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三贤 论文

合集下载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苏格拉底哲学在于其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他主张研究的重点是人本身和社会,开创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

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

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指出客观真理就是存有的,追求真理无法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是他就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辨认出了自我。

阐明了人无法真正重新认识自我就无法较好的重新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

因此,古罗马时期知名思想家西塞罗说道:“苏格拉底就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了人间。

”“重新认识你自己”就是德尔菲太阳神庙门楣上的一句铭言。

苏格拉底把它做为自己哲学的左右铭。

“重新认识人自己”对苏格拉底来说存有两重含义:一就是他指出,人无法徒劳的回去研究自然,把握住自然就是神的职责,人的智慧在神面前就是毫无价值的,人就可以重新认识人自己。

二、在苏格拉底认为,重新认识人自己就是重新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德性),即为重新认识人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人的理性,也即为我晓得什么、我须要什么、我能够搞什么。

“那些认识自己的人知道什么对自己合适,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且由于自己懂得的事情,就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从繁荣昌盛;不做自己不懂得的事情就不至于犯错误,从而避免祸患。

苏格拉底的认识论实际上就是压低理性,并宣称他的非常大能量,因此,“重新认识你自己”在欧洲思想史上存有关键的意义。

(二)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城邦,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人们都钱财无节制的个人民主自由和个人享用,导致社会公德缺位,世风日下,道德败坏。

于是,苏格拉底已经开始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期望扩建城邦公德,挽回日益衰败的城邦制度。

倡导人必须具有幸福的道德(德性),“神把德性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并使人人都具备德性,但是说道人人都存有德性,并非指现实的具有,而潜在的具有。

西方哲学史-浅谈希腊三贤

西方哲学史-浅谈希腊三贤

西方哲学史-浅谈希腊三贤第一篇:西方哲学史-浅谈希腊三贤浅谈希腊三贤思想的海洋广袤而深邃,我愿假手于西方哲学史这只航船,承载着我年轻有激情的心,拨开迷雾,戳穿假象,给自己的思想境界寻找一个足够的高度。

回首远望,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那些思想大师们的人数虽然很少,却与人类命运和时代文明息息相关。

他们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构造了一座座美丽的花园,徜徉其间,我们心旷神怡,掩卷长思,痴醉其中。

他们是真理的发现者,是思想的解放者,是文明的启蒙者,是科学的传播者。

他们以其光芒四射的智慧改变着人类的前进方向,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

有人曾说:“希腊哲学理性思想与希伯来基督宗教信仰构成西方文化的经和纬。

”这足以认识到希腊哲学对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古希腊文明灿烂辉煌,在古希腊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三位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他们不但哲学贡献显赫,更以其师徒关系而举世闻名,并且后者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迈进,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不可不谓是哲学界历史上的一大盛况。

一、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有声望、最有声誉的人物。

他的地位和影响,几乎堪比中国的孔子。

苏是个地道的雅典人,父亲是石匠,母亲是接生婆。

苏仿其母亲职业的名称,称自己的对话式推论方法为助产术。

苏好学多思,身体强壮,话语幽默。

晚年被控以多项罪名而判处死刑,他拒绝了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饮鸩而死。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做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苏有很多学生,包括著名的柏拉图、色诺芬等等。

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著作,但他的一些口头谈话却通过柏拉图、色诺芬、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我们所知。

这些谈话奠定了苏格拉底哲学的基础。

在苏之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自然哲学”,讨论些“世界本源”、“宇宙构成”之类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的问题。

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正是他针锋相对的提出应该研究“人类本身”的观点,即“心灵的转向”,所以人们常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古希腊三贤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古希腊三贤

140144 |RI ORIO ENT 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

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

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

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

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一段注定不平凡的人生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狮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材。

他容貌平凡,调查查S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古希腊三贤编辑|姜晓燕399年),而顽强的身影下。

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

“哪一条路更好,唯有神知道”。

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的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

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

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

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014 | ORIENT10150 ORI ENT NTT著名的壁画《雅典学院》苏格拉底(右)正板着手指与人辩论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古希腊三贤教育思想之比较

古希腊三贤教育思想之比较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各自提出了独特而深远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培养治国人才为教育目的,注重道德教育,通过助产术和问答法引导学生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出正确结论。柏拉图则主张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由国家管理,他创立了学园,提出《理想国》中的哲学王教育目标,重视早期教育,倡导寓学习于游戏,并首次提出以考试选拔人才。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在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但并非万能,他提出白板说,认为教育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共事业并由法律规定,同时倡导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强调音乐在性格形成中的重要力量。

希腊三贤

希腊三贤

(四)生物学方面 他对五百多种Βιβλιοθήκη 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
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 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 各种动植物标本。
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一个人比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322)对我们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贡献更多。他的生物学知识 很广博,知识来源也很广泛。他在少年时期曾当过医师的学 徒,后来又在勒斯波斯岛居住过三年,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海 洋生物。生物学史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得从亚里士多德开始。 他是将生物学分门别类的一第一个人,并为之写出了专门著 作(如动物分类,动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发现了比较法 的启发意义并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比较法的创始人。他也是 详细叙述很多种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
二、灵魂不灭说 :
苏格拉底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 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 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 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 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三、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 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 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这是西方哲学 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 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 尽的。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 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 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二)天文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
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 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 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 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三)物理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
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 被伽利略推翻)!

从古希腊三贤哲的美德伦理学看当代大学生如何追求幸福

从古希腊三贤哲的美德伦理学看当代大学生如何追求幸福

摘要对于“志存当高远”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将追求高层次幸福和相对完善的自我实现设定为奋斗的目标,非常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由古希腊三贤哲所创的美德伦理学作为一门探讨如何通过追求美德、崇尚美德、达成美德继而获得幸福的学科,可以为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提供很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古希腊三贤哲”;美德伦理学;大学生;幸福On How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ursue Happiness from the Virtue Ethics of the Three Sages of Ancient Greece //Zhao Tongtong,Li Han,Guo XiaobeiAbstract For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lofty ambitions",setting the pursuit of high-level happiness and rela-tively perfect self-realization as the goal of struggle is very bene-ficial to their own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virtue ethics created by the three sages of ancient Greece as a subject of exploring how to obtain happiness by pursuing virtue,admiring virtue,and achieving virtue,can provide much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ursue a happy life.Key words the "three sages of Ancient Greece";virtue ethics;college students;happiness幸福是指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体验,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

希腊三贤

希腊三贤

• Socrates is Plato teacher, Plato is Aristotle teacher. Such three people is human philosophy foundation, they taught us is not only the knowledge, more important is to pursue truth persistence and insisted. "I love my teacher, I especially love the truth" Aristotle's this sentence, be to this three people the pursuit of the best summed up things.
The three sages of Greece (希腊三贤)
Socrates
Plato
Aristotle
★苏格拉底 Socratecher 柏拉图 Plato 80 ( 约前427年-前347年)
teacher
70

★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62 (前384—前322年)
“the most learned man“ ----Engels(恩格斯)
• 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有: 《形而上学》、《伦理 学》、《政治学》 • Aristotle„s other important works include “metaphysics”, “ethics”, “political”
• Plato
as well as one of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s and thinkers in Western culture as a whole.Travelled to Egypt, Asia minor and Italy engaged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the South in an attempt to realize his noble political ideals·

古希腊哲学三贤

古希腊哲学三贤

古希腊哲学‎三贤古希腊哲学‎三贤是苏格‎拉底(Socra‎t 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 tle),他们之间是‎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

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有点象,喜欢教导年‎青人,但并无著述‎流传,我们今天都‎是通过他们‎学生的记述‎《论语》及《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对话》来了解他们‎的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心”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心”能把握真正‎的形式和理‎想化。

而感官对象‎只是有接近‎这种形式的‎倾向。

苏格拉底是‎所谓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苏格拉底认‎为一切都是‎神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能与目的‎。

提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后来的基督‎教护教者常‎以苏格拉底‎为例来说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神学‎的盟友。

苏格拉底一‎生自奉俭约‎,广招弟子,不收学费。

好在街头与‎人辩论伦理‎道德等问题‎,公开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

公元前39‎9年以“传播异端”和“腐蚀青年”罪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还‎以“从容赴死”的形式,证明自己的‎无辜和理性‎精神必胜,证明“他们却因为‎邪恶和道德‎败坏而被真‎理宣判死刑‎”,从而给走向‎极端的“雅典民主”宣布了不可‎磨灭的罪行‎。

他拒绝了友‎人帮他逃走‎的建议,从容赴死,也为公民作‎出了恭行正‎义,服从法庭的‎榜样。

最后,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以‎预言家的口‎气对陪审团‎说:“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去继续‎生活;谁也不知道‎我们之中谁‎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专业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希腊三贤思想之浅析专业:08级行政管理班级:2班姓名:骆兴荣学号:6号指导教师:孙平职称:讲师2011 年06 月18 日引言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还有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古希腊三贤”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

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

《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希腊也不过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

而就在这一百年期间,连续诞生三位人类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大贤,并且后者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迈进。

这不可不谓是哲学界历史上的一次盛况。

我们后人,有幸观临这次已被定格的盛况,在叹为关止之余,或许还能再做些什么?学习和发扬,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摘要]古希腊文明灿烂辉煌,在古希腊短短的一百年的之间先后连续出现了三位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他们不但哲学贡献显赫,更以其师徒关系而举世闻名,并且后者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迈进,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不可不谓是哲学界历史上的一大盛况。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着重探究分析三贤之间的内在关系,相互之间哲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探究三位大贤各自主要的哲学思想,从而为继承和发扬其哲学思想做好坚实的基础,利用哲学是生活更美好![关键词]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目录引言 (01)摘要 (02)一、“三贤”之简介 (04)(一)唯心主义第一人一一苏格拉底 (04)(二)继承师业一一柏拉图 (04)(三)“学园之灵”——亚里士多德 (05)二、“三贤”之重要思想 (05)(一)苏格拉底 (06)1、认识你自己 (06)2、真理观 (06)3、德行就是知识 (07)(二)柏拉图 (07)1、柏拉图和他研究的问题以及他所理解的世界 (07)2、两个领域的分离 (08)(三)亚里士多德 (08)1、逻辑学 (08)2、四因说、因果论和目的论 (09)3、目的论、潜能与现实 (09)4、自然层级论与不动的推动者 (09)三、总结 (10)四、参考文献 (11)一、三贤之简介所谓“古希腊三贤”,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在西方文化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师级人物。

而三贤之所以为三贤,不仅是三位显赫的哲学贡献,还因为他们举世闻名的师生关系。

事实上,就是这层关系直接促就了他们思想上的内在关联性。

(一)唯心主义第一人一一苏格拉底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自然哲学”,讨论些“世界本源”、“宇宙构成”之类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的问题。

苏格拉底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正是他针锋相对地提出应该研究“人类本身”的观点。

而研究“人的本身”,更直接一些则是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

于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在今天有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伦理哲学”。

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苏格拉底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苏格拉底生活在一个智者学派运动渐趋深入的时期,他的思想和观点跟同时代的智者们往往相左。

在真理问题的讨论上,智者认为“没有真理,我们不能认识”,苏格拉底则认为必然有真理,“思想诚然有差异,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出大家所依据的共同基础、所同意的共同原则”。

这一观点后来被其学生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且最终发展成为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理念论”。

在其伦理学领域,苏格拉底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便是他对于“道德的意义”的探究。

“知识是至善”便是苏格拉底对“什么是善”这一问题的最终回答。

他强调精神上的享受,并旗帜鲜明地强调意志力的主导作用。

在《申辩篇》中他呼吁道“我只奉劝你们老年人和青年人,不要顾虑你们个人和财产,首先和重要的是关注去的精神上最大的进步。

我告诉你们,钱不能给人以德性,而钱和其它公与私的好东西,却能来自德性。

”他的呼吁在今天听来仍是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同时由于他对意志力主导作用的强调,苏格拉底也被后世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二)继承师业一一柏拉图苏格拉底最终在雅典城的群体暴力民主的迫害之下离开人世,而他的思想火焰并没有因此熄灭。

他一名出色的弟子在接受恩泽后,不仅通过记录使恩师的主要思想传承下去,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绝对称得上伟大的思想体系,这名弟子就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柏拉图。

柏拉图最为人称道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思想的系统性,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无论是辩证法、理念论,还是自然哲学、心理学,抑或是伦理学、政治学,都有了充足的发展。

辩证法可以说是紧随其师苏格拉底的脚步,而与苏格拉底不同的是,柏拉图认为“概括”和“分类”是不容忽视的。

他认为,辩证法首先在于用一个理性概念来涵括零散的个别事物,其次在于把这种理性概念划分为类别。

只有这样,才能有清楚和前后一致的思维。

跟苏格拉底一样,柏拉图借用辩证法的原理揭示出了智者“混淆现象和实在、快乐和善”的错误。

在理念论和伦理学上,柏拉图继续沿着苏格拉底所指出的道路前行,不过很显然,柏拉图比其恩师走得要远得多。

他认为理念是自在和自为的,有实体性;是万物原始、永恒和超越的原型,先于、脱离和独立于事物而存在,不像事物那样受变化的影响。

“个别的人有生有死,而人的原型或人类却永远常在。

事物或复制品是繁多的,但一类事物永远只有一个理念。

”这样的观点确实比苏格拉底有些朴素的提法深刻很多,是标准的客观唯心主义。

在人类发展近乎完备的今天,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审视这些观点,固然可以发现其致命的不足之处,但在那个时代,能从一堆不明所以的智者观点和苏格拉底言说不清的模糊概念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实在是称得上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

如果说在理念论之中很少看出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继承,那么在伦理学领域,柏拉图就真的完全可以说是出自苏格拉底之门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在苏格拉底之前,人类尚无“伦理学”这一概念。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接过后者的旗帜,继续向前开拓。

苏格拉底没有创立完整的有系统的人生哲学,但是为这种结构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的主要贡献就是让这一体系完备起来。

他把人生和人文制度与宇宙和人类牵扯到了一起,这是苏格拉底所没有做到的。

柏拉图认为,宇宙是一个有理性的宇宙、一个精神体系。

只有持久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只有理性具有绝对的价值,是至善。

柏拉图对于自然哲学和政治学的贡献是具有开创性的。

对于自然哲学的研究源于他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

关于理念世界的研究就体现在理念论和伦理学两大领域中,同时研究现象世界,就是柏拉图自然哲学的主要构成。

他的政治学则是建立在他的伦理学之上的。

在《理想国》中,他认为,国家是一个教育机构、文化工具,必须建立在可以获得的最高知识,即哲学的基础之上。

(三)“学园之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思想得到了他那个时代普遍的良好回应,他在丛林中所建立的学园也延续了下来,并成为后世高等教育学院的专有名称“Academy”。

更重要的是,就是在学园中,有一位被柏拉图称作“学园之灵”的学生,后来不仅对柏拉图思想有所继承,更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位学生就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同时他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与他的恩师以及恩师的恩师所不同是,他的知识体系完备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马克思盛赞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则以他创立形式逻辑学而称其为“古代的黑格尔”。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实在太过庞杂,包含了逻辑学、修辞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十多种大的学科。

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目的论的前提,即宇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的整体,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或形式的体系。

但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被后世视为是唯物主义因素的一次显现。

同样在看待理性是一切自然物的源动力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更深层次地提出了自己的“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后世常用扬弃来形容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传承,是有几分道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我们常说的形而上学,正是自亚里士多德起才有了其正式的名讳和划分标准。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哲学领域巨大贡献就是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努力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形式逻辑学。

前文已有表述,无论是苏格拉底的辩证法诘问,还是柏拉图的“概括”与“分类”的提出,都是在为建立逻辑学打基础。

亚里士多德却是使之详细完善、成为专门科目的第一人。

他所创立的逻辑学是科学的,并且他认为逻辑学是哲学的导论或绪论。

二、三贤之重要思想(一)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人只应该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

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充满了神的特殊旨意和目的,是神的智慧的对象,是人无法认识的。

如果人坚持要去认识自然,这乃是一种狂妄自大的僭越,其结果不仅不能认识自然,而且也不能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引用镌刻在德尔菲神庙门前的名言来号召人们:“人啊,要认识你自己。

”在他看来,哲学应该研究正义、美德、勇敢、虔诚等与人生相关的问题,而不要把眼光盯在深邃玄奥的自然界。

正因为如此,西塞罗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他的目标不是建立一个哲学的体系,而是激发人们爱真理和德行,帮助他们正确地思维,以便他们过一种正当地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与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人们将注意力从自然界转向自身。

他觉得我们最应该关心地就是去照料我们的灵魂,“使灵魂尽可能地好”。

当我们理解了事实与幻想的分别的时候,从而将我们的思想建基于真实的人类生活是怎样的这样一种知识之上,我们就最好地照料了我们的灵魂。

相反的话,灵魂就是盲目的,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去发现事物的真理,去发现真实的人类生活是怎样的这样的知识。

对灵魂的最好的照顾就是将我们的思想建立在真实的人类生活是怎样的知识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