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第4课时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第4课时)习题课选修4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第4课时)习题课选修4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4课时)习题课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溶液都是中性的B.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无关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c(OH-)>c(H+)D.NaHCO3溶液显酸性答案 C解析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所以A错;盐溶液的酸碱性和盐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所以B错;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决于溶液中c(OH-)和c(H+)的相对大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说明溶液中c(OH-)>c(H+),所以C对;NaHCO3虽是酸式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D错。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答案 B解析 NH4Cl溶液中,NH+4自然水解,没受另外因素的影响;NH4HSO4溶液中,NH+4水解受到H+的抑制;而在CH3COONH4和NH4HCO3溶液中,NH+4水解分别受到CH3COO-和HCO-3水解的促进。

故c(NH+4)最大的是NH4HSO4溶液。

3.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固体产物是( )A.无水三氯化铁 B.氢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答案 D解析在FeCl3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FeCl3+3H2O Fe(OH)3+3HCl,在不断加热条件下,水解平衡右移,当水分减少时,HCl不断挥发,进一步导致水解平衡右移,当蒸干时,可得到Fe(OH)3,再灼烧又使Fe(OH)3分解:2Fe(OH)3=====△Fe2O3+3H2O,最后得Fe2O3。

4.把0.02 mol·L-1CH3COOH溶液和0.01 mol·L-1NaOH溶液以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Na+)B.c(CH3COOH)>c(CH3COO-)C.2c(H+)=c(CH3COO-)-c(CH3COOH)D .c (CH 3COOH)+c (CH 3COO -)=0.02 mol·L -1答案 A解析 溶液混合后,二者反,但CH 3COOH 过量,故为CH 3COONa 和CH 3COOH 的混合体系。

高二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推荐文章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热度: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热度:高中化学关于乙炔和炔烃的练习题热度: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的练习题热度:高中化学关于乙烯烯烃的练习题和答案热度:勤做练习题是高二化学生活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也是提高高二化学成绩的唯一可行方法。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二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做完记得及时校对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4练习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是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 3/2 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kJ/mol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

选修4化学各章节习题(带答案)

选修4化学各章节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D.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化学键H—H Cl—Cl Cl—H键能/(kJ·mol-1) 436 243 431请计算H2(g)+Cl2A.+862 kJ·mol-1 B.+679 kJ·mol-1 C.-183 kJ·mol-1 D.+183 kJ·mol-14.白磷的化学式为P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如图)。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十氧化四磷(P4O10),在十氧化四磷分子里只存在P—O和P===O两种共价键。

已知键能:P—O 360 kJ·mol-1;P===O 585 kJ·mol-1;P—P 198 kJ·mol-1;O===O 498 kJ·mol-1。

请问:在P4(s)+5O2(g)===P4O10(s)中,ΔH=______________。

5.对放热反应:A+B===C+D,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E A、E B、E C、E D分别表示物质A、B、C、D所具有的能量 ( )A.E A>E B B.E A>E B+E C C.E A+E B>E C+E D D.E A+E B<E C+E D.由上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C .A 具有的能量高于B 和C 具有的能量总和D .A ―→B+C 是吸热反应,则B +C ―→A 必然是放热反应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2.已知H —H 键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 kJ·mol -1,H —N 键键能为391 kJ·mol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6)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

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5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P6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或kJ?mol-1 。

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高二化学选修4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高二化学选修4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高二化学选修4试题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答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Delta;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Delta;H=-241.8 kJ/mol。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四、习题参考答案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化学平衡与溶液习题1:在500 mL 0.1 mol/L HCl 溶液中加入1 g KCl,求该溶液的pH值。

首先,计算K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KCl) = 39.1 + 35.5 = 74.6 g/mol摩尔量(KCl) = 质量(KCl) / 摩尔质量(KCl) = 1g / 74.6g/mol = 0.0134 mol然后,计算盐酸(H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HCl) = 1.0 + 35.5 = 36.5 g/mol摩尔量(HCl) = 浓度(HCl) * 体积(HCl) = 0.1 mol/L * 0.5 L = 0.05 mol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关系,可知盐酸(HCl)反应完全后的物质摩尔量:KCl:HCl = 1:1,所以 KCl 的摩尔量 = HCl 的摩尔量 = 0.0134 mol所以,盐酸(HCl)与KCl反应后,生成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摩尔量为:氯离子(Cl-)的摩尔量 = 0.05 mol + 0.0134 mol = 0.0634 mol由此可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浓度(Cl-) = 摩尔量(Cl-) / 体积溶液 = 0.0634 mol / 0.5 L = 0.1268 mol/ L根据氯离子的浓度求溶液的pH值:pH = -lg[Cl-] = -lg(0.1268) ≈ 0.9所以该溶液的pH值约为0.9。

习题2:若已知 0.1 mol/L HCl 和 0.05 mol/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根据方程式可知,1 mol HCl 反应生成 1 mol NaCl。

所以 0.1 mol/L HCl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NaCl) = 23.0 + 35.5 = 58.5 g/mol所以生成的 NaCl 的质量为:质量(NaCl) = 摩尔质量(NaCl) *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量= 58.5 g/mol * 0.1 mol/L * 1 L = 5.85 g所以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 化学平衡中的数形结合问题[目标要求] 1.能根据化学反应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画出常见的图象。

2.会分析常见的关于化学平衡的图象。

一、表示平衡建立的图象 1.速率—时间图2.浓度—时间图 以H 2(g)+I 2(g)2HI(g)为例,按要求画出如下图象:要求:(1)容积为1 L 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H 2(g)、I 2(g)各1 mol ,平衡时HI 为1.2 mol 。

(2)在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I 。

二、表示平衡移动的图象 1.速率—时间图(1)如图①,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此图是增加反应物浓度引起的平衡移动。

(2)如图②,可能是改变什么条件引起的平衡移动?并判断其对应的化学反应的特点。

可能是升高温度引起的平衡移动,如果是升高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增大压强引起的平衡移动,如果是增大压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3)下列哪个反应一定不符合图象②__D__。

A .N 2(g)+3H 2(g)2NH 3(g) ΔH <0 B .NH 4Cl(aq)+H 2O(l)NH 3·H 2O(aq)+HCl(aq) ΔH >0 C .C(s)+H 2O(g)CO(g)+H 2(g) ΔH >0 D .H 2(g)+I 2(g)===2HI(g) ΔH <02.温度、压强、转化率、时间等之间三重关系的图象由此图可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理由是p 1时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故p 1>p 2,从p 1、p 2的关系又看出当压强大时,反应物的转化率α小,故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

1.可逆反应mA(g)B(g)+p C(s) ΔH =Q kJ·mol -1,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图中的两个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m >n ,Q >0B .m >n +p ,Q >0C .m >n ,Q <0D .m <n +p ,Q <0 答案 C解析 找准平衡点,即两曲线交叉点,然后条件改变后,根据v 正与v 逆的关系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得出结论。

2.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s)C(g)+q D(g),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 的物质的量分数D%与温度T 或压强p 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降温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C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m >p +qD .B 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A3.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升高了温度B .t 2时使用了催化剂C .t 3时增大了压强D .t 4时降低了温度 答案 B 4.I 2在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高温、高压 催化剂I 2(aq)+I -(aq)-3(aq)某I 2、、KI 混合溶液中,I -3的物质的量浓度c (I -3)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I 2(aq)+I -(aq)===I -3(aq)的ΔH <0B .若温度为T 1、T 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则K 1>K 2C .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 时,一定有v 正>v 逆 D .状态A 与状态B 相比,状态A 的c (I 2)大 答案 D解析 由图象知:c (I -3)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ΔH <0,A 正确;升高温度,可逆反应逆向移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即K 1>K 2,B正确;反应进行到状态D 时,c (I -3)<c 平(I -3),故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大,即v 正>v 逆,C 正确;状态A ―→状态B ,c (I -3)减小,化学平衡逆向移动,c (I 2)增大,即状态B 的c (I 2)大,D 错误。

1.取五等份NO 2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 2(g)N 2O 4(g) ΔH <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 2的百分含量(NO 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 )变化的关系图。

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 D解析 在恒容状态下,在五个相同的容器中同时通入等量的NO 2,反应相同的时间。

那么则有两种可能,一是已达到平衡状态,二是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仍然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假若,5个容器在反应相同的时间下,均已达到平衡,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 2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所以②正确;假若,5个容器中有未达到平衡状态的,那么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会出现温度高的NO 2转化得快,导致NO 2的百分含量少的情况。

在④中,图中的转折点为平衡状态,转折点左侧为未平衡状态,右侧为平衡状态,④正确。

2.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12N 2(g)+CO 2(g)ΔH =-373.4 kJ·mol -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 值减小,CO 的转化率降低,A 、B 错误;温度不变,K 值不变,C 正确;增加N 2的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 的转化率降低,D 错误。

3.如图是可逆反应A +2B2C +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

由此可推断(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 .D 可能是气体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 .A 、B 、C 、D 均为气体 答案 A解析 降温后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证明正反应放热,加压后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体积减小,D不可能是气体。

4.上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 +Y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 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X 、Y 、Z 均为气态C .X 和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 为气态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 >0 答案 C解析 根据图象,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例如1 000 kPa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Z 的体积分数增大,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逆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所以A 、D 错误;同样,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从1 000 kPa →100 kPa →10 kPa,随着压强的减小,Z 的体积分数增大,即随着压强的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C 正确。

5.有一化学平衡:m A(g)+nB(g)p C(g)+q D(g),如图是表示A 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m +n >p +qB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m +n <p +qC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m +n >p +qD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m +n <p +q 答案 A解析 此题是两个条件同时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的图象。

先固定一个条件不变,分析另一个条件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再固定这个条件不变,分析另一条件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温度不变,压强越大,A 的转化率越高,得出:m +n >p +q ;压强不变,温度越高,A 的转化率越大,得出:正反应吸热。

6.反应a M(g)+b N(g)P(g)+d Q(g)达到平衡时,M 的体积分数y (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z 表示反应开始时N 的物质的量与M 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z 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B .同压同z 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C .同温同z 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D .同温同压时,增加z ,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 B解析 由图象可知M 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Q 的体积分数增加。

比较两图可知同温时增加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Q 的体积分数减小。

同温同压时增加z ,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减小,因为N 的物质的量增加不定,因此A 、C 、D 选项错误,只有B 正确。

7.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 和B 发生反应:m A(g)+nB(g)C(g)+q D(g)。

(1)若开始时加入A 物质m mol ,欲使A 与B 的转化率相等,则加入B 物质________mol 。

(2)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 、B 后,在不同温度下C 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则T 1(填“>”、“<”或“=”)______T 2,该反应正反应方向的ΔH (填“>”、“<”或“=”)______0。

(3)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测得达到平衡时A 、B 、C 、D 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

①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该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 、B 、C 、D 各1 mol ,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__________。

②若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 、B 、C 、D 各1 mol ,则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__________。

答案 (1)n (2)> > (3)①增大 ②不变解析 (1)反应过程中体系中各物质的变化量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若使A 、B 的转化率相同,则需要按化学方程式中A 、B 的计量数之比投料,故当加入m mol A 时,应加入n mol B 。

(2)根据“先拐先平”,T 1>T 2,T 1时C%大于T 2时C%,即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 >0。

(3)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由于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体,故m +n >p +q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