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糖尿病与冠心病苏海芳 精品

合集下载

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用药评价与分析

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用药评价与分析

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用药评价与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另外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相关药物用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时,采用瑞舒伐他汀能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抑制心绞痛发作,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糖尿病;冠心病;临床效果糖尿病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是以慢性高血糖病为主要特点的代谢功能紊乱症状,引起糖尿病的因素很多[1]。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而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如果不及时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将会损害多个系统,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则将会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2]。

我院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60.6±2.4)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5.1±1.6)年。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

糖尿病与冠心病课件PPT

糖尿病与冠心病课件PPT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 。
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糖尿病和冠心病常常同时存在 ,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 冠心病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 高2-4倍,而冠心病患者中也 有较高的糖尿病发病率。
糖尿病与冠心病的症术等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 生活,如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 限制运动等。
冠心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 量。
冠心病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介入 治疗等可能与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产 生相互作用,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治疗 方案。
冠心病患者需要更加注意生活习惯的 调整,如饮食、运动等,这些生活习 惯的改变可能对糖尿病的治疗产生影 响。
应等。
长期糖尿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 胞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的进程,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高 血脂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冠心病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
冠心病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 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这些 症状可能导致患者活动受限, 影响生活质量。
公共卫生策略
制定针对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公共卫生策略,提高 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心理支持
01
研究如何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
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
02
研究康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
社会支持
03
研究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如医疗保障、家庭支持
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症状可能相 似,包括胸闷、胸痛、气短、 乏力等。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 脉造影等。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曲美他嗪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也被证实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角度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1. 两病相互影响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两种相互影响的慢性疾病,相互之间存在着多种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

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治疗难度也更大。

2. 需要综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综合治疗,既要降低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又要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较为综合和个性化。

3. 老年患者特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代谢紊乱程度较大,心血管功能较差,机体抵抗力降低,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

老年患者的治疗需特别谨慎,选择药物时需考虑更多的因素。

1. 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曲美他嗪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 控制血糖、血脂的作用显著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还具有较好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 改善心功能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情况,曲美他嗪在治疗中能够改善心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安全性好曲美他嗪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较为安全,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患者在使用曲美他嗪的过程中较少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为适用。

1. 个体化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用曲美他嗪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

本文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为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通过对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瑞舒伐他汀在改善患者血脂、降低冠心病风险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不足等。

未来,我们期待瑞舒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得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为这一患者群体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老年、冠心病、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疗效、研究对象、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内容、局限性、临床应用前景、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在老年人群中,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症状。

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目的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临床情况,其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通过对瑞舒伐他汀在该人群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其在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心血管功能和糖尿病控制方面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促进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研究还将探讨瑞舒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王丽美【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7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运动指导以及康复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为有效54例(61.4%),好转32例(36.3%),无效2例(2.3%);对照组效果为有效44例(50%),好转39例(44.3%),无效5例(5.7%),二者比较而言,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x2=25.302,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以多样性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效果较好.【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22【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临床特点;护理【作者】王丽美【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医院,山东新泰2712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587.1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7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这些患者用随机选择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

对照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在43~83岁,患病年限在2.1~20.2年。

观察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在45~88岁,病程长度在2.0~21.3年,两组人员在众多指标上没有特别大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

1.2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都使用血管扩张剂,对心肌的功能进行改善,按照患者血糖的实际情况进行胰岛素治疗,以常规的护理,进食适宜的食物,适当的锻炼和药物治疗。

观察组对患者实行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运动指导以及康复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新调脂策略课件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新调脂策略课件

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统计
02
收集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生活质量的评估
03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了解调脂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调脂治疗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冠心病和糖尿病常常同时存在, 增加了调脂治疗的难度。
个体化调脂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调脂目标
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合并症和血脂水平,制定个体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目标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
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4
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临床实践中的调脂治疗经验
坚持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调脂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 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
强化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的首选药物,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其在冠心 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
关注血脂水平波动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脂控制达标。
略。
02
调脂治疗的重要性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 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总胆固醇(TC)的
升高。
高血脂水平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的进程,增加冠心病的发生
风险。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 关,降低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冠
心病风险。
调脂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作用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诊疗现状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利用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析、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将5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25例。

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例病患加服20mg 的曲美他嗪,3次/d口服。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结果:观察组在加服了曲美他嗪后,治疗后的生命体征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结论:加服曲美他嗪比常规的治疗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标签:曲美他嗪;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而冠心病就是其中之一,一旦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会导致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发急性的心脏衰竭,导致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

曲美他嗪作为一种心肌代谢类药物,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较好的疗效,对于心绞痛的患者有着更好的治愈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2007年-2011年收治的50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年龄34~80岁,平均42岁,其中男32例,女18例。

根据每个病患心功能的NYHA分级的不同,将其分为Ⅱ级9例,Ⅲ级30例,Ⅳ级11例。

所有病例均需进行超声心电图(UCG)的检查[1]。

所有病例都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的病史以及血糖稳定都达到了3个月以上。

随机分为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的观察组以及传统不加曲美他嗪治疗的对照组。

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研究之前以及之后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其中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的评估,心力衰竭的评估,UCG的检查等。

两组患者在研究阶段均要进行饮食的控制,要口服降血糖的药品以及注射胰岛素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观察组和治疗组都要进行硝酸酯剂、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每次20mg,3次/d。

糖尿病与冠心病ppt课件

糖尿病与冠心病ppt课件
11
尿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五. 糖尿病患者合并ACS不同于非糖尿病者的特
点是冠脉粥样病变广泛,常多支受累,粥样斑 块严重,常有溃疡,钙化等,而右冠状动脉和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更易受累。心肌梗塞以前壁 和多发梗塞及大面积梗塞多见,且死亡率高, 再灌注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不满意,尤其 是PTCA在糖尿病的效果差,再闭塞的发生率高。
18
糖尿病治疗药物(磺脲类) 机理:
磺脲类药物通过与β细胞膜上的 ATP 敏感性 钾离子通道( KATP )的磺脲类药物受体( SUR ) 结合,关闭钾离子通道,使β细胞膜去极化, 开放电压依赖性钙离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 高,激发胰岛素的分泌。
19
药物专家共识
(1)对于一般未发生心脏事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 取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是安全的 据病情选
下列原则适合于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
• • • •
目标血压应低于130/80mmHg;同时有效控制血糖,血脂代谢异常 所有六类抗高血压药,除α-受体阻滞剂与安慰剂相比均有疗效 为达到目标血压需多药的联合 一线药物选择应包括一种ACEI(或ARB)和一种噻嗪类利尿剂, 如需要再加药,二线应选β-受体阻滞剂、CCB或α受体阻滞剂 • 大量蛋白尿(>300mg/d),肾病或肾功不全者应着重考虑使用 ARB,对ACEI不能耐受者应以ARB替代;⑥应始终注意生活方式的 改变,如减重、运动锻炼、戒烟、限盐、蛋白和酒
24
TP III
三类危险分层时LDL- C与非-HDL 胆固醇目标值比较
LDL-C目标值 非-HDL-C 目标值(mg/dL)
危险分层
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 (10年冠心病危险>20%) 多项(2+)危险因素和 10年冠心病危险<20% 0–1危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

冠心病
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 心内科 苏海芳
1
糖尿病(DM)是一种全身代谢紊乱
性疾病,和冠心病(CHD)关系密切,备
受关注,糖尿病防治策略从降糖 治疗变为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 素 ,否则冠心病发生率高,病变 重,进展快,死亡率高。
流行病学现状
1. 糖尿病和冠心病关系:
一些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 床研究和大系列荟萃分析结果表明:
抗凝,控制血糖,对症、
支持疗法等
1-15
糖尿病心肌病
微小血管变化,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纤维化 有充血性HF及限制性心肌病特征 舒张功能性HF为主,后为混合性HF 中、小血管或微小管病变
(+)率高 控制血糖、降压,保护心肌 、抗心衰等
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
1. 有明确的DM史或标准
(1)糖尿病: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10
2. DM伴肥胖
(1)肥胖和DM之间关系一直未弄清楚: 可能胰岛素抵抗物质(Resistin)和瘦素 (Leptin)有关? (2)肥胖增加机体耗氧量, 激活交感N和RAS,致心脏 结构/功能广泛改变,致血管 重塑引起AS。
3. DM伴高血压
(1)DM合并高血压至少1/3;并肾损害高血 压患病率70~80%。
或者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
2h血糖或随机血糖
11.1mmol/L ( 200mg/dL)
(2)空腹血糖损害(IFG)
FPG6.1mmol/L(110mg/dL)且<7.0mmol/L(<126mg/dL)
2h的PG<7.8mmol/L(<140mg/dL)
(3)糖耐量减退(IGT)
FPG<7.0mmol/L(<126mg/dL)
2.5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流行病学现状
4.年龄与病程:
DM合并CHD发生率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而增高。
(1)国内普查,非糖尿病者40岁以前,CHD发生率极低。 (2)黄凤兰材料:DM合并CHD者:
<40岁, 发生率5.56% 40~49岁 发生率14.24% 50~59岁 发生率21.21% 60~69岁 发生率40.63%
2、DM合并CHD者冠脉造影特点:
(1)病变范围弥漫:累及多支血管或一支血管多次受 累;病变程度严重;病变类型多样;
(2)PCI或其他介入治疗机会易丧失,术后再现窄发生 率高。
(3)易伴CHD多种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高血 压等。
3、年龄大、病程长
鉴别诊断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四个主要情况: DM并CA疾病; 糖尿病自主神经性心脏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脏毛细血管病变。 但主要是糖尿病合并CHD与糖尿病心肌病鉴别
(1)血脂紊乱 (2)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3)合并其他CHD多危险因素:包括肥
胖、高血压等 (4)血管内皮功能不全 (5)血管平滑肌功能不全 (6)高凝状态,血栓倾向,血小板功能
受损
DM合并CHD发病机理研究进展快,简单综 述如下: 1.血脂紊乱 DM脂质代谢紊乱十分常见, 尤以TG和LDL、HDL为 突出。
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并直接诱导平滑肌细胞 增生、动脉壁内膜和中层增殖。
临床特点
1、DM合并CHD者临床表现有三大特点:多重性、非典 型性、无痛性:
(1)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较为严重, 原因: DM致代谢紊乱; 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游离脂肪升高; 心肌营养障碍。 (2)心力衰竭增多、程重严重, 原因: 冠脉广泛血管病变,致广泛性灶性缺血、坏死、纤
90岁 发生率62.5% 病程:小于5年,发生率17.14%,5~10年者36.36%,大于10年者45%。
流行病学现状
(3)DM与CHD诊断时间:
1/2 DM 诊断于 CHD 之前,1/4 DM 诊断于 CHD 之后,1/4是DM与CHD同时诊断,但 CHD 的严重程度影响不显著。
发病机制:
高血糖与大血管(CA等)关系尚未十分明确,但 有几点已经明确:
• DM患者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是无DM病
者的2~4倍。
• 无MI史的 DM患者,未来发生MI的危
险超过40%。
• CHD患者合并高血糖(包括DM前期和
DM患者)的高达2/3。
流行病学现状
•无心肌梗死史的糖尿病患者,在未来8~10年发
生心肌梗死的危险为20%,与已患心肌梗死的 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相等 。
(见表)
DM合并CHD与糖尿病心肌病鉴别
项目
DM合并CHD
病理特征
大CA粥样硬化病变心肌 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
失常、心力衰竭
HF 实验室检查
左心室收缩功能性HF
CAG:
大血管多支,多位,多远 端粥样硬化病变或大及中
小血管联合病变
高频ECG : (+)率低
心率变异性:
治疗
再通(药物或PTCA支架等)
• 2001年NCEP ATPIII明确
将糖尿病提升为冠心病的
糖尿病
冠心病
等危症。
流行病学现状
2. DM并发CHD发生率:
国外:42-45% 国内:25.5-38%
3. 男女比例:
我国DM合并CHD男女发生率分别为 16.0%、33.8%。其DM合并CHD发生率 同性别非DM的CHD患者分别增高1.4倍、
(2)DM伴高血压可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 管腔弹性减退,糖基化蛋白积聚血管壁致多种 细胞因子释放,RAS激活,No减少,内皮素 (ET-1),使血管舒张能力,增殖能力 致AS。
4. 高血糖和和胰岛素抵抗 (1)高血糖
慢性高血糖产生细胞基质增生、细胞毒性损伤和血管功 能障碍,引起血管病变和炎症反应。 (2)胰岛素抵抗
(1)2型DM大血管病危险因素复杂,除高血糖 外,尚有非DM者的AS、CHD的传统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吸烟等); (2)2型DM的AS发生年龄较非DM者大大提前; (3)2型DM大血管病在糖尿前期空腹血糖升高
以前已出现(UKPDS表明,新诊断2型DM 已50%有血管并发症)。
多数人认为,DM易患CHD可能:
维化; 糖蛋白沉着、钙化,使心肌收缩力与顺应性明显减低, O。
临床特点
1、DM合并CHD者临床表现有三大特点:多重性、非典 型性、无痛性:
(3)心绞痛不典型或不明显,易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 原因: 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受损; CA处于低氧状态、无足够
代谢产物释放 (4)MI累及范围大、合并症多,再梗率高、死亡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