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次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笔记

四年级下次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笔记(一)原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字词解释。
1. 篱落:篱笆。
2. 疏疏:稀疏的样子。
3. 径:小路。
4. 阴:树荫。
在诗里指树叶茂盛浓密。
5. 急走:快跑。
这个“走”和我们现在说的“走”不一样哦,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
(三)诗句赏析。
1. 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诗人先写了他看到的景象,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你看,这小路就像一条线,把我们的视线拉得长长的。
然后再看树,树上刚刚长出新叶子,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呢。
这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先给我们勾勒出了乡村田园的大致轮廓。
2.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两句可太有趣了。
一群小孩子,看到一只黄色的蝴蝶,就急忙跑着去追。
那小脚丫跑得可快了,就像一阵小旋风。
可是呢,蝴蝶飞进了油菜花丛里,油菜花也是黄色的呀,一下子就找不到蝴蝶了。
这就像小朋友们在玩捉迷藏,蝴蝶这个小机灵鬼一下子就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的,让孩子们干着急。
这两句把儿童的天真活泼写得特别生动,也让整个画面都变得鲜活起来了。
(一)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字词解释。
1.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杂”就是各种各样的意思,诗人看到什么有趣的,就写下来了。
2. 蛱蝶:蝴蝶的一种。
(三)诗句赏析。
1. 前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你看,梅子变得金黄了,杏子也长得胖胖的。
麦花呢,白得像雪一样,而油菜花已经开始变得稀疏了。
诗人把这些植物的状态写得特别细致,就好像他拿着一个放大镜在观察田园一样。
黄色的梅子、杏子,白色的麦花,再加上稀稀拉拉的油菜花,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特别好看。
2. 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变长了,篱笆旁边都没有人经过。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忙着在田里干活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预习必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课后习题答案: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场景: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场景:夏天白天变长了,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农民们早出晚归,在田间辛勤地播种、锄草……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路上没有人经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梳理一、会背、会默《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读准音:径(jìng)宿:Sù住宿xiǔ一宿Xiù星宿2.2.看注释:疏疏:稀疏。
阴:树荫。
3.3.解诗意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枝上长出嫩绿的新叶,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
几个儿童奔跑着追捕蝴蝶,花色的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4.4.悟诗情《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二、会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读准音:“兴”(xìng)2.看注释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蛱蝶:蝴蝶的一种。
3.解诗意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
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
只有蜻蜓和蝴蝶飞来飞去。
4.悟诗情《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本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表现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三、会背《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读准音:“亡”这里读wú“剥”这里读bō2.看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比如:卜算子、蝶恋花、忆江南、水调歌头、渔歌子等。
)村居:词的题目。
翁媪(wēng ǎo):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
这里指顽皮淘气。
3.解诗意低矮的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溪边青草茂密。
那是谁家的老翁老妇,在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儿,喝酒逗乐。
大儿在溪东的豆田间除草;二儿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正在溪边剥莲蓬呢。
4、悟诗情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这是一节关于古诗的课堂,我们学习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一课,其中包括了三首古诗。
下面是我对这三首古诗的课堂笔记和简单翻译。
课堂笔记: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在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他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
翻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三首古诗各有其独特之处,让我们感悟到古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能够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培养审美情趣,并提高语文水平。
翻译: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的翻译: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的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忆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的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
欲穷千里目,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的翻译:春天种下一粒粟,秋天收获万颗子。
四海无富余的土地,农夫还是挨饿。
这些古诗虽然简短,但是饱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出更多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1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等知识点。
本文将分别对课文原文进行详细说明并解释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些古诗。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是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作者所见所感。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七言绝句:这是一种七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利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壮丽的景色。
二、《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
这首诗以作者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为主线,通过描写月色和周围环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歌简洁有力,耐人寻味。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五言绝句:这是一种五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运用了自然描写和比喻,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心中的思念之情。
三、《登高》《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是描绘了作者登山的经历以及他在山巅上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色和豪情壮志。
诗人通过登高一事,表达了个人的抱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七言绝句:这是一种七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运用比喻手法,如“川流不息,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作者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以上是《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原文及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的内容和创作手法,提高我们的语文功底和鉴赏能力。
阅读古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还可以启迪智慧,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5课课堂笔记每课知识总结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15课课堂笔记第1课《古诗词三首》一、生字组词杂zá (杂乱、复杂)稀 xī(稀奇、稀罕)疏 shū (疏松、疏导)篱lí(篱笆、篱落)茅máo(茅屋、茅草)檐yán (屋檐、茅檐)蜻 qīng (蜻蜓)蜓tíng (蜻蜓点水)蝶dié (蝴蝶、蝶泳)翁 wēng(翁媪、渔翁)笼 lǒng(笼子、鸟笼)赖lài(依赖、信赖)宿sù (住宿、宿舍)剥 bō (剥离、剥夺)徐xú (徐行、徐缓)二、多音字笼:lóng(鸡笼)(笼子) lǒng (笼罩)(笼络)剥:bō(剥削)(剥夺) bāo (剥开)(剥皮)兴:xìng(高兴)(杂兴) xīng(兴奋)(兴许)三、易错读音兴:xìng(杂兴)(随兴)xīng (兴起)(兴奋)宿:xiù (星宿)xiǔ(一宿)[一夜的意思]sù(住宿)蛱(jiá)蝶翁(wēng)媪(ǎo) 清平乐(yuè)亡(wú)赖四、形近字杂zá (杂技)涂tú (涂色)檐yán (屋檐)染rǎn(污染)徐xú (徐步)瞻zhān(瞻仰)蝶dié(蝴蝶)梳shū(梳子)剥bō(剥夺)碟dié(飞碟)疏shū(疏通)碌lù(忙碌)五、重点诗句理解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大意]: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旁没有行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这两句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以动衬静,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意]:儿童快速奔跑追捕翩飞的黄蝴蝶,可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赏析]:这两句是动景,“急走”“迫”生动地写出了儿童追蝶时的欢快场面,反映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1
我会写:
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
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
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
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
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
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__________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主题: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宿新市徐公店》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1 古诗词三首
一、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剥:bō剥削bāo剥皮
二、古诗内容
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
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注释:
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③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④翁媪(ǎo):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日”,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主题: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