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期末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4)--制药工艺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4)--制药工艺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08级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艺设计”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A1、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 原料、中间体和成品; 单元反应和单元操作;副产品和“三废”排放物.2. 喷雾;升膜式蒸发器;3. 化学反应热;状态变化热.4. 待清洗系统的位置不变;其安装基本不变5. 愈大;正压;6. 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承接连接、卡箍;7. 紫外灯杀菌;臭氧消毒;8. 二级;9. 盐酸;10.杜绝安装。

2、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打“√”,错误打“×”]1. ×;2. √;3. ×;4.√;5.×;6.×;7. √;8.×;9.√; 10.×.三.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 B;2. D;3. B;4. A;5. B;6. A;7. A;8. C;9. D; 10. B;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1. 答:风玫瑰图表示一个地区的风向和风向频率。

因其形状象花朵,所以被命名为风玫瑰图。

图上所示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2.答:设备通常采用三层布置:计量罐在最上层,反应釜在中间,过滤器在最底层。

这样物料利用重力自流到反应釜中,反应后的物料由反应器放到过滤器,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输送物料的设备,还可以节省输送物料的能耗。

4.答:生产洁净区老GMP 洁净度的四个等级划分为:300000级、100000级、10000级和局部100级。

今年新版GMP 去掉了300000级,新的洁净度是分为A 、B 、C 、D 四级。

五.计算题(共10分)1.解:萘的元素燃烧热为01012395.158143.1548563.2ce nqkJ mol =ᄡᄡ+ᄡ=ᄡ/000048563.2(78.00)48641.20(/)ce c f c cef nq qq q nq q kJ mol =+=-=--=ᄡᄡ 2. (5分)解:C 6H 3N 3O 7+12.5O 6CO 2+3/2H 2O+3NO 2n=2×12.5=25又知⊿Ar-NO2= -62.8 3×(-62.8)=-188.4⊿Ar-OH=+14.7 1×(+14.7)= +14.7∴ q c=109.07×25-188.4+14.7=2553[KJ/mol] 6.绘图题(10分)1.平面图2.答案在教材上.。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5小题, 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规模一般比实验室规模放大()倍。

A.1-5B.5-10C.10-50D.50-1002.()是质子性溶剂。

A.醚类B.卤烷化合物C.醇类D.酮类3、下列溶剂中, 不是生产中应避免使用的为()。

A.甲醇B.苯C.四氯化碳D.1,1,1-三氯乙烷4.SOP是指()。

A.生产工艺规程B.标准操作规程C.工艺流程框图D.生产周期5.溶剂对反应有显著影响的反应类型是()。

A.自由基反应B.离子型反应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6.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上没有()。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正交法 D、模拟类推法7、复杂反应不包括()。

A.可逆反应B.简单反应C.平行反应D.连续反应8、下面不属于Lewis酸催化剂的是()。

A.吡啶B.AlCl3C.FeCl3D.BF39、Vant Hoff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增加()倍。

A.0.5~1.5 B、1~2 C、2~3 D、3~410、放大系数比较的基准有()。

A.每小时投料量B.每批投料量C.原料间的比例D.年产量11.“me-too”是指()。

A.新化学实体B.模仿性新药C.生物制药D.合成药12.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有()A.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B、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C.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条件D.安全生产13.小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规模大 B、工业上用工业级原料C.小试研究用工业级原料D.小试研究多为金属设备14.世界制药行业的特征为()。

A.主要针对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 B、研发投入加大C.企业并购与重组D.重磅炸弹药物数量增加15、图1表示的是温度对速度常数的影响关系图, 从图中 k可看出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类型为()。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以下哪项?A. 热灭菌B. 过滤灭菌C. 辐射灭菌D. 化学灭菌2.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原料药?A. 阿司匹林B. 维生素CC. 氯化钠D. 咖啡因3.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项不是制剂工艺的步骤?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制粒4.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溶液B. 悬浮液C. 片剂D. 乳剂5.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干燥方法?A. 喷雾干燥B. 真空干燥C. 热风干燥D. 所有以上6.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质量控制的环节?A. 原料检验B. 生产过程控制C. 产品包装D. 市场销售7.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见的药物稳定性试验?A. 热稳定性试验B. 光稳定性试验C. 湿稳定性试验D. 所有以上8.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稳定剂B. 防腐剂C. 着色剂D. 活性成分9.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药物制剂设备?A. 搅拌器B. 压片机C. 灌装机D. 所有以上10.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铝箔B. 玻璃瓶C. 塑料瓶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纯度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12. 制药工艺中,制剂的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稳定性试验和______稳定性试验。

13. 制药工艺中,无菌制剂需要在______条件下进行生产。

14.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______。

15. 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包装设计需要考虑______、保护性和方便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质量控制要点。

17. 描述制药工艺中制剂工艺的基本流程。

18. 解释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9. 论述制药工艺中无菌制剂的生产要求和控制措施。

制药化工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制药化工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制药化工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化工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常用的溶剂?A. 水B. 乙醇C. 甲醇D. 氯化钠2. 在制药过程中,以下哪个步骤不是必需的?A. 原料筛选B. 反应监控C. 产品包装D. 原料采购3. 制药化工中,哪种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A. 酯化反应B. 取代反应C. 聚合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4. 以下哪个是制药化工中常用的分离技术?A. 蒸馏B. 萃取C. 蒸发D. 所有选项5. 制药化工中,哪种物质是常用的催化剂?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活性炭D. 氧化铝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制药化工中,______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过程。

7. 制药化工中,______ 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条件来提高反应速率或选择性。

8. 制药化工中,______ 是指将反应物和产物分离,以获得纯净产物的过程。

9. 制药化工中,______ 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

10. 制药化工中,______ 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制药化工中原料药的合成过程。

12. 制药化工中,如何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产品质量?13. 制药化工中,如何通过质量控制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某制药化工反应中,原料A的转化率为80%,原料B的转化率为70%。

若反应物A的初始质量为100g,B的初始质量为50g,求反应后生成物C的质量。

15. 在制药化工中,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0.05 min^-1,初始浓度C0=0.2 mol/L。

求10分钟后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B4. D5. A二、填空题6. 化学反应7. 反应条件优化8. 产品分离9. 催化剂10. 分离技术三、简答题11. 原料药的合成过程通常包括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的设定、反应的进行、产品的分离和纯化等步骤。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A. 药物合成B. 药物制剂C. 药物分析D. 药物营销答案:D2. 制药工艺学中,GMP指的是什么?A. 良好生产规范B. 良好操作规范C. 良好卫生规范D. 良好质量控制答案:A3.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个设备不用于药物制剂的生产?A. 混合机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馏塔答案:D4. 药物制剂中,下列哪种辅料不是用于改善药物的稳定性?A. 防腐剂B. 抗氧化剂C. 增稠剂D. 稳定剂5. 以下哪种药物剂型不属于固体剂型?A. 片剂B. 胶囊剂C. 颗粒剂D. 注射剂答案:D6.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用于药物的提取?A. 溶剂提取法B.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C. 蒸馏法D. 离子交换法答案:D7.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A. 温度B. pH值C. 药物的分子量D. 溶剂的种类答案:C8. 下列哪种药物不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A. 阿司匹林B. 胰岛素C. 头孢类抗生素D. 维生素C答案:B9.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用于药物的纯化?B. 离心法C. 层析法D. 蒸馏法答案:D10.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药物剂型不属于液体剂型?A. 糖浆剂B. 注射剂C. 乳膏剂D. 溶液剂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从______到______的全过程。

答案:原料提取、制剂生产2. 药物制剂的目的是保证药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3.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的质量控制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原料检验、中间产品检验、成品检验4. 药物制剂的辅料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5. 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题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de) 中间环节.2,目标分子碳骨架(de)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de)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de)一环.4,试验设计(de)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5,制药工艺(de)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de)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7,化工过程开发(de)难点是化学反应器(de) 放大 .8,常用(de)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de)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de) 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10,超过半数(de)已获批准(de)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de),而其余(de)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把“三废”造成(de)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是防止工业污染(de)根本途径.A.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C.生产后处理 D. 生产过程中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de)拆键部位是 B .A.C-N B. C-C C.C-S D. C-O3,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 D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C.酮类 D. 水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 C .A.不盲 B. 单盲C.双盲 D. 三盲5,当药物工艺研究(de)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 C 倍(de)中试放大.A.10~50 B. 30~50 C.50~100 D. 100~200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de)是 C .A.蛋白酶 B. 果胶酶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7,浓缩药液(de)重要手段是 C .A.干燥B. 纯化C.蒸发 D. 粉碎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de)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de),通常以 A 为主.A.天然(de)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de)生物材料C.半合成(de)生物材料 D. 全合成(de)生物材料9,心脑血管药物属于 B 药物.A.诊断 B. 治疗C.预防 D. 保健10,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他因素影响(de)反应为( C )A. 单分子反应B. 双分子反应C. 零级反应D. 平行反应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12分)1,原料药生产通常具有(de)特点是 ABCD .A.产品(de)品种多 B. 生产工序多C.原料种类多 D. 原料(de)利用率低E. 产品(de)收率低2,对于那些不可避免要产生(de)“三废”,暂时必须排放(de)污染物,一定要进行怎样(de)净化处理 ABC .A.物理(de) B. 化学(de)C.生物(de) D. 机械(de) E. 焚烧(de)3,导致了全球(de)几大危机是 ABC .A.资源短缺 B. 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 D. 金融危机 E. 战争4,有机反应按其反应机制,大体可分成 AB .A.游离基型反应 B. 离子型反应C.连续反应 D. 平行反应 E.可逆反应5,制药工艺研究按指标(de)多少可分为 AB .A.单因素研究 B. 多因素研究C.试验设计 D. 工艺优化 E.辅助研究6,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处理包括 AB .A.废弃物(de)处理 B. 回收品(de)处理C.产品(de)处理 D. 中间体(de)处理 E. 原料(de)处理7,中药(de)浸提过程包括 ABCDE .A.浸润 B. 渗透C.溶解 D. 扩散 E. 解析8,下列哪些方法是纯化方法 ABCD .A.水提醇沉法 B. 醇提水沉法C.酸碱法 D. 盐析法 E. 粉碎法9,生物药物按其结构可分为 ABCDE .A.重组蛋白或多肽类药物 B. 合成多肽类药物C.干细胞制品 D.寡肽核苷酸类药物 E. 组织工程类制品10,现代制药工业(de)基本特点包括(ABCD)A. 高度(de)科学性、技术性B. 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C. 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D. 生产(de)比例性、连续性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全合成:由结构比较简单(de)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药物(de)方法称为全合成2,半合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de)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药物(de)方法称为半合成3,非均相催化剂4,空白对照:临床试验中选定(de)对照组并未加以任何对照药物,称为空白对照.5,中试放大阶段: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de)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de)条件下所进行(de)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de)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de)一致性.6,什么是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水醇法)系指在中药水提浓缩液中,加入乙醇使达不同含醇量,某些药物成分在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固液分离后使水提液得以精制(de)方法.7,生物制药8,“平顶型”反应:“平顶型”反应是相对于副反应多、反应条件(de)“尖顶型”反应提出(de),平顶型反应工艺条件稍有差异也不至于严重影响收率,并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9. 平行反应:平行反应又称竞争性反应,是一种复杂反应,即一个反应系统中同时进行几种不同(de)化学反应.在生产上将需要(de)称为主反应,其余(de)称为副反应.10. 包合技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de)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de)技术.该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构成,主分子具有较大(de)空穴结构,可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理想(de)药物制药工艺路线.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de)路线要简短;2)需要(de)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3)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4)可在易于控制(de)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5)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于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2,逆合成分析过程(de)要求.3,中试放大(de)任务及意义是什么:中试放大(de)目(de)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de)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de)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1, 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de)最终确定 :特别当原来选定(de)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de)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2, 设备材质和型号(de)选择 :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de)设备材质(de)选择问题尤应注意.3, 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de)考察:反应很多是非均相(de),且反应热效应较大.在时由于物料体积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问题不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搅拌型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de)影响规律,以便选择合乎要求(de)搅拌器和确定适用(de)搅拌速度.4, 反应条件(de)进一步研究 :试验室阶段获得(de)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试放大(de)要求,为此,应就其中主要(de)影响因素,如加料速度,搅拌效果,反应器(de)传热面积与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其在中间装置中(de)变化规律.得到更适用(de)反应条件.5, 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de)确定 :要考虑使反应和后处理操作方法适用工业生产(de)要求.特别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最终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6, 进行物料衡算 :当各步反应条件和操作方法确定后,就应该就一些收率低,多和三废较多(de)反应进行物料衡算.反应产品和其他产物(de)重量总和等于反应前各个物料投量量(de)总和是物料衡算必须达到(de)精确程度.以便为解决薄弱环节.挖潜节能,提高效率,回收副产物并综合利用以及防治三废提供数据.对无分析方法(de)化学成分要进行分析方法(de)研究.7物理性质和化工常数(de)测定 :原材料,中间体(de)物理性质和化工常数(de)测定.为了解决生产工艺和安全措施中(de)问题,必须测定某些物料(de)性质和化工常数,如比热,黏度,爆炸极限等.8, 原材料中间体质量标准(de)制订 :中质量标准有欠完善(de)要根据中试实验进行修订和完善.9, 消耗定额,原材料成本: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等(de)确定.在中试研究总结报告(de)基础上,可以进行基建设计,制订型号设备(de)选购计划.进行非定型设备(de)设计制造,按照施工图进行生产车间(de)厂房建筑和设备安装.在全部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安装完毕.如试产合格和短期试产稳定即可制订工艺规程,交付生产. 4,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哪些.5. 结合我国制药工业现状,简要叙述.(10分)参考答案:今后我国制药工业(de)发展方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1)化学制药工业应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2)生物制药行业迎来契机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3)实现中药(de)现代化6. 重结晶时溶剂如何选择合适(de)重结晶溶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与被提纯(de)物质不起化学反应2)被提纯溶剂在热溶剂中溶解度大,冷却时小,而杂质在冷、热溶剂中(de)溶解度都较大,杂质始终留在母液中.或者杂质在热溶剂中不溶解,过滤使可以将杂质除去.3)溶剂易挥发,但沸点不宜过低,便于与结晶分离.4)价格低、毒性小、易回收、操作安全.六、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de) 中间环节.12,目标分子碳骨架(de)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1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de)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de)一环.14,试验设计(de)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15,制药工艺(de)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1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de)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17,化工过程开发(de)难点是化学反应器(de) 放大 .18,常用(de)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1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de)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de) 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20,超过半数(de)已获批准(de)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de),而其余(de)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七、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把“三废”造成(de)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是防止工业污染(de)根本途径.A.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C.生产后处理 D. 生产过程中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de)拆键部位是 B .B.C-N B. C-C C.C-S D. C-O3,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 D .B.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C.酮类 D. 水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 C .B.不盲 B. 单盲C.双盲 D. 三盲5,当药物工艺研究(de)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 C 倍(de)中试放大.B.10~50 B. 30~50C.50~100 D. 100~200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de)是 C .B.蛋白酶B. 果胶酶C.纤维素酶D. 聚糖酶7,浓缩药液(de)重要手段是 C .B.干燥 B. 纯化C.蒸发 D. 粉碎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de)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de),通常以 A 为主.B.天然(de)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de)生物材料C.半合成(de)生物材料 D. 全合成(de)生物材料9,心脑血管药物属于 B 药物.B.诊断 B. 治疗C.预防 D. 保健10,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他因素影响(de)反应为( C )A. 单分子反应B. 双分子反应C. 零级反应D. 平行反应八、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12分)1,原料药生产通常具有(de)特点是 ABCD .A.产品(de)品种多 B. 生产工序多C.原料种类多 D. 原料(de)利用率低E. 产品(de)收率低2,对于那些不可避免要产生(de)“三废”,暂时必须排放(de)污染物,一定要进行怎样(de)净化处理 ABC .B.物理(de) B. 化学(de)C.生物(de) D. 机械(de) E. 焚烧(de)3,导致了全球(de)几大危机是 ABC .B.资源短缺 B. 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 D. 金融危机 E. 战争4,有机反应按其反应机制,大体可分成 AB .B.游离基型反应 B. 离子型反应C.连续反应 D. 平行反应 E.可逆反应5,制药工艺研究按指标(de)多少可分为 AB .B.单因素研究 B. 多因素研究C.试验设计 D. 工艺优化 E. 辅助研究6,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处理包括 AB .B.废弃物(de)处理 B. 回收品(de)处理C.产品(de)处理 D. 中间体(de)处理 E. 原料(de)处理7,中药(de)浸提过程包括 ABCDE .B.浸润 B. 渗透C.溶解 D. 扩散 E. 解析8,下列哪些方法是纯化方法 ABCD .B.水提醇沉法 B. 醇提水沉法C.酸碱法 D. 盐析法 E. 粉碎法9,生物药物按其结构可分为 ABCDE .B.重组蛋白或多肽类药物 B. 合成多肽类药物C.干细胞制品 D.寡肽核苷酸类药物 E. 组织工程类制品10,现代制药工业(de)基本特点包括(ABCD)A. 高度(de)科学性、技术性B. 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C. 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D. 生产(de)比例性、连续性1、制药工艺学(de)研究对象与内容制药工艺学是主要研究、设计和选择安全、经济、先进(de)药物工业化生产途径和方法,解决药物在生产和工业化过程中(de)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同时根据原料药物(de)理化性质、产品(de)质量要求和设备(de)特点,确定高产、节能(de)工艺路线和工业化(de)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de)最优化.制药工艺学研究(de)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1、制药工艺研究(de)阶段: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2、化学合成药物生产(de)特点: 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 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3、我国新药现阶段(de)主要发展战略:答:1)原创性新药研究开发,创制新颖(de)化学结构(de)新化学本体(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2)模仿性新药创制,即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de)情况下,对新出现(de)、很成功(de)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de)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具有某些优点(de)新化合物.3)已知药物(de)化学结构修饰以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de)研究和开发(延伸性研究开发.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de)生化药物. 5)现有药物(de)药剂学研究开发.(应用新辅料或制剂新技术,提高制剂质量、研究开发新剂型、新(de)给药系统和复方制剂)(三类新药)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de)研究开发.(制药工艺学研究开发重点)4、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答:缓释给药系统(SR-DDS)、控释给药系统( C 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DDS)、透皮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de)设计和选择1、药物工艺路线设计(de)主要方法答:1)类型反应法、2)分子对称法、3)追溯求源法、4)模拟类推法、5)光学异构体拆分法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de)装配方式: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5、衡量生产技术高低(de)尺度答: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de)基础和依据.它(de)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de)尺度.6、进行药物(de)化学结构整体及部位剖析(de)要点答:对药物(de)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进而弄清这官能团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8、外消旋体(de)一般性质答:在化学药物合成中,若在完全没有手征性因素存在(de)分子中,则所得产物(或中间体)是由等量(de)左旋体与右旋体组成(de)外消旋体.第三章药物工艺路线(de)评价与选择2、理想(de)药物工艺路线;答:理想(de)药物工艺路线: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de)路线要简短;2)需要(de)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 3)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 4)可在易于控制(de)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易于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4、相转移催化反应、常用(de)相转移催化剂(名),影响相转移催化(de)因素;答:相转移催化剂(PTC):满足两个基本要求(1)能将所需离子从水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2)有利于该离子(de)迅速反应. 常用(de)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三大类.相转移催化反应(名):它是指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 ,有机相中(de)反应物与另一相中(de)反应物发生(de)化学反应,称为相转移反应 .相转移催化PTC,它是有机合成中最引人瞩目(de)新技术.在水-有机相两相反应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作用是使一种反应物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参加反应,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de)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de)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影响相转移催化(de)因素:催化剂(一般在0.5~10%之间)、溶剂、搅拌速度和水含量等 5、药物结构剖析(de)方法.答:1)对药物(de)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功能基团,进而弄清这功能基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2)研究分子中各部分(de)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键易拆(de)部位也就是设计合成路线时(de)连接点以及与杂原子或极性功能基(de)连接部位. 3)考虑基本骨架(de)组合方式,形成方法;4)功能基(de)引入、变换、消除,反应中心(de)活化与保护;5)手性药物,需考虑手性拆分或不对称合成等.1、影响药物合成反应(de)7个因素;答:1)反应物浓度与配料比 2)溶剂:化学反应(de)介质、传热(de)介质3)催化:酸碱催化、金属催化、相转移催化、酶催化等,加速化学反应、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de)纯度和收率. 4)传热:药物合成工艺研究需要考察反应时(de)温度对反应(de)影响,选择合适(de)温度范围. 5)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de)监控:适时地控制反应终点,可以确定反应(de)时间 6)纯化技术:蒸馏、过滤、萃取、重结晶、吸附、膜分离等.7)中间体(de)质量控制方法:所有中间体都必须制定相应(de)质量控制项目,并建立有效(de)质量分析方法.2、研究反应条件(de)影响因素(de)方法;答:影响反应速度(de)因素:反应物浓度、反应配料比4、溶剂对化学反应(de)影响;主要在:反应速度、反应方向、产品构型三方面 6、催化剂(de)定义,及其作用形式;答: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称之为催化剂.作用形式:正催化、负催化、自动催化7、影响催化剂活性(de)因素;答:1)温度: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温度太低时,催化剂(de)活性小,反应速度很慢,随着温度上升,反应速度逐渐增大,但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后,又开始降低.绝大多数催化剂都有活性温度范围. 2)助催化剂: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少量物质(<10%),这种物质对反应(de)活性很小,但却能显着提高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3)载体(担体):常把催化剂负载在某种惰性物质上,这种物质称为载体.常用(de)载体活性碳、硅藻土等. 4)毒化剂:对于催化剂(de)活性有抑制作用(de)物质,叫做毒化剂或催化抑制剂.有些催化剂对毒物非常敏感,微量(de)毒化剂即可以使催化剂(de)活性减少甚至消失.8、非基元反应;答: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de)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10、“相似相溶”规律.答:“相似相溶”规律—溶质(de)极性大,就需要极性大(de)溶剂才能使它溶解.溶质(de)极性小,则需要用低极性或非极性溶剂才能使之溶解. 第五章化学制药工艺(de)放大1、制药工艺放大(de)基本方法;答:中试放大(de)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逐级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器(de)特征.在合成药物(de)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中(de)主要方法. 相似放大法—主要应用相似理论进行放大.使用于物理过程,有一定局限性.(非线性)数学模拟放大法—应用计算机技术(de)放大法,它是今后发展(de)主要方向.2、物料衡算基准;答:基准:(1) 时间基准——对连续生产过程,常以单位时间(de)投料量或产品量为计算基准. (2) 批量基准——以每批操作或一釜料(de)生产周期为基准.(3) 质量基准—当系统介质为液、固相时,选择一定质量(de)原料或产品作为计算基准较适合. (4) 物质(de)量基准:对于有化学反应(de)过程因化学反应(de)按摩尔进行(de),用物质(de)量基准更方便. (5) 标准体积基准:对气体物料进行衡算,可采用标准体积基准,Nm3(STP),既排除T、p(de)影响,又可直接换算为摩尔.(6) 干湿基准:由于物料中均含有一定量(de)水分,选用基准时就有算不算水分(de)问题.湿基计算水分,干基不计算水分.第六章化学制药厂三废(de)防治2、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答:1)污泥浓度—是指1L混合液中所含(de)悬浮固体(MISS)或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de)量. 2)污泥沉降比(SV)—是指一定量(de)曝气混合液静置半小时后,沉降污泥与原混合液(de)体积百分比. 3)污泥容积指数(SVI)—是指一定量(de)曝气混合液静置半小时后,1g干污泥所占有(de)沉淀污泥(de)体积. 4)BOD负荷3、废水(de)生物处理;答:生物法:利用微生物(de)代谢作用,常用于二级处理. (一).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情况下,利用好氧微生物(de)作用将废水中(de)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de)代谢过程.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主要依靠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这三大类细菌联合作用来完成.(二).废水生物处理中影响微生物生长(de)环境因素1、温度2、 pH值3、营养物质:可加入生活污水进行均化4、有害物质5、溶解氧:出水中(de)溶解氧不低于 1 mg/L.6、有机物浓度:浓度过高可用厌氧生物处理法处理.4、防止“三废”(de)主要措施.答:生产工艺绿色化(1)要尽量采用污染少甚至没有污染(de)生产工艺(2)积极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一、采用新工艺使污染物从源头上被消除,不走先污染后治理(de)路,我们需要不断革新工艺,尽量少排放污染物. 二、循环套用:反应母液(de)循环套用或经过适当处理后套用.如氯霉素合成中(de)乙酰化反应三、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将产生(de)“三废”变成我们能够利用(de)资源,能大大减少治污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改进生产设备并加强设备管理采用能实现连续化生产(de)设备代替人工操作(de)间歇式设备避免“跑、冒、滴、漏”现象5、废水(de)处理级数;答:一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用物理方法或简单化学方法除去废水中(de)漂浮物、泥沙、油类或胶态物质,以及调整废水(de)pH值等.二级处理—主要指生物处理,适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de)废水.生化法包括好氧法和厌氧法.经生物法处理后,废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de)有机物一般可去除90%左右,固体悬浮物可去除90%-95%.二级处理能大大改善水质,处理后(de)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de)要求.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只是有特殊要求时才使用.包括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电渗析等.第七章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原理国内奥美拉唑合成(de)相关工艺:答:奥美拉唑具有独特(de)胃酸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胃壁细胞膜H+, K+ -ATP酶系,阻止胃酸分泌,其作用与剂量呈依赖性.奥美拉唑为苯并咪唑类,结构上分为苯并咪唑和取代吡啶两部分,亚磺酰基由硫醚氧化而成,可在最后一步反应中进行.根据连接苯并咪唑和取代吡啶两部分(de)甲硫基构建方式不同,有4种合成途径.。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见后)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见后)

化学制药工艺学(A卷)卷面满分:100分考核方式:闭卷(考生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化学制药工艺学; 2.类型反应法; 3.半合成制药; 4.介电常数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工艺的研究可分为小试、中试及工业化生产三个步骤,分别在实验室、和生产车间进行。

(2). 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柝药物着手。

(3). 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成为基元反应。

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

(4). 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物和过渡态之间的能量差,此能量差称为。

(5). 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往往遇到多条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化学反应存在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分别为和尖顶型。

(6). 化学方法制备手性药物包括化学不对称合成法和。

(7). 反映水体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总量,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8).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化学灭菌、辐射灭菌、干热灭菌、培养基过滤灭菌和。

(9). 化学反应步骤的总收率是衡量不同合成路线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其装配方式有汇聚方式和。

(10). 选择工艺路线,首先应考虑每一合成路线所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的来源、规格和供应情况,其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工业上最适合的反应类型是()A.汇聚型 B.直线型C.平顶型 D.尖顶型2、应限制使用的溶剂是()A.第一类溶剂 B.第二类溶剂C.第三类溶剂 D.第四类溶剂3、工艺的后处理过程一般属于的过程是()A.化学过程B.物理过程 C.生物过程 D.物理化学过程4、可逆反应属于()A.复杂反应 B.基元反应C.平行反应 D.简单反应5、下列哪种处理方式属于活性污泥法()A.生物转盘法 B.生物滤池法C.加速曝气法 D.生物接触氧化法6、属于质子性溶剂的是()A.乙酸 B.乙醚C.二氧六环 D.DMF7、如果希望得到比较大的结晶,一般采用的搅拌器形式是()A.推进式 B.浆式C.框式或锚式 D.涡轮式8、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法的适合条件是()A.影响因素较多,水平数较多的情况 B.影响因素较多,水平数较小的情况C.影响因素较小,水平数较小的情况 D.影响因素较小,水平数较多的情况9、关于催化剂的论述,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需选择不同的催化剂 B.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C.可改变反应的可能性和平衡常数 D.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10、适合碱性介质反应的反应釜是()A.铸铁 B.搪瓷玻璃C.都可以 D.不锈钢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三废防治的措施。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docx.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docx.

(一)、选填部分1、浸提过程的原理是(相似相溶)2、浸提(或者提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3、浸提影响因素有(药材粉碎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压力,药材的干燥程度,浸提溶剂)4、浸提的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法)5、影响液液萃取效果的因素(溶剂PH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无机盐的影响)6、合成子可分为(离子合成子,自由基合成子,周环反应合成子)7、药物分子的合成设计的三个步骤(分子考察,逆合成分析,正向检查)8、逆合成分析的一般顺序(由目标分析结构和反应性决定逆合成顺序,从分子中间分拆,多键分拆,尝试联接与重排)9、按溶剂发挥氢键给体作用的能力,可将溶剂分为(质子性溶剂)和(非质子性溶剂)两大类10、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有(人体来源的原料资源,动物来源的原料资源,植物来源的原料资源,微生物来源的原料资源,海洋生物来源的原料资源,其他来源的原料资源)11、生物制药的常用技术(生化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抗体工程技术)12、氨基酸根据R基的化学结构不同可以分为(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杂环族氨基酸)13、根据氨基酸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不同可以分为(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和中性氨基酸)14、蛋白质水解方法包括(酸水解法,解水解法和酶水解法)15、由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称为(寡肽),含15~5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称为(多肽)含超过50个氨基酸的肽衍生物则常定义为(蛋白质)(数字也要背)16、核酸类药物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直接提取法,水解法,化学合成法,酶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17、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木糖,半乳糖,山梨醇)18、酯类药物根据化学结构分为(脂肪类,磷脂类,糖苷脂,萜式脂类,固醇及类固醇,其他)19、脂肪类药物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22碳六烯酸)20、固醇及类固醇类药物有(胆固醇,胆酸,胆汁酸,蟾毒配基)21、酯类药物的制备方法有(直接抽提法,水解法,化学全合成或半合成法,生物转化法)22、酯类药物的分离精制方法有(溶解度法,色谱分离法,结晶与重结晶法)23、化学药的制备工艺要求(简单高效,成本低,污染小)(老师没划,我押的,爱背不背)(二)、名词解释1、浸提辅助剂:浸提辅助剂是指能增加浸提成分的溶解度,增加制剂的稳定性,提高浸提效能,以及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特在浸提溶剂中加入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工艺学》试卷(A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
1.GMP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A.按等次定价
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
B. 计算收率法
C.比重法
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倍。

A.5~10
B.10~30
C.30~50
D.50~100
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
B.盐析法
C.离心法
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为()
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
A.抽提法
B.凯氏定氮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A.培养基及种子
B.培养温度及时间
C.PH及通气量
D.萃取及过滤
1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A.贴壁培养
B.悬浮培养
C.直接培养
D.固定化培养
14.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的主要来源是()。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酵母菌
15.将霉菌或放线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大米或小米颗粒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称为()。

A. 米孢子
B.种子罐
C.发酵
D. 试管斜面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世界化学制药工业发展趋向为()
A.高技术
B.高投入和高效率
C.高产量
D.高质量
E.高速度
2.下列属于化学制药生产工艺路线改革的有()
A.原料的改革
B.寻找反应薄弱环节
C.反应后处理方法的影响
D.新技术的应用
3.下列哪些是搅拌的作用()
A.加速传质
B.加速传热
C.加速反应速度
D.增加副反应
4.中试放大的基本方法包括()
A.经验放大法
B.相似放大法
C.数学模拟法
D.理论计算法
5.化学灭菌法有()灭菌法。

A.环氧乙烷
B.湿热
C.表面
D.热空气
6.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A.离心法
B.沉淀法
C.回流法
D.过滤法
7.生物药物的主要来源有()
A.动物脏器和植物
B.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产物
C.海洋生物
D.微生物
8.下列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的有()
A.溶解度和等电点法
B.特殊沉淀法
C.离子交换法
D.氨基酸的结晶与干燥
9.维生素在机体内的生理作用的特点有()。

A.能为机体提供能量
B.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
C. 维生素需求量很小
D. 绝大多数维生素是通过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体内酶促反应体系,在代谢中起调
节作用。

10.下列属于药用酶的有()。

A.消化酶类
B.消炎酶类
C.抗肿瘤酶类
D.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酶类
11.下列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头孢菌素
D.土霉素
12. 下列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有()
A. 红霉素
B. 青霉素
C.螺旋霉素
D. 土霉素
13. 氨基酸类药物的常用生产方法有()。

A.蛋白水解提取法
B. 微生物发酵法
C.化学合成法
D.酶合成法
14. 多糖类药物来源于( )。

A.酶类
B. 动物多糖
C.植物多糖
D. 微生物多糖
15.发酵工程制药与化学工程制药相比较优点有()。

A.生产过程安全
B.生产过程较简单,步骤少
C. 设备相对小,辅助设备少,投资少
D. 主要原料可再生,设备通用
三、简答题。

(共25分)
1、化学制药工艺条件和影响因素有哪些?(6分)
2、试写出生化药物制备的一般工艺。

(7分)
3、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方法有哪些?(7分)
4、灭菌方法有哪些?(5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ACBDD ACBAB ADCB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
3.ABC
4.ABC
5.AC
6.ABD
7.ABCD
8.ABCD
9. BCD 10. ABCD 11.BC 12.AC 13.ABCD 14.BCD 15.AD
三、简答题
1、化学制药工艺条件和影响因素有哪些?(5分)
答案中非黑体部分必需写,黑体部分可简写,
1)反应物的配料和浓度比: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由反应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定的。

简单反应对反应速度影响不大,复杂反应受配料比影响大。

2)加料次序的影响:
a.对热效应小无特殊副反应的反应,加料次序对收率的影响较小,此时加料次序只从加料的便利、搅拌的要求、对设备的腐蚀、物料本身性质等方面考虑。

b.从方便和搅拌考虑,生产中先加液体后加固体;从设备的腐蚀性考虑,先加腐蚀性小的原料;从物料的物理性质考虑,后加易分解、易挥发、易水解、易氧化的原料。

3)溶剂:游离基型反应中,溶剂对反应速度影响不明显;离子型反应中溶剂对反应影响较大,溶剂极性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4)温度和压力
a.生产中温度升高反应速度会加快,可缩短生产周期,生产中选择的最佳反应温度是室温或稍高于室温。

b.反应中加压可缩短反应时间,但加压反应需要在加压容器内进行,安全系数加大,所以生产中应尽量选择常压下进行化学反应
5)催化剂和搅拌
a.催化剂能使反应速度加快,缩短反应时间
b.搅拌使反应物间接触机会增多,加快反应系统传热,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6)反应时间与终点的控制:
a.反应条件确定后,反应时间是固定的,生产中达到反应时间,必须终止反应进行后处理
b.控制反应终点主要是控制主反应的终点,测定反应系统中是否有未反应的原料。

2、试写出生化药物制备的一般工艺。

(8分)
生物材料、发酵或培养液→预处理(清洗、加热、调PH值、凝聚、絮凝→细胞分离(沉降、离心、过滤)→细胞(来活处理)→细胞破碎(高压均质处理、研磨、溶菌处理)→细胞碎片分离(离心分离、萃取、过滤)→收集上清液→初步纯化(沉淀、吸附、萃取、超滤)→高度纯化(离子交换、亲和色谱、疏水色谱、吸附、电泳等).成品加工)无菌过滤、超滤、浓缩、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结晶)
3、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方法有哪些?(7分)
1)单细胞培养;2)悬浮细胞培养;3)大规模培养;4)固定化培养,包括平床培养系统和立柱培养系统;5)同步培养;6)人工种子;7)原生质体的的融合,包括化学法诱导融合和物理法诱导融合。

4、灭菌方法有哪些?(5分)
1)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滤过除菌法
2)化学灭菌法:a.气体灭菌法,常用气体有环氧乙烷、甲醛、臭氧、(β-丙内酯、乙酸、乳酸、丙二醇、过氧乙酸、三甘醇)。

b.表面消毒法,目前常用消毒剂有醇类和酚类,如:乙醇、异丙醇、氯丁醇,苯酚、甲酚、氯甲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