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工迎国庆60周年征文

合集下载

矿山分厂职工国庆60周年征文一顿农家饭

矿山分厂职工国庆60周年征文一顿农家饭

矿山分厂职工国庆60周年征文一顿农家饭矿山分厂职工国庆60周年征文:一顿农家饭暑假,带着女儿回了趟乡下原籍。

二年没回老家了,顺便让她看看农村的变化,体验下小城镇的生活。

刚下车,女儿就迫不及待地从怀中挣脱下来。

怪了,在家时,老是吵着要抱,不愿走路。

怎么到小村就不一样了。

没走大路,带我带上她走了我经常走的小路。

她一路上一会儿逮蝴蝶,采小花。

玩得不亦乐乎。

远远地看到,侄女骑着摩托车来接我。

抱着女儿坐上车胎,问她:“车子哪来的!”。

她说:“我打工挣的。

大学没考上,不想考了。

就出来打工了。

在县里一家外商办的厂子里学习村里电脑绣花。

等我学好了,能挣更多的钱呢!”看着辽阔的水泥马路。

行驶的车辆感觉真不像是在农村呀!侄女说:“现在马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好多人家都用上了电动车、摩托车,再过几年,私家车都有了”。

是呀!农村变化大了。

摩托车行驶在的水泥马路上就是快,不一会儿,就到家了。

“姨夫呢?”。

我对着欢庆我们的姨娘说。

“他呀!知道你们要来,去自家池塘里弄鱼去了”。

“那我们去看看”。

带着女儿,跟在侄女后面去找姨夫。

远远看见姨夫在水塘里拿网捕鱼。

“姨夫!在做什么呀!”。

“呵呵,你们来了,前段时间放的几条小调皮黑鱼从前差不多长大了。

今天正好捞条出来,做个酸菜鱼”。

姨夫是个捕鱼高手。

不一会儿,就有收获了。

“接着”。

随着一声喊叫。

一条又大又肥的黑鱼被甩到岸上。

侄女利落地将其孙女抓著放进鱼篓里。

女儿高兴得又刺刺又跳。

回到家,姨夫擦擦脸上的汗。

高兴地说:“今天,姨夫要露一手,做一顿正宗乡土罗泉,包你们满意”。

姨娘拿起毛巾笑着说:“知道你们要来,你前晚姨夫昨晚就到河里逮了辣椒、泥鳅、田螺。

并到村里杀猪人家称了几斤猪肉。

放心,我们这鸡蛋没有什么“猪流感”。

放心吃”。

休息了一会,姨娘让侄女去不远处的菜园里弄点儿辣椒、大葱、茄子等蔬菜。

女儿要跟着去。

愤而带着她一道前往。

菜园里各种蔬菜蔬果都有。

煞是好看。

黄瓜和缸豆都累弯了腰,望着直想摘。

煤矿工人庆祝建国60周年组诗征文

煤矿工人庆祝建国60周年组诗征文

煤矿工人庆祝建国60周年组诗征文煤矿工人庆祝建国60周年组诗征文呈献,我辽阔的祖国祖国一片璀璨这些马灯、矿灯和煤油灯穿过露水和荆丛,一路爬上窑洞和大风呼啸的屋檐让先驱者眼里长出葵花和山丹丹让他们带着大地的香走进天安门的曙光里这些烟花和礼炮,带着生命的粲然握手逝去的英烈那些枪林弹雨的生活,比天还高的信仰像盘旋之鹰,离险峰越近离阳光就越近这些长长的公路、铁路,直穿祖国的心脏把一具个村庄、都市连接起来让一座座山川,在鸣笛中幸福起来让那高高的唐古拉山,也能看到长城的身影这些南水北调工程,让江南和塞北更加亲热,让株株庄稼想念南方,让它们在水的生命里幸福地摇曳这些美妙的音乐,在太空萦绕宛然要让星星、尘埃和嫦娥听到地球幸福的声音。

宛然要带嫦娥回到地球,同享人间之乐这些神圣的火炬,带着祖国的温度穿越五大洲,穿越世界人们的胸襟让奥林匹克之光,在世界的屋脊熊熊燃烧这面明艳的国旗,在一所藏族小学飘扬援藏者的内心,有着祖国的春风有着洁白的哈达和雪莲花“看到了国旗,便看到了祖国。

”孩子的表述中,我看到雪域纯净的光芒这些叫建国、国庆或庆国的人他们是地里的庄稼,他们体内有着祖国的血液。

别人唤他的名字时都能感觉到大野的辽阔这些熟悉或陌生的人,在今天我们都国庆。

我们都葵花一样在大地上笑容满面,举着灯盏穿过一具村庄或是一条街道就像穿过天安门,穿过自己的家…… 我的九百六十万河山祖国在我们的日子中无限地放大——题记这些鲜花和绿叶,在一本书中闪现从一具村庄,到一具都市,再到一具省孩子的心是绿的,他们的朗读也是绿的他们的课本想飞起来,免除学杂费的欢跃让每个人都想成为学生,每个汉字都认得祖国的表情这些泛黄的麦子,让国徽更加神圣让我勤劳的父亲心怀恩情站在垄头,父亲一再说:“每亩国家补贴了八十多块。

”我看到麦子直了直身,看到祖国的表情在麦芒上闪耀这高高的唐古拉车站,这巍峨的天路连鸟也无法抵达的圣域,让一列巨龙触摸到了月色,让世人在绵绵雪域看到了祖国的高度这明艳的五环旗,在祖国之上飘扬那些汗水、鲜花和国歌,是心的聚拢地一次次涌动,一次次在发烫的天空放飞欢跃和泪水的鸽子这些崩塌的屋舍,孩子含泪的目光让大地更加沉重温总理鞠躬的身影,落降的半旗宛然祖国弯腰的身子,要抱一抱汶川亲一亲他受伤的孩子这些……水或雨,滋润着我的九百六十万河山我,或是更多人,在祖国的怀抱生长与祖国共甘苦、同患难日子是面放大镜我辽阔的祖国,在时代之光的照耀下无限地放大。

矿区职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

矿区职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

矿区职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欣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华夏儿女无不心情激动, 感慨万千。

古人说60年为一甲子, 一甲子对我们普通国民来说, 基本上孕育了三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而从三代人的成长经历中, 我们不难看到祖国的发展与变化、民族的日益繁荣与强盛。

仅读书一事而言,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 我出身于农村, 虽不是什么书香门第, 但父亲总算是接受了两年的私塾教育。

尽管如此, 这也成了父亲的骄傲和我们的自豪。

因为在那个年代, 农村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又有几个呢?由于父亲是家里兄妹七人中唯一的男孩, 爷爷奶奶便节衣缩食, 决定供父亲读点书, 以便家里能有个识字算账之人, 不受外人的欺辱。

小时候, 在饭桌旁, 我们兄妹几个常常聆听父亲的回忆与教诲。

父亲读私塾的老先生是邻村的刘驼子, 刘驼子学问并不高, 但要求极严格。

教学内容大致是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 除读书背诵外, 还有习字课、对对子等。

教学的内容单一、枯燥、难懂, 学堂陈旧破落, 私塾先生刘驼子所收的学费, 也只是每年象征性的一担稻谷或两担玉米棒子。

1954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 父亲被迫终止了私塾学业, 从此, 15岁的父亲就跟大人们一样, 正式投身于生产劳动了。

如今, 儿子已上中学了, 尽管是一所农村中学, 但他们的校园环境幽雅, 软件、硬件设施齐全,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楼等, 一幢又一幢地矗立于眼前。

校园卫生整洁, 绿化美观宜人, 草坪、花坛、假山等点缀其间,迈进校园仿佛给人一种精神享受。

校园师生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 不仅拥有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室, 还有封闭性篮球场、草坪足球场和环形塑胶跑道。

教室内有配套整齐的课桌凳, 还安装了日光灯、吊扇和饮水机, 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多媒体和网络, 也走进了今天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孩子们在这样的校园里生活、学习、求知, 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与幸福啊!尤其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来, 国家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书本费政策, 真正实现了农家子弟的义务教育, 此举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

煤矿系统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看60年来矿灯的变迁

煤矿系统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看60年来矿灯的变迁

说起煤矿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矿灯了。

60年来,矿灯几次更新换代,雪亮雪亮的,堪比神灯一样。

我听过老矿工讲,解放前“口衔油灯爬陡坡,千斤煤炭用背驮,工头背后甩皮鞭”,如今“头戴矿灯赛白昼,涛涛乌金流成河,当家作主多豪迈”。

没下过矿井的人,体会不到矿灯带给你的感受,只有置身于漆黑漆黑的巷道里,方知它的重要。

矿灯是窑哥们的“眼睛”,是指路明灯,没有它,非但做不了窑,采不了煤,而且寸步难行。

当你在下井前,来到灯房子,你就会看到这样情景:窑哥儿接到一盏亮亮的矿灯,脸上露出灿灿的笑容。

你看,人车上,罐笼里,束束灯光,宛若天幕上的繁星闪烁,美得窑哥儿们喜上眉梢,那个爽呀,那个神呀,因为他们有了“火眼金睛”。

我对矿灯并不陌生,学的是采煤专业,在校四年间,下矿井实习劳动,多次接触过矿灯。

直至1963年分配到辽宁**煤矿,我才对矿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每天下井,我是多么希望从灯房子支到一盏亮亮的矿灯。

那个年代的矿灯,大体是这样子的:灯盒子有《现代汉语词典》书籍大小,二三斤重,头上顶着的那盏灯,足有半斤重。

那时候,为支到一盏亮亮的灯,我常常跟发灯的女工套近乎,大姐长大姐短的,希望她能给我挑一盏亮亮的矿灯。

我初来乍到,没有经验,不知道仔细检查灯盒子。

没想到,灯盒子漏液的倒霉事,被我碰上了。

那天,我从回风巷往采场走,采场坡度大,有40多度,说是走,倒不如说是往下出溜,因为巷道只有0.8米高,还有煤没放下去,待我下到大巷,才发现别灯盒处的裤子湿了一小片,身旁的师傅告诉我,装着稀硫酸的灯盒子漏液了。

如果稀硫酸透过裤子烧了皮肤,轻则红肿,重则起泡。

后来我成了矿工报记者。

记得那是1982年,我在漆黑的井下,采访422采煤队长、全国劳动模范**事迹。

可是,没等我给他拍完照,我的矿灯就不亮了,气得我直砸灯盒子。

**说,你们记者要替我们做窑的反映反映,别叫我们背这个又傻又大又沉的矿灯啦。

我曾向局领导反映过,问什么时候能换新矿灯,那个领导甩给我硬梆梆的话,准能砸你一个跟头,“你出钱哪!”那年代,即使出钱,也没有新式矿灯问世。

矿业公司新中国60周年献礼征文

矿业公司新中国60周年献礼征文

矿业公司新中国60周年献礼征文矿业公司新中国60周年献礼征文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临近,大街上又飘起了一些经典的老歌,这两天在下班的路上,别时听到《社会主义好》这首歌,让人别由得又想起了从前……学唱《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是在我上学的一节音乐课上,“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虽然那时并别彻底理解歌词的意思,可那种童心的虔诚和自豪感,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是体味颇深。

《社会主义好》是一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的革命歌曲。

它以朴实的语言,浑厚的旋律和直抒胸怀的手法,表达了新中国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

我咨询过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咨询他会唱《社会主义好》吗?他笑着说:“会唱。

那阵子,刚解放,搞土改,翻身农民天天唱……”他回顾着、描述着,银色的胡须颤动着自豪和满脚。

是啊,当中国的土地上庄严地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标志着历尽苦难的人们就要翻身了。

那种翻身的欢跃,那种对祖国的热情,能使他们别欢欣唱歌吗?而他们那种发自心里的关于社会主义、关于共产党的感情,是朴素的更是真挚的。

那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付出血汗的革命战士,他们的歌声更是自豪的。

我也咨询过我的父亲,什么原因他和母亲都没多高的文化水平,却能背诵《毛主席语录》唱《社会主义好》歌曲,而且又那么准确?他们说:“别准确,行吗?错一具字是大事……”关于七十年代出生的我来说,了解一部分六、七十年代那段扭曲的历史,对父亲的回答,并别愕然。

不过酸楚地想过:当他们《社会主义好》唱得最响的时候,内心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历史怎么说是历史,它能够有蜿蜒迂回的历程,却绝可不能倒退,当一枚改革的火种伴随着一场久经干旱的春雨播种出来时,改革的烈火吞噬着许多古老和降后的东西,升腾出一股股希翼的烈焰,中国,终于驶入快速进展轨道的列车,获得了巨大的能量,虽然别是飞快,却也在加速前进了。

于是,在人们的头脑里,经济观念和价值思想越发占有重要位置,也越来越显得多元。

企业职工纪念祖国成立60周年优秀征文

企业职工纪念祖国成立60周年优秀征文

企业职工纪念祖国成立60周年优秀征文第一篇:企业职工纪念祖国成立60周年优秀征文有些事情穿梭在记忆里很难忘却,当这些事情在脑海中的涌动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它们就相当于刻在了记忆中,关于五星红旗,它既是我们伟大的新中国的国旗,同时也让我的今生有了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

1986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的实施,国内的经济形势已明显好转,凭本、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时代也渐渐尘封为历史,广大人民群众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了,而我也由部队转业,顺利通过选拔来到了大学当教师。

本来,为儿女操劳一生的父亲可以欢度晚年,安心过舒心日子了,可是很不幸的是,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不久,这年的冬天,父亲便过世了。

临终前,父亲把我和大哥、小妹叫到炕沿前,指着他用了十几年的枕头,停停顿顿地对我们说:“现在你们都在,就当我面把它打开吧,爹有一样东西要留给你们……”我想,枕头里包的可能是父亲留给我们兄妹三人的珍贵物品吧,临终前作为遗产,当面给我们作个划分,或者说是什么祖传之物,现在要继续传下去……当大哥含着悲伤小心翼翼地拆开枕头时,我们看到棉花絮中有一个鼓鼓囊囊的黑布包,再打开黑布包看时,里面竟是一面五星红旗!整整齐齐地叠着,尽管有些褪色,但我们依然能感到国旗耀眼的光芒。

看到包被打开后,父亲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这面国旗的来历你们也知道,无论放在你们姊妹仨谁那,都一定得好好保存下去,爹老了,但爹的心没有糊涂。

现在,国家富强了,日子好过了,咱不能忘记这富裕生活的来之不易啊。

留着吧,国旗是一种纪念,是我们中国人一路走来的……“父亲艰难地咳嗽了几声,然后又说:“拿着,拿着,拿着……”,见我们细心收起后,才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我清晰地看到,有两行泪水,从他的眼角涌出。

“爹……”我们悲声如箫,哭作一团。

父亲是从哪里保留了这面五星红旗的呢?其实,它的来历我们都是很清楚的。

我们家几代人都参过军,其中爷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来因为汪精卫与蒋介石的“清党反共”,爷爷所在的部队遭受重创,而爷爷在国民党的大屠杀中,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

矿业集团庆祝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范文--阅读山村

矿业集团庆祝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范文--阅读山村

矿业集团庆祝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范文--阅读山村乘8路车沿公路北行,至某某矿业集团某某公司站点,步行进山,一道路平景美,只觉胸襟开阔,若脱笼之鸟,竟有返朴归真的庄重和期盼。

山下小村庄,红瓦白墙蓝窗,掩映在错落有致的绿树丛中。

在农家院内一般都栽种着果树,桃、杏、梨、李子、樱桃等。

井台边、门旁、窗下、房前屋后随意生长,随意点缀,天然成趣儿,倒也不泛园林之风。

有的在自家院落边种上一圈儿的小榆树,经他们那长满老茧的双手修剪,整齐如画,如绿色长堤环绕着庭院,又通风,又美观,叫人赏心悦目;有的在大门的门垛处蜿蜒生长着青青的长藤,稍加修整就变成了绿色的大门楼儿,既遮阴又挡雨,独具匠心。

一声清脆的牛叫,牵回我的眼神和心绪,这才发现在一些农家的树阴下,拴着三三两两的大奶牛,或立或卧,悠然自得。

这大奶牛骨骼粗壮,通体黑白相间,如素描高手在大大的白纸上信手作的画,真是白得耀眼,黑得发亮。

我凑前近观,这奶牛还不时用灵巧的长舌头麻利地舔两下它那美丽的鼻孔。

这鼻子呈黑色的“工”字型,间以白白的鼻孔,加之它还瞪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叫人忍俊不禁。

这牛耳上还带着一串号码,一看便知这一定是优良品种。

夕阳在山,人在归途。

情不自禁把目光又投向公路两旁的田地,禾苗长势正旺,夕阳下一副跃跃欲试的劲儿。

村边坡地上那一大片披着嫩绿叶子的李子树,大概已经结满了青青的果子。

不经意间,迎面驶来的几辆自行车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去市里打工归来的农民,男男女女的,头上戴着大大的遮凉帽儿,身上素色的劳动服,戴着发黄的手套,车把上,货架上挂着、驮着大大小小的包装袋,打工购物两不误,不失为聪明之举。

他们高粱般红润的脸上挂着兴奋和笑容,边走边唠着他们的收入、收成和遇到的新鲜事儿。

看着、想着、走着,心中涌动着兴奋,脚下轻快生风。

是的,新的目标改变着某某的山水、城乡,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新的企盼鼓舞着人们,牵动着人们;和谐的新美如画的生活就在我们走着的路上。

煤矿集团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煤矿集团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煤矿集团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走在平朔宽阔的马路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激荡……1949年,一个复苏、觉醒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艰难历程中,经受了无数次风雨险阻,但历史的潮流终究改变不了共产党英明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迎来一片光明。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

改革开放给华夏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神五神六神七相继飞天,验证了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XX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谱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作为改革开放实验田的平朔与时代同步,成为先行者和对外开放的典范。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平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创业者的情怀和追求,以建设者求真务实、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平朔历经艰难险阻,经受了无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闯过了一次又一次险关,形成了独具平朔特色的经营模式。

从单一的露天开采稳步发展成为拥有两座大型露天矿、四座井工矿,平朔业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动力煤生产基地。

特别是并入中煤集团以后,平朔搭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随着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平朔随之也正式是驶入了国际经济快车道,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硕果累累的平朔绘就了基业长青的蓝图,跨上“金马”的平朔,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举世瞩目,令世人惊叹!平朔,改革开放的窗口,而作为全国文明示范小区的平朔生活区,更以其环境优美、优雅舒适的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一流的文明身姿引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注目。

高楼林立,四季常青,鸟语花香,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讴歌了平朔的美丽、平朔的辉煌。

是啊!如今的平朔在各个方面都迈上了崭新的台阶,与过去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平朔,这个正向亿吨级煤炭基地昂首迈进的现代化大企业,它的建设、发展和进步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得益于中煤集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几代平朔人的艰苦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职工迎国庆60周年征文
千米井下的体面劳动
“矿工,你的身影,是一种风骨!你的身影,是一尊雕塑!你的身影,是一座丰碑!你是光和热的化身,你是力与量的再现!----”这是一名诗人颂扬矿工的诗。

想想过去矿工的艰辛,看看现在矿工工作环境的变化,感觉如何呢?这不,走进超市化管理的矿灯房取灯,乘电梯式罐笼下井,坐地铁式平巷人行车,还不时听到悦耳的轻音乐和温馨
的提示,似清风细雨般给矿工兄弟带来几分惬意。

这一切就发生在**矿务集团的**矿张小楼井。

张小楼井现有职工2400多人,新千米大井深1025米,是华东第一深井。

2000年建成投产新千米大井,由于井下瓦斯高、地温高、地压大等复杂条件,职工劳动强度大。

原先职工是下井一身汗,上井一身水,工作环境异常艰难困苦。

在人们眼中煤矿工人形象好象是“傻、大、粗”,低人一等似的,可是伴随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煤矿井下的高温工作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令人啧啧称奇和耳目一新。

**矿党政领导从关爱矿工的角度,创造良好的环境,运用音乐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增强记忆等功能作用,优化工作环境,创新设计了灯房“音吧”式超市、罐笼电梯化、人行车地铁化、井下一、二、三站人文化,陶冶职工情操,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行为。

参战的机电三区、运输三区等单位集思广益,突出人文关怀,按照灯房打造成超市化管理、罐笼打造成电梯化、人行车打造地铁化、候车站点宾馆化要求,睿智创新,配上音乐,时刻拔动职工心中的安全之“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上下井矿工打造出了幸福“通道”。

张小楼井按照职工下井途中、上井心情、等车急燥“三步曲”心理解“乏”特征,策划了图文并茂、沁人心脾的图牌板,引开职工疲惫的烦燥心态,起动了减压“润滑剂”作用。

灯房视点文化、副井企业文化、候车室和谐文化、一、二站地铁文化、三站品牌文化、大巷、头面安全文化,构成人性化、亲情化、规范化、系统化于一体的文化“景观”,井上下工作场所变成了“温馨之家”。

他们除了积极筹集资金工作场所进行了改造外,配置了有“灵性”的音响设备,精选了《迎宾曲》、《二泉映月》、《梁祝》等上百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和国际上流行的经典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已初步形成职工上下井一条龙“音吧”。

灯房按空姐式管理执行,推行“二米微笑、一米问候”方式,架起沟通桥梁。

平巷人行车按照现代“动车组”进行设计,内有照明、音响、软座等设施,让人心情舒畅。

在上井口把勾的职工小张感慨地说:“过去,职工在井口都感到无聊烦闷,排队时互相拥挤,结果有时影响了心情,如今,他们自觉地排着队,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等着下井,有说有笑,心情都不错,而我的工作也就成了一种享受”。

在副井下井口把钩的职工老王更是乐滋滋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情:“这种轻松愉快的旋律,起到了调剂心情、消除疲惫的作用,听了真舒服。

”职工们为此有感而发,称之为人文关怀的“动车组”。

据悉,灯房班超市化管理创新被评为2006年度集团公司文明示范点、**市“五一”奖状、文明示范岗,今年又被评为省“五四”青年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电梯化罐笼创新评为集团公司推广项目、科技进步一等奖,文化幸福通道评为矿文明示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