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教案全集
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教案(全老教材)(人教版)_ABC教育

第一课电脑的本领和家史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2、了解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3、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二、介绍电脑的本领——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电脑的应用,遍布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今天的人类,已经无法离开信息技术的主要工具——电脑。
1、好玩、好看;2、电脑老师耐心、好,学习不觉得累;3、模拟训练安全、省钱;4、准确地发布气象预报;5、不用排队买票;6、可以按时施肥、浇水和加温,保证你天天能吃到新鲜蔬菜。
现在我们已以知道,电脑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科技、国防、文教、卫生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智能工具。
那么它有哪些本领呢?看下面的图你就明白了。
1、“我”每秒能运算几百亿次呢。
2、“我”不仅可以记住你所学的所有知识,还能记住世界上所有图书馆内图书的内容呢。
3、“我”可以将数学中圆周率的精确度计算到小数点后2亿多位,一点也不觉得累,也不会犯粗心的毛病。
4、你看,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不是输给了我的兄弟“深蓝”电脑了吗!三、电脑的家史与发展了解了电脑的本领,你还可能想知道电脑的家史吧。
1、埃尼阿克(ENIAC)2、电脑的发展:1946年至50年代后,电子管时期;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晶体管时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70年代至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自从1946年埃尼阿克(ENIAC)问世后,电脑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当今的电脑,不仅可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而且能看懂你写的字,听懂你说的话,将你和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的距离拉得像在身边一样近。
你可知道,这些功能都是由多媒体电脑和电脑连成的网络来实现的。
因特网正将整个世界边在一起。
你在网上不仅可以访问北京的清华大学、澳大利亚的学校、南极科学考察站,还可以“逛逛”逛的迪斯尼乐园和白宫。
河北人民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全册教案

河北人民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概述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常用的办公软件4.互联网的使用与安全5.电子邮件的使用6.图像处理技术7.网页设计基础8.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和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信息技术概述1.课堂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知识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3.示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
4.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概括信息技术的概述。
第二课: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各部件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各部件的作用。
2.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拆装计算机,了解各部件的作用。
4.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概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三课:常用的办公软件1.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办公软件的界面,让学生猜测软件的作用。
2.知识讲解:讲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软件等,并介绍它们的基本功能。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办公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如编写文字文档、制作表格和制作演示文稿。
4.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常用的办公软件及其功能。
第四课:互联网的使用与安全1.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互联网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互联网的认识。
2.知识讲解:讲解互联网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介绍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华师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精品教案

华师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华师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章《计算机的神奇功能》的内容。
具体包括: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3. 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分类,理解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软件分类的理解。
重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应用及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计算机、纸张、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的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
(2)计算机的软件分类:介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不同类型的软件,让学生了解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3)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讲解计算机在办公、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计算机神奇功能。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3. 计算机的神奇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计算机的三个硬件组成部分、两个软件分类以及你在生活中运用计算机的一个神奇功能。
答案示例:硬件组成部分:CPU、内存、硬盘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神奇功能:用计算机完成家庭作业、观看在线教育视频等。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描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教案(全册)

4、留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对面的知识进行巩固。
5、进行“自我介绍”的创作,并出示相应的评价标准。
6、展示并评价,留下疑问,已经制作好的演示文稿能不能有一些变化呢?
反思与感悟
课 题
第七课让幻灯片上的文字和图片动起来
教
学
过
程
本课教学采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尝试发现 (创情质疑 尝试解疑)
第二环节 探究形成(交流提升 总结提升)
第三环节 联想应用(创造应用 展示评价)
本课教学流程如下:
1、出示有动画效果的自我介绍的演示文稿,用动态的演示文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自然并有交往地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两个问题的追问让学生进一步地明确本节课应的目标。
(1)怎样启动WPS?
(2)在WPS中如何创建一个表格文档?
(3)WPS表格文档窗口中这部分都是做什么的?
2、学生自学本部分内容
(1)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来学习。
(2)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左右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3)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一下。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指名汇报,由学生操作演示给其余同学看。
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两种基本方法
授课时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符+、-、*、/、=的作用及函数的意义,学会在表格中进行简单的数据运算及运用函数进行数据的求和、平均值运算。
2、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在WPS表格中进行数据运算及数据填充。
3、在学习中体会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感知表格中数据运算和数据填充的快捷和方便。
信息技术第四册教案

注意静电防护,避免硬件损坏; 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组装质量; 注意实验安全,避免触电等危险 。
实验二:局域网搭建和配置
实验目标
掌握局域网搭建和配置的基本方法 ,了解网络设备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内容
搭建一个小型局域网,包括路由器 、交换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的选 型和配置,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通 信。
TCP/IP模型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协议(IP)的层次结构、功能及工 作原理。
常见网络协议
HTTP、HTTPS、FTP、SMTP、DNS等协议的原理及应用场景 。
常见网络设备与功能
01
02
03
04
路由器
路由器的定义、功能、分类及 配置方法。
交换机
交换机的原理、功能、类型及 应用场景。
服务器
07 实验指导与案例 分析
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组装和配置
实验目标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基本步骤 和配置方法,了解计算机硬件的
组成和功能。
注意事项
组装一台计算机,包括CPU、主 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等 硬件的选型和安装,配置BIOS和
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制定组装计划,选购合适的硬件 ,进行硬件组装,配置BIOS参数 ,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测 试计算机性能。
输入设备
用于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扫描 仪等。
输出设备
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计算机软件分类及应用
01
02
03
系统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 理系统等,用于管理和控 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 源。
应用软件
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专用 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 处理软件等。
第四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四册信息技术教案第四册信息技术教案目录I. 引言II. 教学目标III. 教学内容IV. 教学方法V. 教学过程A. 第一课:计算机基础知识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学习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史3. 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和软件B. 第二课:信息与通信技术1. 介绍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发展2. 讨论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3. 探索信息与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C. 第三课:互联网与网络安全1. 了解互联网的定义和基本功能2. 学习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应用3. 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D. 第四课:计算机编程与应用1. 介绍计算机编程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实践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VI. 教学评价VII. 结语I. 引言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相关技能和应用领域。
II.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
4. 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5.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III.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和软件。
2. 信息与通信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互联网与网络安全:互联网的定义和功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应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4. 计算机编程与应用:计算机编程的概念和重要性,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
IV.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教案华师版

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教案华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华师版教材的第四章《计算机的神奇功能》第二节“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学习、娱乐、信息查询等方面,以及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计算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计算机的神奇功能。
2. 培养学生安全、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3.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安全、合理使用计算机。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避免沉迷网络和接触不良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计算机的神奇功能,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a. 介绍计算机在学习、娱乐、信息查询等方面的应用。
b. 讲解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计算机。
3. 实践操作:a. 教师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b.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b.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a.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点评,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的神奇功能a. 学习b. 娱乐c. 信息查询2. 安全、合理使用计算机a. 避免沉迷网络b. 避免接触不良信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应用场景。
b. 请简述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计算机。
2. 答案:a. 例如:学习(在线课程、资料查询)、娱乐(游戏、看电影)、信息查询(天气预报、新闻)。
b. 例如:合理安排使用时间,避免沉迷网络;不接触不良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培养了安全、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4册教案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4册教案本教案适用于泰山版(2024版)小学信息技术第4册教材。
教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能够正确使用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
4.掌握图标的基本操作,如新建、复制、粘贴等。
6.学习使用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和软件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和整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如电脑的基本操作和软件使用。
2.提问:电脑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二、讲授信息技术基本概念(15分钟)1.分享一段关于信息技术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解释信息技术的概念,并给出简单例子,如电脑、手机等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
3.讲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如CPU、内存、显示器等。
4.小结:信息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电脑是信息技术的一种重要工具。
三、学习使用鼠标和键盘(20分钟)1.讲解鼠标的基本操作,如左键点击、右键点击、双击等。
2.练习鼠标的基本操作,如在桌面上打开“我的电脑”、关闭窗口等。
3.讲解键盘上的常用按键,如字母、数字键等。
四、学习图标的基本操作(20分钟)1.讲解图标的基本操作,如新建、复制、粘贴等。
2.练习图标的基本操作,如在桌面上新建文件夹、复制一个文件并粘贴到其他位置等。
1. 开启WordPad软件,讲解界面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按钮。
3.强调保存和关闭文档的方法,如点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按钮,并关闭窗口。
六、学习使用引擎进行信息检索(15分钟)1.教授使用引擎的方法,如在引擎的框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信息检索任务,如一个动物的基本信息并整理到WordPad软件中。
七、复习和小结(10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复习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图标的基本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爱大自然活动说明少年儿童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本课制作“我爱大自然”网页的活动,展示给他们一个了解大自然、活跃思维、学习课外知识的空间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FrontPage并制作简单的网页。
让学生了解网站、网页与信息表达之间的关系。
在搜集素材、制作网页的过程中体会大自然的美,进而培养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分析与过程:引导学生浏览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网页,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然后进入本课主题。
网站模板是已经设计好的某类统一的站点,本课让学生使用模板创建“人与自然”站点。
提醒学生尽量将站点位置指定在计算机的根目录下,不一定要存在C盘下。
系统会在nature文件夹下默认生成文件夹_private、images和网页index.htm。
“images”文件夹用来保存本网站中的图片文件,制作网页之前先把要用到的图片都保存到这里。
另外在“images”文件夹中出现的许多象“_vti_cnf”之类的文件夹,是系统用来做缓存的文件夹(可以删除,不影响系统工作)。
编辑“我的第一个网页”,方法和在Word中一样。
注意使用“Shift+Enter”键实现换行。
Enter键对应于HTML中的<p></p>,是一个段落的分界符。
Shift+Enter是换行符,对应于HTML中的<br>,其实是FrontPage中“插入——换行符”的快捷键。
按下FrontPage工具栏中的按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者的区别。
在使用FrontPage编写网页时按下这个按钮是必要的。
在“保存嵌入式文件”对话框中,最好选择站点文件夹下的默认文件夹保存,这样有助于站点的管理。
提醒学生在保存图片以及命名文件和文件夹时,应尽量使用数字、英文字母或下划线等字符,如果使用汉字字符,文件上传后可能无法正常显示。
在浏览器中预览时,用系统安装的浏览器即可,不一定要用IE6.0。
预览时要让学生注意浏览器标题栏中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网页标题的命名,网页标题可以让访问者了解该页的内容。
主页的标题就是站点的标题。
网页标题可以与文件名不同,比如一个页面的文件名称为index.htm,其标题可以是“我爱大自然”。
编辑修改的时候,大都是通过FrontPage内置的预览功能来查看网页的制作效果,但是浏览器标题修改后要在浏览器中预览才可以看到。
二珍稀植物活动说明珍稀植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学生对此了解的比较少,选择以“珍稀植物”作为网页主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有关珍稀植物的信息,能够很好的保护它们,正确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本课主要是使用表格制作网页,最终的网页作品可以不按表格形式呈现,表格可以使网页的内容有规律的呈现,更具条理性。
活动目标1.能初步使用表格布局“珍稀植物”的网页结构;2.学会使用书签,方便快速地浏览需要的网页信息;3.学会使用图片缩略图,查看图片内容。
活动分析与过程教师放映一个展示珍稀植物的演示文稿引入本课活动。
在制作网页时,首先让学生明白表格在网页制作中的作用。
表格是由单元格按照行与列组成的,它可以使图片、文字等内容的排列更加有序美观,一般常用于页面内图片与文字的版面安排。
每个网页其实就是一个大表格,当然它可以是有表格线和没有表格线的。
“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网页包括的主要内容和网页结构安排,并有相应的结构图供学生参考。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其他与珍稀植物有关的内容,学生自主设计网页的结构,完成作品后,可让学生交流网页结构设计的意图和想法。
按照课本中提供的参考网址可以较快的搜集到“设计”中提到的网页内容。
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使用不同的关键词搜索,寻找其他快速获得信息的方法。
在学生创作作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用“表格——绘制表格”时,如果绘制的表格需要修改,可以右击鼠标,使用“合并单元格”或“拆分单元格”实现,也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撤销”。
按照课本上提供的网页结构图绘制表格时,为了避免系统自动对齐列,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拼接两个表格来实现。
插入“项目符号”时,需要将光标定位在需要使用项目符号的文字前,注意区分编号和项目符号。
为了方便查看多幅图片内容,在本课设计了图片“自动缩略图”功能的使用。
教材中提到在设置图片的自动缩略图后,在“预览”状态下单击该图片,可以看到原图,这个预览指的是在浏览器中预览。
使用缩略图可以统一图片大小,增加页面的美观,让学生体会缩略图和原图的关系(缩略图是按比例缩小后的原图)。
在设置书签时,书签的名称应尽量避免使用汉字。
三有趣的食物链活动说明食物链是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
设计制作“有趣的食物链”网页,使学生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自选图形布局网页,了解自选图形在制作网页中的作用;通过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了解层的含义。
活动分析及过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比较详细的网页内容和网页结构图,学生还可以上网搜集更多信息。
使用自选图形设计网页时,学生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自选图形,也可以自己选择其他图形。
使用“组合”可以将图形形成一个整体,移动位置时一起移动,不会错位。
四奇妙的爬行动物活动说明本课通过使用嵌套表格布局、制作“奇妙的爬行动物”网页,使学生对这些生活习性千差万别的爬行动物有所了解。
活动分析与过程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表格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每个网页其实就是一个大表格,表格可以使图片、文字等内容的排列有序美观。
表格的重要作用就是布局网页结构,在表格内合理的拆分和嵌套表格可以制作复杂结构的网页。
表格里可以放置图片、文字等元素。
表格也可以作为元素放在表格里,表格放进表格就是表格的嵌套。
学生可以根据网页布局需要使用嵌套表格。
插入表格后,需要对表格属性进行设置。
在“表格属性”项中设置该表格所需的属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改变单元格边框和内容之间的间距,可以在“单元格边距”框中输入数值,改变单元格之间的间距可以在“单元格间距”框中输入数值。
表格属性中还有背景、边框等选项,学生可以自主探索、设置。
FrontPage支持的文件格式虽然非常丰富,学生选择图片时,教师还是要建议学生尽量使用gif或jpeg格式,因为这两种文件可以有效减小网页容量,传输速度快。
另外,gif格式还可以方便地设置透明效果。
在美化网页时只是添加背景色往往是不够的。
没有图片的辅助,网页显得单调死板。
美化网页常用的方式就是插入背景图片,背景图片的尺寸最好和网页的大小尺寸一致。
要锻炼学生在制作网页时善于把握网页的主题来美化网页,根据内容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插入图片和背景图片来修饰网页,达到烘托主题、深化主题的目的。
标题和内容的从属关系要通过字体大小和颜色的不同来区分,相同性质的板块其背景颜色不宜过多。
保持好整个网页色调的协调。
五美丽的蝴蝶活动说明蝴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动物,选取该素材作为网页的主题,符合学生的兴趣。
本课通过制作“美丽的蝴蝶”网页,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蝴蝶知识,能够利用FrontPage的“表格布局”工具快捷的制作网页。
活动目标能够使用表格布局模板制作网页;能够使用“单元格角部和阴影”修饰网页。
活动分析与过程用FrontPage的“布局表格和单元格”功能布局网页时,首先通过“表格布局”功能为网页布局创建一个框架,然后通过“布局单元格”功能,为该框架填充包含有网页内容的单元格。
建议学生逐一试用FrontPage提供的各种“表格布局”模板,以便熟悉它们并快速的利用模板创建常规Web页面。
如果学生对模板中提供的布局表格不满意,教师可以指导其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创建布局表格。
创建时首先在“新建表格和单元格”项中单击“绘制布局表格”按钮,随后将指针移到操作窗口最左端,然后拖动鼠标即可绘制表格。
FrontPage提供了“用表格自动缩放元格”功能,可以按比例自动缩放,快速对表格的宽度和高度进行调整。
网页制作完成后,为了页面美观,需要对单元格进行相关的设置。
本课通过改变“单元格角部和阴影”对单元格进行美化。
教师提醒学生还可以通过“使用自定义图像”添加自制的图片样式。
需要注意的是,布局表格一般隐藏了边框,相邻单元格的内容没有间隔感。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利用单元格格式里的边框属性制作分隔线效果,就是常见的横线和竖线。
结构复杂的网页,仅仅用布局表格模板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布局表格应该和嵌套表格以及拆分合并表格灵活结合的使用。
六石油——黑色的金子活动说明石油是对于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
本课通过制作“石油——黑色的金子”专题网页,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表格布局网页并能使用水平线、符号等修饰网页,同时使学生对石油多一些了解,呼吁社会合理开采使用石油资源。
活动目标1.熟练使用表格布局网页;2.能使用水平线、符号等修饰网页。
活动分析与过程FrontPage中,水平线在默认状态下是灰色的,改变水平线的颜色还可以右击水平线,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水平线属性”,在对话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颜色。
值得注意的是,改变水平线的前提是在网页中不能使用“主题”功能。
由于水平线变化有限,装饰性较差,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插入线条图像来修饰页面,线条图像就是一个特别狭长的图像,选中水平线,按DEL键,将水平线删除,通过“插入——图片——剪贴画”,选择一种图像插入。
如果想缩短线条,可以直接拖动图片或通过“图片属性”中“外观”选项卡的“指定大小”来实现。
提示:教材中提供的参考网址中有繁体字,所以需要在复制到FrontPage后将其转化为简体中文。
网页修改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记录网页的改动时间,不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七海洋生物活动说明奇异瑰丽的海底景色,生动活泼的海底生物……海洋的一切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吸引着学生。
本课通过搜集整理有关海洋生物的图片和简介,制作一个带有二级页面的“海洋生物”专题网站,介绍海洋家庭,使学生学会设置超链接,同时对奇妙的海底世界与珍奇的海洋生物有所认识和了解,对海洋生物产生兴趣,热爱大自然。
活动目标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样式;学会制作二级页面;学会设置网页与网页间的超链接。
活动分析与过程本课设计的是首页与二级页面之间的超链接。
要让学生明白建立二级页面的意义:建立二级页面可以显示网站的结构和层次,使人在首页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网站有哪些内容,如果把所有内容都放在同一页面上,会造成网页文件过大,影响浏览效果(包括速度和查找信息的方便性)。
超链接可以建立信息的网状联系,本课通过制作二级页面,体现超链接的作用,二级页面中的信息是对一级页面信息的扩展和详细介绍。
超链接能够使多个孤立的网页之间产生一定联系,使各自独立的网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很多内容相关的网页,通过超链接关系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网站。
一个网站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像“书的封面”或“目录索引”作用的网页,这个网页就被称为网站的“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