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域文化第一次作业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第一次作业参考(第一章 总论)(整理)

一、填空题1、江苏境内以平原为主,包括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四部分。
2、江苏省的名称,始于清代康熙六年即_1667年,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组成。
3、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块人类头骨化石,是距今约_30万年的“南京猿人”。
4、明清_时期,宜兴以紫砂陶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
5、唐代,苏州成为江南运河的交通枢纽,人口稠密,百工兴旺。
6、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南京丝织业在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7、隋唐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8、宋代时,人们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苏州的繁荣程度。
9、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因此而名为“彭城”。
10、张之洞在南京创办了江南储才学堂,后改为江南高等学堂。
11、每年正月十六南京人都有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上城头览胜的习俗。
12、徐海风味,指徐州、连云港一带的地方风味。
二、名词解释1、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又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2、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3、维扬文化: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4、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5、苏东海洋文化:江苏东部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沿海的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三地主体的文化圈。
6、书院: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
三、简答题1、简述江苏的地理特征。
江苏地域文化第一次作业

江苏地域文化第一次作业(总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附件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江苏地域文化评阅教师第一次任务共四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第一单元江苏文化总论考核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江苏历史悠久,但江苏省的得名是在公元_1667_年。
2、按地理特征,江苏文化可分为__苏南__文化、_苏中__文化和_苏北__文化三种类型。
3.纵贯江苏八个省辖市的京杭_运河_把苏北、苏中、苏南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
4.流经江苏的长江与黄海交汇,给__苏南__、苏北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的元素。
5.得于水的滋润,江苏农业大部分地区以__水稻__为主,副业以淡水养殖为胜。
6.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其中___太湖___居第三位,__洪泽湖___居第四位。
7.连云港市云台山主峰高米,为___全省___第一高峰;宜兴市黄塔顶高米,为___苏南___第一高峰。
8.苏菜主要由__淮扬菜__、苏锡菜、南京菜、_徐州菜__组成,其中南北又各有差别。
9.江苏境内可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_北方__方言区。
10.清康熙至嘉靖年间,__南京_ 丝织业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11.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__张陵____是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
12.老字号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___文化___现象。
13.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__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14.苏南地区利用江南的气候条件,在__清___代已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
15.宋代时,人们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__苏杭地区的繁荣程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吴文化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无锡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2.金陵八家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芩、胡慥八人,其中成就最高者为龚贤。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整理)

(1)江苏地域文化是怎样分区的?江苏文化区域由吴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徐淮文化和苏东海洋文化组成。
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又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维扬文化: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庚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微微雄风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苏东海洋文化:江苏东部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沿海的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三地主体的文化圈。
(2)江苏地域文化有哪些特征?江苏传统文化展开说,主要特色有五点,分别是水文化、智者文化,是同步文化、平衡文化,是多元文化、互补文化,是开放文化、学习文化,是变通文化、创新文化。
进一步的归纳则为江苏传统文化具有智慧特征、宽容特征和尽善特征。
(1)水文化、智者文化,长于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处世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素有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即具有智慧特征。
(2)同步文化、平衡文化,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重心同步推进,是智慧特征的另一具体表现。
(3)多元文化、互补文化,南北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性、交融性和互补性,即江苏处于海洋文化圈和大陆文化圈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
(4)开放文化、学习文化,心理开放,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善于学习,富有活力,追求完美,即富庶安定形成了江苏文化具有尽善特征。
2023年成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作业1

2023年成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作业1引言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
江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了解江苏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江苏的地域文化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江苏的独特魅力。
江苏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地理特点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临杭州湾,地理位置优越。
江苏省幅员辽阔,总面积为102,600平方千米,是中国较小的省份之一。
江苏地势较为平坦,但也有着部分山脉和丘陵。
江苏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纵贯全境,为江苏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历史背景江苏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江苏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公元前3世纪,江苏地区成为楚汉之间的争夺重点。
汉代,江苏地区纳入中国统一的版图,成为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交汇地。
唐宋时期,江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江苏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代以后,江苏经历了苦难和风雨洗礼,但也迅速崛起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江苏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江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音乐、戏曲、绘画、建筑等多个方面。
苏州评弹、苏州园林、扬州花鼓戏等都是江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苏州评弹是江苏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以独特的声腔和婉转的旋律而闻名。
苏州园林是江苏地区独特的建筑艺术,以精致的设计和细腻的园林景观吸引了世人的赞誉。
扬州花鼓戏是江苏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激情四溢的唱腔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著称。
美食文化江苏的美食文化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菜、徽菜、淮扬菜等都是江苏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细腻的烹饪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而享誉中外。
苏菜是江苏地区的主要菜系之一,以其精细的烹饪技巧和清淡爽口的口味而著称。
徽菜是江苏和安徽交界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注重色香味形俱佳而受到食客的喜爱。
淮扬菜是江苏扬州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选材严谨、烹饪精细而享誉江南。
《江苏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作业 (1)

1、简述镇江文化的特征。
答:(1)历史悠久,文脉绵长。
文献记载2500年前的朱方是其最早的地名。
考古证明镇江从南朝宋设南徐州,至今有1600年历史。
镇江历代名人辈出,鸿篇巨制迭见,《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开山之作”或“千古名篇”的地位。
(2)“吴头楚尾”的移民文化。
京口(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先秦时受吴越文化影响,号称“吴头楚尾”;历史上受北方移民影响很大,成为吴文化与北方文化冲突融汇的典型地带。
(3)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山水文化。
镇江处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
境内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茅山等著名山峰和诸多的寺观园林,历史上吸引过无数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此,或归隐,或陶冶情操、或访古探幽、或山水寻游,并留下了众多著称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
(4)镇江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其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
2、简述苏州文化的特征。
答:(1)厚重辉煌的吴文化底蕴。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的文物距今已有5900多年;苏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
苏州价值取向多元的传统,容许和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园林、丝绸、服装、刺绣、灯彩、木刻、盆景、绘画、医药等方面均获得较高的成就。
(2)海纳百川的水文化特征。
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成为苏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流。
水是柔和的,但能克刚。
苏州人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容纳各个方面的各种事物,呈现出新旧杂糅的文化景观。
刚柔相济,包容开放,精细雅致成为苏州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3)崇文、仁爱的传统。
“状元群”、“院士群”人文现象的出现,说明苏州具有滋养和吸引智者的优越山水环境与发达的经济条件,也反映了苏州人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心态。
苏州人怀着克己仁爱之心,最先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
(4)秀外慧中,精细雅致。
2017江苏开放大学城市文化概论第一次作业附答案.doc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013100000074何昊020061城市文化概论1 次任务3 次任务A.风景B.工业文明C.大自然D.时尚A CD ) 5、巴黎号称“欧洲精神的心脏”“欧洲艺术的心脏”,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
B. “世界文化的心脏”D. “欧洲文化的心脏”江苏开放大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B )1、城市文化,就是指城市的建设者、各类活动者在城市运转过程中形成或表现出来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城市市民共同体所凝聚成的、城市精神。
A.城市绿化B.城市形象C.城市名片D.城市建筑(B )2、中国的许多内陆中小城市依然是功能比较单一的_________________ ,而各省会基本上都市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
A.工业城市B.农业城市C.旅游观光度假城市D.贸易城市(C )3、城市本来是“城”与_____________ 两个含义远不相同的词后天组合的产物。
A 井” B. “乡” C. “市” D. “邦”(C )4、城市是否有魅力、是否有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是提升城市文化含量的同时如何保持与的亲近。
(B )6、英国曾以著称于世。
1952年的光化毒气泄漏导致5天里4000余人丧生,举世震动。
A. “煤都”B. “雾都”C. “艺术之都”D. “文化之都”(C ) 7、华盛顿市因纪念美国首任总统而得名,是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城市。
A.林肯B.杰斐逊C.乔治•华盛顿D.华盛顿•乔治(A ) 8、是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
A.深圳B.广州C.香港D.上海(D ) 9、城市既然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必然形成对市民有约束性和的公共准则。
A.凝聚力B.内容要素C.构图要素D.文化要素(B ) 10、人类是群居动物,决定了城市文化的集体参与性。
A.丰富性B.群居性C.开放性D.互动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四大历史文化资源:历史遗迹、古建筑、文化名城和文物市场。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答案.doc

《江苏地域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_姓名: __ _ _____ ____学号: __ _ _ ___班级: ___ _ ____ _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占25%)成绩:时间: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_30 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后,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__中原__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_江浙__行省,以北属__河南__行省。
4、__1667(康熙六年)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_阿拉伯_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_ 天京省和__苏福__省。
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_徽派__风格。
8、__郑和_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__苏常__熟,天下足”的民谚。
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_黄道婆_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淮盐,顾名思义以__淮河__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12、宜兴以__紫砂陶__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13、1863年,__李鸿章_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常州西郊距今__2800_年的周__淹城__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的一条有11米长。
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__彭城__”。
16、无锡__薛氏_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江苏地域文化答: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江苏地域作业讲评之一

作业讲评之一
试述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
根据教材归纳,可以这样回答:(并非作业答案)
第一,水文化形成的智慧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的下游,湖泊众多,河流密布,水的灵动使智慧在江苏文化发展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使江苏人形成了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
第二,南北文化交流形成的宽容特征。
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这两大文化从地理上看以长江为交汇点,江苏就处于这个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
首先,价值多元化。
其次,富于交融性。
再次,社会和谐。
第三,富庶安定形成的尽善特征。
江苏人追求尽善,地尽其利、事尽其心和人尽其才,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为之提供了可以实现这个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扬州就是利用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唐代即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说。
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也有学者认为,研究江苏地域文化应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江苏地域文化很难用一种文化来囊括全省文化。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江苏地域文化,江苏地域文化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文化,现尚未完全定型。
随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各地政治、经济等制度文化逐渐同一化,地域文化特色日益不突出,研究地域文化重要的是要突出各地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代表性文化。
封建社会后期,江苏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如金陵文化不仅是江苏地域文化,更是中国都城文化。
以上意见可供大家参考。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江苏地域文化
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第一单元江苏文化总论考核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江苏历史悠久,但江苏省的得名是在公元_1667_年。
2、按地理特征,江苏文化可分为__苏南__文化、_苏中__文化和_苏北__文化三种类型。
3.纵贯江苏八个省辖市的京杭_运河_把苏北、苏中、苏南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
4.流经江苏的长江与黄海交汇,给__苏南__、苏北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的元素。
5.得于水的滋润,江苏农业大部分地区以__水稻__为主,副业以淡水养殖为胜。
6.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其中___太湖___居第三位,__洪泽湖___居第四位。
7.连云港市云台山主峰高米,为___全省___第一高峰;宜兴市黄塔顶高米,为___苏南___第一高峰。
8.苏菜主要由__淮扬菜__、苏锡菜、南京菜、_徐州菜__组成,其中南北又各有差别。
9.江苏境内可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_北方__方言区。
10.清康熙至嘉靖年间,__南京_ 丝织业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11.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__张陵____是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
12.老字号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___文化___现象。
13.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__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14.苏南地区利用江南的气候条件,在__清___代已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
15.宋代时,人们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__苏杭地区的繁荣程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吴文化
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无锡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2.金陵八家
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芩、胡慥八人,其中成就最高者为龚贤。
3.维扬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4.徐淮文化
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省树银杏树和省花茉莉花的象征意义。
银杏为江苏的省树,茉莉花为江苏的省花。
省树、省花不仅是江苏省的
文化符号,也是江苏人的精神和品格的象征。
银杏树是我国最古老珍贵的特有树种。
银杏高耸挺拔的身姿,坚忍不拔的品格,刚毅顽强的精神,象征着江苏江苏文化的悠久、厚重,江苏人坚毅、智慧、包容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健康长寿的标志。
茉莉花,芳香纯正、清雅而悠远。
茉莉名与实相称,随迁而安,品格高洁,符合江苏人不张扬,朴实无华而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
旋律优美的民歌《茉莉花》诞生于江苏,传唱世界,影响广泛。
茉莉花已成为江苏乃至中国魅力的一个符号。
2.简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特征。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
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
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
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
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江苏水文化的特征。
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着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试述明清时期江苏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小说创作方面,元末明初兴化人施耐庵的《水浒传》、淮安人吴承恩的《西游记》、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创作以苏州人冯梦龙纂辑的《三言》尤为突出。
《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全书共120篇,不少作品是以市民为主角的,具体生动地反映当时江南地区处在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相应而来的新的思想意识。
完成日期:2017 年月日
得分:
评阅时间:2017 年月日
课程名称:江苏地域文化第一次任务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