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差错案例

合集下载

护理差错案例

护理差错案例

护理差错——15例案例分析,护士真的需要好好看看!2017-03-04 天天吉祥l...来源阅1988 转27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案例一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 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位全部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的特殊性,未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

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案例二某日,由于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医生开出医嘱5%GS20ml 西地兰0.4mg 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执行准备药物操作时取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准备第二天药物),看到4支西地兰感到很疑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多少,该护士经仔细查对后才发现多拿了3支西地兰,由此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原因分析1、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想行事(据该护士事后回忆她当时脑海里就误以为西地兰是0.1mg/支),所以未加多想就拿了4支。

2、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认识到了西地兰药物的特殊性,但由于工作中很少使用该药物,故对该药剂量不熟悉。

3、该护士一贯工作麻利,习惯追求工作速度,故不能做到耐心查对。

护士护理差错事故案例_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士护理差错事故案例_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未 按照医嘱要求控制输液速 度和量,导致患者出现心 衰症状。
原因分析
护士对输液治疗的认识不 足,未掌握输液治疗的基 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培训,提高其对输液治 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案例三:标本采集错误
事件描述
护士在采集患者血标本时,未按照规范操 作,导致标本污染,影响检验结果。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范执行各项操作 ,遵守医疗护理常规,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护理评估和记录
对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护理评估,及时记录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护理措施,为医生提供准确 的信息。
提高护士素质和能力
01
加强护士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护士参加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根因分析结果,医院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完善制度、规 范操作流程、加强培训等,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跟踪检查和改进效果
医院应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估改进效果,并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预防措施
加强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 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对 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程度 和执行力度。
03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系统原因
护理流程不完善
护理流程存在漏洞或不合理,导致护士在 执行护理任务时容易出现差错。
护理设备故障
护理设备出现故障或老化,影响护士正常 操作,从而引发不良事件。
药品管理不当
药品的存放、标识、配发等环节管理不严 格,容易造成用药错误。
有效的治疗。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 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 见,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提高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举例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举例
2007年2月2日上午10时,当班护士×××为患者×××加药时,错误地把阿托品5mg当作地塞米松5mg参加补液中静滴,导致患者消失阿托品化状况,幸好发明实时,处理实时,未造成轻微效果.
案例三
患者,陈某,38岁,诊断:颅底骨折.于2007年1月31日护士某某在张贴补液时未卖力履行查对原则,将29床患者陈某的液体“复方氯化钠500ml+肌苷0.4g”的输液加药单张贴到“10.3%复方氨基酸打针液200ml”上,然后给病人接上,输液完后空瓶放在输液篮中,护理部夜查房时发明.
案例四
2006年2月22日,值班护士错把10床李××的餐前胰岛素给11床张××打针了,发明错误后立刻报告值班大夫,并向护士长.科主任报告请示了这件事,周密不雅察病情,做好善后的说明工作,经由几小时的周密不雅察和处理,病人的病情稳固,无造成不良影响,也未引起护理胶葛.
案例五
2001年3月,患者因肺部沾染入院,入院后护士遵医嘱赐与患者静脉打针0.9%NS20ml+菌必治1g.护士在履行推药时,给病人及家眷介绍说这是消炎药,当时病人及家眷没有贰言,但在履行打针进程中病人消失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神色苍白,口唇发绀,即予停滞推注,立刻通知大夫,并合营大夫进行一系列挽救措施,最终患者因过敏性休克经挽救无效逝世亡.引起医疗胶葛.
案例一 【2 】
某日,练习生×××依据医嘱(5%GS500ml+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履行加药操作时,因为未卖力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位全体抽吸,正欲参加药瓶内,幸被带教先生实时发明并立刻禁止操作,从而避免了一宗轻微护理差错的产生.
案例二
某日,因为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大夫开出医嘱5%GS20ml+西地兰0.4mg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履行预备药物操作时掏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预备第二天药物),看到4支西地兰觉得很困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若干,该护士经细心查对后才发明多拿了3支西地兰,由此避免了一宗轻微护理差错产生.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案例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案例

事故经过
某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在为患者更换导 尿管时,未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 导致导尿管插入不深,尿液外渗,造 成患者皮肤浸泡受损。
事故发生后,医院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更换导尿管并做好患者皮肤护理, 但患者仍因皮肤受损引发感染,经治 疗后好转。
事故原因分析
01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 院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导致导 尿管插入不深,尿液外渗。
健康。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关注度。
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 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
03 案例三:缺乏沟通导致的 医疗纠纷
事故经过
患者是一位62岁的男性,因高血压和糖尿病入院治疗。在入 院时,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沟通,但家属对医生的告 知未给予充分理解。
事故原因分析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未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和患者信息。 药品管理不规范,药品摆放混乱,容易造成药品混淆。
护理操作流程不完善,缺乏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
警示教育重点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三查七 对制度,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加强药品管理,规范药品摆放,避免药品混淆。
事故原因分析
护士责任心不强,对规章制度 重视不够,未严格遵守“三查
七对”制度。
护理部门对护士的培训和监 督不到位,未能确保护士熟 练掌握和遵守相关规定。
医院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存在疏漏,缺乏有效的惩罚机
制。
警示教育重点
01
02
03
04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强化对规章制度的重视和遵
守。
完善护理操作流程,建立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 ,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和安全。

护士差错事故案例_护理差错事故警示案例

护士差错事故案例_护理差错事故警示案例

护士差错事故案例_护理差错事故警示案例护理工作安全问题是衡量护理质量最敏感的指标,一位医务人员,一个病区乃至一所医院可因一起重大医疗事故而带来严重后果,不但造成病人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招之社会信誉下降,病人群体安全感丧失等。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护士差错事故案例,一起来看看吧!护士差错事故案例篇1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位全部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的特殊性,未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

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护士差错事故案例篇2婴儿的半截胳膊已经发黑,有截肢的危险。

大河网2月11日报道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到方城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腹泻,该院护士给孩子输液扎针时,把止血带绑在孩子胳膊上一天半,造成孩子半截胳膊发黑,目前孩子已转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主治医生说不排除截肢可能。

方城县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患儿疗伤。

可怜婴儿被止血带伤害据孩子的爷爷查某讲,孩子是因为腹泻到方城县人民医院住院的。

2月4日上午,护士给孩子输液。

刚开始护士准备在孩子的手臂上扎针,就给孩子的手臂绑上了止血带。

护理差错案例

护理差错案例

护理差错——15例案例分析,护士真得需要好好瞧瞧!2017-03-04天天吉祥l.、、来源阅1988转27转藏到我得图书馆分享:案例一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 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位全部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得发生。

原因分析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得特殊性,未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得严重后果。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得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加药剂量方法得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就是在抽吸V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得安全护理意识得培训。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得原则、要有严谨得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得学习精神。

案例二某日,由于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医生开出医嘱5%GS20ml西地兰0.4mg 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执行准备药物操作时取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

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准备第二天药物),瞧到4支西地兰感到很疑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多少,该护士经仔细查对后才发现多拿了3支西地兰,由此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分析1、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想行事(据该护士事后回忆她当时脑海里就误以为西地兰就是0、1mg/支),所以未加多想就拿了4支、2、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认识到了西地兰药物得特殊性,但由于工作中很少使用该药物,故对该药剂量不熟悉、3、该护士一贯工作麻利,习惯追求工作速度,故不能做到耐心查对。

护理差错事故警示案例

护理差错事故警示案例

护士差错事故案例_护理差错事故警示案例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佳林)。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

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婴儿的半截胳膊已经发黑,有截肢的危险。

可怜婴儿被止血带伤害据孩子的爷爷查某讲,孩子是因为腹泻到方城县人民医院住院的。

2月4日上午,护士给孩子输液。

刚开始护士准备在孩子的手臂上扎针,就给孩子的手臂绑上了止血带。

因为孩子才6个月,手臂上找不到血管,护士最终在孩子的头上扎针输液,但绑在孩子手臂上的止血带忘了取掉。

从4日上午到5日晚上,孩子一直在哭,家属一直认为是腹泻导致孩子肚子疼。

直到5日晚上,孩子的爷爷哄孩子时,无意中发现孩子的一只小手冰凉。

他赶紧把孩子的手臂拉出来检查,发现止血带绑住的半截手臂已经发黑。

孩子的家人马上找到医生反映情况,医生说让家属用热毛巾敷一下就行。

过了将近40分钟,孩子的另外一位亲属听到消息后赶到医院,一看情况严重,立即去质问医生,医院才开始重视,派护士对孩子的胳膊进行活血处理。

孩子的姑姑说,给孩子扎针时,护士是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小床上进行的,所以家人不知道绑止血带一事。

现在天气比较冷,几个月大的小孩睡觉都不脱上衣,所以家人也就没有发现止血带一直绑着孩子的胳膊。

转院郑州病情已有好转院方表示愿负完全责任据记者了解,方城县人民医院领导对此事件表示,愿负完全责任,愿全部承担孩子的所有医疗费用,包括家属在郑州的护理及其他相关费用,保证经费供给及时。

对于医院领导的态度,孩子的家属表示非常满意。

对于护士的责任,孩子的家属表示不会进行深度追究,毕竟护士的年龄还小,希望她能引以为戒。

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案例诠释

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案例诠释

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案例诠释一、背景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事件,包括意外事件、医疗差错、患者投诉等。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诠释,以便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二、案例介绍案例一:药物给错某医院心内科病房,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时,将甲床患者的药物错给了乙床患者,幸好被及时发现,未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案例二:跌倒某医院康复科病房,患者在如厕时无人看护,导致跌倒,造成骨折。

案例三:护理记录不规范某医院外科病房,护士在为患者换药时,未及时更新护理记录,导致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三、案例分析案例一:药物给错1. 原因分析:护士在输液时,未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导致药物给错。

2. 改进措施: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完善药物管理制度,加强药物使用监管。

案例二:跌倒1. 原因分析:患者在如厕时无人看护,护士工作疏忽。

2. 改进措施:加强护士对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工作警惕性;完善病房安全设施,增设扶手、防滑垫等。

案例三:护理记录不规范1. 原因分析:护士在换药时,未及时更新护理记录。

2. 改进措施:加强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重视,规范护理记录;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加强护理知识培训。

四、总结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护士在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业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医院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等方面的不足。

因此,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和设施,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同时,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诠释,总结经验教训,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小时无监护记录术后少女死亡医院过失赔10万汉网消息(记者金文兵通讯员李晓莉)江夏区一花季少女死于手术35小时后,而她临死前的8小时,医院没有任何记录,可证明对她进行过监测、治疗。

昨悉,法院认定医院有过错,判其向少女父母赔偿10万元。

2004年10月,江夏少女小敏(化名)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重度高压)。

12月1日9时许,汉口某医院为其实施的手术方案是:先切开肺动脉,再封堵、缝扎未闭的心脏动脉导管。

但从2日21:20至3日凌晨5:20,入住ICU病房的小敏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医院没有任何对小敏进行监护的记录。

此后,小敏死亡,其父母向医院索赔50万元。

法医鉴定认为,小敏是因为术后肺动脉高压不能完全缓解,再加之手术切口渗血,突破至右胸腔致血容量,引发心肺功能障碍加重死亡。

明知小敏患有肺动脉高压症状,而医师“忽视”了这一症状,没有在术中、术后采取相应诊疗措施。

法院依法推定,小敏之死,与医院的过失行为有关,医院须赔付残废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共10万余元实习护士违规独立操作输液【医疗纠纷律师网消息】5月26日,省律协民事业务委员会委员、2005年度全国“十大律师名人”宋中清律师代理原告高秀云诉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医院因输入变质(含絮状物)药物奥迪金致使老人陷入亚植物状态一案,被邹城市人民法院(2005)邹民初字第763号《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医院赔偿残疾赔偿金、护理费、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133139.28元。

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实习护士违规独立操作输液,违反“三查七对”诊疗常规。

山东金剑司法鉴定中心鲁金司鉴中心[2005]临析字第2号司法鉴定书分析认为“被鉴定人高秀云所输的液体内有絮状物并出现抽搐及突然体温升高等反应,主要是该医院没有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因此认为医院存在过错”。

宋律师发表的《代理词》认为:原告证据第8号病历《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证实,被告实习护士杜某独立操作,并冒签护士吕某的姓名,自2004年12月2日11:40AM静滴奥迪金至1:30PM发现奥迪金组液体内有絮状物,为原告输入变质的奥迪金药物长达1小时50分。

原告在此期间出现1:20PM 烦躁不安,两眼上翻,四肢抽搐,欲呕吐等体征明显变化。

而被告医护人员仍然给予安定5MG肌注,胃复安10MG肌注,再观察了10分钟。

没有针对变质药物致损问题采取对症抢救措施。

(2005)邹民初字第763号《民事判决书》认定:“原告高秀云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到被告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被告在诊治过程中给原告输注了有絮状物的奥迪金后,病情加重,现原告呈亚植物状态。

原告高秀云所受到的损害与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治疗存在因果关系,主要是该医院没有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被告方存有过错造成的,该案中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责任也是由被告造成的,且被告未能提供任何反驳原告主张的证据。

因此,对原告高秀云受到的损害,被告应负主要赔偿责任,即被告负70%的赔偿责任,原告目前的状况与其病情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原因。

”诊疗常规: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的内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医院承认护理中有失误本报延安讯(记者杨德合)10月12日,一名初生婴儿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黄疸时被培养箱烧伤,医院承认是一起医疗意外。

本报昨日对此进行报道后,记者进一步在医院了解到,该名婴儿目前病情较为稳定,医院为婴儿安排了特级护理。

但就事故原因,医院和家属仍各执一词。

3护士24小时轮班护理昨日上午,记者在病房里看到,婴儿仍然静静地躺在床上,一位护士坐在床头,不时看一下孩子,用棉签蘸水来湿润婴儿的嘴唇。

“我们不能离开,这个婴儿现在已经上了特护,我们一共3名护士一天24小时轮班护理他。

”护士说,现在这个婴儿是特殊病号,医院对他实行特别保护。

医院儿科主任刘光发表示,目前医院已经成立了治疗小组,并确定了治疗方案。

由他负责治疗婴儿本身的原发病缺血缺氧脑病和黄疸,由烧伤科一名副主任医师负责治疗烧伤。

目前婴儿处于医学上所说的“嗜睡”状态,较为平稳。

医院:是因婴儿反应差刘光发说,治疗黄疸目前用具有特殊波段的蓝光照射效果相当好,该设备的蓝光灯管可以照射婴儿全身,祛“黄”效果非常好。

另外,培养箱里还有一个温度设备,目的是保证箱内有恒定的温度,温度高低可调。

烧伤该名婴儿的培养箱是从郑州一家设备厂家购买的,至今这个培养箱治疗过多个婴儿,从未出事。

“现在可以确定,是下面的蓝光灯管灼伤婴儿的。

因为婴儿反应弱,长时间烘烤造成灼伤。

”刘光发说,他们购买这台设备时,厂家当时提供的是只有上面有蓝光灯管的单面光机子,医院要求对方提供上下均有蓝光灯管的机子,随后厂家对设备进行了改装。

该院设备科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机子应该不会有问题,问题可能就出在婴儿本身反应差和护理上。

家属:医院护理不到位导致事故对此,婴儿的爷爷白治海说:“他们说孩子反应迟钝才烧伤,是胡说!才生了几天的娃娃能灵活到哪儿去?医生和护士来了多次都没有发现问题,他们到底认真检查了没有?他们这么说太气人了!”儿科主任刘光发表示,当天下午4时左右,婴儿家属反映情况时,他也曾去检查过,发现婴儿体温高达38℃,觉得不正常,但想不到下面灯管会烧伤婴儿,并坦承当时他的检查不全面,“客观地说,我承认当时没有检查婴儿全身,没有看背部。

但那是按照常理无法想到的。

”护士疏忽致7名婴儿重复注射疫苗医院赔偿损失本报讯(记者陈荞)7名已注射过一次卡介苗疫苗的婴儿,昨天在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检测体内有无产生卡介苗抗体时,因护士疏忽,错将卡介苗疫苗当成了结核菌素注射进婴儿体内,致使7名婴儿被注射两次卡介苗疫苗。

院方知情后,紧急召回7名婴儿,注射药物进行封闭,防止疫苗扩散。

一位孩子母亲说,上午8点多,她抱着3个月大的孩子到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复查,“孩子出生时注射过防肺结核病的卡介苗疫苗,按规定,3个月后要到医院检查体内有没有产生抗体。

”这位母亲说,护士给她孩子注射后,她回到家,突然接到医院电话,说护士错把卡介苗疫苗当成检测抗体的药物注射进孩子身体,让她赶紧带孩子回医院。

“我一听快急死了,这不等于是给孩子打了2次卡介苗疫苗吗?”这名母亲赶到医院后,发现还有6名婴儿也被注射错了药物。

上午10点多,7名婴儿家长跟院方协商解决方案,部分家长情绪激动。

家长们说,孩子被注射了两次卡介苗疫苗,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医院须负全责,并应对此作出书面保证,同时赔偿各家长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损失费等。

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书记潘女士承认,药物注射错误确实是院方工作人员的失误。

她解释说,当天上午,负责注射的护士错将卡介苗疫苗当成了结核菌素注射进婴儿体内,导致7名婴儿被两次注射卡介苗疫苗。

事后,该护士自行发现了所犯的错误,并向院方作出汇报。

得知该情况后,院方当即召回各家长,及时给这7名孩子注射药物作了封闭,防止疫苗在孩子体内扩散。

同时,研究肺结核病的专家从医学上向家长们解释说,儿童被二次注射疫苗后,注射处的皮肤可能会造成溃疡,留下疤痕,但对全身健康并无影响。

院方将随时对这些婴儿免费进行家访、检查,并支付部分交通费,至于家长的误工费等赔偿则可另行商量。

下午4点,院方对该情况作出书面说明,并保证承担孩子因卡介苗引起的一切问题,双方最终在解决方案上达成一致。

姓名差一字护士打错针家属提出五万赔偿各说各理患方起因:“高鹏飞!”护士喊道。

“唉!”高鹏云头也没抬地答道。

家属:给病人打错药,医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院方护士:我跟家属说明打错了针,可家属没让停止。

医院:没造成严重后果,不构成医疗事故,只能称作医疗差错。

晨报讯(记者王艳莹)“高鹏飞!”拿着输液瓶的护士,走进病房喊着。

“唉!”病床上,77岁的高鹏云,头也没抬地应声道。

就这样,治疗心脑血管的舒血宁输进了需要退烧的高鹏云体内……退烧误打治心脏病的药8月22日,连续高烧不退的高鹏云,被家人送到了沈阳市东陵区中心医院就诊,但与患者高鹏飞不在同一病房。

据高鹏云介绍,当天就给他打了瓶头孢(头孢呋辛钠注射剂)。

高鹏云的孙女说,第二天护士又给爷爷打了两瓶消炎药,就在第二瓶点滴快打完时,手中拿着滴流瓶的护士王岩走进了病房。

在喊过“高鹏飞”的名字后,高鹏云头也没抬地应声道:“哎”。

于是,护士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舒血宁,输进了需要退烧的高鹏云体内……“这药治什么的?”高鹏云的孙女问。

“治心脏的!”王岩随口回答。

“我爷又没有心脏病?”孙女感到疑惑。

“这是医生开的!”王岩边说边走出了病房。

护士承认打错药了很快,王岩回来告诉高鹏云的孙女:“这药不是给你爷爷的,打错了!不过这药对心脏有好处……”“对心脏有好处就打吧!”孙女并没有让王岩停止输液。

次日,高鹏云出现了强烈的药物反应,持续高烧、浑身哆嗦、大小便失禁……高鹏云孙女心有余悸地回忆着,“医生过来给打了退烧针,用酒精擦了全身,还让我爷吸氧,烧才算退下来。

”尽管王岩事后承认了自己因疏忽大意打错了药,并深表歉意。

但她表示,当她发现打错药后,曾主动找到高鹏云的孙女,说明了情况,可是高鹏云的孙女并没有让她立即停止输液,而是将整瓶药液打完了。

“给病人打错药,医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鹏云的家人激动地表示,同时向医院提出了五万元的经济赔偿。

院方“只能称作医疗差错”昨日11时许,记者来到东陵区中心医院。

护士王岩正坐在办公室里,眼圈通红地看着那个被输错的药瓶。

“的确是我错了。

”嗓子沙哑的她承认着,“是我自己的责任,和医院无关!”医院方面的解释是:舒血宁没有任何禁忌症,高鹏云的一系列反应是他自身原发病的症状,与打错药物没有任何关系。

“他入院当日,就出现持续高烧,并伴有肺内感染。

”高鹏云的主治医生进一步解释。

“打完药后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构成医疗事故,只能称作医疗差错,我们不想推脱责任,但决不能随意承担不属于我们的责任。

”院长助理江晓红明确表示,家属可以走医疗程序,通过医疗鉴定追究责任,进行索赔。

对此,有关药剂方面的专家表示:首先,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该药品是否有相关禁忌,若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情况下通常视为无不良反应。

此外,查以往资料看是否有相关不良反应的记录。

记者查询了舒血宁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上面药品禁忌标示:孕妇及心力衰竭者慎用。

(华商晨报)护士夜间未巡房患者睡眠中猝死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突然死亡,死者家属以医院没有及时抢救为由,将医院告上法庭。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医院补偿家属1万元。

精神病患者黄某于2001年进入上海市某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去年1月27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家属接到该院电话,告知患者黄某在医院突然死亡。

根据检验记录上死者的脚上没有任何针孔的记载,家属判断院方没有对死者进行过静脉输液,并认为病历上的抢救病史是伪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