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_____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理论学时:_____实践学时: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研究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康复和健康教育知识。

3、了解内科护理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评价。

2、能正确进行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如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等。

3、能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4、具有观察病情变化、识别病情危急信号和配合医生进行抢救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树立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态度。

2、培养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2)熟悉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1)肺炎患者的护理掌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肺炎患者进行护理。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本科教学大纲(四版)前言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学科.其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的关键。

教学内容共九章,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传染病等疾病的护理。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学科,它也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内科护理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

并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掌握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总体目标内科护理学是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适用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学科,使学生通过本科程的学习掌握《内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加强学生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四年制护理本科四、内容简介及总学时内科护理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传染病等疾病的护理,内容涉系统的概述,各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各相关疾病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各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等。

本课程总学时共170学时,其中理论100学时,见习70学时。

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1:0.7。

五、考试方法及成绩构成考试方法为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及平时考核,总成绩=理论成绩60%+临床技能成绩20%+平时成绩20%。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统设必修课。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同时必须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病人并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的内容是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熟悉的内容是常见疾病的主要检查要点、诊断要点,了解的内容是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

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70%;熟悉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20%,了解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10%。

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有见习。

考虑到电大护理专业的学员是在职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员已定岗,因此,对于非内科岗位的护理学习者要有20学时的见习。

即组织到相应的病房,随主治医以上职称的医生查房。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知识。

四、教学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统设必修课。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同时必须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病人并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的内容是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熟悉的内容是常见疾病的主要检查要点、诊断要点,了解的内容是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

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70%;熟悉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20%,了解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10%。

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有见习。

考虑到电大护理专业的学员是在职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员已定岗,因此,对于非内科岗位的护理学习者要有20学时的见习。

即组织到相应的病房,随主治医以上职称的医生查房。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知识。

四、教学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份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示例: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课程代码:MED344学分:3前置课程:基础护理学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学生将学习和掌握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和实践。

课程目标:1. 理解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 掌握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3. 了解常见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计划。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护理判断能力。

5. 提高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成人内科疾病的分类和病理生理学3. 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要求4. 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电图监测等5. 常见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计划,包括心脏病、肺病、消化系统疾病等6. 成人内科紧急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措施7. 成人内科护理的病人安全和质量管理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临床实践:学生将通过临床实践教学,参与到真实的内科病房或诊所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的护理操作和护理计划制定。

3. 小组讨论和演练:通过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堂互动和案例分析: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判断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评。

2. 临床实践考核:对学生的护理技术和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3. 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参与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4. 期末论文或项目报告:学生将撰写一份关于成人内科护理的论文或完成一个相关的护理项目。

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内科护理学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风湿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配合抢救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提问、讨论、临床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和解决内科病人护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明确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目的,掌握其学习方法。

2.掌握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

3.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为内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诊断、实施和评价,对病人能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4.能通过临床见习,加深对内科病人相关知识的理解,熟悉内科护理工作的范畴和任务,学会为病人找出护理问题并能解决之。

5.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改革说明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代谢三章以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为主,作为预防渗透教学改革的重点,课外安排社区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临床见习中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Teaching Syllabus for Medical Nursing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二版教材,按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教师指导下,通过实施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将学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毕业时,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配合抢救能力。

二、考核方式考试课。

闭卷。

理论考试成绩占70%,操作考试成绩占30%。

三、学时分配表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论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2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概述 4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2喘肺部感染性疾病 4 气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慢性阻塞性肺病 2 呼吸衰竭 4支气管哮喘 3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方法、血2气分析仪使用法、纤支镜检查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 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有2效咳嗽、胸部扣击、窒息抢救护理、体位引流护理、各种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3肺结核 3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 2 气胸 3 胸穿、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2使用及护理呼吸衰竭 3循环系统概述 3心力衰竭 4心律失常 5心瓣膜病 3 、冠心病 6高血压病 3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护理 3消化系统概述 3胃炎 2消化性溃疡 4炎症性肠病 2 心电图机使用法、多参数监4护仪使用法、除颤仪使用法肝硬化 4原发性肝癌 3肝性脑病 3急性胰腺炎 2上消化道出血 4泌尿系统概述 3慢性肾小球肾炎 3 血糖测试仪、诺和灵笔使用2法肾病综合征 3 饮食计算和胰岛素注射方法 2 尿路感染 2慢性肾衰 3血液系统概述 3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白血病 4甲亢 3糖尿病 3总计120 16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2、了解内科护理学的内容。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71902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71902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Nursing课程编码:Z103205总学分:总学时:134 理论学时:96 实验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单位:医学院护理系大纲制定者:倪志宏大纲审定者:审定日期: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核心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内科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重点阐述各系统主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及各系统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临床内科护理思维,能够在内科护理理论框架下通过运用护理手段观察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而达到维持和促进患者健康。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是建立在基础医学理论、内科学理论、护理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还有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上的一门护理综合性应用学科,也是认识疾病、防治疾病、护理疾病、促进疾病康复的一门重要临床护理学科,是临床其他各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与关键。

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知识及护理思维的训练,集中表达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中。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的,始终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护理价值观,扎实的内科护理学专业理论及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内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说明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识别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主要并发症;描述内科常见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说明内科常用诊疗操作技术的步骤及配合要点;应用护理程序为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为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Teaching Syllabus for Medical Nursing 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144 (理论:108 ,实践:36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二版教材,按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教师指导下,通过实施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将学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毕业时,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配合抢救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2、了解内科护理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1、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内科护理学的概念及演变;(3)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学习方法;难点:内科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3、学科专业新进展医学模式的转换,循证医学的发展。

【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节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亚健康的概念;2、熟悉成年人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3、了解成年人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常见疾病。

【教学内容】1、内容:(1)健康的有关概念;(2)成年人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

2、重点、难点重点:健康的概念;难点:成年人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

【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3、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内容(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3)呼吸系统的各种防御机制;(4)如何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完整的护理评估。

2、重点、难点重点: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如何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完整的护理评估;难点:呼吸系统的各种防御机制。

3、学科专业新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呼吸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如缺失基因的补充、基因转染等。

【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措施;2、熟悉主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的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3、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

【教学内容】1、内容(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2)促进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3)正确评价护理计划实施的效果。

2、难点、重点重点:促进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正确评价护理计划实施的效果;难点:有效排痰的护理。

3、学科专业新进展重症监护病房组织及管理系统的建立,特别是呼吸支持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极大地丰富了重症监护患者抢救的理论与实践,降低了病死率。

【授课学时】2学时第四节肺部感染性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感染性休克的配合抢救、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2、熟悉肺炎的病因与分类、肺炎的诊断要点、葡萄球菌肺炎、革兰氏阴性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3、了解肺炎的概念。

【教学内容】1、内容:(1)肺炎的概念、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要点、葡萄球菌肺炎、革兰氏阴性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2、重点、难点重点: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感染性休克的配合抢救、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难点:肺炎的病因与分类、肺炎的诊断要点。

3、学科专业新进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肺炎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授课学时】2学时第七节肺结核【目的要求】1、掌握肺核病的药物治疗和消毒隔离,尤其是疾病的预防;2、熟悉肺结核的临床特征;3、了解肺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转归,理解疾病发生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

了解肺结核病是肺部的慢性传染病。

【教学内容】1、内容(1)结核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肺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与病变转归;(2)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尤其是细菌学检查和结素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3)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临床诊断中的分类法、转归的3个分期;(4)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理论依据;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常用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护理观察,化疗方法和方案选择。

2、重点、难点重点: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特点;肺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护理;难点: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理论依据、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常用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护理观察,化疗方法和方案选择。

3、学科专业新进展耐药肺结核治疗的最佳策略是DOTS策略,使初治涂阳患者在良好管理下达到高治愈率。

【授课学时】2学时第八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特征、氧疗病人的护理以及急性加重期的护理措施;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概念;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意义。

【教学内容】1、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相关的因素;(2)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3)慢性支气管炎各期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重点、难点重点: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慢性支气管炎各期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难点: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相关的因素、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3、学科专业新进展对于有COPD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COPD并及时给予干预。

【授课学时】2学时第九节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1、掌握哮喘的防治方法与护理;2、熟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分期、分级,常用平喘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3、了解哮喘的发生机制,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1、内容(1)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并发症;(3)治疗原则及护理。

2、重点、难点重点:概念、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及护理诊断和措施;难点: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支气管扩张剂、抗炎类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3、学科专业新进展目前采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人工重组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中、重度变应性哮喘,已取得较好效果。

【授课学时】3学时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目的要求】1、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生机制;2、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3、掌握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要点和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内容(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2)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3)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要点和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重点、难点重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以及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要点和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难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常用药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3、学科专业新进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希望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

【授课学时】3学时第十二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目的要求】1、掌握肺癌的护理,包括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2、熟悉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肿瘤局部扩张引起的症状、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肺癌的肺外表现;肺癌的治疗原则。

3、了解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临床分类和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1、内容(1)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肺癌的病理分类,包括解剖分类和细胞学分类;(2)肺癌的诊断要点;(3)肺癌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评价。

(4)肺癌的治疗原则及护理2、重点、难点重点: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原则以及各项护理措施;难点:肺癌的病理分类,包括解剖分类和细胞学分类。

3、学科专业新进展BRM为小细胞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如小剂量干扰素间歇疗法。

【授课学时】3学时第十四节自发性气胸【目的要求】1、掌握自发性气胸的护理,重点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2、熟悉临床症状与体征,常用治疗方法;3、了解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临床类型。

【教学内容】1、内容(1)自发性气胸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2)自发性气胸X线特征以及一般治疗、排气治疗、胸腔粘连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3)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2、重点、难点重点: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难点: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X线特征。

3、学科专业新进展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可行肺大疱结扎、肺段或肺叶切除。

【授课学时】3学时第十五节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衰竭的症状评估和综合护理措施,重点是氧疗护理、呼吸兴奋剂用药护理、保持气道通畅的护理;2、熟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常见病因。

【教学内容】1、内容(1)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分类法,重点是动脉血气分类法;(2)呼吸衰竭的病因;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3)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4)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及护理。

2、重点、难点重点: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呼吸衰竭氧疗的目的、指证和给氧方法及护理;难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呼吸兴奋剂治疗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用量和主要不良反应。

3、学科专业新进展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IPPV)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取得了良好效果。

【授课学时】3学时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3、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教学内容】1、内容(1)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组织结构、传导系统和血液供应。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3类血管的功能,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2)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