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有益的作用。

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一)传承家训:主流价值观的通俗化。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

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遵行家礼:主流价值观的日用化。

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

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

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冠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

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

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

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英语试卷 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英语试卷 解析

英语试卷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Daphne asked Jim, a friend of Walter’s, for some extra help on her political science homework. On Friday, they agreed to meet at the dormitory(宿舍) study room at 8 Sunday night. It was 8:05 when Jim arrived. He wasn’t on time as he usually is, because he had been out enjoying the spring weather after eating at MacDonald’s. But he wasn’t worried, because he knew from Walter that Daphne was usually late. When Daphne hadn’t arrived by 8:25, Jim was a little surprised. He decided to go to the dorm lounge(休息室) and watch his favourite Sunday night TV show. It started at 8:30, so he had to hurry.When he got to the lounge, Walter was just leaving. “Hey, Jim, your favourite TV show just finis hed. Where were you? It was wonderful!”“What do you mean, Walter? It’s 8:30, so I’m just in time to watch it!” Jim replied, looking a little confused(困惑).“Did you adjust(校正) your watch last night?” Walter asked. Then he explained, “Last night you were s upposed to move your watch ahead one hour. We do this every year on the last Sunday in April. Then, on the last Sunday in October, everyone moves clock back an hour. We say spring ahead, fall back to help us remember which way to adjust our clocks.” Walter stopped to see if Jim had understood his explanation. “You don’t do that in Indiana, I guess.”“No, we don’t,” Jim said, shaking his head. “In that case, I was over an hour late for my appointment(约定) with Daphne, not only five minutes. Wow! She’ll never let me forget this!”21. What is an important idea of this story?A. Daphne is usually late.B. There are no time changes in Indiana.C. Jim likes his favourite Sunday night TV show.D. Jim was late because he didn’t know about the time changes.22. Why did Jim look confused when he learned the TV show had just finished?A. Because he missed the wonderful TV show.B. Because he thought he was just in time to watch his favourite TV show.C. Because he was late for the show.D. Because he forgot the time of the show.23. All the citize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supposed to move their watches ahead in spring and back in fall, aren't they?A. Certainly they are.B. No, they are not.C. No, those who live in Indiana do not do that.D. Certainly they are besides those living in Indiana.24. Imagine you are going to a party at 2 p.m. on the last Sunday in April. If you forget about time change, what time will you arrive?A. 3 p.m.B. 4 p.m.C. 1 p.m.D. 2 p.m.(B)The producer appeared behind the recording studio window and smiled and waved to me like an old friend. And after I had read out a little test piece, he said, “That’s fine, wonderful, your voice is perfect, lively, wonderful.” Then I read a longer passage in English about the delights of touring in Britain, and another about the delights of visiting London, and both were “excellent” and “just right”, and I began to consider a job in radio.To be honest, I was fairly sure of myself though I lacked experience. Across the room in the Hamburg News Agency where we both worked, a friend named Peter Turner called to me, “I say, Mike, a man on the phone here wants someone to do a recording in English, and I’ m booked up. Would you read something to him in English as a sort of test?” I did, and they said, “Perfect, lovely, wonderful, …” Would I come round?It was after reading their passage in English in the studio that they noticed my vowel(元音) pronunciations were not altogether King’s English, or even Prince Philip’s, there was a larger silence than usual, then the voice said: “Fine, lovely…, but you said the word ‘castle’ with a short ‘a’. Could we have the passage again please, but this time say ‘castle’.” This was easy. But then he noticed other differences in my pronunciation. “It’s my northern English accent,” I said angrily because I had to apologize for it.“Oh, I see…but Mike, we’ll have to get it right, I’m afraid. The recording is for teaching English to German schoolchildren, and it must be spoken in the way it is taught in German schools.”I read the passage again…and again…and again. But of course you cannot change the pronunciation of a lifetime in an hour. The studio men were in the state of having lost hope and underlined the vowels which caused me to feel angry, so that I’d remember them. Few, really. But because I had to concentrate(集中) on them, I made a lot of mistakes in my reading. Everyone got somewhat irritable(easily made angry), so we all went out for a beer.25. Broadcasting did not make Mike nervous _______.A. although he had never done any beforeB. because he worked in a news agencyC. because he was used to talking on the phoneD. although the passages were long26. What happened after Mike had read the third passage?A. They made him repeat it.B. They said nothing.C. They began to discuss the King’s English.D. They could not understand one of the words.27. They wanted Mike to change his pronunciation because _______.A. German schoolchildren did not like a northern accentB. i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taught in German schoolsC. i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in GermanyD. German schoolchildren were taught through recordings二、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初唐四杰”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

虽然见识了太多艰辛困顿,前途未卜,现实充满无法预见的种种未知,但他们却以超乎寻常的坚定与执着,自由驰骋在对理想的追逐和对未来的诗意想象之中。

诗歌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

历史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

几百年来的政治风云和民族融合,造就了唐代文化的博大与包容。

文人士子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

在政治风云中家道中落的旧族,因时事变幻而乘势突起的新贵,以及依靠创新制度和灵活政策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

依靠门第与家世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新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依靠才学进身的仕宦途径,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

是否科举及第已经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尺。

即如祖孙三代都担任最高层命令文字撰写之职的河东薛氏,到唐高宗时期担任宰相中书令的薛元超这一代,也要感喟自己未能科举出身的憾恨人生。

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参修国史。

”科举制带来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植于各阶层人士的心中。

对于没有应举条件的士子来说,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

即使科举(包括各种科目)及第的文人,也都在同一个时期通过杨炯的诗句集体喊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豪言壮语。

2020-2021学年高二技术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二技术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二技术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请先阅读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其中信息技术部分占50分,通用技术部分占50分。

2.所有答案均需答在答题纸上,答在其它地方不给分。

3.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正确涂写,使用圆珠笔、钢笔或水笔无效。

画图题请先用铅笔,待确定无误后,再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关系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确认环境安全后输入支付密码B.随意扫描网页中的二维码C.未经许可,将他人的私人生活视频上传到网上D.在论坛里转发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信息2.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语言、文字、声音属于信息的载体,磁带、光盘、书本不属于信息的载体B.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物质、能源和信息都具有共享性C.信息的处理必须依靠计算机,所以信息技术是近代才有的D.因特网上信息的检索需要甄别信息的时效性和真伪性3.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信息失去价值时,不在依附于载体B.通过上网搜索得到若干关于某问题的答案,一般可以通过查看广大网友对该问题的赞成程度选择解答,因为统计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C.通过手语表述信息,这属于信息的表达技术D.共享软件就是可以任意使用的软件,包括用技术手段突破一些软件的功能限制4. 下列应用中,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①停车管理系统通过拍摄识别车牌号码,并用语音进行播报②智能翻译机实现实时语音翻译③某同学和远方的朋友视频通话④智慧教室能根据光线情况调整照明亮度⑤阿法狗和李世石的终极之战A.①②⑤B. ②④⑤C. ①②④D.③④⑤5.一封电子邮件的附件携带病毒,在WEB模式下,当用户打开该附件时,病毒会向该用户邮件通讯录中每个用户发送带病毒的邮件,这充分说明了病毒具有较强的A.寄生性 B.潜伏性 C.破坏性 D.传染性6.某地发生了自然灾害,小秦想通过捐款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题(三校生) 含答案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题(三校生) 含答案

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中部2020-2021学期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三校生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命题人: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憎恶(zèng)给(jǐ)予顶礼膜拜(mó)酝酿(liàng)B.菜畦(qí)提防(dī)戛然而止(gá)挫折(cuò)C.甑屋(zèng)惩罚(chéng)义愤填膺(yīng)谬赞(miù)D.追溯(sù) 肖像(xiào)猝然长逝(cuì)粗犷(guǎ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哀声叹气光阴荏苒朔风吹撼鸦鹊无声B.贪脏枉法鬼鬼祟祟碎琼乱玉余音绕梁C.应接不遐交头接耳毕恭毕敬黄天厚土D.素不相识吃饭防噎人才荟萃厚颜无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春三月,肉明几净,肉外野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给小屋增添了许多生机。

B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定非常有趣。

C.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

D.读汪曾棋先生的文意,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

——火腿是很少入画的。

B.种菜是细致活儿,“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就劳动量来说,“一亩园十亩田。

”C.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

D.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5.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作曲家多年积淀的质朴纯实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充满了纯朴的人性之美。

②他对我有很深的,以致在我提出合理的建议时也常常反对。

四川省南溪区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四川省南溪区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四川省南溪区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一上·银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的消息,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有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12日上午已经开会,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

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胡萝卜》也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的朱于国,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

但是,同时他也强调,语文教材的课文改变,需要由编委会确定,“魔幻现实主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加入莫言先生的作品,会考虑选择浅显一些的文章。

”(1)请为上述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根据上述消息,谈谈你对“莫言作品编入中学教材”的看法,3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三上·苏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典建筑从很早便开始确立理性精神的建筑艺术总体特征。

西方古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

中国则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俗中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亭台楼阁、轩榭廊桥,分工细致。

具体到建筑内部,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而是平易的,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选材上不以阴冷的石头为主,而多用暖和的木质。

另外,中国古典建筑工于整体布局,讲究严格对称,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色。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一、文言文1.默写(1)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甫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3)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4)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龟虽寿》)(5)《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中考范围的古诗文默写,基础必考题型,平时背诵的时候注意字音字形,例如“罹凝寒”“莫致之”《梁甫行》句子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平时注意加强巩固。

【答案】:(1)千里殊风雨(2)岂不罹凝寒(3)路远莫致之(4)烈士暮年(5)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2.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各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句是对全文的概括,以感慨发端引发全文。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句尾以感慨总结全文,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主要考查课内古诗文,文学常识、重要句子翻译和文章内容中心的理解;第1题考查文学常识,“陶弘景”的名字比较新,需要特殊记忆;第2题考查课内古文重要词语句子的翻译,这“康乐”“与”要重点记忆;重点句子的翻译,平时要注意积累,难度不大;第3题考查古诗文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C选项“繁多杂乱”与全文表达的欣赏美景喜悦之情不符。

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

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

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跨文化研究成为显学,是与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分不开的。

在汉语的解读中,“跨”有超越、凌驾的意思。

因此,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便是谁的文化在跨越谁的文化?换言之,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跨文化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而佛教文化却是从印度来的外来文化。

但在唐初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儒家文化反而退为其次,这其中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一定对以汉族为主的儒家文化感兴趣,出于政权的自尊,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另一种文化如佛教来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借以排斥或压制儒家文化。

否则,他们对人口众多且一向以文明悠久自傲的汉族就缺乏自信,没有心理上的优势。

二是战争的大环境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南北朝时期,政权对峙,战火频仍,人民痛苦不堪,甚至连一些封建君王也厌恶无休止的战乱。

为了求得心灵的平衡和安稳,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佛教文化。

因为佛教中的忍让思想、来世思想和色空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和平的。

然而,儒家文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

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包容性。

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文化虽然一度凌驾于儒家文化之上,但最终还是从主流位置上退了下来。

佛教能够彻底中国化,显然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

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一个注释。

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格局是:儒家文化为主,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为辅,三家各展所长,共同维持着封建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体系。

不过,这种千年之久的思想文化格局,在近代社会的中外文化碰撞中遭遇了差不多是粉身碎骨的结果。

伴随着资本扩张而闯进中国的西方文化,表现出一种凌驾于人的咄咄逼人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运用(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2019年11月16日晚,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正式亮相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一场期待已久的文化盛宴正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据了解,《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之后,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

和其他几档文化类节目一样,《中国地名大会》让传统文化、地名文化教育再度成为“热点”,引发新一轮“全民猜地名”的热潮。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聚焦的“地名”,既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又饱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国文化。

通过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的交互碰撞,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弘扬民族文化。

(摘编自《探索综艺化学习新模式》)材料二: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

专家表示,地名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载体。

解读地名活动受到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尝试。

关于地名的来源,浙江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工作室工作人员王建富认为,一个地方的地名,可能源自当地最典型的自然特征,也可能来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来自地方的人文特色、生活习俗、精神追求、希冀向往等。

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各方面、各角度的认知,都有可能投射到小小的地名之中。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

“我一直认为,行走在地名里,就是走在历史里。

比如,走在深圳的地名里,就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走在南京的地名里,就是走在六朝古都2000多年的时光长河里。

”胡阿祥这样看待地名的含义。

在王建富看来,地名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往往还寄托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作为一名在海岛基层工作了30年的老地名工作者,王建富工作之初正值两岸通邮起步之时,他发现很多去台老兵寻亲的信件因为是请人代写的,信封上的地名常常出现错误。

但如果把信封上写的用相近的方言翻译,基本还是能找到对应的正确地名。

“可见,一些去台老兵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又已离家数十年,但故乡的名字仍然牢牢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

”王建富说,“地名成为游子赓续根脉最重要的线索。

”“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

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解读地名热潮的基础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

他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名“玉门关”为例指出,很多人知道玉门关这个地名,但有关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与玉门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我们看似在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我们的情感。

”康震说。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安也表示:“地名是文化化石,其中积淀了最深沉、最为社会公认、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文化共识。

大家热衷于解读地名,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周尚意看来,解读地名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对于如何更好地增进文化自信也有启发借鉴意义。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善于发掘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找到传统文化的‘烟火味’,就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坚定全社会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全民猜地名”为何火爆》)材料三: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火爆荧屏,越来越多的“跟风”节目也纷纷涌现,各种主打“朗读”的节目和“大会体”节目出现在各大电视台,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审美疲劳也开始出现。

“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最难的就在于,它不像娱乐类综艺节目那样有很多国外成熟模式可以借鉴,另外,文化类综艺节目对观众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像娱乐类节目那样具有先天的亲和力。

”一位文化类综艺节目制片人说,“但所有文化类节目都面临的困境在于,电视台对节目的收视率考核是很残酷的,在有的电视台,出于对广告收益的考核要求,收视率排名靠后的节目会被直接拿下,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也难以幸免。

”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要走出同质化、低收视的困境,首先还是要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有所突破,让人们印象中“高冷”的文化真正具有观赏乐趣,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参与感。

“比如《国家宝藏》就用大众较为喜闻乐见的‘趣闻轶事’视角解读国宝,做到了既有史有据,也生动有趣。

”彭侃说。

另外,专家也指出,现有的文化类节目在内容上仅限于字词、成语、诗歌等类型,内容开掘上较为单一,有待于对更宽的文化类型范畴进行开掘。

(摘编自《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首档文化类节目,进一步弘扬了民族文化。

B.目前,中国有1200多万个地名,中国地名包含着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各方面、各角度的认知。

C.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与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安认为,“全民猜地名”的火爆离不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D.娱乐类节目有很多国外成熟模式可以借鉴,具有先天的亲和力,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可能像娱乐类节目一样具有亲和力。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地名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都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B.作为一名地名文化工作人员,王建富在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地名成为游子赓续根脉最重要的线索。

C.《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曾火爆一时,并且在各大电视台上出现了不少“跟风”节目,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D.文化类综艺节目因为对观众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有一定要求,所以往往成为收视率排名靠后的节目,常常会被直接拿下。

3.下列说法中,不能印证地名“寄托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的一项是(3分)( ) A.“‘叠嶂路’‘状元路’‘锦城路'等,凝结着历史痕迹,极富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

”B.“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C.“去年梅子黄时,带外地友人参观姜堰老街,兴之所至,写下了那首《老家北大街》。

”D.“绍兴市在城中村改造中,要求所有新建小区统一用原来的村庄名字来命名。

”4.请结合《中国地名大会》的成功经验简要分析文化类综艺节目应如何提高收视率。

(6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邵晔,字日华..,其先京兆人。

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南。

晔幼嗜学,耻从辟署。

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

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

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

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

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

”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

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阯安抚国信使。

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延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砦兵攻战。

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

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

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

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

”真宗甚嘉纳。

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

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

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

及遣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

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

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

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

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华,邵晔的字。

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形成关联,“晔”意思是光明灿烂,与日华相符。

B.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的意思。

C.三司,古代的官署制度,历代有所不同。

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D.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典礼;“封”“禅”分别为祭天、祭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邵晔志在科举,拒绝征聘委任。

他幼年就爱好学习,以到官署做官为耻,凭借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一系列职务。

B.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

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劝他进行核实,后来真正盗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

C.邵晔安抚交阯,谨慎处理边事。

他出任交址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阯内部发生事变,他将有关情况禀告皇上,皇上充乡放权,邵晔恰当地处理了交阯事变。

D.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忧民事。

他任兖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避免飓风之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

(2)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三)语言表达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它们有的妩媚,________,有的浓妆,有的淡抹。

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

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

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