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浅淋巴结定性和定位诊断
浅表淋巴结评估

正常淋巴结:直径 小于1cm,质地柔 软,无压痛
异常淋巴结:直径 大于1cm,质地坚 硬,有压痛
淋巴结融合:多个 淋巴结融合成团, 质地坚硬,有压痛
评估淋巴结硬度
01
正常淋巴结:柔 软、可移动
02
异常淋巴结:坚 硬、固定
03
硬度评估方法: 触诊、超声检查
04
淋巴结硬度与疾 病关系:硬度增 加可能提示炎症、
淋巴结疼痛: 肿大淋巴结可 能伴有疼痛, 提示炎症或肿 瘤等疾病
浅表淋巴结的评
4
估注意事项
评估技巧
01
检查顺序:按 照一定的顺序 进行淋巴结检 查,避免遗漏
02
触摸力度:触 摸淋巴结时, 力度要适中, 避免用力过猛
03
观察淋巴结: 观察淋巴结的 大小、形状、 硬度、活动度 等特征
04
结合其他检查: 结合其他检查 手段,如B超、 CT等,进行综 合评估
记录淋巴结的活检和病理 学检查结果
记录淋巴结的评估时间和 评估者信息
谢谢
2
估方法
触诊方法
1
检查者站立或坐于患者对面,保持 适当的距离
2
检查者用双手触摸患者颈部、腋窝、 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区域
3
检查者用指尖轻轻按压淋巴结,感 受其大小、硬度、活动度等特征
4
检查者根据触诊结果,判断浅表淋 巴结是否异常,并记录在案
观察淋巴结大小
淋巴结肿大:直径 大于2cm,质地坚 硬,有压痛
肿瘤等疾病
浅表淋巴结的评
3
估结果
正常淋巴结
淋巴结大小:正常 淋巴结大小在0
淋巴结形状:正常 淋巴结形状为椭圆
形或圆形
淋巴结质地:正常 淋巴结正常 淋巴结表面光滑,
浅表淋巴结疾病PPT课件

8
正常声像图
正常淋巴结小而扁,常规采用7-10MHz的探头。但采用高分 辨力的探头也未必能够发现所有的正常浅表淋巴结。 形态:呈扁卵圆形似“小肾”,或呈扁圆形,包膜整齐光滑。 大小:不同部位、不同年龄正常大小不同;
12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3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4
恶性淋巴结肿大
外形:转移癌包膜特点是比较模糊、不平整,似增厚和回 声高低不均。可有局限性隆起,甚至形状极不规则。内部 回声增多,不均匀,有时可见特征性的微小钙化所致的细 点状强回声。
淋巴瘤包膜和边界特点是清晰,平滑而整齐。内部回声: 皮质多呈向心性增厚,使髓质的中央区变窄、变细、变形、 偏小或可完全消失。〝C〞形征消失。 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回声很低,也相对均匀,无钙化 灶。 彩色多普勒超声:转移癌显示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的特点, 阻力升高。 淋巴瘤大多表现为髓质门型血流血流粗大,分支增多,内 部血管大多走形规则。
17
结核性淋巴结炎
18
结核性淋巴结炎
19
20
谢谢
21
超声表现: 1.淋巴结增大,成人很少出现融合,在儿童和青少年 中常有。 2.卵圆形或长卵圆形,L/S≥2。 3.皮质均匀性增厚,呈低回声,规则的环绕髓质。髓 质缩窄或消失,淋巴门存在。 4.CDFI:髓质血流信号显著增多呈树枝状分布。
Vmax相当于正常淋巴结最高流速的2倍左右,RI偏 低,与正常淋巴结差别不大。
注:1.炎性引起的淋巴结增生的大小可与恶性相近,因此良 恶淋巴结在大小上无明确分界线。 2.若发现淋巴结呈球形、近球形,淋巴结局部膨隆或不规则, 即使最大测值<0.5~1.0cm,均提示淋巴结肿大或异常。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ppt精选版
1
淋 巴系统 概 述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从组织间隙起始 收集组织液 进入淋巴管 沿淋巴管径路上有许多淋巴结 向心输送淋巴 经右淋巴管和胸导管注入颈根部大静脉
ppt精选版
2
ppt精选版
3
ppt精选版
4
ppt精选版
5
ppt精选版
6
ppt精选版
7
ppt精选版
8
ppt精选版
➢ 交通性鞘膜积液:鞘膜突 在出生后未闭,鞘膜内液 体可流入腹腔。
ppt精选版
42
睾丸鞘膜积液
单纯性
继发性
ppt精选版
43
精索鞘膜积液
也称精索囊肿,睾丸上 方可见囊性肿物,呈圆 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液性暗区与睾丸鞘膜 腔不相通,阴囊一般不 增大。
ppt精选版
44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阴囊内无回声暗区呈 梨形,向上延伸至精 索,上端狭窄。
25
浅表淋巴结病理声像图
恶性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 多为多发 趋于圆形 L/T<2 边界稍模糊 淋巴结门狭窄或消失 皮质呈向心性增宽和偏心性增宽 髓质及门部变形偏向一侧 淋巴结内部回声为较均匀极低回声 部分淋巴结可相互融合
ppt精选版
26
浅表淋巴结病理声像图
恶性淋巴瘤 CDFI: 在淋巴结周围 中心均可见到彩色血流
➢ 睾丸
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扁椭圆体,分上下端,内外面,前后缘。表面 包被致密结缔组织叫白膜。在睾丸后缘,白膜增厚并突入睾丸实质内 形成放射状的小隔,把睾丸实质分隔成许多锥体形的睾丸小叶,每个 小叶内含2-3条曲细精。曲细精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间质细胞,可分 泌男性激素。曲细精管在睾丸小叶的尖端处汇合成直细精管再互相交 织成网,最后在睾丸后缘发出十多条输出小管进入附睾。
淋巴瘤

淋巴瘤淋巴瘤(l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
淋巴瘤在国内的发病率约为4.52/10万,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毒学说Epstein-Barr病毒,已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分离获得。
注射EB病毒可在白色毛绒中引起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亦从人类T细胞淋巴组织中分离出。
(二)癌基因学说滤泡型淋巴瘤具有染色体t(14;18),在18号染色体q21处有bcl-2原癌基因,此基因产生的bcl-2蛋白有阻滞肿瘤细胞凋亡之作用。
Bcl-2/JH融合基因在欧美人种中发生率较高,占滤泡型淋巴瘤的89%,而在亚洲人种其发生率较低,仅占滤泡型淋巴瘤的30%左右。
(三)免疫缺陷学说宿主的免疫功能决定对淋巴瘤的易感性,有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伴发淋巴瘤者较正常人为多,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亦易患淋巴瘤,这是由于抑制T细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缺少自动调节的反馈控制,因而出现无限增殖的结果。
二、病理分型淋巴瘤的典型淋巴结病理学特征为:①正常滤泡型结构为大量的异常的淋巴细胞样组织细胞破坏;②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上述大量细胞浸润;③被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
三、临床表现(一)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大小为本病特征。
浅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是首发症状,尤其以颈部淋巴结多见,其次为腋下。
首发于腹股沟或滑车上的很少。
(二)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高热,也可呈间歇热,少数有周期热(Pel-Ebstein fever),其特征为:热度渐趋升高,间期逐渐缩短,最后演变为持续性高热。
(三)皮肤瘙痒局灶性瘙痒发生于病变部淋巴引流的区域,全身瘙痒大多发生在纵隔或腹部有病变的患者。
(四)酒精疼痛常在饮酒后20分钟,病变局部发生疼痛,其机制不明。
健康评估——皮肤浅表淋巴结检查

浅表淋巴结评估——浅表淋巴肿大的意义
皮肤黏膜评估——水
凹陷性水肿:心、肝、肾、 营养不良性水肿。 非凹陷性性水肿:粘液性水 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肿
区别:能不 能压陷
皮肤黏膜评估——水
象皮肿:丝虫病
肿
浅表淋巴结的概念
淋巴结: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的器官。 淋巴结肿大或疼痛常表示其属区范围内的器 官有炎症或其他病变。
浅表淋巴结评估
活动度 活动 固定 固定
表面 光滑 成串 不平
压痛 有 可有 无
附:淋巴结收集淋巴液范围
淋巴结 收集范围
耳后、乳突区淋巴结 颈深部淋巴结上群 颈深部淋巴结下群 锁骨上淋巴结群左侧 锁骨上淋巴结群右侧 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群
腋窝淋巴结群 腹股沟淋巴结群
头皮 鼻咽部 咽喉、气管、甲状腺等处 食管、胃等器官 气管、胸膜、肺等 口底、颊粘膜、齿龈等 颏下三角区内组织、唇和 舌部 躯干上部、乳腺、胸部等 下肢及会阴等
斑丘疹: 斑疹+丘疹 *有底盘+高于皮面 *较硬 *红/色素
麻疹、猩红热、湿疹
皮肤黏膜评估——皮 疹
荨麻疹: *大片、形态各异 *隆起皮面 *瘙痒/灼热
皮肤过敏
皮肤黏膜评估——皮下出血
皮下出血:皮肤青紫、压之不褪色。
瘀 点 紫 癜 瘀 斑 血 肿
<2mm
3-5mm
执业医师体格浅表淋巴的检查

浅表淋巴结一般只检查身体浅表部位淋巴结。
触诊淋巴时应注意其大小、硬度、压痛、粘连、窦道等。
主要包括腋窝淋巴结、锁骨上窝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其中腋窝淋巴结是常考点,应注意严格掌握。
(1)颈部淋巴结检查耳前:耳屏前方耳后:耳后乳突表面,也称乳突淋巴结乳突区枕骨下区:斜方肌起点与胸锁乳突肌的止点之间。
颌下:下颌角颏下:颈前三角:胸锁乳突肌表面及下颌角颈后三角:斜方肌前缘。
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夹角9分法:3*3九个淋巴区域:颈部淋巴触诊。
“颈前三角”是指: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颈前正中线,外侧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区域颈后三角是指:锁骨上缘,斜方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区域。
颌下淋巴检查,检查哪里,哪里放松。
检查颌下淋巴结时:检查者用右手扶被检查者头部,使头倾向右前下方,用左手四指并拢触摸右颌下淋巴结。
使头倾向左前下方,再用右手四指并拢触摸左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窝淋巴结锁骨上窝淋巴结检查方法,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考生双手四指并拢,屈曲掌指关节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即可如触及到锁骨淋巴肿大,需要注意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以及有无红肿、瘢痕、瘘管。
胃癌左侧,肺癌转移右侧,胃左肺右。
腋窝淋巴检查腋窝淋巴(抖音看视频了)腋窝一共有五组淋巴群,分别是:腋尖淋巴结群:位于腋窝的顶部中央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处胸肌淋巴结群:位于胸大肌下缘深部肩胛下淋巴群:位于腋窝后皱襞深部外侧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外侧壁报考考生出题目为腋窝淋巴结检查考好帽子,口罩洗手来到患者的床旁与患者沟通交流,您好,我是您的主治医生,今天要给您检查一下一淋巴结,那么在双侧来进行啊,也希望你能配合,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有疼痛或任何不适,您随时跟我说好,谢谢,协助患者取座位,好慢一点,扶您起来好的。
检查者站立于被检者的前方,协助患者脱去上衣,充分显露双侧腋窝。
搓热双手。
四指并拢略曲曲长指关节以指腹进行出诊,右手提患者右前臂,左手进行触诊,顺序分别为夜间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以及外侧群,检查时必烧外展,①首先检查腋尖群,腋尖群位于腋窝尖端,四指并拢以指腹由浅入深,滑动出诊。
第四单元 3.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

第六章身体评估第四节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一、皮肤评估皮肤评估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评估同时进行。
评估方法主要靠视诊,有时需配合触诊才能获得更清楚的印象。
评估时不要遗漏黏膜、毛发等部位。
(一)颜色皮肤颜色与色素量、血液充盈度及皮下脂肪的厚薄有关。
1.苍白由于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致。
见于惊恐、寒冷、休克、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发红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或红细胞量增多所致。
生理情况下,见于饮酒、运动等时;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或阿托品、一氧化碳中毒等。
3.发绀皮肤黏膜呈青紫色,主要为单位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高所致。
唇、舌、耳廓、面颊、肢端是常见部位(详见本书第四章第七节)。
4.黄染指皮肤黏膜发黄。
常见的原因有①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使皮肤黏膜甚至体液及其他组织黄染的现象,如血中胆红素超过34μmol/L,可出现黄疸。
早期见于巩膜和软腭黏膜,明显时才见于皮肤。
②胡萝卜素增多: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桔子等可引起血中胡萝卜素增多,表现于手掌、足底、前额及鼻部皮肤黄染,一般不发生于巩膜及口腔黏膜;且血中胆红素不增高,可与黄疸鉴别。
③长期服用含黄色素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含黄色素的药物可引起皮肤黄染,严重者可出现巩膜黄染,但以巩膜周围最明显。
考点链接:体格检查时,鉴别是否为黄疸,下列判断哪项是正确的()A.皮肤有黄染肯定是黄疸B.巩膜有黄染肯定为黄疸C.巩膜黄染仅出现在角膜缘周围D.巩膜均匀黄染参考答案为:B5.色素沉着因表皮内层黑色素增加所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称色素沉着。
全身性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也见于肝硬化、肝癌晚期以及长期使用砷剂、马利兰等药物。
妊娠妇女面部、额部可发生色素沉着,称妊娠斑。
老年人全身或面部可有散在色素沉着,称老年斑。
6.色素脱失皮肤丧失原有色素称色素脱失,由于酪氨酸酶缺乏以致体内酪氨酸不能转化为多巴胺而形成黑色素所引起。
常见有白癜风、白斑及白化症。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儿童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经验交流·作者单位:272000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闫学博);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孙妍、张松、赵艳霞、仲任、孙立荣)通讯作者:孙立荣,Email :**************.com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儿童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闫学博孙妍张松赵艳霞仲任孙立荣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儿童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19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儿,均行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度,以及其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免疫组化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和颈部淋巴结病变与分区的情况。
结果①195例患儿中,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良性166例,误诊1例淋巴结结核;恶性21例;未做出诊断8例,漏诊1例霍奇金淋巴瘤,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儿童浅表淋巴结的准确率为95.4%,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9.4%。
195例患儿均未见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②取材满意者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9.4%,取材不满意者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7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988,P <0.05)。
加做免疫组化者诊断准确率为99.0%,未加做免疫组化者诊断准确率为9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3,P <0.05)。
③颈部淋巴结病变中恶性、良性病例累及Ⅱ区者最多,分别为72.7%、81.6%。
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儿童浅表淋巴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单、价廉、安全、患者耐受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浅表淋巴结肿大,儿童[中图法分类号]R445.1;R725.5[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value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 biopsy guided by ultrasound in childrenYAN Xuebo ,SUN Yan ,ZHANG Song ,ZHAO Yanxia ,ZHONG Ren ,SUN Lir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Jining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Shandong 27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superficial lymph node biopsy in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195children with superficial lymphadenectasis were selected and underwent ultrasound-guidedsuperficial lymph node biopsy.Taking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 as standard ,the accurate diagnostic rate of ultrasound-guided biops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alignant lesions ,and the sample quality were calculated.According to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iagnostic accuracy ,an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vical lymph node lesion and cervical lymph node region were analyzed.Results①Among 195children ,166cases were benign diagnosed by biopsy ,of which 1case of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was misdiagnosed ,21cases were malignant ,8cases were not diagnosed ,and 1case of Hodgkin ’s lymphoma was missed.Taking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the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lesions were 95.5%,100%,100%and 99.4%respectively.None of the 195children had massive bleeding or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②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iopsy was 99.4%for qualified sample ,and 75.8%for unqualified sampl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29.5988,P <0.05).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9.0%for those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91.6%for those without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5253,P <0.05).③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lymph node was highest in region Ⅱ,malignant was 72.7%and benign was 81.6%.ConclusionUltrasound-guided superficial lymph node biopsy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with advantagesof simple operation ,low price ,safety ,good tolerance ,and so on ,which ha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KEY WORDSUltrasound-guided ;Biopsy ;Superfici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 ,children通过病理学结果明确诊断是临床治疗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浅淋巴结定性和定位诊断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李安华一、淋巴结解剖与功能浅表淋巴结是指位于体表深筋膜层、距离皮肤月3.0cm以内的淋巴结群。
淋巴结病变往往是局部和全身疾病的反应。
淋巴结同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结组织等共同构成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浅表淋巴结主要是指颈部淋巴结群、腋下淋巴结群和腹股沟淋巴结群。
㈠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我近乎圆形的网状结构,表面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略凹陷为门,有输出淋巴管和血管出入。
被膜向外延伸有许多输入淋巴管:向内伸入实质形成许多小梁,将淋巴结分成许多小叶。
淋巴结的外周部分为皮质,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生发中心;此区内富含B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所以又称非胸腺依赖区,皮质透层和滤泡间隙为副皮质区,因富含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此区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门户,有大量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布在滤泡周围,是传递免疫信息的场所,髓质区的B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集结成索状,称髓索;在髓索之间为髓窦;此区是滤过淋巴液的场所。
㈡淋巴结的功能1.滤过和净化作用: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有效滤器,通过淋巴窦内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体液抗体等免疫分子的作用,可以伤杀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防止病原体扩散的作用。
2.免疫应答场所:淋巴结中富含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对于捕捉抗原、传递抗原信息和细胞活化增殖。
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受体,具有很强的捕获抗原体复合物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将抗原长期保留在滤泡内,这对形成和维持B记忆细胞、诱导再次免疫应答很有意义。
B细胞受刺激活化后,高速分化增殖,生成大量的浆细胞,形成生发中心;T细胞也可在淋巴结内分化增殖为致敏淋巴细胞。
不管发生哪类免疫应答,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
3.淋巴细胞再循环基地:正常情况下,只有少数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分裂增殖,大部分细胞是再循环的淋巴细胞。
血中的淋巴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结副皮质,然后再经淋巴窦汇入输出淋巴管。
众多的淋巴结是再循环细胞的重要补充来源。
二、适应症浅表淋巴结的位置表浅,适合进行高频超声检查。
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时,均可进行淋巴结检查。
在诊断恶性病变,及肿瘤的分期中,浅表淋巴结检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禁忌症一般无明确禁忌,但淋巴结表面皮肤有破溃或附近有伤口时应于注意。
四、检查方法与要求㈠仪器要求宜选用高分辨率实时超声诊断仪,配以中心频率为7-15MHz的线阵高频探头。
采用超宽频带探头如:6-12MHz、5-10MHz,利用中心频率可变(7MHz、9MHz、10MHz、13MHz)的探头也很理想。
有条件者还可试用15-20MHz。
探头可近距聚焦调节。
为显示淋巴结内低速血流超声诊断仪应具有高灵敏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能量多普勒显示(CDE)功能。
㈡体位一般取仰卧位。
颈部淋巴结检查时,垫高背部,使颈部仰伸,头转向对侧,检查腋下淋巴结时,应暴露上肢,取双手上举抱头姿势。
检查腹股沟淋巴结区时,宜将下肢略分开,暴露腹股沟和大腿内侧。
㈢检查步骤首先,常规行认真细致的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决定有无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及分布。
强调多切面不同方向扫查,包括纵切面(最大长轴/冠状断面)和横切面(短轴)的扫查和记录;描述淋巴结的形状、被膜以及内部回声(皮、髓质有无异常,包括有无钙化和液化等);注意淋巴结肿大是单发或多发,多发淋巴结是否呈串珠状或蜂窝状,有无融合倾向,以及病变与周围毗邻结构、皮肤或皮下组织、大血管的关系如压迫、浸润等。
其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CDE),必要时作频谱多普勒血流分析与记录。
特别注意取样框大小,聚焦区、速度标尺(PRF)、取样门(取样容积)大小以及声束与血流夹角的调节。
五淋巴结正常声像图正常浅表淋巴结由于扁而小,采用5MHz探头通常难以发现。
1988年Solbtati采用7.5MHz的高频超声以提高分辨力,才比较易于发现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即使采用高分辨力的13MHz探头,也未必能够发现所有正常浅表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为例,1994年Bruneton 在1000例健康志愿者中,仅67.6%(2/3)可以发现,腋窝淋巴结仅33%可以探测到。
1996-2004年Yang报道妇女66%可发现腋窝有正常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的扫查与仪器和操作技术有很大关系。
㈠大小和长短径比值长径平均值(1.2±0.5)cm,短径(0.3±0.1)cm(<0.5cm者占95%),长短径比值(L/S)平均I,>2者占98%。
㈡外形正常淋巴结呈扁卵圆形、扁圆形或接近梭形(颈部多见),被膜完整、清晰,外形十分规则,淋巴结门部微凹或平坦,其余部分隆起似“小肾形”如果发现淋巴结呈球形、近球形,淋巴结局部膨隆或不规则,即使测值<1cm,均提示淋巴结肿大或异常。
㈢内部回声正常淋巴结在充分放大的条件下,多数可区分皮质和髓质。
皮质位于周围呈均与的低回声;髓质在中央(纵切面),或与门部连成一片呈稍强回声(由于髓质存在着较多脂肪组织,回声较强),似肾样回声,门部也可位于淋巴结的一端并和中央髓质回声相连。
正常淋巴结皮质较薄,整个围绕或大部分包绕髓质,老年人显示得格外清楚,呈“C”形低回声。
部分正常淋巴结的髓质显示不清(占17%),可能与淋巴结体积过小、位置过深或过浅以及超声分辨力等因素有关。
据报道约有4%——6%的正常淋巴结难以显示门部,此时,利用CDFI或CDE通过显示门部和髓质血管,有助于二维超声对髓质和门部的辨认。
㈣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表现目前,大多数正常淋巴结显示有血流信号,彩色血流检出率为80%——89%。
这与彩色多普勒一起的灵敏度和检查技术有关。
血流信号通常闪烁出现于髓质和门部,CDFI表现为红色和蓝色的细点状或细线条状,CDE常使门部至髓质的血管显示得更加清晰和连续。
频谱多普勒测量动脉平均最大流速(Vmax)约8.4±3.6cm/s,阻力指数(RI)0.57±0.10。
六淋巴结超声报告书写要求要求明确描述淋巴结的位置、数目、大小(常记录最大一个直径)、纵横比、内部回声、皮髓质情况、淋巴门存在与否和血流情况。
必要时可做出符合恶性(良性)淋巴结声像图的提示。
七淋巴结常见疾病超声诊断㈠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临床表现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各种损伤和刺激常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其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毒物、代谢的毒物产物、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都可成为抗原或致敏刺激淋巴组织引起反应。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不等,有时可达10cm。
2.超声表现⑴淋巴结增大,呈单发或多发,多发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在成人很少发生融合,但在儿童常有融合倾向。
⑵外形呈规则的卵圆形或长卵圆形,L/S>2者多数,被膜完整清晰,髓质回声增宽,皮质回声变薄,呈均匀的“C”形低回声结构围绕髓质;CDFI显示髓质血流信号显著增多,给人以髓质增宽,皮质回声变薄的映像,细小的动脉自门部向髓质内延伸并发出树枝状分支或羽毛状细支,也可沿门部边缘走行,向髓质内平行发出半羽状细支,分支血管均指向较薄的皮质。
⑶频谱多普勒显示最大血流速度比正常淋巴结平均增加1倍,平均Vmax=(16.0±8.0)cm/s,阻力指数无显著改变RI=0.63±0.110质较薄、CDFI显示门型血流,均提示反应性(良性)淋巴结肿大声像图。
3.临床评价及注意事项良性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尽管淋巴结随着感染的控制可以好转和恢复也不应统称为“淋巴结炎”更不可称为淋巴腺炎。
肿大的淋巴结无论肉眼观察和超声下都容易与淋巴结肿瘤混淆,但其治疗和预后差别很大,应注意鉴别:病史的参考作用,良性反应性增生病变往往有特定的病史,有时鉴别良/恶性起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淋巴结时大时小,先发热后淋巴结肿大,近期有病毒感染,疫苗注射史,附近有慢性感染灶,脱屑性皮肤病等。
而淋巴瘤则淋巴结进性增大。
先肿大后低热,无明确原因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㈡恶性淋巴结肿大1. 临床表现恶性淋巴瘤所致淋巴结肿大相当多见,主要有转移癌和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两大类。
它们的病理组织学由于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增殖、浸润和破坏,淋巴结的组织机构和血液供应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有重大区别。
2.超声表现二维灰阶超声:(1)单发或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后者淋巴结断面可呈蜂窝状或串珠状,并可相互融合。
(2)外形特点:呈圆(球)形,近圆(球)形通常L/S<1.5-2.0也可呈不规则形,被膜可有局限性隆起。
淋巴结癌转移。
其外形常较淋巴瘤更加不规则。
(3)内部回声异常:①皮质向心性或非对称性增宽、增厚,皮质也可局部增厚,厚薄不一,向外隆起,总之,皮质的“C”形征明显变化或消失。
②髓质或中央回声区变窄、变细、偏心、变形,以致完全消失(此时,利用CDFI有助于进一步确定有无髓质形态改变或消失)。
③转移癌内部回声相对增强且不均匀,有时可见微小钙化所致多数细点状强回声,后者具有特征性,多见于甲状腺癌并转移,淋巴结内小片不规则低回声区可由液化性坏死引起,此征少见;④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回声较低,也较均匀。
以往用5MHz超声检查可能,酷似囊肿,但其质地很硬(加压扫查)与真性囊肿不同、淋巴瘤肿大淋巴结在充分化疗、放疗后如果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淋巴结的上述外形和内部回声异常可能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
⑤彩色多普勒超声:(1)CDFI常有明显的血流异常表现。
恶性淋巴结肿大,至少可见以下几种血流类型:①淋巴结内无血流管型;②结内血管移位性;③中央血管紊乱性;④周边血管性。
周边血管型可由于瘤细胞广泛浸润皮质,髓质被挤压至门部,也可似滋养血管围绕被膜且分成若干分支穿入淋巴结,后者已由血管微泡超声造影证实。
频谱多普勒示血流速度增加史为显著,最大血流速度转移癌与恶性淋巴瘤分别为(19.3±12.3)cm/s和(21.7±10.3)cm/s,RI分别为(0.76±0.17)和(0.66±0.12)。
高速和相对低阻的血流信号,看来似淋巴瘤特征。
腋窝淋巴结RI≥0.7有利于乳腺癌转移的诊断。
3.诊断标准(1)临床有相应原发疾病病史;(2)单发或多发性淋巴结肿大,融合倾向,L/S减小,正常结构消失;(3)明显的血流异常表现。
4.临床评价及注意事项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转移其腋窝淋巴结未必肿大,根据一组756例组织学统计,淋巴结最大径0.4-4.5cm,平均仅1.1cm,说明淋巴结外形和回声的异常改变比其大小改变更重要,此外,个别乳腺癌并未发现癌细胞转移,其腋窝淋巴结肿大却有反应增生性的声像和CDFI表现特点。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