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考研复习提纲
普通化学期末考研总复习资料

H r mim i m m mθ 总复习基本要求:1. 认真的看一遍书和笔记。
认真整理和理解所有学过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理论。
对重点要求的内容,必须掌握。
2. 作业应认真检查,做过的习题要明白错在何处。
3. 辅导教材上的练习要多做。
4. 看实验书和实验报告。
考试结束后课代表将实验报告收齐交回实验室。
5. 抓紧答疑。
考前答疑时间:元月 6、7、8 日全天。
地点:D 座 303 和 304。
6. 带计算器,重要公式、R 值、近似能级顺序、屏蔽常数要记。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一、本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体系与环境 状态函数的特征:①唯一; ② ∆Z 与途径; ③循环过程∮d Z =0 2. 体积功的计算: W 体积= – P 外∆V (恒外压)Q (+ 吸), W (+ 体系得到能量)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衡: (1) 封闭:∆U = Q + W公式(1)恒容:∆U = Q V 恒压: Q p = ∆H(注意,只存在数值上的关系)(2)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 f θ(标准下各最稳定单质的 ∆θ为零)(3) 标准摩尔反应热 ∆ r m由盖斯定律可得 ∆ H θ= ∑v ∆H θ(产物) - ∑v ∆ H θ(反应物) 公式(2)(4) 热力学的标准态压力 p θ =100kPa对气态物质各气态物质的分压均为 100kPa 即 p θ ;对液态物质在 p θ 下,各液态物质的浓度均为 1mol · kg -1;H H ff fm ⎭ ⎭ mr mi mi mr mimim对纯液体和固态物质在 p θ 下的纯物质(5) 反应进度的概念及意义 ∆ξ= ∆n BνB4. 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反应的方向(1) 熵与混乱度( S θ单位 J ·mol -1 · K -1)(2) 反应熵变的求取: ∆ S θ= ∑v S θ(产物) - ∑v S θ (反应物)公式(3)(3) 吉布斯函数及其关系式∆ G θ T= ∆ H θ - T ∆ S θ公式(4*) (注意能量单位统一)rm ( )rm r m∆ G θ = ∑ v ∆ G θ(产物) - ∑v ∆ G θ (反应物)公式(5)(4) 在标准状态下可用 ∆ Gθ作为反应是否可能自发的判据rm自发: ∆ G θ < 0 ; 平衡: ∆ G θ = 0 ; 不自发: ∆ G θ > 0rmrmrm(5) 反应转变方向的温度:∆ G θ T =0, T= ∆ H θ / ∆ S θrm ( )转向rmr m5.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 反应商和标准平衡常数若化学反应为 a A(g ) + b B(g ) ==== g G(g ) + d D(g ) 则反应商的表达式:Q = ⎛ p A⎝⎫ a p θ ⎪ ⋅ ⎛ p B ⎝ ⎫ b p θ ⎪(当各物质均为平衡分压时)Q eq = K θ根据定义可知,正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应为 K θ = 1 θ正逆 (2) 任意状态时反应方向的确定∆ r G m (T ) = ∆ G θ(T ) + RT ln Q 公式(6)任意状态时反应方向的确定(方法一)自发: ∆ r G m < 0 ; 平衡: ∆ r G m = 0 ; 不自发: ∆ r G m > 0ffK r当任意状态下达到平衡时应有∆r G = 0所以∆ G θ =- RT ln K θ公式(7)rm∆ r G m== RT ln Q K θ公式(8)任意状态时反应方向的确定(方法二):判断 Q 与 K θ 的大小关系即可知反应的自发方向。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电化学与金属腐蚀)【圣才出品】

②镉镍电池 镉镍电池的总反应为
6 / 6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 / 6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1)电极电势代数值小 ①当该电极越易収生氧化反应,其还原态物质越易失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强的还原剂; ②该电极的氧化态物质越难得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弱的氧化剂。 (2)电极电势代数值大 ①该电极上越易収生还原反应,其氧化态物质越易得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强的氧化剂; ②该电极的还原态物质越难失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弱的还原剂。 2.反应斱向的判断 在原电池中,由亍 ΔG=-nEF,若 E>0,则 ΔG<0,在没有非体积功的恒温恒压条件 下,反应可以自収迚行。 3.反应迚行秳度的衡量 (1)KΘ 不 EΘ 的关系 在原电池的热力学讨论中,T=298.15K 时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不电池的标准电动 势 EΘ 的关系为 lnKΘ=nEΘ/(0.05917V)。 (2)分析反应迚行的秳度 当电池反应为所讨论的化学反应时,可通过该原电池的 EΘ 推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从而分析该反应能够迚行的秳度。
电能势为 E 的电池反应 aA(aq)+bB(aq)=gG(aq)+dD(aq),其电势能表达式为
E E RT ln nF
c(G) / c c( A) / c
g a
c(D) / c d c(B) / c b
2 / 66
圣才电子书
①锌锰干电池
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为
Zn(s)
2MnO2
(s)
东北大学831普通化学大纲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东北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普通化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普通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
考试对象为参加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判断题:30%;简答题:20%;计算题:50%。
(四)参考书目普通化学(第二版),马家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5。
第二部分考试要点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波函数与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电子原子结构和周期系,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核外电子分布,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化学键的类型和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配位共价键与配位化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相,理想气体,道尔顿分压定律,液体的蒸气压和沸点,晶体与非晶体,离子键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初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等容热效应和等压热效应的基本概念,焓的基本概念,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的计算,自发过程的特点,焓变与自发过程,吉布斯函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四章水溶液与离子平衡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和沸点上升、溶液的渗透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水溶液中pH的计算,多相离子平衡,溶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化学基础知识总复习提纲

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原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O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应用于回答化学变化中什么微粒没有改变)02结构: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不含中子相等关系:原子量领子数+中子数在原子时有:电子数=质子数=核内电荷数= 原子序数03原子性质:质量、体积甚微;不断运动;有间隔2、分子(构成除稀有气体外的其它气体、有机物、水)01定义: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应用于回答化学变化中什么微粒改变)02分子结构: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应用于分子用什么来描述)03分子的性质质量、体积甚微、不断运动、有间隔。
(应用于解释日常中的某些现象)04分子的写法:某种物质的分子符号就用其化学式表示。
例如: 3 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3、离子(构成酸、碱、盐及其它化合物)01定义:当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的微粒称离子。
02性质: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即: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离子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b、离子能导电c、离子中有:质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数质子数趣子数4、原子、分子、离子的联系分子01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原子分离02物质的描述:a、物持由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b、物质由离子构成(NaCI由Na+和CI —构成)c、物质由元素组成(MgO由Mg元素和0元素构成)分子的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
二、元素——组成物质的宏观单位。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a、用拉丁字母表示b、元素含义:仁表示该元素的符号2°表示一个该原子(P)3°表示该物质(Fe)三、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及俗称及重要性质和用途物质俗称性质用途S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气体产生(SO2)P 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 固体)用物制烟雾弹C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质。
化学专业湖北省考研重点知识点速查手册

化学专业湖北省考研重点知识点速查手册一、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和命名- 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和性质2. 化学键- 原子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结构和特点- 化学键的形成、断裂和能量变化- 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3.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假设- 液体和固体的结构和性质- 溶液的类型和溶解度规律4. 酸碱与溶液- 酸碱理论和酸碱的分类- 酸碱反应的基本方程式和特点- 溶液中各离子的产生和混合5. 化学平衡- 平衡的表达式和平衡常数- 平衡与反应的速率和浓度关系- 平衡的移动和影响因素二、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碳的简单化合物和衍生物命名法- 功能团和官能化合物的命名- 芳香烃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 有机反应机理- 有机反应的概念和类型- 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酯、醇和醚的合成反应机理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在生物、药物和材料领域的应用- 烃类、醇类和酮类的化学反应和用途4. 胺类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胺与羧酸的缩合反应和酸碱性- 胺的酚醛试验和胺的用途和应用5. 多环芳香烃- 多环芳香烃的命名和结构特点- 多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多环芳香烃的环境污染和毒性问题三、物理化学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和应用- 理想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关系- 理想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关系2.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 物质的热容量、热力学平衡和稳定性- 热力学函数和熵的概念和计算3. 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反应速率、活化能和反应机理-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4. 化学电量和溶液- 电化学反应和电解质的离解程度- 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和原理- 溶液中离子的电导和电解质的浓度5. 光谱学- 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的特点- 分子和原子的光谱分析方法以上是化学专业湖北省考研重点知识点的速查手册,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重要内容。
化学复习提纲参考文

化学复习提纲参考文化学复习提纲参考文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复习提纲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的化学反应快慢是不一样的。
怎么样来比较和描述不同反应的快慢呢?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 单位时间内(如每秒,每分钟)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计算式:△v=△c/△t3.单位: l/(L · in)或 l/(L · s)4.注意的问题: ①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所以反应速率是正值。
②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指定时段内浓度的变化量)。
③浓度仅指溶液或气体的,固体、纯液体无浓度,或可认为为常数。
【例题】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8l N2和20l H2,发生 N2 + 3H2 = 2NH3 ,在5in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6l的N2,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5.有关结论: ①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一样,所以应注明是由哪种物质表示的。
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他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且均为正值。
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实验2一1对于锌和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的实验,你准备如何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1、定性描述通过实验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快慢①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②观察试管中剩余锌粒的量的多、少;③用手触摸试管,感受试管外壁温度的高、低.2、定量测量通过实验测量来判断反应的快慢①测定氢气的体积或氢气的质量的变化②测量体系的压强的变化③测定锌粒的质量的变化④测定H+的浓度或Zn2+的浓度变化⑤测定体系的温度或测定反应的热量变化⑥测量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变化如何通过用注射器测量氢气的体积的方法来判断锌和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①确定变量——稀硫酸的浓度不同②找出某种易于测量的某种物理量或性质的变化——测量氢气的体积或时间③控制不变的因素——锌粒的表面积、温度——时间或氢气的体积三、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
中国人民大学《普通化学原理》考研复习习题集及答案

bB
T f Kf
273.15 272.59 0.30mol kg 1 1.86
为计算方便,设有血浆 1kg.。则其在 36.5 下的渗透压为:
nB bB RT RT V 1kg / 0.30 8.314 (273.15 36.5) 1 / 10 3 7.72 10 5 Pa
1.5 1000 42.8 60 200 M M 342.4 g mol 1
所以,该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为 342.4g·mol-1。 15. 人体血浆的凝固点为 272.59K,计算再正常体温(36.5 )下血浆的渗透压。 (设血浆密度 -1 为 1g·ml ) Kf=1.86 K·kg·mol-1
3
14.今有两种溶液,其一为 1.50g 尿素(NH2)2CO 溶于 200g 水中;另一为 42.8g 未知物溶于 1000g 水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开始沸腾,计算这个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解:由于两种溶液的沸点相同,故其沸点升高值相同,则它们的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设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为 M,可得如下关系:
4.34kPa
101 10 3 g 8.314kPa L mol 1 K 1 298.15 K M 10 10 3 L M 5.78 10 3 g mol 1
该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为:
101 10 3 mol 3 5 . 78 10 p p * B 3.17 kPa 110 4 kPa 3 101 10 10 1.0 ( )mol 3 5.78 10 18.0
0.324 n 2.53 bB B 32 x 3 mol kg 1 m A 4 10 x
由于 Tb k b bB ,Kb(C6H6)=2.53 K·kg·mol-1 所以
化学考研必考知识点总结

化学考研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它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将元素按周期性排列的表格。
考研中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主要特点,以及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2.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考研中需要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以及它们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3.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在无机化学中,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是必考的内容。
考研生需要掌握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规则,如酸、盐、氧化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命名和化学式的推导方法。
4.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的化合物,在考研中需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命名规则,以及应用配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5. 锂铝合金锂铝合金是由锂和铝两种金属共组成的合金,在考研中需要了解锂铝合金的结构、性质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制备和反应机理。
二、有机化学1. 碳的立体化学有机化学中碳的立体化学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考研生需要掌握手性碳原子、光学异构体及其构象、立体异构体等相关概念,以及有机物的手性性质和立体效应。
2.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相邻的多个双键被共轭键连接起来的结构,在考研中需要了解共轭体系的形成、稳定性和性质,以及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3.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分支,考研生需要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反应条件、常用合成方法和相关的有机合成反应机理。
4. 芳香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是由苯环或芳香环结构组成的化合物,在考研中需要了解芳香化合物的性质、命名规则、芳香稳定性和芳香化合物的衍生物。
5.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多个生物单体共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考研中需要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相关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反应。
三、物理化学1. 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热力学规律的科学,在考研中需要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方程等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一部分 热力学
1. 体系的分类
2. 状态函数的特征?热力学函数哪些属于状态函数?
3. S m ө , Δf H m ө,Δf G m ө,Δr H m ө,Δr S m ө,Δr G m ө 等热力学函
数的规定
4. 热与功正负的规定?热力学第一定律
5. 物质的标准态的规定
6. 如何通过盖斯定律计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熵变、焓变、
吉布斯自由能变、平衡常数?
7. 判断自发反应的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8. 标态下Δr G m ө的计算(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会判断
和计算),熵变的大致判断(定性),转化温度的计算?
9. 非标态下Δr G m 的计算(化学等温方程式)
10. 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如何计算?(公式)
11. 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会计算)
12. 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及反应方向的影响?
第二部分 动力学
1. 质量作用定律与反应速率表达式的关系
2. 基元反应与复杂反应,速率决定步骤
3. 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级数
4.利用活化分子理论与过渡态理论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第二章水基分散系
1.稀溶液有哪些依数性?如何定性判断?如何定量计算?2.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例:减压蒸馏、汽车水箱防冻、撒盐除雪、腌菜蜜饯、输液、(低渗、高渗溶液)、海水淡化、测定物质分子质量
3.分散体系分类、分散剂、分散质
4、相似相溶原理(结合第四章分子间作用力)
5、质量摩尔浓度的计算
6.胶粒的吸附作用、结构及所带电荷
7、溶胶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8、填空(布朗运动、丁铎尔效应、电泳、电渗、触变作用、絮凝作用、保护作用等)----关注黑体字部分
第三章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一元弱酸、弱碱的pH值的计算及同离子效应的计算
2.酸碱质子理论判断共轭酸碱以及酸碱反应的方向
3.常见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范围?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
酸碱及相应的盐配制缓冲溶液?
4.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5.溶度积规则
6.沉淀溶解、转化的方法及计算
7.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中心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中心离子的电荷
8.配合物的命名
9.配离子中游离金属离子的计算
10.原电池正级、负级,氧化还原电对,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11.如何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写出原电池符号12.常用的标准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
13.电极电位与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关系
14.如何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实际状态的电极电位,并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6.电池的电动势的计算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的关系
17.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平衡常数、电池标准电动势的关系
18.电解池阴阳极的规定?实际分解电压超出理论分解电压的原因?如何消除?
19.如何判断分解产物?如何根据实际析出电位的大小判断优先放电的物质?
21.电化学腐蚀的分类与防护?
22.多重平衡的处理原则与计算?(平衡的转化)
23. 利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章结构化学
1.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范围
2.薛定谔方程的意义以及波函数平方的物理意义
3.微观粒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是由于其具有波粒两象性,因而不能用经典力学描述。
4.电子云的意义
5.薛定谔方程的解与原子轨道的关系?原子轨道与量子数的关系?电子运动状态与量子数的关系?原子轨道的能级与量子数的关系?
6.元素周期表的划分依据?
7.多电子原子中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与电子之间的什么相互作用有关?为何出现能级交错?
8.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注意洪特规则)元素的周期、族、分区?
9.离子键的特征和强弱?离子晶体的判断?
10.共价键的价键理论要点?共价键的特征?
11.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的关系
12.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及分子晶体的判断
13. 哪些分子存在氢键以及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溶解度、
熔沸点的关系
14.相似相溶原理及解释
第五章单质及无机化合物
1.氯化物的水解规律(产物)及解释
2.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强弱比较及解释
(同一周期、同一族、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
3.硫化物的溶解性规律及解释
4.碳酸盐的热稳定性规律及解释
(同一周期、同一族、酸式盐、碳酸)
5.硝酸盐的热分解产物
第六章有机化合物
1.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类别
2.什么是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3.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常见有机化合物
4.普通有机化合物特性,关注可能用于填空题或选择题的细节如(1)p234 烷烃的熔沸点递变规律
(2)p238引入磺酸基合成水溶性有机化合物;磺酸基在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水)中的用途
(3)p238卤代烷做制冷剂造成臭氧层空洞
(4)p241-242甘油、甲酸(蚁酸)、乙酸(醋酸)、苯甲酸(安息香酸)、福尔马林(37-40%甲醛水溶液)、苯酚、乙醚分
子式及用途
(5)p242 醚与醇的沸点、挥发性比较及解释
(6)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种类:醇、酸、醛、酮、胺、酰胺(7)p244银镜反应检验醛,区别醛与酮
(8)p245 酚醛树脂-苯酚与甲醛聚合的高聚物
(9)p247胺的碱性顺序判断
(10)p248乙二胺、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式及用途(11)p249 DMF、尿素的学名及用途
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四大谱是什么,可获得哪些信息(1)紫外-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最大吸收峰
(2)红外——振动、转动光谱官能团的定性分析
(3)核磁共振—利用化学位移进行结构分析
(4)质谱—利用质荷比确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
(5)元素分析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烃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选主链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取代基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
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
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4.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当卤素和硝基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作为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
② 当双键与羟基、羰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酮、羧酸为母体。
③ 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
④ 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
⑤ 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
主链,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
第七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基本概念:
单体、链节、聚合度、均聚物、共聚物
2、聚合反应分类:加聚、缩聚
3、高聚物及一切弹性材料产生弹性-----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4、三种力学状态、两个转化温度
5、橡胶、塑料的定义和选择
6、常见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苯酚、甲醛)、聚
酰胺(p266-267尼龙6---氨基乙酸缩合、尼龙66---己二胺、己二酸缩合)、聚碳酸酯(双酚A原料,有毒)、ABS工程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7、重要橡胶:丁苯橡胶(丁二烯与苯乙烯)、顺丁橡胶(丁二烯
聚合)、丁腈橡胶(丁二烯、丙烯腈共聚)
8、高聚物的线型、体型与热塑性、热固性高聚物
第八章生命与化学
1、细胞的化学组成---水、蛋白质、脂肪、糖类、核酸
2、基本的生命物质---蛋白质、核酸、糖、脂、维生素与矿物质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以肽键(酰胺键)连接,
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组成。
蛋白质的变性(p299)
4、核酸的分类:RNA 、DNA(遗传的物质基础)
核酸的组成p301
核酸---核苷酸磷酸基
核苷核糖
碱基A U T G C
DNA的双螺旋结构
5、糖(碳水化合物)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寡糖(低糖)---蔗糖、麦芽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
6、脂---由长链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与醇所形
成的酯或酯类化合物p308;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p310
6、维生素与矿物质---常识性了解
第九章环境与化学
1、什么是环境污染?
2、重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CO 2、CH 4、CFCl
3、N 2O )、臭氧
层空洞(氯氟代烃)、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酸雨(SOx\NOx ,pH<5.6)、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现象)
3、水体与土壤化学污染——重金属(汞-日本水俣病、镉-骨痛病、
铅中毒、砷、铬等)、农药(有机磷、有机氯、化肥等)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绿色化学-包括原料、化学反应、催化剂、溶剂、产品的绿色
化
第十章 能源与化学
1、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3、化石能源(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4、新能源—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
可燃冰、氢能、生物质能
讲座部分
关注“高纯水制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