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资料

合集下载

红外热像仪有哪些主要技术参数标准版资料

红外热像仪有哪些主要技术参数标准版资料

红外热成像原理
3.红外热成像原理
热成像系统的就是通过能够透过红外辐射的红外光学系统将景物的红 外辐射聚焦到能够将红外辐射能转换为便于测量的物理量的器件 — 红外 探测器上,红外探测器再将强弱不等的辐射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然 后经过放大和视频处理,形成可供人眼观察的视频图像。红外热成像系统 将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转变为人眼可见的热图像,从而使人眼的视觉范围 扩展到不可见的红外区,其基本原理方框图如下:
同一目标的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是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 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或者说,红外热图像是人眼不能直 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 的热图像。
红外热成像原理
4.红外热像仪基本技术参数解释
红外热像仪分类: 按照工作温度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 按照功能分为测温型和非测温型
被动红外成像: 被动红外摄像机不需要借助红外灯,它主要是探测并吸收目标物体的
红外辐射,通过光电转换和信号处理等手段转化为人眼可见的红外热图像。
被动红外摄像机
主动红外摄像机
红外热成像原理
红外探测器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衡量热像仪探测器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了探测器焦平
面上有多少个单位探测元。目前市场主流分辨率为160×120,384×288 等,此外还有320×240,640×480等。分辨率越高,成像效果也就越清 晰。
目标
红外光学系统
红外探测器
显示器
图像信号处理 与显示
探测器读出电路
红外热成像原理
红外探测器输出的图像通常称为“热图像”,由于不同物体甚至同一 物体不同部位辐射能力和它们对红外线的反射强弱不同。利用物体与背景 环境的辐射差异以及景物本身各部分辐射的差异,热图像能够呈现景物各 部分的辐射起伏,从而能显示出景物的特征。

红外光谱必备知识资料

红外光谱必备知识资料

红外光谱必备知识资料红外光谱(I R)(Infrared Spectroscopy)【1】(2007-12-22 12:54:17)标签:我记录我的校园教育杂谈 ir第一节:概述1、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一样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红外光的能量(△E=0.05-1.0ev)较紫外光(△E=1-20ev)低,当红外光照射分子时不足以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跃迁,而能引起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

2、红外光谱的特点:特征性强、适用范围广。

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鉴定和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构成化合物的原子质量不同、化学键的性质不同、原子的连接次序和空间位置不同都会造成红外光谱的差别。

红外光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无论固态、液态或气态都可进行测定。

3、红外光谱波长覆盖区域:0.76 mm ~ 1000mm.红外光按其波长的不同又划分为三个区段。

(1)近红外:波长在0.76-2.5mm之间(波数12820-4000cm-1)(2)中红外:波长在2.5-25mm(在4000-400 cm-1)通常所用的红外光谱是在这一段的(2.5-15mm,即4000-660 cm-1)光谱范围,本章内容仅限于中红外光谱。

(3)远红外:波长在25~1000mm(在400-10 cm-1)转动光谱出现在远红外区。

4、红外光谱图: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吸收能量,从原来的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就得到红外光谱图。

5、红外光谱表示方法:(1)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图以透光率T %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以波长l ( mm) 或波数s (cm-1)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现主要以波数作横坐标。

波数是频率的一种表示方法(表示每厘米长的光波中波的数目)。

通过吸收峰的位置、相对强度及峰的形状提供化合物结构信息,其中以吸收峰的位置最为重要。

2红外光谱

2红外光谱

C-H (2000-1667cm-1)
-(CH2)n- (900-600cm-1)
一、红外光的区划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μm (1000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
近红外区:0.76~2.5μm 主要用于研究O-H、N-H、C-H键的倍频吸收或组
频吸收,此区域吸收峰强度较弱。
中红外区:2.5~25μm (400-5000cm-1) 振动、伴随转动光谱主要研究
基本形式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变化但键角不变的振动。 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又称 弯曲振动或变 角振动。 下图给出了各种可能的振动形式(以甲基和亚甲基为例)。
HH C
对称伸缩振动 s
symmetric stretching
HH C
面内弯曲振动或剪切振动 s
红外吸收强度
红外吸收强度由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大小决定。 分子中含有杂原子时,其红外谱峰一般都较强。
如C=C,C-C因对称度高,其振动峰强度小;而C=X,C-X,因对
称性低,其振动峰强度就大。峰强度可用很强(vs)、强(s)、 中(m)、弱(w)、很弱(vw)等来表示。
五 、红外谱图解析
红外吸收波段
面内弯曲振动 ✓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 ✓ 注:相关峰常出现在指纹区
• 经典力学导出的波数计算式为近似式。因 为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的,分子中各基 团之间、化学键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分子 振 动的波数与分子结构(内因)和所处的化 学环境(外因)有关。
六、影响吸收峰位的因素
1.内部因素: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 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相同基团的特 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 (1)诱导效应(吸电效应): 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红外对射、光栅、光墙培训资料-

红外对射、光栅、光墙培训资料-

设备调试:
确认光栅主机与光栅从机相互对应:通 电后,光栅主机的对准指示红灯熄灭,蜂 鸣器不鸣响;当用不透光的物体同时遮断 任意相邻两束光时,光栅主机报警指示红 灯亮,蜂鸣器发出鸣响,并发出报警信号 ;(注意:调准角度时尽可能选在阳光最 强烈或有雾等工作环境最不利时进行调试 )。
将光栅主机与光栅从机安装座上紧固 螺丝拧紧,然后将上下安装座防护盖盖好 即完成安装操作。
红外投光器发射二束或 多束经过调整过的红外
光投向红外受光器。 当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间 没有遮挡物时,探测器 不会报警;有物体遮挡 时,受光器接收信号发 生变化,探测器报警。
8
红外对射的安装调试
红外对射的安装调试
指示灯:ALARM(红)警报指示灯;GOOD(绿)指 示灯,光轴对准时灯亮,不对准不亮;LEVEL(绿) 信号指示灯,亮度随光轴对准精度不同而变化。
所以功耗小,使用寿命长,能 所以功耗大,极易老化导致
达到甚至超过标称距离;专家 距离逐渐缩短,使用寿命短,
级的电路设计还有一流的生产 无法达到标称距离;低劣的
工艺保证艾礼富产品在恶劣环 器件品质加上小作坊生产方
境下也能稳定工作,杜绝漏报, 式使假冒产品无法长时间稳
无误报
定工作,有漏报现象,误报
多。
20
水平垂直方向可调:水平180度,垂直20度。
10
红外对射的安装调试
将万用表设定在直流10或20V档位上,将测量棒插入受光 器测试孔内(注意±极性)。 ① A人观察万用表读数,B人去投光端调整。 ② B人首先调整左右方向,注意要慢慢地从一个方向开 始,A人观察读数,达到最大值时用对讲机通知B人,反 复几次,使B人将投光器调整到最佳位置(即A人读出的 电压值最大)。 ③ 完成②后,B人再调投光器上下仰角,方式同②。 ④ 调整好投光器后,A人再观察万用表读数,边看边调 整受光器水平、上下仰角(注意需微调),方式同②,如 果上述的全部步骤准确无误的话,此时的输出电压,应该 为 DC1.4以上,DC1.7V最佳。此时的供电电压是约DC12V 的情况,若供电电压高,则输出电压会更高。

红外物理特性及应用参考资料

红外物理特性及应用参考资料

红外物理特性及应用红外通信特性实验波长范围在0.75~1000微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波,对红外频谱的研究历来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热辐射的深入研究导致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创立。

对原子与分子的红外光谱研究,帮助我们洞察它们的电子,振动,旋转的能级结构,并成为材料分析的重要工具。

对红外材料的性质,如吸收、发射、反射率、折射率、电光系数等参数的研究,为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现代红外技术的成熟已经打开了一系列应用的大门。

例如红外通信,红外污染监测,红外跟踪,红外报警,红外治疗,红外控制,利用红外成像原理的各种空间监视传感器,机载传感器,房屋安全系统,夜视仪等。

光纤通信早已成为固定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技术,目前正积极研究将光通信用于微波通信一直占据的宽带无线通信领域。

无论光纤通信还是无线光通信,用的都是红外光。

这是因为,光纤通信中,由石英材料构成的光纤在0.8~1.7微米的波段范围内有几个抵损耗区,而无线大气通信中,考虑到大气对光波的吸收,散射损耗及避开太阳光散射形成的背景辐射,一般在0.81~0.86,1.55~1.6微米两个波段范围内选择通信波长。

因此,一般所称的光通信实际就是红外通信。

【实验原理】1、红外通信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为了避免信号互相干扰,提高通信质量与通信容量,通常用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用载波传输信号,在接收端再将需要的信号解调还原出来。

不管用什么方式调制,调制后的载波要占用一定的频带宽度,如音频信号要占用几千赫兹的带宽,模拟电视信号要占用8兆赫兹的带宽。

载波的频率间隔若小于信号带宽,则不同信号间要互相干扰。

能够用作无线电通信的频率资源非常有限,国际国内都对通信频率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通信容量与所用载波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目前微波波长能做到厘米量级,在开发应用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时遇到了困难。

红外波长比微波短得多,用红外波作载波,其潜在的通信容量是微波通信无法比拟的,红外通信就是用红外波作载波的通信方式。

红外光谱简介

红外光谱简介
精品资料
红外光谱(guāngpǔ)图用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带的位置。以吸 收百分率或透过百分率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用吸收率表示时,吸收带向上, 用透过率表示时,吸收带向下。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烷烃: -CH3,-CH2-中的C-H键伸缩振动(zhèndòng)在近3000cm-1,一般不超过 3000 cm-1 。 -CH3的弯曲振动(zhèndòng)频率在1450-1375 cm-1 。 分子中出现异丙基时,在1375 cm-1处的峰分裂,两峰强度相等。 分子中有叔丁基时,1375 cm-1处的两个分裂峰强度不等。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影响基频频率的因素 1、诱导效应:电负性较强的基团,通过(tōngguò)诱导效应 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的改变,从而改变了 力常数,导致力常数的加大,吸收频率向高波数 移动.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2、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使体系电子云密度 的分布发生变化,结果是电子云分布平均 化,双键变长,力常数减小,所以(suǒyǐ)共轭效应使 双键的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精品资料
利用红外光谱鉴定(jiàndìng)已知物 用试样的红外光谱图与标样的谱图进行对照,或者与文献上的 标准红外光谱图进行对照.最常用的标准图谱有三种: .Sadtler标准光谱集,由美国连续出版的图谱集, 备有各种 索引,容易查找 .Aldrich红外图谱库,1981年第三版中汇集了12000张各类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Sigma Fourier红外光谱图库,1986年出版两卷,汇集了 10400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谱图,并附索引.
精品资料
常见原子对的力常数 K
原子对 力常数 k 原子对 力常数 k
C-C
4.5

红外通信资料

红外通信资料

工业自动化
• 生产线上的红外遥控操 作 • 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 之间的红外通信
医疗设备
• 血糖仪、心率监测器等 医疗设备的数据传输 • 医用红外体温计
其他领域
• 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的红外通信系统 • 智能家居中的红外控制
02
红外通信设备与技术分类
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
红外发射器
• 红外发光二极管(LED) • 激光二极管(LD) • 光电二极管(PD)
红外通信技术特点
• 传输距离有限:通常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 传输速率较低:一般低于100Mbps,适用于低速数据传输 • 无法穿透障碍物:红外信号无法穿透墙壁、玻璃等障碍物
红外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
• 红外通信技术诞生,最初用于军事 和航天领域 • 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二 极管(PD)的研究与应用
• 通过红外通信进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传递 • 红外通信协议的制定和遵守
医疗设备中的红外数据传输
血糖仪
• 通过红外数据传输进行血糖测量结果的传输 • 红外数据传输速数据传输进行心率测量结果的传输 • 红外数据传输速率和协议的选择
04
红外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红外通信技术的创新方向
01 提高传输距离和速率
• 研究新型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 • 优化红外通信协议和标准
02 增强穿透能力
• 研究新型红外信号调制和解调技术 • 开发具有穿透能力的红外通信设备
03 拓展应用领域
• 研究红外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 开发适用于不同领域的红外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
红外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发展趋势

红外测试原理及方法资料

红外测试原理及方法资料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亚甲基:
变形振动 亚甲基
振动状态是分子质心保持不 变,整体不转动,每个原子 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 动,振动频率和相位相同, 即每个原子都在同一瞬间通 过其平衡位置,且同时达到 其最大位移值。分子中任何 一个复杂振动都可以看成这 些简正振动的线性组合
3000 cm-1 以下
(3)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 )
苯环上的C—H 3030 cm-1 =C—H 3010 2260 cm-1 3000 cm-1 以上 C—H 3300 cm-1
2. 叁键(C C)伸缩振动区
(2500 1900 cm-1 )
在该区域出现的峰较少; (1)RC CH (2100 2140 cm-1 )
(2)峰数 无瞬间偶极距变化时无红外吸收。 简正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相当于 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带。
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每个 原子在空间有3个自由度,因此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共有3n个 自由度,即3n种运动状态。
3n种运动状态,包括3个整 个分子的质心沿x、y、z方向平 移运动和3个整个分子绕轴的转 动。这6种运动不是分子振动, 振动形式有(3n-6)种。
2c

12 / 2
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 cm-1
上述用经典方法来处理分子振动是宏观处理方法。
但真实分子的振动能量变化量子化;分子中基团间,基团中 化学键间相互影响,除化学键两端原子质量、力常数影响基 本振动频率外,还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化学环境)有关。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简正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篇文章来源于:安防知识网()
监控摄像机镜头角度和距离计算表
镜头毫米数与搭配的CCD
镜头焦距
(毫米数)搭配1/3 CCD搭配1/4 CCD二者角度差异
2.8mm89.9°75.6°14.3°
3.6mm75.7°62.2°13.5°
4mm69.9°57.0°12.9°
6mm50.0°39.8°10.2°
8mm38.5°30.4°8.1°
12mm26.2°20.5° 5.7°
16mm19.8°15.4° 4.4°
25mm10.6°8.3° 2.3°
60mm5.3°
1/3 CCD 搭配镜头拍摄范围的尺寸如下表所示
镜头焦距
(毫米数)距离5米(宽*高)距离10米(宽*高)距离15米(宽*高)
2.8mm13*9.8米26*19.5米39*29.3米
3.6mm8.5*6.4米17*12.8米25.5*19米
4mm8*6米16*12米24*18米
6mm5.5*4.1米11*8.3米16.5*12.4米
8mm3.5*2.6米7*5.3米10.5*7.9米
12mm2*1.5米4*3米6*4.5米
16mm1.5*1.1米3*2.3米 4.5*3.4米
25mm1.3*1米 2.5*1.9米 3.8*2.9米
60mm0.5* 0.4米1*0.75米
镜头焦距
(毫米数)距离20米(宽*高)距离30米(宽*高)
2.8mm52*39米78*58.5米
3.6mm34*25.5米51*38.3米
4mm32*24米48*36米
6mm22*16.5米33*24.8米
8mm14*10.5米21*15.8米
12mm8*6米12*9米
16mm6*4.5米9*6.8米
25mm5*3.8米7.5*5.6米
60mm
备注:同样毫米数的镜头搭配1/4 的CCD 芯片拍摄的范围和角度稍微窄一点,但是拍摄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要大一点,表中的数据为水平方向的现场角度,如果摄像机装在高处往低处监看时,视场角和拍摄范围要稍微大一些,但拍摄画面中的物体要稍微小一点
原文出处:/article/article_detail.aspx?aid=38256
if(!properExist){displayOfferProperties("middlePropertyData","propertyArea");}商品名称】8.0W红外灯【商品编号】0145【商品型号】ZY-8.0W-35【商品价格】市场价:550热卖价:398【商品备注】价格请咨询产品说明--做中国性价比最高的红外灯!红外灯夜视摄像有两大问题:一个是作用距离,另外一个是角度问题。

市场上的红外灯存在大量虚标红外灯作用距离的现象,标称100米,实际上,只能看到四、五十米。

致远人并不认为红外灯存在固定的照射距离,而必须和摄像机、镜头非常具体匹配应用,才能比较准确地标定其作用距离。

杭州致远科技本系列红外灯都做过大量各种环境测定,与本公司的摄像机、镜头配合使用,肯定能够达到标称距离。

这样,致远人真实地解决了红外灯照射的距离问题。

红外灯照射角度问题是红外灯的关键问题。

角度大,照射距离必然短;角度小,匹配大角度镜头,又出现“手电筒”效应。

致远人的办法是把红外灯的角度用镜头的焦距来表示,比如:红外灯ZY-4.2-4,其中“-4”指的是此红外灯与4毫米镜头匹配。

这样,致远人创造性地彻底解决了红外灯角度问题。

必须揭露的是,为了提高照射距离,市场上很多红外灯厂家超负载提高电压,导致红外灯很快坏掉,广大用户应提高警惕!产品特点:1、距离真实:与致远摄像机镜头配套,能够达到标称距离,在室内,远远超过标称值;2、角度齐全:四种角度,分别对应4毫米镜头、8毫米镜头、16毫米镜头、35毫米镜头,根据需要,适当选择;3\电源方便:额定电压AC220V,开关电源,低压170V,高压270V 角度齐全:正常工作;4、配套齐全:红外灯配套各种档次摄像机及专用镜头,货量充足,品种齐全,质优价廉。

ZY—8.0W—4适用于:f2.8mm、f4mm、f6mm镜头匹配镜头f2.8mmF1.2观看的距离摄像机15m470CBY20m480CBY30m480CBYX匹配镜头f4mmF1.2距离摄像机30m470CBY40m480CBY50m480CBYX匹配镜头f6mmF1.2距离摄像机
30m470CBY40m480CBY50m480CBYXZY—8.0W—8适用于:f6mm、f8mm镜头匹配镜头f6mmF1.2观看的距离摄像机
40m470CBY50m480CBY60m480CBYX匹配镜头f8mmF1.2距离摄像机40m470CBY50m480CBY60m480CBYXZY—8.0W—16适用SK 于:f12mm、f16mm镜头匹配镜头f12mmF1.2观看的距离摄像机50m470CBY65m480CBY80m480CBYX匹配镜头f16mmF1.2距离摄像机50m470CBY65m480CBY80m480CBYXZY—8.0W—35适用于:f16mm、f35mm镜头匹配镜头f16mmF1.2观看的距离摄像机80m470CBY100m480CBY120m480CBYX匹配镜头f35mmF2.0距离摄像机50m470CBY70m480CBY90m480CBYX尺寸:
175X130X115mm工作电压:220V红外夜视监控的三大技术八项问题。

80-120米红外方灯配16或35毫米镜头。

摄像机安装特点及要求
一、摄像机安装要求:
1、摄像机前端一定要比后端低大约2-4CM左右,这样安装是为了白天阳光正面照射镜头,造成画面白天反光,晚上灯光晚上过度曝光反白。

同时这样安装亦改善镜头进光量,图像清析度也提高了。

2、3.6MM、4MM镜头红外线摄像机, 上盖前面离镜头主体不可以遮盖1.5CM, 如超出了1.5CM可能造成晚上有光圈(光环), 朦胧, 图像不清析,反白现像.
3、6MM镜头红外线摄像机, 上盖前面离镜头主体不可以遮盖2CM, 如超出了2CM可能造成晚上有光圈(光环), 朦
胧, 图像不清析,反白现像.
4、晚上图像-边图像光, 另-边图像暗. 画面全白, 看不清物体, 朦胧, 这样的问题要检查: 摄像机前面或两边较近地方有没有物体档住红外线反射回灯源.
5、晚上有光圈(环) ,请先确定摄像机安装位罝距离物体或墙身是否只有3米距离,如只有3米距离,处理办法是把安装位罝超过3米或改用红外距离小一点摄像机(可选30米.15米)
6、选购红外灯摄像机要看环境来配置, 主要以下面几点来釆购配罝:
1. 办公场所20平方之内应选择30米红外, 如果要更好效果选择低照度,不要选择50米红外以上, 选择太强红外可能出现画面物体过份反白.
2. 30米红外线
3.6MM镜头在室外环境不宜选用, 应选择50米,一定要用30米红外3.6MM的, 建议采用低照度红外机.
3.如果安装环境比较光亮,例如摄像机监控生产线,灯光充足,那选枪型较好.
二、镜头使用场所及角度:
1、广角镜头:视角在90度以上,一般用于电梯轿箱内、大厅等小视距大视角场所;如2.8MM 2.5MM
2、视角在60度以上,一般用于5*5米左右场所;3.6MM
4MM
3、视角在50度以上,一般用于8-10米左右场所;6MM
4、视角在40度以上,一般用于10-18米左右场所;8MM
5、视角在30度以上,一般用于20-30米左右场所;12MM 16MM
6、视角在20度以上,一般用于30-50米左右场所;25MM
7、长焦镜头:视角在20度以内,焦距的范围从几十毫米到上百毫米,用于远距离监视
7、灵敏度的问题:摄像机灵敏度是红外夜视监控的核心部分。

灵敏度越好,对红外线的
感应能力也越强。

当然,灵敏度越好的摄像机价格也越昂贵。

一般来讲,50米以内的红外夜视系统,选用0.1-0.01Lux的摄像机就比较好;50米到100米范围的夜视系统应该选用0.01Lux或更低照度的摄像机;100米以上的夜视系统应选用0.001勒克斯以上的摄像机。

当然,和其它许多产品一样,摄像机虚标指标的现象也是特别严重。

我们曾拿过0.1Lux摄像机和一款号称0.0001勒克斯的摄像机作对比,后者竟不如前者。

8、距离的问题:一百个人做红外产品就有一百个红外夜视距离的标准。

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标准。

客户的标准是什么?是看清!什么可视距离,发现距离,这些不确定说法都是比较模糊。

不同档次的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几十倍。

所以说,一盏红外灯的作用距离,只能与非常确定的摄像机和镜头共同测定,才能标定其作用距离。

因为应用环境不同,最好留有一定余量。

红外夜视到底能做多远?技术到家,100米以上的红外夜视系统并不是什么难事。

技术到家,指的是必须同时精通红外灯技术,红外感应摄像机技术和红外感应镜头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