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域文化第一次作业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第一次作业参考(第一章 总论)(整理)

一、填空题1、江苏境内以平原为主,包括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四部分。
2、江苏省的名称,始于清代康熙六年即_1667年,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组成。
3、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块人类头骨化石,是距今约_30万年的“南京猿人”。
4、明清_时期,宜兴以紫砂陶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
5、唐代,苏州成为江南运河的交通枢纽,人口稠密,百工兴旺。
6、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南京丝织业在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7、隋唐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8、宋代时,人们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苏州的繁荣程度。
9、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因此而名为“彭城”。
10、张之洞在南京创办了江南储才学堂,后改为江南高等学堂。
11、每年正月十六南京人都有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上城头览胜的习俗。
12、徐海风味,指徐州、连云港一带的地方风味。
二、名词解释1、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又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2、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3、维扬文化: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4、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5、苏东海洋文化:江苏东部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沿海的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三地主体的文化圈。
6、书院: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
三、简答题1、简述江苏的地理特征。
地域文化作业(一)

★地域文化★一、填空题1.文化源地是文化事务、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主要由习俗、服饰、(艺术)、(饮食)、(生产方式)、(制度)等文化要素组成。
2.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周代的(夏历)。
3.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三秦文化指的是附加在三秦大地上自然景观上的秦人的活动形态、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必然联系,具体表现为民族传统、(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等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3.关中因四大关隘(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而得名。
4.有“中华第一陵”之称的陵墓是(轩辕黄帝陵墓)。
5.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游幸的温泉胜地是(华清池)。
6.素有“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地区是(关中平原)。
7.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将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名为(陕甘宁边区)。
8.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典型的(母系)氏族文化遗址。
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反映的是秦末项羽焚毁(阿房宫)的史实。
二、名词解释1.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三秦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
陕西还称“三秦”。
3.半坡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
195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
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
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列举题1.列举秦汉时期关中修建的水利设施。
(1)、战国时期郑国渠。
(2)、龙自渠。
西汉关中灌渠的穿凿,以龙首渠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问。
(3)、六辅渠。
六辅渠足武帝元鼎六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为六条辅助性渠道的总称。
(4)、白渠。
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
(5)、成国渠。
指西汉时新建的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
2.列举十处三秦文化遗址(地点、名称)。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 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答: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2、金陵文化: 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3、吴文化: 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4、维扬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文财富。
5、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主要指以今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答: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 6、苏东海洋文化: 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
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整理)

(1)江苏地域文化是怎样分区的?江苏文化区域由吴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徐淮文化和苏东海洋文化组成。
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又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维扬文化: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庚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微微雄风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苏东海洋文化:江苏东部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沿海的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三地主体的文化圈。
(2)江苏地域文化有哪些特征?江苏传统文化展开说,主要特色有五点,分别是水文化、智者文化,是同步文化、平衡文化,是多元文化、互补文化,是开放文化、学习文化,是变通文化、创新文化。
进一步的归纳则为江苏传统文化具有智慧特征、宽容特征和尽善特征。
(1)水文化、智者文化,长于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处世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素有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即具有智慧特征。
(2)同步文化、平衡文化,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重心同步推进,是智慧特征的另一具体表现。
(3)多元文化、互补文化,南北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性、交融性和互补性,即江苏处于海洋文化圈和大陆文化圈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
(4)开放文化、学习文化,心理开放,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善于学习,富有活力,追求完美,即富庶安定形成了江苏文化具有尽善特征。
2023年成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作业1

2023年成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作业1引言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
江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了解江苏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江苏的地域文化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江苏的独特魅力。
江苏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地理特点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临杭州湾,地理位置优越。
江苏省幅员辽阔,总面积为102,600平方千米,是中国较小的省份之一。
江苏地势较为平坦,但也有着部分山脉和丘陵。
江苏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纵贯全境,为江苏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历史背景江苏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江苏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公元前3世纪,江苏地区成为楚汉之间的争夺重点。
汉代,江苏地区纳入中国统一的版图,成为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交汇地。
唐宋时期,江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江苏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代以后,江苏经历了苦难和风雨洗礼,但也迅速崛起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江苏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江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音乐、戏曲、绘画、建筑等多个方面。
苏州评弹、苏州园林、扬州花鼓戏等都是江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苏州评弹是江苏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以独特的声腔和婉转的旋律而闻名。
苏州园林是江苏地区独特的建筑艺术,以精致的设计和细腻的园林景观吸引了世人的赞誉。
扬州花鼓戏是江苏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激情四溢的唱腔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著称。
美食文化江苏的美食文化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菜、徽菜、淮扬菜等都是江苏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细腻的烹饪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而享誉中外。
苏菜是江苏地区的主要菜系之一,以其精细的烹饪技巧和清淡爽口的口味而著称。
徽菜是江苏和安徽交界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注重色香味形俱佳而受到食客的喜爱。
淮扬菜是江苏扬州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选材严谨、烹饪精细而享誉江南。
《江苏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作业 (1)

1、简述镇江文化的特征。
答:(1)历史悠久,文脉绵长。
文献记载2500年前的朱方是其最早的地名。
考古证明镇江从南朝宋设南徐州,至今有1600年历史。
镇江历代名人辈出,鸿篇巨制迭见,《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开山之作”或“千古名篇”的地位。
(2)“吴头楚尾”的移民文化。
京口(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先秦时受吴越文化影响,号称“吴头楚尾”;历史上受北方移民影响很大,成为吴文化与北方文化冲突融汇的典型地带。
(3)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山水文化。
镇江处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
境内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茅山等著名山峰和诸多的寺观园林,历史上吸引过无数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此,或归隐,或陶冶情操、或访古探幽、或山水寻游,并留下了众多著称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
(4)镇江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其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
2、简述苏州文化的特征。
答:(1)厚重辉煌的吴文化底蕴。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的文物距今已有5900多年;苏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
苏州价值取向多元的传统,容许和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园林、丝绸、服装、刺绣、灯彩、木刻、盆景、绘画、医药等方面均获得较高的成就。
(2)海纳百川的水文化特征。
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成为苏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流。
水是柔和的,但能克刚。
苏州人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容纳各个方面的各种事物,呈现出新旧杂糅的文化景观。
刚柔相济,包容开放,精细雅致成为苏州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3)崇文、仁爱的传统。
“状元群”、“院士群”人文现象的出现,说明苏州具有滋养和吸引智者的优越山水环境与发达的经济条件,也反映了苏州人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心态。
苏州人怀着克己仁爱之心,最先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
(4)秀外慧中,精细雅致。
地域文化第一次作业B卷+答案

第一次作业B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4分,共80分)1、江西的丘陵主要分布在()A、赣西和赣南B、赣东北和赣中C、赣东北和赣西D、赣西和赣东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洞庭湖B、巢湖C、鄱阳湖D、青海湖3、鄱阳湖水系占全省流域面积的()A、91%B、92%C、93%D、94%4、饶河古称()A、番水B、信江C、余汗水D、昌江5、信江源位于()A、武夷山B、怀玉山C、三清山D、祁门山6、吊桶环遗址的一项惊世发现是()A、陶器B、野生稻C、磨制技术D、钻孔技术7、仙人洞遗址下层展现的文化遗存是()A、中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新石器时代晚期8、仙人洞人的经济活动以()为主A、种植B、采集C、狩猎D、打渔9、仙人洞下层与()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A、吊桶环下层B、吊桶环中层C、吊桶环上层D、仙人洞上层10、仙人洞遗址最早发掘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11、吴城遗址的整个面积达()平方千米。
A、3B、4C、5D、612、大洋洲遗址位于()A、泰和B、新干C、樟树D、吉安13、()出土的青铜器可与安阳殷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相媲美。
A、吴城遗址B、铜岭遗址C、牛头城遗址D、大洋洲遗址14、()的发掘再次证明,赣江流域曾有一支与中原商殷青铜文明有别的土著青铜文化。
A、吊桶环遗址B、中陵遗址C、吴城遗址D、大洋洲遗址15、铜岭遗址发现的时间是()A、1985年B、1986年C、1988年D、1989年16、()为目前所知江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商代窑炉。
A、角山遗址B、铜岭遗址C、牛头遗址D、中陵遗址17、角山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原始青瓷的烧造年代向前推进了()余年。
A、300B、600C、900D、100018、()是我国至今发掘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制造原始陶瓷的窑场。
A、角山遗址B、吴城遗址C、大洋洲遗址D、铜岭遗址19、最晚至(),赣地的古老方国不复存在。
地域文化第一次作业A卷+答案

第一次作业A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4分,共80分)1.西汉初年设立豫章郡下辖多少个县()A、13B、18C、20D、262.“粤户闽庭”指的是()A、湖南B、湖北C、江西D、赣州3、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后,豫章群更名为()A、九江郡B、南昌郡C、鄱阳郡D、庐陵郡4、《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与下列江西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何汤B、程曾C、唐檀D、徐稚5、江西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A、36%B、42%C、12%D、41%6、吊桶环遗址和仙人洞遗址反映的是江西()生存文化A、史前民众B、原始社会民众C、奴隶社会民众D、封建社会民众7、吊桶环遗址位于()A、鄱阳县B、余干县C、万年县D、景德镇8、下列被评为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遗址是()A、吴城遗址B、大洋洲遗址C、铜岭遗址D、仙人洞遗址9、吊桶环遗址发掘的年代是()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19世纪末10、吊桶环上层遗址展现了江西地区()的文化面貌A、新石器早期B、新石器中期C、新石器晚期D、旧石器晚期11、据现有考古资料,商方化南渐至赣境地区最迟在()A、夏代晚期B、商代早期C、商代中期D、周代早期12、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A、商代早期B、商代中期C、商代晚期D、周代早期13、吴城遗址是()被发现的。
A、1973年B、1975年C、1976年D、1978年14、()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之说。
A、大洋洲遗址B、仙人洞遗址C、角山遗址D、吴城遗址15、()是目前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物最为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
A、吴城遗址B、大洋洲遗址C、角山遗址D、铜岭遗址16、铜岭遗址位于()A、瑞昌B、都昌C、九江县D、修水17、铜岭遗址的发现将我国采铜历史向前推了()多年A、100B、200C、300D、40018、铜岭遗址开采的从商代中期一直延续到()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代D、汉代19、角山遗址位于()A、新余B、上饶C、宜春D、鹰潭20、角山遗址发现于()A、1979年B、1980年C、1985年D、1990年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豫章郡设立于秦始皇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江苏地域文化
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第一单元江苏文化总论考核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江苏历史悠久,但江苏省的得名是在公元_1667_年。
2、按地理特征,江苏文化可分为__苏南__文化、_苏中__文化和_苏北__文化三种类型。
3.纵贯江苏八个省辖市的京杭_运河_把苏北、苏中、苏南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
4.流经江苏的长江与黄海交汇,给__苏南__、苏北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的元素。
5.得于水的滋润,江苏农业大部分地区以__水稻__为主,副业以淡水养殖为胜。
6.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其中___太湖___居第三位,__洪泽湖___居第四位。
7.连云港市云台山主峰高米,为___全省___第一高峰;宜兴市黄塔顶高米,为___苏南___第一高峰。
8.苏菜主要由__淮扬菜__、苏锡菜、南京菜、_徐州菜__组成,其中南北又各有差别。
9.江苏境内可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_北方__方言区。
10.清康熙至嘉靖年间,__南京_ 丝织业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11.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__张陵____是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
12.老字号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___文化___现象。
13.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__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14.苏南地区利用江南的气候条件,在__清___代已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
15.宋代时,人们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__苏杭地区的繁荣程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吴文化
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无锡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2.金陵八家
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芩、胡慥八人,其中成就最高者为龚贤。
3.维扬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4.徐淮文化
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省树银杏树和省花茉莉花的象征意义。
银杏为江苏的省树,茉莉花为江苏的省花。
省树、省花不仅是江苏省的
文化符号,也是江苏人的精神和品格的象征。
银杏树是我国最古老珍贵的特有树种。
银杏高耸挺拔的身姿,坚忍不拔的品格,刚毅顽强的精神,象征着江苏江苏文化的悠久、厚重,江苏人坚毅、智慧、包容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健康长寿的标志。
茉莉花,芳香纯正、清雅而悠远。
茉莉名与实相称,随迁而安,品格高洁,符合江苏人不张扬,朴实无华而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
旋律优美的民歌《茉莉花》诞生于江苏,传唱世界,影响广泛。
茉莉花已成为江苏乃至中国魅力的一个符号。
2.简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特征。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
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
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
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
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江苏水文化的特征。
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着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试述明清时期江苏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小说创作方面,元末明初兴化人施耐庵的《水浒传》、淮安人吴承恩的《西游记》、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创作以苏州人冯梦龙纂辑的《三言》尤为突出。
《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全书共120篇,不少作品是以市民为主角的,具体生动地反映当时江南地区处在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相应而来的新的思想意识。
完成日期:2017 年月日
得分:
评阅时间:2017 年月日
课程名称:江苏地域文化第一次任务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