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价值白皮书(2017)
中国数字经济白皮书(2017)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年7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断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迸发,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重塑社会治理格局。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同比增长18.9%,占GDP比重达到30.3%,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增势稳定,结构优化,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融合部分成为增长主要引擎,面向数字经济的社会治理模式在摸索中不断创新。
数字经济在各行业中的发展出现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占本行业增加值比重呈现出三产高于二产、二产高于一产的典型特征。
2016年,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29.6%,工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17.0%,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 6.2%。
报告编制了中国数字经济指数(Digital Economy Index,简称DEI指数)。
DEI指数表明,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DEI预警指数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冷热适中”,处于正常运行区间。
预计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在“正常”区间上部和“趋热”区间下部波动调整。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还面临很多问题与瓶颈,主要是新型生产力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人才和投融资体制还无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经济主要领域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较多障碍,国际化拓展刚刚起步,数字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经济治理面临全新挑战,全球竞争和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
工业互联网 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是将物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智能制造体系,利用数字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全业务流程、全工序和全层次实现从资源规划到成品提供的智能化灵活的生产过程的总称。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料供应链和消费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化的信息和物联网的结合,以及网络中开发智能化的监控管理,形成“最短周期”的智能制造系统。
通过工业互联网,企业可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全程可追溯的供应链开放式分布式化、高效互联的大尺度型“互联网制造”,从而在行业内赢得优势。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公共服务、增进能源效率,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此外,工业互联网可以帮助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实现从制造业型经济向智能制造业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加速全球化经济进程,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创新。
工业互联网APP发展白皮书+(2018)

1 概念工业互联网APP(以下简称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重要成果。
工业APP是面向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业务(设计、生产、实验、使用、保障、交易、服务等)的场景需求,把工业产品及相关技术过程中的知识、最佳实践及技术诀窍封装成应用软件。
其本质是企业知识和技术诀窍的模型化、模块化、标准化和软件化,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显性化、公有化、组织化、系统化,极大地便利了知识的应用和复用。
相对于传统工业软件,工业APP具有轻量化、定制化、专用化、灵活和复用的特点。
用户复用工业APP而被快速赋能,机器复用工业APP而快速优化,工业企业复用工业APP实现对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有利于推进工业APP的开发、应用及共享,形成生态环境,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复用,把知识经济推向新的时代。
1.1工业APP的形成知识承载方式的变迁。
知识最初只存在于人脑,后来人与知识分离,知识以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外化于竹简、布帛和纸张上。
直到计算机出现,诸如机械、电子物理、化学等领域专业知识,工业生产实践经验及诀窍,基于已知工业机理构建的各类模型,逐步进入了计算机,形成早期的工业软件。
工业APP的出现促进了工业技术沉淀、传播和应用效率的极大提升。
目前知识的形成方式有两种。
大量的工业知识靠人形成,1保存在人脑、图文文献等载体中。
这种方式不利于传承,不利于持续改进,不利于知识管理。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还要将知识标准化、代码化,固化在软件中。
还有大量的知识隐藏在数据之中,需要通过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对现有的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找到故障模式、缺陷特征、最佳工艺参数等人难把握的知识,将其固化在软件中。
封装了工业知识的智能工业APP,对人和机器快速高效赋能,突破了知识应用对人脑和人体所在时空的限制,最终直接驱动工业设备及工业业务,在赛博空间(Cyberspace)形成强大数字劳动力,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白皮书目录一、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提出的原因 (7)(一)工业互联网应用浪潮来袭 (7)(二)联盟需构建先导性的标准化模型 (7)(三)为企业提供一个便利的自我评价工具 (8)(四)为政产研用搭建一个持续透明的信息窗口 (8)二、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模型 (9)(一)评估模型的架构 (9)1、三大核心要素 (9)2、两大目标对象 (10)3、十三个关键能力和能力等级 (11)(二)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 (19)1、具体指标 (19)2、权重设置 (21)三、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模型的应用和试评估 (23)(一)应用方法 (23)1、指标量化采集 (23)2、实时结果计算 (23)3、对应星级评定 (24)(二)试评估结果分析 (25)1、工业互联网成熟度总体能力水平 (25)2、工业互联网成熟度单项能力水平 (27)3、离散型与流程型行业成熟度比较 (28)四、下一步落地与实践 (30)(一)动态优化评估指标和评估问卷 (30)(二)推进在线评估服务平台建设 (31)(三)提供评估诊断和咨询服务 (32)(四)公开发布成熟度评估报告 (32)附件1:术语和缩略语 (33)附件2:国内外相关成熟度评估理论研究 (35)参考文献 (39)图表目录图表 1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三大核心要素 (10)图表 2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的关键能力 (11)图表 3 智能设备联网能力等级 (12)图表 4 信息网络设施能力等级 (12)图表 5 生产资源连接能力等级 (13)图表 6 横向集成能力等级 (13)图表 7 纵向集成能力等级 (14)图表 8 端到端集成能力等级(离散) (15)图表 9 端到端集成能力等级(流程) (15)图表 10 运营智能决策能力等级 (16)图表 11 产品生命周期优化能力等级 (16)图表 12 生产智能管理能力等级 (17)图表 13 供应链优化能力等级 (17)图表 14 网络化协同能力等级 (18)图表 15 能耗与安全管理优化能力等级 (18)图表 16 服务化延伸能力等级 (19)图表 17 离散行业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指标体系 (20)图表 18 流程行业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指标体系 (20)图表 19 权重设置的思路和修正方法 (22)图表 20 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设置 (22)图表 21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量化采集及打分原则 (23)图表 22 单项能力评估分值和星级对应原则 (24)图表 23 总体能力评估分值和星级对应原则 (25)图表 24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总体能力试评估结果 (26)图表 25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总体能力星级分布 (26)图表 26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单项能力试评估结果 (28)图表 27 离散型和流程型成熟度总体能力星级分布 (29)图表 28 离散型和流程型成熟度单项能力星级分布 (30)图表 29 权重配置动态变化示意 (31)图表 30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五个梯度 (35)图表 31 德国VDMA 工业4.0 成熟度评测模型 (36)图表 32 美国NIST 企业MBE 能力评估模型 (37)图表 33 我国CESI 智能制造能力等级矩阵 (38)一、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提出的原因(一)工业互联网应用浪潮来袭随着工业互联网概念兴起,美德先导应用不断涌现,目前德国工业 4.0 平台已有 140 多个应用案例,美国 IIC 有接近50 个应用案例,主要聚焦在生产管理优化、物流仓储优化、质量管理优化、产线柔性部署、产品服务价值化等领域。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框架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框架目录一、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情况 (1)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及原则 (1)(一)总体思路 (1)(二)基本原则 (1)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框架 (2)(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框架 (2)(二)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标准化领域和方向 (3)1.总体标准 (3)2.共性支撑标准 (4)3 应用服务标准 (5)四、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5)五、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工作推进建议 (5)一、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情况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加速深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落地实施与生态构建的关键载体,正成为全球产业界布局重点。
一是装备制造和自动化企业,发挥工业制造技术、产品、经验和数据等积累优势,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代表如 GE、西门子、ABB、和利时等;二是生产制造企业,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以平台为载体对外提供服务,如三一重工/树根互联、海尔、航天科工等;三是工业软件企业,借助平台的数据汇聚与处理能力提升软件性能拓展服务边界,如 PTC、SAP、Oracle、用友等;四是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发挥 ICT 技术优势将已有平台向制造领域延伸,如 IBM、微软、华为、思科等。
此外,平台之间相互合作不断深化,如 GE Predix 与微软 Azure、西门子MindSphere 与SAP HANA,树根互联与腾讯,平台之间通过强强联合加速产业生态布局。
整体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尚未建立,各种平台独立发展,平台与设备、智能产品等互联协议多且缺乏统一标准,数据转换与互认标准基本空白,对平台运行、平台资源、平台服务缺少规范化管理。
为避免碎片化发展,规范平台研发、建设、运行和服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亟需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标准制定,并协同推进标准的国际化。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及原则(一)总体思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紧密结合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及标准化需求,按照“统筹规划、需求牵引、持续迭代、兼容并蓄”的原则,建立统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明确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标准化领域和方向,协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序、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白皮书(版本1.0)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2018年9月编写说明2017年11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将“夯实网络基础”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建设。
目前工业领域内已广泛存在各种网络连接技术,这些技术分别针对工业领域的特定场景进行设计,并在特定场景下发挥了巨大作用和性能优势。
对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技术的理解差异,可能导致后期技术选择路线的分化,影响网络的规划部署,进而影响数据的无缝集成。
为此,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以下简称AII)启动了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的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实践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撰写了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白皮书。
本白皮书旨在促进业界对工业互联网的网络连接框架、技术趋势达成广泛共识,为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的技术创新、试验验证、应用实践等提供参考和引导,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健康快速发展。
本白皮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联盟成员及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大力支持。
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和探讨,为白皮书的观点形成与编写提供了有力支撑。
后续我们将根据业界的实践情况和各界的反馈意见,在持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和发布新版报告。
—I—组织单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编写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北京恩易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沈机(上海)智能系统研发设计有限公司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彭炎、殷佳欣、王冬、王斌、朱作燕、刘恩慧、陈李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张恒升、徐骁麟、段世惠、赵锋、陈洁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李栋、刘意杨、王智凝、杨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金嘉亮、沈成彬、孙剑平、陈仲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李斌、常娥、黄光平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贾德胜、阎新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刘鹏、王蕾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徐晖北京恩易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陈强沈机(上海)智能系统研发设计有限公司:刘广杰—II—目录一、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框架 (1)(一)、网络连接框架 (1)(二)、实现视图 (2)(三)、协议视图 (6)二、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 (7)(一)、工厂内网络 (7)1.现状 (7)2.发展趋势 (10)3.有线网络 (12)4.无线网络 (23)5.工厂内定位 (29)6.敏捷网络/工厂SDN (34)(二)、工厂外网络 (36)1.现状 (36)2.发展趋势 (36)3.企业专线 (38)4.移动通信网络 (41)三、工业互联网数据互通 (46)(一)、现状与趋势 (46)(二)、面向工业现场设备的OPC UA (47)(三)、面向轻量级设备的L IGHTWEIGHT M2M (50)(四)、ONE M2M (53)四、适配边缘计算架构的网络连接 (57)(一)、边缘计算在工业网络中的位置 (57)(二)、边缘计算与网络连接的关系 (58)— I —1.垂直行业现场的边缘计算 (58)2.移动边缘计算 (60)五、部署与演进 (61)(一)、总体原则 (61)(二)、工厂内网 (62)(三)、工厂外网 (63)—II—— 1 —一、 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框架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网络是基础,为人、机、物全面互联提供基础设施,促进各种工业数据的充分流动和无缝集成。
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GE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全稿

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译自:2012年11月【美国】GE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目录一、摘要 (1)后继浪潮 (1)工业互联网潜力的冰山一角 (3)1%增长意义非凡 (3)惠及全球 (4)推动力与催化剂 (5)二、创新和生产力:接下来呢? (5)三、创新与变革浪潮 (8)第一次浪潮:工业革命 (8)第二次浪潮:互联网革命 (10)第三次浪潮:工业互联网 (12)智能设备 (12)智能系统 (15)智能决策 (16)要素整合 (17)四、机遇有多大?三大视角 (18)经济视角 (18)能耗视角 (20)将燃料转化为电力 (22)实物资产的视角 (23)商用喷气飞机 (24)联合循环电站 (25)机车 (26)炼油厂 (27)卫生保健 (28)五、工业互联网的益处 (28)对工业行业的益处:1%的力量 (30)商业航空业 (30)铁路运输 (33)发电 (34)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与交付 (36)医疗保健 (38)经济收益:下一个生产力繁荣期 (41)生产力增长的停滞期 (43)互联网革命 (43)质疑再度出现 (46)工业互联网将带来新一轮的生产力革命 (47)差异所带来的改变 (48)工业互联网与高端制造业 (51)对全球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52)商业活动和商业环境的角色 (53)六、推动力、催化剂和条件 (55)创新 (55)基础设施 (56)网络安全管理 (57)人才开发 (59)七、结论 (61)一、摘要创新将显著提高航空、铁路运输、发电、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及保健服务等不同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为全球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美国与中国如此,在非洲的大城市及哈萨克斯坦的农村地区亦是如此。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日益浓缩,大量燃料与能源得以节省,实物资产性能提升和使用寿命拉长,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过程中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和产业研究,2017年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在凝聚行业共识、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近日,中国信通院牵头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部署未来三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明确了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行动,形成建平台与用平台融合发展机制。
一、为什么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技术、工业知识集成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监测管理等提供支撑,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和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
平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推动制造能力、制造工具、信息技术和人才创意等资源汇聚,促进装备自动化企业、生产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在云端集聚,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和数据科学、工业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融合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使能工具。
平台通过智能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智能网关等技术,采集设备、系统、产品等方面的数据。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工业生产实际经验相结合,形成海量工业数据基础分析能力;把技术、知识、经验等资源固化为可移植、可复用的软件工具和开发工具,构建云端开放共享开发环境;进而为用户提供资产优化管理、工艺流程优化、生产制造协同等各类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服务。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