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各种目的原则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第 1页
换药亦称更换敷料。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操 作正确、动作轻巧,熟悉伤口愈合规律,安排换药顺序,先无菌伤口,后 污染伤口,再是感染伤口,最后是特殊感染伤口。
第 2页
【目的】 1.观察伤口,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 2.清洁伤口,清除伤口内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以利于肉芽生长。 3.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及控制感染。 4.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第 3页
【评估】 1.病人的身体状况及合作程度。 2.环境:温度,是否清洁。 3.伤口位置、愈合情况、有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渗出液体的性质等。
第 4页
【操作步骤】
第 5页
1.用物准备 (1)无菌换药包:内含治疗巾、换药碗(盘)2个、血பைடு நூலகம்钳1把、镊子1 把、无菌盐水棉球、75%乙醇棉球、纱布若干。 (2)其他:胶布、绷带、汽油或松节油、棉签若干。 (3)特殊伤口需准备剪刀、探针、刮匙和引流条等。
第 9页
谢谢大家!
第 10 页
第 7页
3.健康教育 (1)向病人解释伤口换药的重要性。 (2)介绍伤口换药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自我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有 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及渗出液体的性质等。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介绍伤口换药能够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
第 8页
【注意事项】 1.换药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2.医护人员的态度要和蔼,事先应了解伤口的具体情况,动作要轻柔。 3.用血管钳接触伤口,用镊子取无菌敷料,血管钳和镊子不可接触或交叉 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4.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面积。清洁的伤口应由内向外擦拭,感染伤口则由 外向内擦拭。 5.换药顺序为先清洁伤口,再感染伤口,每次换药后应洗手。 6.特殊感染伤口必须做好床边隔离,传染性伤口的换药器械、敷料应专用。

外科换药术

外科换药术

换药的适应征
二、适应征: 1.伤口拆线。 2.松动或拔除引流物。 3.伤口有出血或积血、渗液、脓液需要止血或清除者。 4.患肢有张力性水疱。 5.敷料松脱或污染。 6.打开敷料观察伤口后。
换药前准备
三、换药前准备 1. 充分了解伤口。(1.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 2.伤腔内填塞方纱的数量。 3.引流物有无,
后皮肤发泡和脱皮,涂在破损的伤口和粘膜上疼痛较剧。故碘酒不宜直接涂 在破损的伤口以及口腔、鼻腔和阴道等粘膜上。需酒精脱碘。
2.酒精
●消毒原理: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有人认以为,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这是错误的。酒精消毒的作用是凝固细菌体 内的蛋白质,从而杀死细菌。但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 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用70-75%的酒精既能顺利 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
5.油性、糖尿病伤口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多采用松节油洗去油渍。 ●DM伤口:高渗葡萄糖+胰岛素+(促生长因子)
谢谢!!!
●窦道切除:经多次搔刮仍经久不愈且超过三个月以上之腹部窦道,可 行手术切除。切除前须行窦道造影,以了解其深度及走行方向。手术时可先 由窦道注入美蓝,沿着色方向切除窦道
4.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
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 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 可削痂植皮,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 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 液湿敷。

医学培训课件外科换药基本原则无菌原则

医学培训课件外科换药基本原则无菌原则

5 伤口上有血痂要小心清理干净以免影响皮 肤愈合,用碘伏消毒之后轻轻擦拭掉被浸润 的血痂。
6 伤口术区内有积液,首先用碘伏消毒2-3遍, 之后用无菌棉签从积液远端向伤口处挤压, 基本清理之后用双氧水擦拭2-3遍,再用生理 盐水擦拭2-3遍,最后碘伏擦拭2-3遍。
7 换药解除敷料时如果有引流管(条)注意
备好换药物品
换药前的准备:首先评估环境 换药前30分钟停止打 扫换药房间
洗手、带口、帽。
准备用物:
弯盘 换药碗 小药杯 剪子 镊子 弯钳 无菌 手套 PE手套 无菌纱布 无菌棉球
无菌棉签 注射器 (1ml、 5ml、10ml等)生理盐水 75%酒精 碘伏 双氧水 眼药膏 眼药水 无菌纱布绷带 弹力绷带 胶布 弹力胶贴 擦手纸巾
污物桶等
换药注意事项
1 换药时双手执镊(钳)操作,两镊(钳)始终不 能相碰。
2 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的无菌用物(纱布、油纱、引流 片、镊子、止血钳等)一经取出不得放回原容器。 (即便没有使用被污染。) 3 换药时敷料有粘连,用棉签轻轻浸润后再缓慢取下 敷料,不可硬性撕扯,以免造成损伤出血。 4 换药时解除敷料要顺着伤口纵轴方向,垂直方向 易造成切口裂开。
10消毒范围要超过无菌敷料纱布,包扎时纱布光面 向下,一般是八层无菌敷料纱布覆盖,必要时给予 绷带加压包扎,同时注意观察术区或肢体的血运情 况。
11 换药频率 一般切口首次在24小时内,以后换药 每2-3天/次,特殊3-5天/次。



谢谢!
不要误将引流管拔出造成脱落,注意观察敷 料引流情况(质和量),包扎时引流管(条) 的外端口应低于皮肤引流口处。
8 在拔出引流管(条)时注意其数量以及引 流管(条)的完整性,操作轻柔适宜,避免 断管或遗漏 现象发生。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SOP一、目的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一)换药前准备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二)操作步骤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换药

换药

但应注意:①忌用于会阴、阴囊、口腔粘膜、破溃皮肤及新生儿皮肤,碘酒可造成此处皮肤损伤。②忌用高浓度碘酒,因其对组织具有腐蚀性。③忌与红汞同用,以免产生碘化汞而烧伤皮肤。
(三)活力碘:是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碘载体的剂型,呈棕色略带粘性的液体。本品与皮肤粘膜接触后,缓慢释放出碘而起消毒作用,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较强的杀灭能力。可用于外科洗手,手术皮肤粘膜和创口消毒,亦可用于口腔、阴道粘膜感染及疱疹病毒感染。本品易溶于水,着色后易用水去除。本品无需脱碘,无刺激无致敏无腐蚀性。使用方法如下:
6.创面使用抗菌素:应针对伤口细菌的感染选用合理的抗菌素,临床上最常用庆大霉素。若发现有真菌感染,需选用酮康唑等抗真菌药。
7.中药制剂:许多中药具有抗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收敛伤口等作用,如鱼石脂、黄金散、玉红膏等,合理选用,疗效较好。
(三) 拆线
1.一期愈合的伤口
①基本操作同无菌伤口换药,揭去敷料,伤口消毒。
(九)龙胆紫:为碱性染料,因与细菌蛋白质的羟基结合而灭菌,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霉菌,并能与损伤、坏死组织凝结成保护膜而起收敛作用。本品刺激性小,常用1~2%溶液用于皮肤粘膜感染、小面积灼伤、口疮、溃疡、各种癣症及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十)红汞:本品为有机汞制剂,通过解离出汞离子起杀菌作用,组织穿透力差,对芽孢无效,并因血清、脓液及其它有机物存在而疗效降低。因无刺激性,2%红汞溶液主要用于皮肤、粘膜消毒及皮肤擦伤与小伤口。使用时应注意:不可大面积使用以免汞被吸收而引起汞中毒,不可与碘酒同用。
六、各类伤口换药
(一) 无菌伤口换药
一期缝合的无菌伤口,应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和固定位置。如果敷料被污染、浸湿或移位,应即时更换敷料。如果怀疑伤口可能感染,应即时揭去敷料,观察伤口,更换敷料。薄、中层植皮的供皮区和植皮区,一般术后4~5天需更换敷料。具体操作如下。

外科基本换药

外科基本换药

外科根本换药根本原则:无菌原则换药目的1、观察伤口情祝,作相应处理;2、保持创面清洁,去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引流通畅;3、保持和防止伤曰受损和外来感染。

总的目的:通过以上三点到达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的最终目的。

换药指征1、有异物或失去活力的组织需要去除者;2、需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者;3、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浸透者或被外来物污染者;4、疑有或己经出现的伤扣感染、出血、裂开者。

根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

硬件条件1、换药室环境一般应设两间换药室:一间为无菌换药室,用于无菌伤口的换药;另一间为清洁换药室,用于感染伤口的换药及术前准备、检查和设计。

要有良好的卫生设施,已便于地面的冲刷和墙壁的清洁。

换药室的面积合理以便于医务人员操作。

要求自然光线充足,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配备单头无影灯、安装空气净化器、保持空气清新、降低细菌和病毒密度、减少感染时机。

2、换药室管理换药室严格消毒。

定期测试紫外线照射强度。

严格达分无菌、清洁、污染的物品,并且要标上标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防止穿插感染。

护士应对任何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都有责任监视和制止。

病人家属和外换药人员均不能进入换药室。

医生护士进入换药室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侮次换药前后须用肥皂彻底洗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切换药物品必须保持无菌,遵守一人一套的原则。

3、设备及器具〔1〕多功能换药床,器械柜,换药车,活动闷椅,大小敷料镶,无菌大方盘和小方盘,洒精灯,不锈钢镊子罐,酒精、新洁尔灭、碘伏、纱布、干棉球、盐水棉球罐;无菌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换药碗、注射器等。

我院主要配备常用消毒液酒精〔护佳〕,碘伏以及艾力克。

〔2〕根本器械:眼科剪、组织剪、敷料剪、钢丝剪、持物钳、血管钳、刀柄、持针器、石膏剪、锯、阴道窥器、压舌板、针、线、口镜等。

换药各种目的原则

换药各种目的原则

换药各种目的原则换药是指将原来使用的药物替换成另一种药物,其目的可以有多种。

首先,换药的一个目的是因为原来的药物对患者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当患者使用一种药物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药物并没有改善病情或者产生了不良反应,就需要考虑换药。

例如,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其中一种降压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或者引起了其他的副作用,这时就需要将这种药物替换成另一种更适合患者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换药的另一个目的是因为患者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疾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者的病情或者身体状况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的新情况重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患者的病情可能恶化,需要更强效的药物来控制疾病的进展;或者患者的病情改善,原先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过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换一种更适合的药物。

此外,换药的目的还可以是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规定和药物使用要求来正确使用药物的程度。

如果患者对原来的药物不满意,可能会不太愿意坚持使用,这时可以考虑换一种新的药物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需要频繁的使用,或者需要多次每天使用,对于一些不便于做到这些要求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换一种使用频率更低的药物,以提高依从性。

最后,换药的目的还可以是因为新药的问世。

医学科学不断进步,新的药物不断问世,这些药物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更小的副作用或者更方便的用药方式。

当新的药物问世后,医生可以根据新药的特点来考虑是否对患者进行换药。

这样就能够及时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带给患者,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换药的目的可以有多种,包括药物效果不佳、患者情况发生变化、提高依从性和利用新药的优势等。

医生在进行换药时,需要仔细权衡各种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换药,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替换原有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外科换药(内容清晰)

外科换药(内容清晰)

外科换药换药又名交换敷料,是外科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表面看来,换药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机械性工作,而是需要灵活掌握的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祛除病因、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机体修复能力,使伤口早日愈合。

一、换药目的1.了解和观察伤口情况,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脓液,减少细菌繁殖和分泌物的刺激。

3.去除不利或有碍于愈合的环境,创造新的有利于愈合的条件。

4.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

5.固定患部、让局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减少患者的疼痛。

二、换药的适应症1.外科缝合伤口到了拆线时间、需拆线者。

2.创口脓液需清除者。

3.敷料移位或脱落造成伤口暴露者。

4.外阴部伤口被便湮污染敷料者。

5.创口引流需移动或除去者。

6.创口有出血者现象者。

7.肠瘘、人工肛门排除物过多者。

8.患者浮肿、有受压现象者。

9.对局部情况不明或需要观察和检查者。

10.化脓性伤口、引流及有感染的伤口需要清洁、帮助伤口加快愈合行常规换药者。

三、换药前准备1.患者方面1)思想准备:让患者了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解除不必要的恐惧和顾虑,争取患者的合作。

2)换药时体位:根据换药部位决定。

总的原则是:患者舒服、伤口显露、便于操作、光线充足。

3)环境控制:谢绝一切非有关人员参观换药;尽量避免患者直接面对创口,减少污染和增加患者的心里负担。

2.换药者的准备1)确定换药时间:换药时间可以根据患者和换药者的时间而定。

要绝对避免与患者进、家属探视、责任护士晨间护理、环境保洁相冲突。

2)计划换药计划次序、避免交叉感染:先换无菌切口、后换感染伤口;先换缝合伤口、后换开放伤口;先换感染轻者、后换感染重者;先换一般感染、后换特殊感染。

换药前必须全面了解所换伤口的情况,以便准备适当的敷料。

3)个人准备:清洁个人卫生,戴好帽子、口罩。

强调剪断指甲、保持甲沟整齐;帽子遮盖全部头发;口罩盖住口鼻。

重感冒和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不能参与换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即:♦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

换药的目的主要是:(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一期闭合创口用酒精和强力消毒碘;开放创口用生理盐水和强力消毒碘;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葡萄糖和胰岛素多用在创面营养不良生长较慢时。

换药原则:无菌;保护创面;促进生长。

一、换药前准备1、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

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

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无菌准备: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

戴好口罩帽子,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准备换药的物品。

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如果先夹酒精,残存镊子的酒精夹碘酒棉球就稀释了碘酒,影响消毒效果)。

3、操作:手取外辅料,再用镊子取内层,若粘住用盐水棉球湿润后揭开。

两把镊子,一把接触皮肤,一把接触辅料(两把始终不要碰触)。

消毒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然后(清洁的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酒精两遍以上,范围要超过盖的纱布。

盖纱布光面朝下,盖八层纱布以上(一般一块纱布块四层)。

粘胶布要顺皮纹方向且垂直纱布粘,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中间一条。

最后洗手(保护自己)。

4、顺序:先干净后污染,先简单后复杂。

一个病人多个伤口也是如此。

二、换药频率原则上辅料湿透即应换药1、一般伤口:首次24h内,以后每2-3天/次;2、特殊伤口:乳房术后,3-5天/次;3、植皮术后:7-9天/次;4、消化道瘘:2-3天/次;5、夏天:每天换,敷酒精纱。

三、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

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敷料除了保护创口不受外界污染的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引流作用,所以换药时应保证敷料与创口紧密贴附,尤其是在创口较周围低凹的时候。

四、常用敷料选择1、酒精:褥疮防护(50%)、皮肤及器械消毒(70%)。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了,一般选用碘伏。

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2、碘伏: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

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不过也有适用范围,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也不宜应用。

有些医院已经淘汰碘酒,因为过敏反应多,需要脱碘,有腐蚀作用。

碘伏和酒精应用更适应的范围。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3、生理盐水(0.9%):创口的洗涤湿敷。

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注和湿化,因为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4、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

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5、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6、双氧水(3%):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7、庆大霉素溶液(0.2-0.5%):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8、呋喃西林(0.02%)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9、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10、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11、红汞(2%):皮肤黏膜的消毒,皮肤檫伤红汞最好,涂上后十几分钟就干燥不用包扎。

12、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13、醋酸(0.5-2%):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4、洗必太(0.05%):创面、伤口冲洗。

15、利凡诺:收缩创口效果最好(直接湿覆)。

16、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

局部湿热敷。

17、硼酸软膏(5%):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

用硼酸溶液湿覆去腐直到肉芽新鲜。

使用生肌散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

18、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19、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五、常见伤口的处理1、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4、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5、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

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

经验方法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

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的患者换药遵循的是首先碘伏消毒(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

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8、切口的脂肪液化: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此时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

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

9、久溃不愈的伤口,要采用中药换药。

中医换药有其独到之处,但通常没有什么无菌观念。

例如: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10、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松节油洗去油渍。

11、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膏(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

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12、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

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

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

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六、注意事项1、无菌一期伤口换药一般在24小时、72小时常规观察局部肿胀渗出情况。

2、开放伤术后争取24、48、72小时连续三天换药,特别注意容易出现血肿或引流情况及时排除险情比较关键。

3、骨科创面较多见感染创面就是皮肤坏死、褥疮创面,高渗盐水一般在某一时期,用在感染重、渗出较多的创面,可以快速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减少渗出。

4、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5、对于大面积创面,首先注意清创,对于已经坏死的组织包括坏死的肌腱及血管组织不要姑息,争取在几次换药中,界线一旦明显则果断切除。

勉强留下,只会延缓肉芽生长,甚至造成感染。

6、对于已清除大部分坏死组织的创口,要注意爱护肉芽的生长,肉芽组织本身有抗感染的能力,如果没有明显渗出,则不要用抗生素或其他药水换药,只用碘伏消毒创缘皮肤,用湿盐水纱布覆盖即可。

7、油纱条不要放到创面上,应该在盐水纱布上,防止盐水过快的挥发。

8、有感染的创面注意先做一个细菌培养+药敏再换药,以免以后被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