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D故障代码编写规则

合集下载

新国标故障代码-中文版本

新国标故障代码-中文版本

10
附加制动器动作故障
11
楼层盖板开关故障
12
外部信号异常
13 14 15
PErrS 单板硬件故障 ErrErrprom 数据错误 主辅数据校验异常或mcu 通讯异常
16
参数异常
注:故障需手动复位,长按红色STOP按钮,保持3秒即可
5
左扶手
右扶手测速故障 上梯级缺失 下梯级缺失 工作制动器打开故障
Err06 Err07 Err08
Err09 主机抱闸与抱闸打开开关状态不一致 1:制动后机械开关反馈无效 2:启动时附加制动开关有效 3:启动时没有打开附加制动器 4:附加制动开关有效时,上行启动运行超过 Err10 10 安全电路 秒 板故障码 5:运行中附加制动器开关有效 6:运行中附加制动器接触器断开 Err11 正常状态下盖板开关信号有效 1:停车状态下有AB 脉冲 2:启动后4 秒内无AB 脉冲 3:上梯级信号间AB 信号少于设定值 Err12 4:下梯级信号间AB 信号少于设定值 5:左扶手脉冲过快 6:右扶手脉冲过快 7:两路检修信号不一致 1~4:继电器反馈错误 Err13 5:ErrErrprom 初始化失败 6:上电RAM 校验错误 Err14 1~15:数据校验错误 Err15 101~103:通讯错误 104:上电主辅通讯失败 101:最大制停距离1.2 倍脉冲数计算错误 Err16 102:梯级间AB 脉冲数计算错误 103:每秒脉冲数计算错误
序号
1 2 3 4
故障名称
超速1.2倍 超速1.4倍 非操纵逆转 制停超距故障
故 障 码
注 释 (故障说明前的数字为故障子码)
标签尺寸:长150MM,宽80MM
Err01 扶梯超速或者梯速检测传感器位置异常 Err02 Err03 梯速检测信号接反(X15、X16)或者梯速检测 传感器位置校正

最新SD故障代码编写规则

最新SD故障代码编写规则

发动机故障代码编写规则1 1. 规则2 1.1故障代码形式: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2 1.2.1第1位:处理方式23 出现故障后的处理情况。

分为:整机更换、换零件、换总成件、换相关件、24 修复、补件、换油、故障检查、待处理、(底盘)相关处理。

其代码及说明如下:251.1.2第2位:故障类别2627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及其消除故障的难易程度,将故障分为四类28具体划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900-1997汽车整车产品质量29检验评定方中附录G:汽车故障模式及其类别。

详见表1。

301.2.3第3、4位:故障现象。

31根据日常出现故障,将现象按下表划分并编码:321.2.4第5、6、7、8位;零件代码也称零件结构代码。

33其中5、6位为总成或部件编码,第7、8位为零件在本总成或部件中的编码。

34现行的零件代码是按技术部门零件代码标准。

1.2.5第9位:零件故障发生的原因。

3536按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因素“人”、“机”、“料”、“法”、“环”及非产品质量37因素(外部因素),其编码如表所示:381.2.6第10、11位:故障模式。

39根据日常出现的故障,将其模式按下表划分并编码:40代码编写实例2.1故障代码的含义412.1.1该故障引起的后果(对整机而言是致命的、严重的、还是一般的、轻微4243的)。

2.1.2该故障发生的现象、状态。

44 2.1.3该故障发生在哪一个总成(部件)上的哪一个零件。

45 2.1.4该故障是由产品质量中哪个因素引起或非产品质量因素引起。

46 2.1.5该故障的表现形式。

47 2.2实例48 2.2.1故障代码: 49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69 该代码含义为:连杆轴瓦剥落产生异响,属Ⅲ类故障(一般故障),处理方式70 为换件。

维修手册中合理组织故障代码和故障描述

维修手册中合理组织故障代码和故障描述

维修手册中合理组织故障代码和故障描述在维修手册中,合理组织故障代码和故障描述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故障,还能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组织故障代码和故障描述,以及其在维修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故障代码的组织在维修手册中,故障代码是一种标识和分类故障的方式。

通过给每个故障分配一个独特的代码,可以方便维修人员快速查找和定位故障。

因此,合理组织故障代码至关重要。

首先,故障代码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可以根据故障的性质、部件或系统进行分类,将相似的故障代码放在一起。

这样做的好处是,维修人员可以根据故障的特征和代码的分类,快速找到相关的故障信息。

其次,故障代码应该尽量简洁明了。

代码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性,避免使用过长或难以理解的代码。

同时,代码的命名应该具有一定的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故障的特征。

这样一来,维修人员在查找和使用故障代码时会更加方便和高效。

最后,故障代码应该具备一定的扩展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故障可能会不断出现。

因此,在组织故障代码时,应该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为其留出一定的空间。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修改和更新维修手册,提高其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二、故障描述的组织故障描述是对故障现象进行详细描述的文字说明。

它能够帮助维修人员更好地理解故障的性质和特征,从而采取正确的维修措施。

因此,在维修手册中,合理组织故障描述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故障描述应该准确、清晰地反映故障现象。

维修人员在读取故障描述时,应该能够直观地了解故障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因此,故障描述应该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而是要用具体、明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其次,故障描述应该具备一定的层次结构。

可以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或其他因素进行分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维修人员可以根据故障的分类和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查找和阅读相关的故障描述,提高维修效率。

最后,故障描述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

五故障码存储器讲解

五故障码存储器讲解

故障代码一、故障代码存储器故障代码是以列表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有时以队列形式查询),存储了最近的五个故障代码,包含在列表中的代码有显示在表上的信息记录(代码是个例子)。

故障代码位置、主码、副码、当前显示是通过换档选择器或Pro-Link® 故障诊断仪来显示的。

点火周期计数器和事件计数器信息仅通过故障诊断仪来显示。

Pro-Link® 9000 DDR 进一步的说明在附录J中有介绍。

下面的段落是代码列表不同部分的定义:A. 代码位置.在代码列表中代码占用的位置。

位置是以D1到D5的形式被显示(代码列表位置#1到代码列表位置#5)。

B. 主代码。

ECU故障检测的一般条件和范围。

C. 副代码。

故障检测中涉及到主代码的特殊范围和条件。

D. 当前显示。

当一个故障代码是活动的时的显示。

在换档选择器上的MODE指示器的LED是亮的或故障诊断仪上显示YES。

.E. 点火周期计数器。

确定非活动故障码从故障列表中被自动清除。

计数器在每一次正常的ECU电源关闭发生时被增加(点火被关闭)。

计数器超过25时非活动故障码从故障列表中被清除。

F. 事件计数器。

一个故障码在计数器中出现的次数。

如果一个故障码已经在故障列表中而这个故障码又被检测到,这个故障码将被移动到位置1(d1)激活显示(MODE)开启,点火周期计数器被清除,1被加入到事件计数器。

二、故障码读取和清除故障码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读取和清除,通过Pro-Link® 9000故障诊断仪或通过插入故障显示模式用换档选择器显示窗读取和清除。

在本手册的附录J中对Pro-Link® 9000故障诊断仪中各种工具提供了简要描述。

在本章中引用的用插入故障显示模式读取和清除故障码的方法是依靠本身提供的在换档选择器上的按钮来实现的。

故障显示模式可以在车辆有一定速度时插入来检测故障码,活动故障码仅能在输出速度为零和没有活动的输出速度传感器故障时才能被清除。

电能表以及卡表故障代码,告警条件及判断

电能表以及卡表故障代码,告警条件及判断

三相电能表、卡表故障代码告警条件及判断课程培训第1章智能电表异常显示代码知识点:电表故障类异常提示事件类异常提示电表状态提示IC卡相关提示电表需要通过显示提示的异常有以下4类.下面对各类异常的提示代码进行定义.所有异常提示的均以Err-作为前缀,代码为两位BCD数字.对于已经在液晶屏上有提示符号的将不再定义,按照型式规范中相关说明执行.一、电表故障类异常提示此类异常一旦发生需要将显示的循环显示功能暂停,液晶屏固定显示该异常代码.异常名称异常类型异常代码备注控制回路错误电表故障Err-01ESAM错误电表故障Err-02内卡初始化错误电表故障Err-03时钟电池电压低电表故障Err-04内部程序错误电表故障Err-05无意义存储器故障或损坏电表故障Err-06时钟故障电表故障Err-08二、事件类异常提示此类异常一旦发生需要在显示的循环显示的第一屏插入显示该异常代码.异常名称异常类型异常代码备注三、电表状态提示此类异常一旦发生需要在显示的循环显示的第一屏插入显示该异常代码.目前此类异常只有停电显示电池欠压、透支状态两种,但是目前这两种异常均有液晶提示符号,因此不另外定义.四、IC卡相关提示此类异常为IC卡处理过程中发生异常需要在卡处理结束后进行提示.五、已经在液晶屏上有提示符号异常第2章故障代码说明知识点:故障解释说明异常名称异常类型异常代码常见故障解释说明备注控制回路错误电表故障Err-01当剩余金额为0元时,电表继电器断开,触发控制开关断电.当开关或电表出现异常电能表仍能继续用电时,当递减1kWh后,液晶显示“ERR-01”;此时断电后,“ERR-01”消失,再继续走1kWh后电表液晶显示“ERR-01”,当用户购电后,会自动扣除透支电费,“ERR-01”消失.继电器故障,继电器的命令状态与实际状态不一致则报此错误.ESAM错误(对ESAM复位、读、写等操作失败) 电表故障Err-02安全芯片ESAM出现故障,需更换ESAM或电能表进行维修.1、远程表发身份认证命令、本地表插用户卡2、ESAM存在故障.可重点检测一下ESAM硬件是否存在故障,比如芯片插反、虚焊、连锡等.内卡初始化错误电表故障Err-03存储于EEPROM中两处任何一次的购电信息校验和不对,此错误只有本地表才有.如果EEPROM没问题的话,插预置卡即可消除此错误.时钟电池电压低电表故障Err-04电池电压低,液晶有电池显示“”符号,如果停电后,电表时间会丢失,此时需要更换电能表.时钟电池电压低于即报此错误,时钟电池电压每分钟检测一次.内部程序错误电表故障Err-05 电量计算的全局变量校验和不对. 无意义存储器故障或损坏电表故障Err-06 内部的EEPROM读写故障.时钟故障电表故障Err-08 时间错误,需要观察电表时间是否有问题.电表硬时钟故障,硬件时钟不能进行正常的读写报此错误.IC卡)卡文件格式不合法(包括帧头错,帧尾错,效验错)IC卡相关提示Err-25卡类型错IC卡相关提示Err-26(如果用户卡或者现场参数卡的用户类型与参数预制卡的用户类型不一致,插入用户卡或者现场参数卡会出现该提示.)已经开过户的新开户卡(新开户卡回写区有数据)IC卡相关提示Err-27已经开过户的新开户卡(已经用过的开户卡,插入未开户的表中,要求2只表的表号一致.)其他错误(卡片选择文件错,读文件错,些文件错等)IC卡相关提示Err-28表号错、购电次数不为1的开户卡等会出现“ERR-28”过载事件类异常Err-51用户使用负荷大于的倍的最大电流时,电表轮显“Err-51”电流严重不平衡事件类异常Err-52 对单相表无意义过压事件类异常Err-53 电压大于倍Un功率因数超限Err-54 用户环境功率因数小于,电表轮显“Err-54”超有功需量报警事件事件类异常Err-55有功电能方向改变(双向计量除外)事件类异常Err-56进出线反了,会提示‘Err-56’,液晶有“”闪烁.第3章事件判断设定值范围及其默认设定值知识点:事件名称设定值范围默认设定值允许误差序号事件名称设定值范围默认设定值允许误差1欠压1. 欠压事件电压触发上限定值范围:70%~90%参比电压,最小设定值级差78%参比电压3%2. 欠压事件判定延时时间定值范围:10s~99s,最小设定值级差1s60s±2s2过压1. 过压事件电压触发下限定值范围:110%~130%参比电压,最小设定值级差120%参比电压3%2. 过压事件判定延时时间定值范围:10s~99s,最小设定值级差1s60s±2s3过流1. 过流事件电流触发下限定值范围:~,最小设定值级差0.1A3%2. 过流事件判定延时时间定值范围:10s~99s,最小设定值级差1s60s±2s4断流1. 断流事件电压触发下限定值范围:60%~85%参比电压,最小设定值级差60%参比电压3%2. 断流事件电流触发上限定值范围:%~5%额定(基本)电流,最小设定值级差%额定(基本)电流3. 断流事件判定延时时间定值范围:10s~99s,最小设定值级差1s60s±2s5电压不平衡1. 电压不平衡率限值定值范围:10%~99%,最小设定值级差%30%5%2. 电压不平衡率判定延时时间定值范围:10s~99s,最小设定值级差1s60s±2s(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

sd指令中文资料

sd指令中文资料

一概述1. SD总线模式下CLK:时钟信号CMD:双向命令和响应信号DAT0-3:双向数据信号VDD,VSS:电源和地信号SD模式下允许有一个主机, 多个从机(即多个卡), 主机可以给从机分别地址. 主机发命令有些命令是发送给指定的从机,有些命令可以以广播形式发送.SD模式下可以选择总线宽度, 即选用几根DAT信号线, 可以在主机初始化后设置.2. SD总线协议SD模式下的命令和数据流都有一个开始位和结束位.>命令: 是在CMD上传输的用于启动一个操作的比特流. 由主机发往从机, 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广播的.>响应: 是在CMD上传输的用于之前命令回答的比特流. 由从机发往主机.>数据: 是在DAT上传输的比特流, 双向传输.无响应模式无数据模式多块读操作模式多块写操作模式命令格式响应格式数据格式SD卡上电后会自动初始化,通过给卡发送CMD0也可以复位卡.二.SD卡命令描述.1.广播命令:给所有卡都发送, 某些命令需要响应.2.点对点命令给指定地址的卡发送, 需要响应.SD卡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1.卡识别模式.主机上电复位后即处于此模式,它会在总线上等待卡. 卡复位后也处于此模式, 直到SEND_RCA(CMD3)命令到来.2.数据传输模式.卡收到SEND_RCA(CMD3)命令后即进入此模式. 主机识别到卡后也进入此模式.卡状态和工作模式对照表1.卡识别模式.此模式下主机复位总线所有的卡, 验证工作电压, 询问卡的地址. 这个模式下所有数据的传输都是只通过CMD线来完成.1)卡的复位.当卡上电或收到GO_IDLE_STATE (CMD0)命令后, 卡即进入Idle State状态. 此时卡将其RCA设为0, 相关寄存器设为传输稳定的最优模式.2)工作电压验证每个卡的最高和最低工作电压存储在OCR. 只有当电压比配时, CID和CSD的数据才能正常传输给主机.SD_SEND_OP_COND (ACMD41)命令用来判断卡的工作电压是否符合, 如果不符合的话, 卡应该放弃总线操作, 进入Inactive State状态. 在发送SD_SEND_OP_COND (ACMD41)命令前记得要首先发送APP_CMD (CMD55).卡的状态变换图.ACMD41命令响应中的BUSY位也用于卡表示其还没准备好, 主机此时应重发ACMD41命令,直到卡准备好.主机在这个阶段的ACMD41中不允许改变工作电压, 如果确实想改变的话, 应该先发送CMD0, 然后再发送改变后的ACMD41.GO_INACTIVE_STATE (CMD15)命令用于使指定地址的卡进入Inactive State模式.3)卡识别过程.ALL_SEND_CID (CMD2)命令用于获取卡的CID信息, 如果卡处于Ready State, 它就会在CMD线上传送它的CID信息, 然后进入Identification State模式. 紧接着发送CMD3 (SEND_RELATIVE_ADDR)命令, 用于设置卡新的地址. 卡收到新的地址后进入Stand-by State 模式.2.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模式下卡的状态转变图进入数据传输模式后, 主机先不停的发送SEND_CSD (CMD9)命令获取卡的CSD信息. SET_DSR (CMD4)用于设置卡的DSR寄存器, 包括数据总线宽度, 总线上卡的数目, 总线频率, 当设置成功后, 卡的工作频率也随之改变. 此步操作是可选的.CMD7命令用于使指定地址的卡进入传输模式, 任何指定时刻只能有一个卡处于传输模式.传输模式下所有的数据传输都是点对点的, 并且所有有地址的命令都需要有响应..所有读命令都可以由CMD12命令停止,之后卡进入Transfer State. 读命令包括单块读(CMD17), 多块读(CMD18), 发送写保护(CMD30), 发送scr(ACMD51)和读模式一般命令(CMD56)..所有写命令都可以由CMD12命令停止. 写命令包括单块读(CMD24), 多块读(CMD25), 写CID(CMD26), 写CSD(CMD27),锁和解锁命令(CMD42)和写模式一般命令(CMD56)..当写命令传输完成后, 卡进入Programming State(传输成功)或Transfer State(传输失败).如果一个卡写操作被停止,但其前面数据的CRC和块长度正确, 数据还是会被写入..卡要提供写缓冲, 如果写缓冲已满并且卡处于Programming State, DAT0保持低BUSY. .写CID,CSD, 写保护, 擦除命令没有缓冲, 当这些命令没完时, 不应发送其他的数据传输命令..参数设置命令在卡被编程时是不允许发送的, 这些命令包括设置块长度(CMD16), 擦除块起始(CMD32)和擦除块结束(CMD33)..当卡正编程时读命令是禁止的..用CMD7使另一个卡进入Transfer State不会终止当前卡的编程和擦除, 当前卡会进入Disconnect State并且释放DAT线.. Disconnect State模式的卡可通过CMD7重新被选中,此时卡进入Programming State 并且使能busy信号.. CMD0或CMD15会终止卡的编程操作, 造成数据混乱, 此操作应禁止.1)总线宽度选择命令ACMD6命令用于选择总线宽度, 此命令只有在Transfer State有效. 应在CMD7命令后使用.2)块读命令块是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 在CSD (READ_BL_LEN)中定义, SD卡为固定的512B.每个块传输的后面都跟着一个CRC校验. CMD17(READ_SINGLE_BLOCK)用于传输单个块,传输完之后,卡进入Transfer State. CMD18 (READ_MULTIPLE_BLOCK)用于多个块的传输,直到收到一个CMD12命令.3)块写命令与块读命令类似, 每个块传输的后面都跟着一个CRC校验.卡写数据时会进行CRC校验.多块写比重复的单块写更能提高效率.如果CSD中的WRITE_BLK_MISALIGN没设置, 并且发送的数据不是块对齐的, 卡会设置状态寄存器中的ADDRESS_ERROR位,并且进入Receive-data-State状态等待停止命令.此时写操作也会停止, 并且卡会设置其的WP_VIOLATION位.如果写缓冲满的话, 卡会停止接受WRITE_BLOCK命令. 此时主机应发送SEND_STATUS (CMD13)命令, 卡返回数据的READY_FOR_DATA位标志卡是否准备好接受新的数据.在多块写操作中通过事先发送ACMD23命令可提高写速度. ACMD23用于定义接下来要写数据的块的数目. 每次多块写操作后, 这个值又被设为默认的1.ACMD22会使卡返回写成功的块数目.4)擦除命令擦除命令的顺序是: ERASE_WR_BLK_START(CMD32),ERASE_WR_BLK_END(CMD33)and ERASE (CMD38).如果(CMD38或(CMD32, 33)接收到出错信息, 卡会设置状态寄存器中的ERASE_SEQ_ERROR 位并且重新等待新的命令时序.如果接收到时序错误命令, 卡会设置其ERASE_RESET位并且重新等待新的命令时序.5)写保护管理三种机制:-.写保护物理开关-.卡内部写保护通过设置CSD中的WP_GRP_ENABLE位和WP_GRP_SIZE位, SET_WRITE_PROT和CLR_WRITE_PROT命令用来设置和清除保护机制.-. 密码保护.三. 时钟控制如果主机要发送1K的数据, 但是主机缓冲区只有512B, 那么主机可以在发送完前512B 后, 可以先停止时钟, 然后把后512B填充入缓冲区, 再启动时钟, 这样卡并不会检测要两次发送之间的间隔, 认为其是一次完整的数据发送过程.四 CRC校验1.CRC7CRC7用于所有的命令, 除R3以外的响应, 以及CID和CSD寄存器.2.CRC16CRC16用于数据块的校验五. 错误类型.1. CRC错误和命令非法错误命令的CRC校验出错, 卡设置其状态寄存器的COM_CRC_ERROR位.非法命令错误, 卡设置其状态寄存器的ILLEGAL_COMMAND位.非法命令包括:不支持的命令,未定义的命令以及当前状态不支持的命令.2. 读,写和擦除超时.卡应该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命令或返回移动的错误信息. 如果在指定的超时时间内主机收不到响应, 应认为卡停止工作, 应重新复位卡.六命令1. 命令类型:- bc不需要响应的广播命令.- bcr需要响应的广播命令. 每个卡都会独立的接收命令和发送响应.- ac点对点命令, DAT线上没数据- adtc点对点命令, DAT线上有数据所有命令均遵守上图中的格式, 总共48位. 首先是1个起始位0, 接着是1个方向位(主机发送位1), 6个命令位( 0-63 ), 32位参数(有些命令需要), CRC7位校验, 1个停止位.2.卡命令根据不同的类型分成了不同的Class, 见下表,其中Class0,2,4,5,8是每个卡都必须支持的命令, 不同的卡所支持的命令保存在CSD中.3.命令详细描述1)基本命令Class02)读命令Class23)写命令Class43)擦除命令Class54)应用特定命令Class8下表中的所有命令使用前都应先跟一个APP_CMD(CMD55)命令七. 卡状态转换表八. 应答.所有的应答都是通过CMD发送,不同的应答长度可能不同.总共有四种类型的应答.1. R1: 长度位48位.注意每个块传输完成后有一个BUSY位.2.R1b:与R1类似, 只是将BUSY位加入响应中.3.R2(CID CSD寄存器) : 长度为136位, CID为CMD2和CMD10的应答, CSD为CMD9的应答.4.R3(OCR寄存器):长度位48位. 作为ACMD41的应答.5.R6(RCA地址应答):长度为48位九. 卡的状态SD卡支持两种状态:-卡状态:与MMC卡兼容.-SD卡状态:扩充到了512位.1.卡状态:R1应答包含一个32位的卡状态.见下表.其中Type中的含义为:E:错误位. S:状态位. R:根据命令在响应中设置.X:根据在命令执行期间设置, 必须再次读此位才能获得命令执行后的情况.Clear Condition:A: 与卡的当前状态有关B: 总是与命令有关,无效的命令会清除此位.C: 通过读此位来清除下表指明了哪些命令可能使哪些位产生变化2.SD卡状态:这些位通过DAT线传输, 并伴有CRC16校验. 其是作为ACMD13的应答.十. 卡存储器形式.-块:块是基本读写命令的单位,它可以是固定的或可变的. 关于块的大小以及其是否可变性存储在CSD中.-扇区:扇区是擦除命令的单位, 它是固定的值,保存在CSD中.十一. 时序图时序图中字母含义:1.命令和应答1)卡识别和卡工作电压确认模式:CMD2,ACMD412)地址分配模式:CMD33)数据传输模式:4)命令结束->下一个命令:5)两个命令直接1)单块读:CMD172)多块读:读过程时序.停止命令时序3.数据写1)单块写:注意Busy信号.2)多块写:多块写命令时序停止命令时序卡主动停止时的时序十二.寄存器.SD卡有六个寄存器OCR, CID, CSD, RCA, DSR and SCR. 其中前四个保存卡的特定信息, 后两个用来对卡进行配置.1.OCR寄存器:保存有卡支持的工作电压, 支持的话相应的位置1,否则为0.2.CID:保存有卡的身份信息.3.CSD保存有如何访问卡的信息.TAAC定义了数据访问的异步时间部分. NSAC为数据访问最坏需要的异步时间.TRAN_SPEED定义了单条DAT线上的最快速度:CCC:SD卡支持的命令集READ_BL_LEN:最大读块长度. WRITE_BL_LEN等于READ_BL_LENDSR_IMP: DSR寄存器是否允许配置, 1为允许,0为不允许.FILE_FORMAT: SD卡上的文件格式.4.RCA保存有卡的地址信息.5.DSR用于配置卡, 默认值为0x4046.SCR寄存器也保存有卡的特定信息.SD_BUS_WIDTHS指明卡支持的传输类型.第二部分 S3C2410 SD卡控制器一 SDI操作1.CPU寄存器设置过程.1)正确设置SDICON寄存器.2)正确设置SDIPRE寄存器.3)等待74个时钟信号初始卡.2.CMD命令发送过程.1)向SDICARG寄存器中写入发送的参数.2)确定命令类型并且通过设置SDICCON[8]来启动命令.3)确定命令是否发送完成. 没应答的话看SDICSTA[11], 有应答的话看SDICSTA[9].4)清除SDICSTA中的相应位.3.数据传输过程.1)向SDITIMER中写入超时值.2)向SDIBSIZE中写入块大小的值.3)设置块模式,总线宽度等, 通过SDIDCON启动传输.4)通过SDIFSTA检查TxFIFO是否可用, 再通过SDIDAT写入发送数据.5)通过SDIFSTA检查RxFIFO是否可用, 再通过SDIDAT读入接收数据.6)通过检查SDIDSTA[4]确定传输过程已完成.7)清除SDIDSTA中的相应位.4. SDIO有两种工作模式,中断和读等待模式.二. SDI寄存器.1.SDICON:SDI控制寄存器字节序类型:Type A: D[7:0] D[15:8] D[23:16] D[31:24]Type B: D[31:24] D[23:16] D[15:8] D[7:0]2.SDIPRE:波特率预分频寄存器.4. SDICCON:SDI命令控制寄存器.5. SDICSTA:SDI命令状态寄存器.6.SDIRSP0-SDIRSP3:命令响应寄存器8. SDIBSIZE:SDI块大小寄存器.9. SDIDCON:SDI数据控制寄存器10. SDIDCNT:SDI数据维持寄存器.12. SDIFSTA:SDI FIFO状态寄存器13. SDIDAT:SDI数据寄存器。

故障代码注释

故障代码注释

〈2〉故障代码中的第二位表示所属机构: “0”代表通用故障,即此类型故障 影响所有机构(RTC-起升、大车、小车, QC-起升、大车、小车、俯仰),故障代码 应为:X0XXX “1”代表此类型故障影响大于等于 两个机构,故障的代码应为:X1XXX “2”代表此类型故障只影响起升机 构,故障代码应为:X2XXX
“3”代表此类型故障只影响大车机 构,故障代码应为:X3XXX “4”代表此类型故障只影响小车机 构,故障代码应为:X4XXX “5”代表此类型故障只影响俯仰机 构,故障代码应为:X5XXX “6”代表此类型故障影响辅助机构。
〈3〉说明 当故障代码的第一位为2时,只有两 种情况: 1、20XXX=〉此故障代码只对应 CMS的PLC故障,如I/O ERROR CMS(3CPU),因有的项目CMS的PLC故障 时影响大车运行。 2、26XXX=〉此故障代码对应除 CMS的PLC故障外的所有轻故障。
故障代码注释
〈1〉故障代码第一位代表故障的类型: “1”代表连锁故障,此类型故障影 响机构主控或机构运行,在程序中可以写 在机构的主控连锁中,也可以写在机构的 运行连锁中。 “2”代表轻故障,此类型故障既不 影响机构主控也不影响机构运行,仅作为 报警和GP显示用。故障代码为26XXX。 “3”代表重故障,此类型故障影响 机构主控或机构运行,在程序中可以写在 机构主控中,也可以写在机构运行连锁中。
〈4〉举例
〈5〉检测点(故障点),记忆点 上表格中FAULT列中写“1”的故障, 其对应的MB点在程序中用记忆点。 上表格中FAULT 列中写“0”的故障, 其对应的MB点在程序中用检测点(故障 点)。
谢谢欣赏

技术规范 与故障代码

技术规范 与故障代码
J1939 数据通信接口 - 更新速率异常。电子控制模 块 (ECM) 在 SAE J1939 数据通信接口上与其他设备 失去通信。
可能起动困难和粗暴运转。
发动机转速限制在无 VSS 参数值的最大发动 机转速。巡航控制、减档保护和道路车速调速 器将不能工作。
FAULT CODE {LAMP}
242 {Amber}
245 {Amber} 269 {Red} 271 {Amber} 272 {Amber}
285 {Amber}
286 {Amber}
418 {Red} 426 {Red} 427 {Red}
428 {Amber}
J1587 PID(P) SID(S) {FMI} P84 {10}
S033 {4} S217 {2} S126 {4} S126 {3}
S231 {9}
S231 {13}
P091 {2}
P372 {2}
S248 {9} P108 {2} P251 {2} S001 {5}
可能冒白烟。如果受 ECM 控制,风扇将保持 运转。无进气歧管空气温度的发动机保护。
在报警之后,功率逐渐下降的速度急剧增加。 如果停机保护特性已启用,发动机将在红色停 机指示灯开始闪亮 30 秒后停止运行。 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功率下降。
停止向喷油器供油,直到发动机转速降低到超 速极限以下。
可能起动困难和粗暴运转。
进气歧管 1 压力传感器电路 - 电压高于正常值或对 高压电源短路。检测到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电路中信 号电压偏高。
进气歧管 1 压力传感器电路 - 电压低于正常值或对 低压电源短路。在进气歧管压力电路中检测到低信号 电压或开路。
油门踏板或操纵杆位置传感器 1 电路 - 电压高于正 常值或对高压电源短路。检测到油门踏板位置 1 电路 上电压偏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故障代码编写规则
1.规则
1.1故障代码形式:
1.2.1第1位:处理方式
出现故障后的处理情况。

分为:整机更换、换零件、换总成件、换相关件、修复、补件、换油、故障检查、待处理、(底盘)相关处理。

其代码及说明如下:
1.1.2第2位:故障类别
附录G:汽车故障模式及其类别。

详见表1。

1.2.3第3、4位:故障现象。

根据日常出现故障,将现象按下表划分并编码:
其中5、6位为总成或部件编码,第7、8位为零件在本总成或部件中的编码。

现行的零件代码是按技术部门零件代码标准。

1.2.5第9位:零件故障发生的原因。

按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因素“人”、“机”、“料”、“法”、“环”及非产品质量因素(外部因素),
1.2.6第10、11位:故障模式。

根据日常出现的故障,将其模式按下表划分并编码:
代码编写实例
2.1故障代码的含义
2.1.1该故障引起的后果(对整机而言是致命的、严重的、还是一般的、轻微的)。

2.1.2该故障发生的现象、状态。

2.1.3该故障发生在哪一个总成(部件)上的哪一个零件。

2.1.4该故障是由产品质量中哪个因素引起或非产品质量因素引起。

2.1.5该故障的表现形式。

2.2实例
2.2.1故障代码:
该代码含义为:连杆轴瓦剥落产生异响,属Ⅲ类故障(一般故障),处理方式为换件。

2.2.2故障代码:
该代码含义为:第一道活塞环断拉伤缸套产生窜气窜油,属Ⅱ类故障,是由活塞环质量差引起,处理方式为换相关件。

2.2.3某一故障表现为“异响”,发生故障里程为2000km,拆检发现是由于连杆螺栓松而断引起打烂机体。

分析如下:
a、由于机体、连杆总成、连杆轴瓦已损坏,故处理方式为“更换相关件”。

b、该故障后果损坏机体,且机体不能用焊补方修复。

因此该故障类别为“Ⅰ类”——类别。

c、发生此故障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异常”——现象。

d、拆检发现为连杆螺栓松引起,连杆螺栓——故障件。

e、原因为“装配没拧紧”——“人”的因素造成。

f、故障件发生该故障时的表现形式为“松动”——模式。

所以该故障代码为“R1080611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