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中国》同步试题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习题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习题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习题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选择题1.北京是旅游胜地,方明暑假想去北京参观一处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打制石器的直立人遗址。

据此推断,他想参观的是()A. 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 北京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2.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境内早期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主要通过()A. 神话传说B. 文献记载C. 影视作品D. 考古发现二、思考探究3.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查找相关史料,写一篇北京人的想象生活。

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北京人。

A是在云南,B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而D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不是我国古人类遗址。

从题干中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这些关键词或信息可以判断是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遗址,故选C。

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史料的分类。

人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历史遗存、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和录像、历史文献、历史书籍、口头传说等来了解历史。

最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有:考古发掘,历史遗存、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和录像。

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历史文献、历史书籍,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我国境内早期原始居民属于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载,排除B和C,A与D选项相比可信度较低,故选D。

3.【解析】重点提示:白天劳动,妇女和儿童采集果实,成年男子集体捕猎,获取食物;晚上,派专人负责看管火种。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史实展开合理想象,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下列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南方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山顶洞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居民2.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此后我国的远古先民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下面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征()A. 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B. 会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C. 会饲养猪、狗等家禽D. 会建造船只二、考古推论3.材料一1965年5月,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两颗170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新人教版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大全

新人教版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大全

新人教版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新人教版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题附答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01 组合列举知识点1 秦灭六国1.秦国经过____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

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B.生生不息C.独具特色D.多元一体2.右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标志性陶器,它“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

下列关于该文化遗存及其分布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龙山文化黄河下游B.龙山文化长江上游C.良渚文化黄河中游D.良渚文化长江下游3.商朝的王位继承存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不同的方式。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由此确立了宗法和丧服之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由此可知,和商朝相比,西周( )A.礼乐文明秩序确立B.中央集权制已经建立C.天下共主地位形成D.贵族等级秩序更稳定4.周人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私田由个人耕种,每家一块,收获归己,中间的公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种,收获归公。

此土地制度( )A.被称作均田制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C.始于商鞅变法D.造成了分封制的瓦解5.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可知,当时( )A.宗法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和平发展成为主流思想C.动荡与剧变是时代特征D.郡县制必然战胜分封制6.东夷是周朝时中原族群对东方族群的泛称,春秋时期东夷族群的铜器中使用铭文与同时期的中原族群存在一些差异,但铭文种类、惯用词句、纪年方式、书写方式以及人的称呼、排行等方面,与中原族群保持了相当高的一致性。

由此可知,东夷族群( )A.与中原族群同步发展B.逐渐融入中原文明C.与中原诸国争夺霸权D.注重发展冶金工艺7.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202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11课 同步考点测试题附答案不全

202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11课 同步考点测试题附答案不全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⑤C. ②⑤D.①③④⑤2.一块秦砖上刻有下列文字: “海内皆臣, 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 践此万岁。

”这里的“海内皆臣”所反映的秦朝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 交通发达,经贸昌盛B.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C.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3.以下有关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秦朝完成统一是在公元前221年②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

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③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的局面④秦朝统一,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关于“秦皇汉武”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推动了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与发展②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③在币制方面有重要举措④推崇儒家学说⑤反击匈奴A. ①②⑤B. ③④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5.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天子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 在地方实行( )。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刺史制度6.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 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统一的泱泱帝国。

材料中的“它”是( )。

A. 镐京B. 咸阳C. 长安D. 洛阳7.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 一土宇……元灭金, 绝宋世。

太祖兴, 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第一个朝代是()A. 秦B. 隋C. 元D. 明8.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之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

他的功绩不包括〔〕A. 灭六国,统一天下B. 统一文字、货币C. 开场推行郡县制D. 修长城,抵匈奴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3.“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场,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三公九卿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4.夏曾佑曾评价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秦皇之政〞是指〔〕A. 察举制B. 分封制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5.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_、__和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②“五尺道〞③长城④边防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如今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势力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握有至高无上的势力和威严B.承当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7.假设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展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8.以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络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二)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二)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变法,变法首先在魏国付诸实施。

继魏国之后,为了改变与“三晋(韩、赵、魏)”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楚国起用卫国的哪一位旧臣进行了变法( )A.李悝B.吴起C.管仲D.商鞅2.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3.春秋后期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相地而衰征”的共同影响是(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4.《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5.《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这说明商鞅( )A.主X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D.重视赏罚并重6.《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某某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7.《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155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155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简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 (5分)归纳所学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5分)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行政长官均有朝廷直接任免。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官员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材料二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规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而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材料三(图)(1)结合材料一,写出秦始皇、汉武帝分别开创了什么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哪一方面的治国措施?(3)材料三中的帝王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利于国家的兴盛和长治久安?3. 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中国的边疆治理:调整与创新》(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2)阅读材料二,说说西汉成立之初社会情况怎么样?材料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增加。

他要求陵墓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A. 实施汉化政策B. 派兵北击匈奴C. 建立刺史制度D. 颁布“推恩令”【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穿汉服、与汉联姻,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B、C、D排除。

2.“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大化改新D. 彼得一世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故选B。

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主要因果关系的是()A. 北方统一的实现B. 鲜卑族的封建化C. 北方民族大融合D. 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答案】C【解析】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孝文帝改革。

为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4.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 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B. 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C. 迁都洛阳D. 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答案】D【解析】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统一中国》同步试题
山东省肥城市实验中学王静
一、选择题
1.(2016年郴州)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秦统一的时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时间,依据所学可直接选出答案。

2.(2016年青岛)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答案:B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秦朝的都城。

解析:做此类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的关键词“中国第一帝都”,再依据材料得知考查的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定咸阳为都城,故选B。

3.(2016年温州)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着一方《峄山刻石》,这方刻石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考查目的:考查秦始皇的功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皇的功绩。

依据材料“灭六暴强,壹家天下”,说的是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史称“秦始皇”,故选A。

4.(2016年荆门)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B.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C.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统一货币、度量衡
考查目的: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皇帝之下通过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各项权力牢牢掌控在皇帝一人的手中,从而体现了该制度的重要特征,故选A。

5.(2013年重庆)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

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考查目的:考查秦统一后的货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

此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废除六国原先使用的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全国通用货币,故选A。

6.(2016年泰州)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查目的:考查秦统一后的措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关键是读懂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根据图片下方文字可依次得出秦朝创立皇帝制,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在地方建立郡县制;根据印章上刻印的文字可以得出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根据所列选项,
不难得出答案选B。

解答本题还有一个更便捷的方法,我们可以结合给出的答案选项,直接判断有一项结论不对,即根据所学,秦朝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故③表述不正确,故正确答案选B。

7.(2014年陕西)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郡守
考查目的:考查秦官员的职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三公的职责。

“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明确了两点重要信息:一是该官吏的职责为监察、弹劾其他官员,二是“始皇”一词表明所处的时代,即秦始皇统治时期。

符合这两个要求的只有御史大夫,故选A项。

B项的职责是分管行政,C项的职责是掌管军事,D项是地方上的行政长官。

8.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设计徽标时,都参考了内方外圆的造型。

该造型与下列哪种古币外形相似()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半两钱
考查目的:考查秦统一后的货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命令废除六国原有的货币,规定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故选D。

9.(2014年汕头)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

”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不存在的是()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考查目的:考查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秦朝统一后,在政治上建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了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
国的道路;北击匈奴筑长城,统一南方开灵渠,故D项不对。

二、材料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1)材料中“秦王”指的是谁?“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
(2)“秦王扫六合”后建立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扫六合”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3)胡曾诗中的“防胡万里城”反映了哪一史实?结合所学,说出“万里城”的起止点。

参考答案:(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

(2)秦朝,咸阳。

原因:①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最强,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②秦国计谋正确,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

③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历史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

(意思相近即可)
(3)史实: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1.(2015年玉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要求。

丞相王绾等进言说:“①诸侯刚被击败,②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如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抚他们。

③请立皇子们为王,④希望皇上批准。


廷尉李斯议论到:“⑤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

⑥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
⑦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

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


说明:(2)(3)每空只能填一个序号,多填、错填均属错误答案。

参考答案:(1)如何有效管理地方或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2)A:③ B:②
(3)A:⑦ B:⑤
(4)李斯郡县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