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合集下载

第八章 信号传递

第八章 信号传递

现下游信号通路的作用。
§2 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1. 一些小的亲脂性激素 (类固醇激素)的胞内 受体是基因调节蛋白。
对类固醇激素 的初级反应
对类固醇激素 的次级反应
Figure 15-13 Early primary response (A) and delayed secondary response (B) that result from the activation of an intracellular receptor protein. The
2. NO 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内皮细胞产生的,可 以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
• It has been known for many years that acetylcholine(乙酰胆碱) dilate blood vessels by causing their smooth muscles to relax. In 1980, Furchgott concluded that blood vessels are dilated because the endothelial cells produce a signal molecule that makes smooth muscle cells relax. In 1986 work by Furchgott and parallel work by Louis Ignarro identified NO as the signal that cause relaxation of th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 1998, Received Nobel Prize
乙酰胆碱作用于 心肌细胞产生舒 张(N受体)
乙酰胆碱作用于 分泌细胞产生分 泌效应(N受体)

第八章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研)

第八章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研)
② 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 ③ 多肽及蛋白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胰岛素、
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 甲状旁腺素、胃肠激素 ④ 脂类衍生物:前列腺素 ⑤ 气体分子:NO、CO、H2S
6
2.根据细胞分泌和传递信息物质方式的 不同,分为:
① 神经递质 ② 内分泌激素 ③ 局部化学介质 ④ 气体信号 ⑤ 细胞黏附分子
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受体对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细胞内信使系统
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
4
二、信息物质
是指携带生物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 质
(一) 细胞间信息物质 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特定靶细胞生
理活动的化学物质
5
分类: 1.按其化学本质的不同分为五类:
① 类固醇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维生素D等
9
激素的作用方式:
①内分泌:激素分泌后作用较远的靶细 胞, 其传递介质为血液。
②旁分泌:激素分泌释放后作用于邻近的 靶细胞,其传递介质为细胞间液。
③自分泌:激素分泌释放后仍作用于自身 细胞,其传递介质为胞液。
10
11
12
13
③局部化学介质:
• 局部化学介质又称为旁分泌信号,指由 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通过扩散而作用于 邻近的靶细胞,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如:组胺、花生四烯酸、生长因子
• 细胞通讯:生物体内细胞间的联 络、识别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 信号转导:外源信息传入细胞内 并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过程。
1
第一节 细胞通讯的分子基础
一、细胞通讯的基本方式 1.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2
⒉ 细胞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3
⒊ 化学信号通讯
特定的细胞释放信息物质(化学信号分子)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结合GTP的α亚基的功能是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
随着使命的完成,α亚基所结合的 GTP水解成GDP,α亚基恢复原来的 构象,终止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作 用。α亚基与βγ亚基重新结合,形成 没有活性的三聚体。
Gs调节模型
霍乱毒素能催化ADP核糖共价结合到 Gs的α亚基上,使α亚基丧失GTP酶的 活性,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亚基上, 使α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腺苷酸环 化酶永久性活化。导致霍乱病患者细胞 内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泻而 脱水。
2、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
多细胞有机体中有几百种信号分子,包括蛋 白质、短肽、氨基酸衍生物、核苷酸、脂类、 胆固醇衍生物和气体分子(NO)。特点:
(1)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2)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触发明显的生物 学效应:级联放大; (3)可快速失活:完成信息传递后被降解或 修饰失去活性。
(四)信号分子与信号传导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使物理信号
(光、热、电流),也可是化学信号,有机 体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是通过化学信号 分子实现。
信号分子:是指细胞内某些既非营养物, 也非能源和结构物,也不是酶,唯一的功能 是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传递信息,如激素、神 经递质、生长因子等。
活化的βγ亚基复合物也可直接激活胞内 靶分子,具信号传递功能。
如心肌细胞中G蛋白耦联受体在结合乙 酰胆碱刺激下,活化的βγ亚基复合物能 开启质膜上K+通道,改变心肌细胞膜电 位
βγ亚基复合物也能与膜上的效应酶结合, 对结合GTP的α亚基起协同/拮抗作用
胞内cAMP浓度升高后,激活cAMP依赖的 蛋白激酶A(PKA)。激活的PKA可作用多种底 物,引起多种反应。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息系统的进化。
单细胞生物通过反馈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 多细胞生物则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除 了反馈调节外,更有赖于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传 导,以协调不同细胞的行为,如:①调节代谢, 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细胞的物质 和能量代谢;②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 舒张,腺体分泌物的释放; ③调节细胞周期,使 DNA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细胞进入分裂和增殖 阶段; ④控制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 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 ⑤ 影响细胞的存活。
NO在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中的作用



(四)配体与受体(Ligand & Receptor) 1、配体(Ligand):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 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 靶细胞的应答,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 (ligand),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 2、受体(Receptor):广义的受体指任何能够同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 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狭义的受 体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配体(signal molecule) 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作用将细胞外信号转换为 细胞内的物理和化学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命
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一方面生
物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有机体得以适应其内外部
环境的变化,维持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信息 物质如核酸和蛋白质信息在不同世代间传递维 持了种族的延续。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 同时空传递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实质上就是信
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 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多为糖 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 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 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受体与配体间的作用 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 高度的亲和力。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 化学信号根据其溶解性分为: 亲脂性信号分子:分子小、疏水性强、可透膜与胞内受体结合。
如甾类激素、甲状腺素… 亲水性信号分子:分子较大、亲水性强、不能透膜、只能与胞 外受体结合。如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化学递质、大多数 激素… 气体性信号分子(NO):可以透膜直接激活效应酶。
• 化学信号根据作用方式分为: 内分泌信号、旁分泌信号、突触信号、接触依赖性信号 P220
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这种通讯方式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组织内相邻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胚胎诱导)
P218
细胞通讯方式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①信号分子的产生; ②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③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激活 受体; ④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 径; ⑤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⑥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G-蛋白耦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连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受体的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结合特异性)
效应区(效应特异性)
P221
亲水性信号
胞 外 受 体
亲脂性信号
胞 内 受 体
胞外受体和胞内受体
三种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
NO合酶 (NOS)
L-Arg+NADPH
NO+L-瓜氨酸
• 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 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
P229
Guanylate cyclase
内源性 NO 由 NOS 催化合成后,扩散到邻近细胞,与鸟苷酸环化酶活 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加和cGMP 合成增 强。 cGMP作为第二信使介导蛋白质的磷酸化,引起生理生化反应。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1、名词解释细胞通讯: 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受体: 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

多数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或二者复合物。

第一信使: 由信息细胞释放的,经细胞外液影响和作用其它信息接收细胞的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二信使: 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2、细胞信号分子分为哪两类?受体分为哪两类?细胞信号分子:亲脂性信号分子和亲水性信号分子;受体: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主要识别和结合脂溶性信号分子;细胞表面受体:主要识别和结合亲水性信号分子(三大家族;G 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3、两类分子开关蛋白的开关机制。

GTPase开关蛋白:结合GTP活化,结合GDP失活。

鸟苷酸交换因子GEF引起GDP从开关蛋白释放,继而结合GTP并引起G蛋白构象改变使其活化;随着结合GTP水解形成GDF和Pi,开关蛋白又恢复成失活的关闭状态。

GTP水解速率被GTPase促进蛋白GAP和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所促进,被鸟苷酸解离抑制物GDI所抑制。

普遍的分子开关蛋白: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活性调节蛋白质活性。

4、三类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各有何特点?(1)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主要存在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对配体具有特异性选择,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其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信号需与G蛋白偶联,其受体在膜上具有相同的取向,G蛋白耦联受体一般为7次跨膜蛋白,会产生第二信使,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3)酶连受体信号转导特点:a.不需G蛋白,而是通过受体自身的蛋白酶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跨膜转换; b.对信号的反应较慢,且需要许多细胞内的转换步骤;c. 通常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生存相关。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蛋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转承蛋白:负责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组分。 信使蛋白:携带信息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接头蛋白:起连接信号蛋白的作用。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级联反 应。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整合蛋白:从 2 条或多条信号途径接受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2、受体

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 分子,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且多为但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 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 (1)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手提取分为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是别和结合小 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c、间隙连接通透性的调节:
意义:间隙连接对小分子的通透能力具有底物选择性。因此通过掌握调节间 隙连接通透性的途径有助于对信号分子的传递调控。 特性: 1、电荷选择性: 间隙连接的通透能力与底物所带电荷有关。
2 、组织特异性: 由不同连接蛋白所构成的连接子,在导电率、通透性 和可调控方面是不同的。由不同连接蛋白组成的异聚体连接子一般具有通透 功能,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没有通透功能。如:Cx43与Cx40连接蛋白形成间隙 连接时,连接子没有通透功能。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转导系统: 1、不同形式的胞外的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2、胞外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 细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3、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 的级联反应,使信号逐级放大。 4、启动反馈机制从而终止或降低细胞反应。

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通信

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通信

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通信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不同细胞在生物体内密切合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为了实现这种协作,细胞之间需要进行精密的信号转导和通信。

细胞信号转导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多种信号分子、受体和信号通路的参与。

本文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信号分子的类型以及细胞通信的机制。

一、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外界刺激通过信号分子传递到细胞内部,并引起相应的生物学响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多个组分,包括信号分子、受体和信号通路。

信号分子可以是离子、小分子物质或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外和细胞内之间传递信息。

受体则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与信号分子结合并传递信号。

信号通路是指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所经过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和调控,最终实现细胞内的生物学效应。

二、信号分子的类型信号分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

激素是一类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它们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影响细胞的行为。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电信号,并触发细胞内的相应反应。

生长因子则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胚胎发育、伤口修复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细胞通信的机制细胞通信是细胞之间相互协作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信号分子传递实现。

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包括细胞间连接和细胞间黏附。

细胞间连接是通过细胞膜蛋白的结合实现的,可以传递电信号和分子信号。

细胞间黏附是指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细胞群体,并进行相互作用和通信。

此外,细胞之间还可以通过信号分子传递来进行通信。

信号分子可以在细胞间的空间中自由扩散,通过结合受体来传递信息。

这种信号传递方式可以实现长距离的通信,并对细胞产生广泛的影响。

四、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是一个高度调控的过程。

细胞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信号转导的强度和时机。

其中包括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信号分子的合成和降解以及受体的调节等。

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能够确保细胞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生物学响应,并避免过度反应或错误反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配体的信号进行转换,使之成为细胞内分子可 以识别的信号,并传递至其它分子,引起细胞的应 答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受体的分类
根据受体在细胞内的位置,可分为 细胞表面受体(膜受体):水溶性信号分子和其它 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 细胞内受体: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类固醇激素、甲 状腺素、维甲酸等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化学信号通讯的一般步骤 上游分泌细胞合成并释放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转运到达靶细胞
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化学信号-受体复合物引起靶细胞产生效应
化学信号清除、细胞应答终止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
环境信号通过细胞通讯传递至靶细胞,通过信 号转导对靶细胞的代谢产生影响。
信号转导分子移位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三、信号转导的基本规律
• 细胞信号的发生和终止 • 信号转导过程的级联放大效应 • 信号转导途径的通用性 • 信号转导途径的特异性 • 细胞通讯网络的精密性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第二节 分子基础
信号分子 受体
分子开关
催化产生第二信使的酶
例如 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内分泌通讯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按激素的化学组成,分为 含氮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 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类固醇激素:性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
按激素受体的分布部位,分为 胞内受体激素: 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 胞膜受体激素: 除甲状腺素外其他的含氮激素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受体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2)G蛋白偶联受体
•向锚定于细胞膜胞质面的三聚体G蛋白传递信息 •一级结构含七个跨膜区,故又称为七次跨膜受体 •化学信号可以是神经递质、肽类激素、蛋白类激素、 脂质和核苷酸类小分子物质,此外还有味觉、嗅觉 和视觉信号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 细胞间识别、联络、作用和制约的过程。
信号转导 针对环境信号所发生的细胞应答过程。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细胞通讯的基本方式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细胞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化学信号通讯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1.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细胞间隙连接是在电 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 存在于相邻细胞间的膜 连接结构,其化学本质 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 连接子。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目的要求】 ★细胞通讯、信号转导、受体的概念,细胞通讯方
式,信号转导的基本规律 ▲受体的种类,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内关键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
号转导过程,信号转导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概述
外界环境变化时 单细胞生物 —— 直接作出反应 多细胞生物 ——通过细胞间复杂的信号传递 系统来传递信息,从而调控机体活动。
信号转导途径中应答环境信号的中间物称为信 号转导分子,也称细胞内信使。
信号分子的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活性物质或大分 子蛋白质。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 1.改变信号转导分子的浓度
小分子信号转导分子浓度改变 大分子信号转导蛋白浓度改变
2.改变信号转导蛋白的构象
化学修饰 变构调节
3.改变信号转导分子的定位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1. 细胞表面受体(膜受体)
存在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绝大部分是镶嵌糖 蛋白。
根据其结构和转换信号的方式又分为三大类: 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单次跨膜受体。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1)离子通道受体
• 受体本身是跨膜离子通道或其组成部分 • 受神经递质等化学信号调控 • 主要分布于突触后膜、运动终板 • 分为两类:阳离于通道受体和阴离子通道受体
根据物理性质,可分为 脂溶性化学信号 水溶性化学信号
根据化学信号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 内分泌通讯的化学信号 旁分泌通讯的化学信号 自分泌通讯的化学信号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1.内分泌通讯
特点 化学信号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分泌 (激素) 作用距离最远,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其受体为膜受体或胞内受体 大多数作用时间较长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3)单次跨膜受体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受体大都是单次跨膜糖蛋 白,称为单次跨膜受体。 •按照其结构特点进一步分成若干家族或亚家族:
细胞因子受体 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RTK) 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2. 细胞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细胞膜表面分子作为细胞的标记和作用分子, 与周围细胞特异性地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和相互协 调,从而传递调控信息。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3. 化学信号通讯
细胞间进行远距离调控时 通过间接通讯方式。
一些细胞可分泌化学信号 至细胞外,化学信号作用于 靶细胞受体,与其结合,调 节靶细胞代谢。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磷酸酶
关键酶/功能蛋白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一、化学信号
环境信号主要是化学信号,此外还有各种物理 信号。细胞之间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代谢信息。
化学信号作用于信号转导分子而触发信号转导, 与其直接结合的信号转导分子称为受体,化学信 号则称为该受体的配体。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化学信号分子的种类
自分泌通讯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二、受体
受体
是接收化学信号的分子,位于细胞膜上或细 胞内,能特异识别和结合化学信号,并把识别和 接受的信号准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 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糖蛋白质,个别是糖脂。
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信号分子则称配体。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受体的功能
1.识别并结合信号分子(配体) 2.向细胞内甚至细胞核转导信号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2.旁分泌通讯
特点 化学信号不进入血循环,通过扩散作用 到达附近的靶细胞 一般作用时间较短
例如 生长因子、前列腺素等。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旁细胞通讯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3.自分泌通讯
特点 化学信号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 作用时间较短。
例如: 某些生长因子等
第八章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