明园只剩下断垣残壁 , 以前 的 圆明园是什
— -
卜 一—+ ・ ” 一-—卜 +
体把 握课文 内容 ( 主要是材料 内容 ) 和形 式 ( 体 和语 文 言 )要 求学生 确定对课 文 的整体观 念 , , 让学生 对课 文 中的“ 有 个整体形 象 , 人” 对课 文 中的 “ 有个 整体 思 事” 考。在注重培养学生整体 阅读 能力 的同时 , 还应在阅读 中逐步发掘与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 阅读 能力 。美 国诗人 柯 勒律 治把读 书人分 为 四类 : 一类 , 比计 时 的沙漏 , 好 读书好像 漏沙 , 注进 去 , 出来 , 漏 到头来痕 迹也 没有 留 下; 第二类 , 比海绵 , 好 什么都 吸收 , 挤一挤 , 出来 的 流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

强 烈 的学 习 欲 望 。
直奔主题导入法 , 即一开始上课就板 书课 题导入课 文 ,这 既能引发学 生积极 思 考 ,又能使 学生从始 而终有一 个非常
三、 情境导入法
一
教学 中的导入设计 是为全课 的教 学
明确的学 习 目标 ,从而使 整堂课 有条不
紊地 开展 。如在 执教人教 版语文 四年级
上册《 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一课时 , 由 于这 是一篇 主题鲜 明 ,人 物特点 突出的
课文, 上课伊 始 , 笔 者就在 黑板上 写好课
如执教 人教 版语文第八册《 一个 中国孩子 的呼声》 一课 时 , 上课 伊始笔 者就对学 生 说: “ 同学们 ,我们 现在都生 活在鸟语 花
堂课 中 ,好 的导人 既可 以沟通 师
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 , 与讲授的内容紧密
相联 、 自然衔接 。 在教学过程 中 , 笔者通过 新 旧知识的联系 , 使 旧知 自然地过渡到新 知 中去 ,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要学 习
生之 间的情感 ,又 可以为所讲 授的课文 定下情感基 调 , 渲 染课 堂气 氛 , 学生 的情 感 也会 在 导入 过程 中得 到交 流 和升华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
口河池 市金城 江区实验 小学 李红锦
【 关键词】 J J 、 学语文 课堂 有效导入
方 法
把学 习当作一种享 受 。笔者结 合所授课
四、 音 乐导 入 法
文 的内容及特点 ,用猜谜语 或讲 故事 等
形 式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既 活 跃 课 堂
树 下 的孩 子 。 可是没过多久 , 这 只 小 鸟 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方法的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方法的探究作者:黄文萍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3期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课前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课前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生活化的兴趣导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
老师要联系学生实际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把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当做新课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又有利于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上每篇文章都含有一些生活信息,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表达生活内容,而学生通过相应的学习,将头脑中的语言还原为客观事物,进而得到主观感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导入,可以再现文章背景文化,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情境进行学习,并且感同身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二、介绍背景导入对于有些由于成文年代较早,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感到陌生,难于理解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导入。
例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我觉得课文的年代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讲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讲有关抗日战争的一些故事和人物,使学生对抗日战争有所了解,然后再教学课文,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新教材中的课文中,有的作者也需要学生了解,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帮助。
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讲作者的背景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来导入新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如《月光曲》一课的教学。
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
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摘要】教学过程的艺术不仅是结课精彩,余味无穷,而且要求开课能引人入胜,精彩的导入对课堂教学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教学过程的艺术不仅是结课精彩,余味无穷,而且要求开课能引人入胜,精彩的导入对课堂教学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
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课堂导入究竟有哪些方法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以疑激趣法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应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
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
只有通过学习之后,才能弄清问题。
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利用导语设置疑念。
上课伊始,就给学生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思维兴致,对他们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可如下导入:“你听说过张家界吗?知道张家界在哪里吗?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读了课文后,你一定会被张家界的自然风光迷住。
”
二、揭题引趣法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与文章的立意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如果能从解题入手,自然导入,一定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理解。
这种方法一般在成语故事、童话、寓言故事一类的课文中运用。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可如下导入:“ 同学们,狼是一种很狡猾的动物,有一天,它看见一只羊,很想把羊当成美餐,就想方设法骗羊。
没想到自己反而被羊引到陷阱里去了。
狼是如何骗羊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
三、导游解说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贴近学生生活。
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无所不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先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角度,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的引入,改变了以往的导入形式:“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没有”“那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原》一课。
”而是教师先播放
《草原风情》录像,将学生带进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给他们耳目一新的画面,教师随着画面进行介绍,使学生在观看画面的同时,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他们在观赏中尽情享受草原的美丽与乐趣,领略蒙古人民的人情风俗,从而引发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老舍笔下浩瀚无边的大草原是怎样的一番风情的欲望。
四、情境陶醉法
在讲课文之前,先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时,教师可先播放配有优美旋律的维也纳风光幻灯片,学生欣赏后会如痴如醉。
接着教师顺道兴行,提问:“维也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学生就会带着对维也纳的美好憧憬走进文本。
五、回忆导入法
利用回忆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为系统化。
让课文主要内容历历在目。
这样,既便于学生的记忆,又便于学生复习与巩固。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可如此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马上就会回忆——学习了生字。
知道了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的感受”等。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课文具体是怎样写山、写水的。
这样,两节课就会连成一条线,学生对课文的脉络一清二楚。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结尾和导语水乳交融,结尾“画龙点睛”固然主要,“先声夺人”的导入更是妙不可言,善教者只有把它作为一个系统结构来认识,才能发挥其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