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与香蕉
猴子和香蕉的实验

猴子和香蕉的实验:猜测道德、阶级、信仰、宗教的起源-道德的起源-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O^)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的起源了-道德的沦丧-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
猴子与香蕉:心理学实验中管理之道

猴子与香蕉:心理学实验中管理之道2009/5/19/08:15 来源:价值中国作者:于同辉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试验:猴子和香蕉。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顶上挂一串香蕉,在笼子顶上同时安装了一个喷头,只要有猴子试图摘香蕉,喷头就会喷出水来。
因为猴子都喜欢吃香蕉,因此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试图去摘香蕉,但是无一例外都会被喷头喷出的水淋得浑身湿透,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似乎所有的猴子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试图摘香蕉就会被水淋,于是没有任何一只猴子去摘挂在笼子顶上的香蕉,尽管它们都非常喜欢吃。
后来,试验人员用一只新猴子(简称A猴子)换出原来的一只猴子,这只A猴子看到笼子顶上的香蕉,也和原来的猴子刚开始一样试图去摘,这时,所有原来的猴子都不约而同地冲上去把这只A猴子暴打一顿,以后只要这只A猴子想去摘,就会遭到其它猴子的暴打,如此经过一段时间,A猴子也和原来的猴子一样放弃了摘香蕉的企图。
试验人员又用另一只新猴子(简称B猴子)换出另一只原来的猴子,发生的情况与A猴子刚进来时一样,只要B猴子试图摘香蕉就会遭到暴打,而且A猴子打的最重。
就这样,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原来的猴子都被换出去了,笼子里的猴子已经更换了几个轮回,顶上的喷头也已经早就取消了,但只要有新进来的猴子试图去摘香蕉都会遭到其它猴子的暴打,至于为什么会遭到暴打,没有一个猴子知道原因,但每个猴子都很自觉地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这个经典的实验应用到组织管理上至少可以引伸出三层意思:首先,组织实施的任何变革,开始时都是少数人试图改变多数人,阻力一般很大,当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变革后,就变成了多数人去改变少数人,阻力要小很多。
因此,推行任何变革,都需要管理者的坚持。
其次,众所周知,猴子喜欢香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习惯,而上述实验中的实验者试图改变猴子吃香蕉的习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实验者很聪明,他开始只改变五只猴子,当这五只猴子被改变后,又让这五只猴子去改变越来越多的猴子,那么这最初的五只猴子就像是五粒种子。
小猴子与大香蕉读后感勇敢面对诱惑

小猴子与大香蕉读后感勇敢面对诱惑在阅读了《小猴子与大香蕉》这本寓言故事后,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勇敢面对诱惑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就小猴子和大香蕉的故事情节以及我的个人读后感进行论述。
故事的开始,小猴子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热带雨林中。
雨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而其中最诱人的当属大香蕉了。
小猴子很喜欢吃香蕉,他时刻都在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吃到大香蕉。
然而,大香蕉却生长在山顶上,让小猴子望而却步。
这时,一只名叫大鹦鹉的鸟儿出现了,它告诉小猴子只要他敢去冒险攀爬山顶,就会有大香蕉吃。
小猴子开始心生畏惧,对于攀爬山顶这个陌生且危险的任务感到无法承受。
但随着大鹦鹉的嘲笑,他的勇气被激发了起来。
小猴子毅然决定踏上攀登山顶的旅程。
他一步步地向前,虽然面对危险,但他坚定地走了下去。
终于,他到达了山顶,发现了一根巨大的香蕉。
此时,诱惑再次出现在小猴子的面前。
他在香蕉的诱惑下迅速掏出水果刀,准备品尝这个美味的食物。
然而,在此时,小猴子却被蒙住了眼睛。
原来,大鹦鹉为了考验他的意志力,故意制造了干扰。
小猴子意识到了大鹦鹉的阴谋,他把水果刀收了回去,坚决不为诱惑所动。
最终,小猴子成功地战胜了诱惑,保持了原则。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诱惑无处不在,我们时刻都要警惕。
诱惑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只有当我们能够勇敢面对诱惑,并控制自己的欲望时,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勇气是面对诱惑的关键。
小猴子敢于冒险攀登山顶,正是因为他内心的勇气和决心。
勇气不仅仅是应对危险的勇气,更是应对诱惑的勇气。
只有敢于面对诱惑,勇往直前,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就。
最后,坚守原则是成功的基石。
小猴子在面对大香蕉的诱惑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原则。
他明白快乐和满足并不只是来自于眼前的诱惑,更来自于奋斗和获得的过程。
只有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们才能在面对诱惑时始终保持清醒、冷静和理智。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面对诱惑的重要性。
我们要学会像小猴子一样,敢于冒险、勇敢面对诱惑。
猴子与香蕉原理:描述自然选择作用的简单模型

猴子与香蕉原理:描述自然选择作用的简单模型第一章:引言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物种适应环境的原理和机制。
而猴子与香蕉原理是一个用简单模型来描述自然选择作用的有趣例子。
本文将介绍猴子与香蕉原理的背景、原理以及对自然选择的启示。
第二章:猴子与香蕉原理的背景猴子与香蕉原理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提出。
他用这个例子来阐述自然选择的核心思想,并说明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
在一个假设的环境中,有一群猴子与香蕉树共同生活。
这些猴子有不同的特征,如身高、体重、肌肉强度等。
而香蕉树也有不同的特征,如香蕉的数量、高度、果实的大小等。
猴子需要从香蕉树上获取香蕉作为食物。
第三章:猴子与香蕉原理的原理根据猴子与香蕉原理,猴子会根据自己的特征和环境中香蕉树的特征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香蕉树。
猴子的选择会导致某些特征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猴子能够更容易获得食物,并传递自己的优势特征给下一代。
比如,在一个环境中,香蕉树高度较低,矮个子猴子由于身材更为适合攀爬,能够更容易获取香蕉。
而高个子猴子由于身材不适合攀爬,获取香蕉的效率较低。
因此,在这个环境中,矮个子猴子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高个子猴子的数量可能逐渐减少。
第四章:猴子与香蕉原理的启示猴子与香蕉原理的启示是,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适应环境的特征在物种中的比例发生变化。
适应环境的特征越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它在物种中的比例就越高。
这个原理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密切相关。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关键驱动力。
只有适应环境的特征才能在物种中得到保留和传递,而不适应环境的特征则可能被淘汰。
第五章:自然选择的实际例子猴子与香蕉原理只是一个简化模型,实际的自然选择过程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真实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自然选择的作用。
1. 长颈鹿的进化:在非洲大草原上,资源稀缺,长颈鹿需要通过吃树叶来获取食物。
而在进化的过程中,长颈鹿的颈椎逐渐延长,使得它们能够到达其他动物无法触及的高处,从而获取更多的食物。
动物的有趣故事

动物的有趣故事在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有趣的动物。
它们生活在各个角落,有着丰富多彩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一些动物的有趣故事吧。
故事一:聪明的猴子和香蕉从古至今,猴子一直以聪明机智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有一天,森林里的一只猴子发现了一个垂挂在树枝上的香蕉。
但是它却无法到达,因为香蕉太高了。
于是,猴子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猴子找来了一根长长的树枝,然后熟练地将一侧弯曲成钩状。
接着,它用这根树枝夹住了香蕉,并轻松地把它取了下来。
聪明的猴子利用了工具,成功解决了问题。
故事二:勇敢的大象和孩子大象是草原上最庞大的动物,同时也是最善良的。
在一次火灾中,森林里的动物们害怕得四处逃窜,无法逃出的小动物们无助地哀叫着。
就在这时,一只大象闻到了火灾的气味,并迅速赶来。
它用鼻子卷起水,然后朝火源喷洒。
大象的努力成功地扑灭了大火,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它的善良和勇敢令人敬佩。
故事三:机智的海豚和渔网海豚是海洋中聪明的生物,它们经常与人类亲密接触。
有一次,海豚在海面上看到了一个被困在渔网中的海龟。
它立刻意识到了海龟的危险,于是迅速游向它身边。
海豚用鼻子轻轻地将渔网拨开,解救了海龟。
它还一边游动一边用鳍肢拍打水面,向渔民们示意不要再设置渔网。
海豚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拯救了另一个生命,而人类也从中学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故事四:勤劳的蚂蚁和丰收蚂蚁是勤劳的代表,在它们的世界里,勤劳和团结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一天,一个蚂蚁家族发现了一块富饶的土地,于是它们立即组织起来开始采集食物,并把它们带回家。
蚂蚁们团结一心,互相合作,不畏艰辛地工作着。
他们把每一粒粮食都小心翼翼地储存在巢穴里,为整个家族带来了丰收。
蚂蚁用自己的坚持与智慧,展示了团结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英雄和智者。
它们通过聪明才智、勇气和团结合作,解决了各种困难和危险。
这些有趣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到快乐,也启发了我们学习动物世界中的智慧和品质。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先将六只猴子关进一间小屋,天花板上挂了一串又大又黄的香蕉,同时香蕉周围设置了一张无形的电网,这群猴子看着香蕉发搀,于是其中一只猴子踩在另一只猴子的身上跳上去抓香蕉,被电网电得龇牙咧嘴,掉了下来,接着又一只猴子又重复,同样被打了下来,当所有的猴子都尝试一遍后,这群猴子泄气了,知道这串香蕉不能吃,吃不到。
第二天,从这群猴子中拉出两只,换了两只新猴子进去,并且把电网撤掉了,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后,准备跳起来抓香蕉,不料,其他四只猴子赶紧把它抓起来打了一顿,它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们,准备再去抓香蕉,又被这些猴子抓过来打了一顿,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它们再也不敢去抓顶上的香蕉了。
第三天,又换了两只猴子进来,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当它们准备去抓香蕉的时候,同样被暴打了一顿,第二天进来那两只猴子也跟着一起打。
到第四天,又换了最后两只猴子,这时候,它们要吃香蕉,也被暴打了。
分析:之前的猴子打抓香蕉的猴子是因为自己的经验知道香蕉吃不得,担心它受伤,后来的这些猴子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去抓香蕉的猴子吗?这就像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会一味的模仿前人的教育方法,也不知道对错,更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在自己的无知中扼杀了孩子很多机会。
猴子与香蕉的实验

然后,再放一只新猴子进笼子内 新猴子进到笼子后,见到香蕉,本能去拿 其它猴子马上把新猴子按住,一通爆打 几次反复下来,新猴子尽管不明究理,但很快也明白了香 蕉不能动,一动就会触犯众怒 这样,猴子们“不能动香蕉”的默契建立起来了 ---------
“不能动香蕉”的文化形成了
在冬天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里笼子上方安装一个洒水的花洒花洒的开关拉手绑着一个香蕉刚进笼的猴子见到香蕉本能会去拿香蕉结果拉动开关花洒撒出冷水把笼里的猴子浇大冬天身体被淋湿的滋味不好受一来二去猴子们明白这个香蕉不能动一动就会受到浇冷水的惩罚即使偶尔还有个别猴子贼心不死想去拿香蕉别的猴子也会去制止它的行为免得大家被个别猴子的行为遭罪文化的建立
文化的建立: 文化的建立:猴子与香蕉的实验
管理学上做过一个实验: 管理学上做过一个实验
在冬天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里 笼子上方安装一个洒水的花洒 花洒的开关拉手绑着一个香蕉 刚进笼的猴子见到香蕉,本能会去拿香蕉 结果拉动开关,花洒撒出冷水,把笼里的猴子浇 湿 大冬天身体被淋湿的滋味不好受,一来二去,猴 子们明白这个香蕉不能动,一动就会受到浇冷水的 惩罚 即使偶尔还有个别猴子“贼心不死”想去拿香蕉, 别的猴子也会去制止它的行为,免得大家被个别猴 子的行为遭罪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从前,有一只聪明的猴子,它住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
这只猴子非常喜欢吃香蕉,每天都会找到香蕉树,摘下一根香蕉来享用。
它觉得香蕉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无论是熟透的香蕉还是青涩的香蕉,都能满足它的味蕾。
有一天,猴子发现了一个香蕉园,园子里的香蕉又大又甜,比森林里的香蕉要好吃许多。
猴子非常高兴,它每天都会去香蕉园里偷吃香蕉。
它觉得这样偷吃香蕉很快乐,因为它可以吃到更多更好吃的香蕉。
然而,猴子的偷吃行为并没有逃过园主的眼睛。
园主是一位老奶奶,她每天都会到香蕉园里检查香蕉的长势。
她发现了猴子偷吃香蕉的事情后,非常生气。
她决定惩罚猴子,让它知道偷吃是不对的。
于是,老奶奶想出了一个办法。
她在香蕉园的入口处放了一个捕兽笼,等待猴子上当。
果然,猴子在第二天又来偷吃香蕉,结果被捕兽笼抓住了。
猴子在笼子里挣扎了很久,但是无法逃脱。
老奶奶走了过来,对猴子说,“你偷吃香蕉是不对的,你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猴子听了老奶奶的话,感到非常后悔。
它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应该接受惩罚。
老奶奶看到猴子认识到了错误,便放它出来了。
猴子出来后,对老奶奶表示了歉意,并答应再也不偷吃香蕉了。
老奶奶看到猴子有了改变,便给了它一些香蕉作为奖励,并告诉它可以每天来园子里吃香蕉,只要不偷不抢就可以了。
从此以后,猴子再也不偷吃香蕉了。
它每天都会到香蕉园里,老老实实地摘取香蕉,享用美味的香蕉。
它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珍惜老奶奶的善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偷吃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只有用心去珍惜,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愿我们都能像猴子一样,学会诚实守信,珍惜他人的付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笼子里养着五只猴子,然后在笼子中间挂一个香蕉。
猴子因为喜欢吃香蕉,所以就争着去够,但是笼子上安装的喷水器立即喷向所有猴子,如果有哪只猴子试图去够香蕉,则所有的猴子都要遭受被淋湿的痛苦。
后来,一旦有猴子蠢蠢欲动想够香蕉,其他猴子便暴打它一顿,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被打过,大家一致认为够香蕉就会带来淋湿的后果。
不能试图去碰香蕉成为这个群体中的行为准则,当饲养员用一只新猴子换了一只老猴子之后,新猴子兴趣地去够香蕉的举动被所有的猴子惩罚了,它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群体,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当它有够香蕉的举动时就被暴打惩罚。
饲养员逐一换掉了原来所有的猴子,但是新的猴群中每个猴子都因为试图够香蕉而被暴打过,从此,不能试图去够香蕉成为这个群体中的潜规则。
故事分析:第一批的猴子自由而活泼,它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办事,但是制度让他们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本性,并且不成文地形成了内部生存规则:不许任何成员去碰香蕉。
当新的一员加入这个组织中,大家对它肆意破坏这个维持秩序的规则感到异常愤怒,所以这只新猴子挨的打必然要比老的群体要重;当来了第二只新猴子时,第一只新猴子下手要比其他的猴子还要狠,它一方面是盲目地维持秩序,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泄被打之恨。
当笼子里全是新猴子的时候,大家依然墨守这不成文的规则,当有人试图去改变的时候必然遭到报复和惩罚。
可是后来的猴子群体都没有被淋湿过,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去碰香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维持这个规则,如果没有力量强大、富有说服力的猴群新领导出现并改变规则,那么这个潜规则将永远保持下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说第一群猴子打第一只新猴子时,诸多猴子是从众心理的缘故,那第一只新猴子殴打第二只新猴子时就是报复和发泄心理了,这和现在工作环境中老员工明知新员工的行为会触犯制度或者规则,但却不愿意提前明示,许多工作技巧和方法要新员工自己去试错才能获得,这和猴子试验中老猴子的心理是一样地,他们曾因为工作失误被惩罚过,也在失误中积累了经验和技巧,但出于报复和发泄的心理,并不情愿把这些经验和技巧顺利地传授给新来者。
许多新的员工,一进单位就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规定,他们或者在公开场合,或者在私下场合,抱怨或者抨击单位的规则和制度,他们不清楚为什么不合理就在面前,那些老员工为什么不去改变它并让它存在到现在?他们就像那些新的猴子一样,不知道这些规则产生的历史,却因怕受到惩罚而墨守着,慢慢地,等他们成了老员工,对新员工的疑问也会嗤之以鼻。
现在国有企业因为改革的原因不得不走向市场,在市场中依然能够叱咤风云的,必然是出现了新猴子改变老猴子的潜规则,或者是老猴子中的领导在新的(be环境下改变了规则;而那些走向困境或者倒闭的国有企业,就是因为许多老猴子墨守着过去的规则,即使有充满时代感的新猴子加入,也因老群体的规则压制被同化或者排斥掉了。
上面故事的规则是以惩罚的方式强制形成规则,如果改变了规则,那结果又如何呢?
1、规则1:如果有哪只猴子够到了香蕉,那就再奖励它一个香蕉,并让它吃饱饭,而给其他猴子80%的饭量。
这样猴子们就会为了够到香蕉而剧烈竞争起来,甚至会大打出手,最后胜出的必然是身强力壮的猴子,而体弱的只能忍受吃个半饱的现状。
现实反映:工作中的个人激励方法。
结果:重视个人绩效,群体中竞争氛围较强,合作性较差,强者会因为其突出绩效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奖励,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启示:如果在新员工培训中灌输这样的思想,那么新的员工群体将争着去够香蕉以求获取丰厚回报,对销售人员这种培训是有益的,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员工则是制造混乱和内部恶性竞争的思想根源。
2、规则2:观察笼中猴子的交往,如果有一只猴子够到了香蕉,则同时奖励和它关系好的几只猴子一个香蕉,这样会迅速地形成团队关系,将会出现几拨猴子协力去够香蕉的局面,这样团队合作也产生了,团队间的竞争也产生了。
启示:改变形成制度或规则的方法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种以惩罚为主要措施的规则形成方式,只会不断地压制新来者的激情和创新意识,会形成互相猜疑、同而不和的恶性循环,最后这个群体或者解散,或者成为死水一潭。
第二种以激励为主,但激励的方法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能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的特点和创意,那么这个群体将是不断创立规则、打破规则的鲜活机体,势必基业常青。
猴子的故事给新员工的培训也有很多启发:
(1)在新员工培训中详细讲解组织文化的来历、规则形成的原因,是减少误解和员工消极抵制的有效方式。
(2)向新员工灌输他们帮助新来者时将获得的回报与奖励,而不是用保守经验的潜规则来影响他们对新来者保持冷漠。
(3)告诉新员工们,只要他们够得香蕉,公司就会即时给他以回报,如果他有合作者,合作者也会有回报和奖励。
(4)告诉新员工,当他们成为老员工,他们辅导的新员工在新的队伍里表现出色,那么他作为师傅将获得更大的回报与奖励。
(安利激励模式)
当改变潜规则形成的方式时,对猴子们产生的激励效果将迥然不同,但是,不但要改变老猴子墨守规则的传统,又要领导新猴子去创立新的规则,谁来承担改变这个规则的责任与风险呢?现在已步入社会的从业者们,有多少人是冷眼看新员工工作中失误不断而碰壁的老猴呢?
前段时间刚听朋友讲了这个故事,还有后半段呢:某一天,喷淋器被拿走了,猴子们却不知道,仍然以为只要触碰到香蕉就会被淋,仍然没有哪只猴子敢去摘香蕉……讲这个故事的朋友,是为了向我说明,惯性思维或者说习惯对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影响。
看了楼主的帖,换个角度,又引申出了不同的意义……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