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遗传育种及其品种分类
郁金香品种分类

Blue Pearl 蓝珍珠
⑹百合花型群(Lily-flowred Group)
花瓣顶端渐尖,向后翻卷,类似百合花的花型, 花型优美,色彩艳丽,是郁金香中花姿最为优美 的品种之一。植株健壮,高约为60厘米,花茎长 度类型多。 从开花时间的早晚看,该类型属于晚花型。花茎 坚实高达,花期长,是良好的切花品种之一。 本类型品种少,一般都较为名贵。
Hamilton 哈密尔顿
Fringed Beauty 穗边美人
Highway 高速
Honeymoon 蜜月
Happy Hour 快乐时光
Maja 梅杰
Noranda 诺达兰
Matchpoint 赛点
⑻绿斑群(Viridiflora Group)
单瓣花品种,花瓣上带有部分绿色。植株中等偏 矮,高20-50厘米。叶片较短。 多数品种宜作盆栽观赏,少数品种花茎较长,可 作切花栽培。目前,常用的栽培品种不多。
Baby Doll 娃娃
Carlton 卡尔顿
Abba 阿贝
Foxtrot 狐步舞
Kareol 卡雷尔
Electra 阿克切
Viking 海盗
Peach Blossom 桃花
Queen of Marvel 奇迹皇后
Oranje Nassau 奥任杰拿索
Triumphator 胜利者
Monte Carlo 蒙特卡罗
单瓣花品种,起源于考夫曼型与达尔文杂交型的 偶然突变。花瓣边缘有清晰的毛刺或针状突起物, 状似流苏。开花中期或晚期。花茎类型多,花色 以红、黄暖色为主,是良好的切花品种,适宜于 早春进行促成栽培。
Arma 阿美
Blue Heron 蓝苍鹭
Fancy Frills 奇特虚饰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品种分类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品种分类研究摘要:文章综述了郁金香起源与进展,着重阐述了生物学特性、重要种质资源及品种分类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郁金香;生物学特性;品种分类Studies On The Cultivar Classifieation of Tulipa gesneriana L.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ulipa gesneriana L.The primarily expatiated research status of biological features,the importan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he cultivar classifieation was discussed.Key words: Tulipa gesneriana L.; biological features; cultivar classifieation1 郁金香的起源与发展1.1 起源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又名洋荷花、草麝香,属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1]。
郁金香的属名“Tulipa”源出于波斯语,系“帽子”和“伊斯兰头巾”的意思。
它因其外形典雅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花中皇后”[2]。
郁金香花大,色彩艳丽,花形奇异,植株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是荷兰、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等国的国花,被誉为最有观赏应用价值的球根花卉之一,在国际花卉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
据文献记载,全世界共有野生郁金香达40-150余种,栽培品种已达1万多个,荷兰、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大量生产,是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花卉之一。
1.2 发展简史[4-12]风靡全球的郁金香,经过人类几个世纪的栽培,到目前为止已培育出10000多个品种。
郁金香育种进展解析

种质资源
早花类: ○ 单瓣早花型,25个以上品种 ○ 重瓣早花型,20个以上品种
2021/4/10
单瓣郁金香
重瓣郁金香
种质资源
中花类:
○ 胜利型,100以上品种
○ 达尔文杂种型,60个以上品种
晚花型
○ 单瓣晚花型,100多个品种
○ 百合花型,30多个品种
Yonina,百合花型
○ 皱边型,15个品种
○ 绿花型
○ 端木班特型,10几个品种
○ 鹦鹉型,25个品种
○ 重瓣晚花或牡丹花型,30多个品种
Flaming Parrot, 鹦鹉型
种பைடு நூலகம்资源
原种 ○ 考夫曼系,50多个品种 ○ 福斯特系,30多个品种 ○ 格里格系,40多个品种 ○ 其他种
引种驯化
弄清、弄准品种名称 要精准栽培、使其性状充分表达
种植出与国外品种一样的优良植株 考虑保护地栽培或异地专业化栽培 设法自繁自用,避免重复引进 考虑种球繁殖的国产化问题
芽变选种
情况和条件 突变较普通,利用芽变育成的品种约占20% 花色、花型、彩斑、株型等观赏性状都会发生芽变 既有自发芽变,也有人工诱发的突变,以芽变为主
例子 早花的’Mouliro’ ○ 108个芽变品种 达尔文型的“Bartigon” ○ 产生了49个芽变品种 “William Copliand” ○ 12个芽变品种
种间杂交
方法途径 将栽培的各型、各系郁金香与其他郁金香野生 原种进行杂交 远缘杂交结合胚培养是培育郁金香新品种的主 要途径
特点 不仅可重组性状,还可通过异源基因的互作产 生新的性状
育种加速
提高育种效率是杂交育种的主要问题 育成一个品种需20年左右
方法 缩短营养生长阶段 ○ 一年两作,可使杂种苗提前开花 早期选择 ○ 种球与叶片的性状、促成适应性、抗病性等均 可在苗期进行初步筛选 快速繁殖 ○ 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郁金香品种分类ppt课件

Parade 检阅
Spring Song 春之歌
Oxford 牛津
35
⒊晚花类(Late Flowering)
⑸单瓣晚花群(Single Late Group)
包括原分类中的达尔文系(Darwin)和考特吉系 (Cottege)。株高65-80厘米,茎粗壮。单瓣花, 花型多,多以大型花为主,以红、黄色为基调,花 色有红、粉、白及复色等色。
该类型品种花被有花纹。常常是底色为红色、白 色或黄色的花上,带有褐色、青铜色、黑色、红 色、粉红色、或紫色的斑纹。这些斑纹是因病毒 感染引起的,不包括以起源为中心的其他杂色品 种。
该类型植株中等,花茎长30-50厘米。该系列的品 种较少,一些品种往往不应用于商业化生产,常 作收藏品种展出。
54
⑽鹦鹉群(Parrot Group)
11
⒈早花类(Early Flowering)
⑴单瓣早花群(Single Early Group ) 又称孟德尔早花型。花单瓣,杯状,花期早,以 红、黄为基调,花色丰富,有粉、白、紫、橙等 色,有些品种具有香味,花高5-7厘米,株高2540厘米。 本类型大多适宜早春在温室里促成栽培,是促成 栽培中的主要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用作景 观布置,是早春花展的主要品种系列。
在我国应用较多大部分品种可作切花生产及花坛布置25abraelite阿巴精华abraafricanqueen非洲皇后26ariehoekblenda布林达27cassini卡西尼henrydunant亨利丹特blueeyes蓝眼睛28inzelldonquichotteleenvandermark琳马克29whitedream白色梦幻newdesign新花样rosario30gardenparty庭院派对peergyntbingcrosby达尔文杂种系darwi本类型多为世界著名品种由晚花达尔文郁金香与极早花的福氏郁金香及其他种杂交而成
遗传育种学综述-郁金香育种研究进展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课程论文郁金香育种研究进展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姓名学号专业成绩指导教师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印制年月日郁金香育种研究进展摘要:郁金香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属(Tulipa L.)又名洋荷花、草麝香、金香等,因其花色艳丽、花姿优美而倍受世人青睐。
成为风靡世界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其栽培历史长达300 多年。
郁金香属一共有150 个种,原产于小亚细亚、中亚(包括中国新疆)和地中海沿岸地区[1]。
郁金香品种多达8000 多个,但常用的品种只有200 多个, 1593 年莱顿大学的Clusius教授将从土耳其引种到维也纳的郁金香带到荷兰,并传遍荷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至今郁金香以经历了400 多年的育种史。
在品种的选育中荷兰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郁金香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目前,国内对郁金香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病虫害、引种上,而在品种选育方面仍有很大欠缺。
关键词:郁金香新品种育种杂交1 郁金香的育种意义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的属名“Tulipa”源于波斯语,系“帽子”和“伊斯兰头巾”(指花的形状)的意思。
郁金香因其外形典雅、花色纯正、花色繁多而深受世人喜爱,被誉为“花中皇后”,成为胜利、凯旋的象征[2]。
郁金香也是世界著名的鲜切花,成束插于较大的花盆中,既朴素大方又色彩艳丽,成为风靡世界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其栽培历史长达300 多年。
郁金香也适合盆栽,是冬春节日高档的盆花。
由于该花卉较适合园林布置,现已广泛应用于花坛、花境、园林小品或作地被以及主题花卉展览,具备良好的园林应用前景。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
荷兰每年输出的郁金香占世界第一,成为该国的财源之一。
郁金香的园林栽培种极多,作为重要的地被层花卉,可成片成群培植,构成绚丽多彩的色块,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也可在花坛或大草坪边缘片植、丛植。
2 郁金香属的种质资源情况2 .1 野生资源及其分布郁金香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 ,原产于小亚细亚、中亚(包括中国新疆)和地中海沿岸地区[1]。
郁金香引种栽培研究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Experi ment in Tulip Cultivation HU Xin-ying et al (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 ng 110161) Abstract Four tulip cultivars were introducedfrom Holland . Their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 phonological period , growth and propagation were i 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ulb of cultivar- Large Copper were short and with longest hair on stem. Membranous scales of cultivar- Toronto were nacarat and lackl uster , leaf with rufous stripe . The bul b of cultivar- Toronto was highest and weightiest , and flower diameter , corolla height , inner and outer petal length , pistil height , anther length and filament length were biggest , but inner and outer petal was most narrow. The cultivar- Pink I mpression was tallest and with longer and wider leaf . Tulip sprouted in the early of April in the open field i n Shenyang , and spread leaf after a week . Flower bud emerged in the late of April . Generally blooming was in the early of May and with about a ten- days florescence . Florescence of cultivar- Toronto was only a week , but which of cultivar- Apricot Beauty was up to two weeks . Tulip grewfast fro mflower bud emergence to full blooming period . The bulb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of cultivar- Apricot Beauty was highest( 4 .91) .The yield of largest bulblet of cultivar- Pink Impression was higher and reached to 31 .1 % . Key words Tulip ; Introduction ; Cultivation
郁金香研究与品种改良技巧,追求新的突破

郁金香研究与品种改良技巧,追求新的突破郁金香(Tulipa)是属于百合科郁金香属的植物,也是荷兰最具代表性的国花,因其色彩丰富多样,造型美丽而备受世人喜爱。
郁金香的品种繁多,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研究和品种改良,以追求新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郁金香研究与品种改良的技巧。
首先,郁金香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种球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方式。
种球繁殖是通过郁金香的球茎进行繁殖,这种方法是最常见和简便的方式。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同郁金香品种的球茎特性,探索如何增加球茎的数量和改善球茎的质量。
种子繁殖则是利用郁金香的种子进行繁殖,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因为郁金香的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性,需要特殊的处理才能破解休眠,促进发芽。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种子的休眠期和处理方法,探索如何提高郁金香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速度。
其次,郁金香的颜色和花型是研究和改良的重点。
在颜色方面,郁金香目前已经具有了红、黄、白、紫等多种颜色。
然而,科学家们仍然在努力追求新的颜色突破。
他们通过交配不同的郁金香品种,筛选出具有新颜色的后代,并进一步在后代中进行选择。
这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通过选择和交配,科学家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新颜色,丰富郁金香的色彩。
此外,在花型方面,科学家们也在进行持续研究和改良。
郁金香的花型有着不同的形态,有小巧玲珑的花朵,也有大而华丽的花朵。
科学家们通过选择花型不同的郁金香品种进行交配,筛选出具有更优花型的后代,并继续繁育。
他们通过对花型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如何改良郁金香的花型,以获得更加美丽和独特的花朵。
此外,研究郁金香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郁金香是寒冷气候的植物,在暖气环境下很难存活。
因此,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郁金香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要求,寻找最佳的种植条件,使其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同时,郁金香也有一些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如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和蚜虫等。
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传播机制,开发新的防治策略,保护郁金香的生长健康。
郁金香引种栽培品种筛选

想 。试验 药剂对甘蓝生长及品质无不 良影响 ,对作物安全 。
菜蛾发生始盛期按 设计用量叶面喷 施1 ,有较好的防 治效 次
果 , 药 后 2 d防 效 达 8 .% ~9 .%, 药 后 7 防 效 达 41 52 d 9 .%一9 .%,药后 1 防效 达 9 .%~9 .%}试 验 药 47 96 2d 58 94
无 药害发生 。
5 2 效 果分析 .
药剂 评价 :供试 药剂5 %甲胺 基阿维 菌素苯 甲酸盐水 分
5 %甲胺 基阿维菌素 苯 甲酸盐 水分散粒 剂随着 用药量的
表 2 5 甲胺 基阿维菌素苯 甲酸盐水分散粒 剂防治甘 蓝小菜蛾试验 结果 %
散粒剂在 有效成分 用量 15 . / m 围内 ,于甘蓝小 . ~4 5 g h 范
表1 郁金香评价指标 的评分标准
5 4 5 6 7 H
枷 们 们
H ¨
川
4 4 鼯 船 6 口 螗 = m 灌
舯舯
” 加 ; _ 乌 :
附图 参试 品种 生长状 况对 比
鹏
m
{ 号
引
表 3 引种 栽 培 品 种 综 合 评 价 汇 总
增加 ,对小 菜蛾的防 效也逐 步提高 。试验调查 数据应 用邓 肯式新 复极 差统 计方法分析 ,从药后2 d 药效 的差异显著性 看 ,5 %甲胺基 阿维 菌素 苯 甲酸盐水 分散 粒剂 3 处理 间差 个
对 照药 剂10 .%甲胺基 阿维菌素 苯 甲酸盐乳 油的平 均虫 口减 退率为9 .%,平 均防效为9 .%;药后 1 调查 ,5 24 42 2d %甲胺
生始 盛期兑水均匀喷施。
一
31—
C N S O TI U T R A S R C S … E E H R C L U E B T A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金香遗传育种及其品种分类摘要:郁金香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属(Tulipa L.)又名洋荷花、草麝香、金香等,因其花色艳丽、花姿优美而倍受世人青睐,成为风靡世界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其栽培历史长达300多年。
本文主要介绍郁金香的育种现状、目标及方法,同时对郁金香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历史、品种分类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郁金香;育种;品种分类郁金香作为重要的国际著名花卉,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成为大中城市园林开展专类花展的主要球根花卉之一。
目前我国每年都从荷兰大量进口种球,供公园展示和切花、盆花种植。
1概述1.1形态特征郁金香( Tulipa gesneriana L .),又名洋荷花,是单子叶百合科多年生球根类草本花卉,叶片通常3-5枚,少数品种为1枚或多数;叶片着生于茎的下中部;阔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片基部广阔卵形,上部长而渐尖;肥厚多汁;表面有浅蓝灰色蜡质层。
某些野生种和园艺品种叶面具有紫褐色或红棕色斑点或条纹。
郁金香茎直立、光滑、被白粉、翠绿色。
鳞茎扁圆锥形,表面有1层淡黄或棕褐色干燥膜质假鳞茎。
鳞茎由3-5枚肉质鳞片组成。
鳞茎直径1-5㎝,因品种和生长发育情况而异。
郁金香的花通常为单被花,6枚;排列为2轮,花形奇特,有杯型、碗形、高脚杯形、蝶形、星形等。
花被边缘有光滑、波状齿、锯齿、缺刻、流苏等。
花色有白色、粉红、鲜红、大红、深红、紫红、淡黄、橙黄、深黄、淡紫、深紫、淡绿、深棕、黑色等。
雄蕊通常6枚,3枚为1轮。
雌蕊柱头3裂,子房上位,3室,蒴果背裂,种子扁平。
1.2生物学特性郁金香适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质壤土,最忌黏重、低湿的冲积土。
耐寒性强,地下部球根可耐-34℃的低温,但生根需在15-14℃,尤其在9-10℃最为适宜,生长期适温为5-20℃,最适温为15-18℃。
郁金香的花芽分化在鳞茎贮藏期内完成,适温为17-23℃。
花期在3-5月,花白天开放,半晚或阴雨天闭合。
由于郁金香花芽分化是在鳞茎贮藏期内完成,因此花后6-7月球根贮藏期间的温度条件至关重要。
若6月处于较高温(20-25℃),而7月处于较低温(20℃以下),则花芽分化顺利完成。
反之,超过35℃的高温,分化受到抑制,易出现花芽畸形花被片部分叶化。
1.3资源分布郁金香属于百合科郁金香属(Tulipa L.)的多年草本花卉。
郁金香属一共有150个种,原产地中海一带及中亚细亚、土耳其等地,中亚为分布中心。
主要原种:克氏郁金香(T.clusiana),福氏郁金香(T.fosteriana),郁金香(T. gesneriana),香郁金香(T.suaveolens),格里氏郁金香(T.greigii),考夫曼郁金香(T. kaufmanniana)等,叶片上多有花斑或条纹。
我国也有部分原产,大约14种,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等地,如伊犁郁金香(T.iliensis)、准葛尔郁金香(T.Buhseana)。
2栽培历史及现状2.1栽培历史土耳其是最早栽培郁金香的国家。
公元1554,A.G.Busbeguius(布斯拜克)从土耳其将郁金香传入欧洲。
1634-1637年第一次郁金香栽培热。
1665年重瓣郁金香品种问世。
1733-1734年第二次郁金香栽培热。
1753年植物学家林奈将郁金香定名为Tulipa gesneriana L.。
在19世纪培育出了达尔文品(DarwinTulips),在20世纪初培育了适合促成栽培的孟德尔品系(Mendel Tulips)和凯旋品系(Triumph Tulips)。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原种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了达尔文杂种群(Darwin Hybrid Tulips)。
目前栽培的主要国家有荷兰、英国、日本、丹麦、德国、美国等,其中荷兰占有面积最大,已成为世界的栽培中心。
我国有关郁金香的历史文字记载很少,在20世纪30年代,南京、上海、北京、庐山等地开始进行郁金香的引种驯化,直到1988年才首次在西安地区引种驯化成功。
2.2栽培现状就目前我国郁金香的生产水平来说,无论是切花还是盆花,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水平和生产技术落后于荷兰、日本等世界先进国家。
究其原因是:郁金香在国内的商业化种植时间较短,相关的生产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国内育种水平低,品种更新周期长,且主要依赖进口,种球繁殖量少,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发展体系,缺乏技术力量等。
但应该指出,近几年的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因为随着国内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发现郁金香等种球花卉的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各地已开始进行规模化栽培生产。
3郁金香育种现状3.1国外研究现状关于郁金香的育种问题,自莱顿大学的Clusius教授于1593年将从土耳其引种到维也纳的郁金香带到荷兰,并传遍荷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至今郁金香以经历了400 多年的育种史。
19 世纪,随着一些野生种的发现,大大丰富了郁金香的园艺品种,到20 世纪70 年代郁金香的育种已形成完整体系,培育出郁金香系列品种如:达尔文系、孟德尔系、达尔文杂交系等。
1665年重瓣郁金香问世,1986年培育出一种全黑郁金香。
郁金香很容易发生芽变,因此利用其突变也是选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芽变品种的选择也比较简捷,只要在栽培过程中注意观察就容易发现新的突变植株。
荷兰早在1987 年就利用芽变育种培育了49个新品种,在多倍体育种上也选育出了“阿普多美”等植株高大、鳞茎肥大的三倍体品种,除了荷兰以外,日本等其他国家在郁金香的育种领域也非常繁荣。
1950年以后,每年有数百个新品种登录上市。
到了1986 年就已经培育出近2000个新品种。
在最近10年,虽然育出的新品种数目逐年减少,但是,还仍然保持在乎均每年新登录200个品种左右,如今已经超过3000个品种。
根据现有的研究报道,郁金香种间杂交的不亲和性主要表现为柱头不亲和。
对此可以采用花粉蒙导、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处理。
如Creij 在授粉12d 后用0.1%BAP处理T. gesneriana 的子房,获得了T. gesneriana×T.agenensis 的杂种。
针对远缘杂交中花粉管在花柱内停止生长的情况,可在离体培养的未受精胚珠上撒无菌花粉进行试管授精。
胚培养是拯救杂交种胚败育的重要方法,在授粉后60~70d ,取0.5~2mm 的幼胚,在1/2MS 培养基上可以培养成功。
又在MS+ 胰蛋白500mg/ L + NAA4μM + 蔗糖4%培养基上对0.5mm 的胚培养, 成功获得了T.gesneriana×T. kaufmanniana 的杂交种。
传统的杂交育种有其局限性,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为改良和修饰花卉性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为花卉的定向育种提供了技术保障。
进行植物基因转化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目前郁金香的转化体系和转化植株已获得。
在生物技术领域Custers (1997) 的花粉培养、Gude (1997) 诱导的胚状体发生等细胞工程技术均应用于郁金香的快速繁殖、远缘杂交或倍体育种。
Wilmink ( 1992 ) 、Tanak ( 1995 ) 分别将GUS 基因、离体全成的mRNA 转入郁金香等。
在抗病的选育上Straathofth (1997)通过不完双列杂交对T. gesneriana 及T. forteriana 的不同品种的抗碎色病毒进行筛选,选育出了长寿的品种等等。
由于郁金香的育种工作,无论是从花型、花色、植株的生长势、开花期早晚,还是植株的抗病性、对不同气候条件、栽培方法的适应性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因此,超越现有水平的育种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3.2国内研究现状20 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龙雅宜先生开始引种国内外郁金香(种和品种)的试验和栽培工作,并于60年代初尝试常规杂交选育工作,经过5年的辛勤努力得到了一批优良单株,从中遴选出一些适合北京栽培的郁金香品种。
后来,由于“文革”一场空前的浩劫使这项工作不得不终止,植物园被驻京部队接管,全体科技干部被下放到湖南、湖北等地接受再教育。
所有的植物材料和原始科技记录档案被毁于一旦。
1973年北京植物园开始了恢复与重建工作,随后几年引种驯化等各项工作逐步走入正轨。
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北京植物园又重新开始了郁金香的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工作。
1981 年北京植物园王雪洁先生开始利用原始种老鸦瓣(lis( Miq.)Baber)、伊犁郁金香(T. Iliensis R egel)及栽培品种鲜红郁金香( cv.Cramoisie Brilliant )、梦乡(cv.Dreaml and) 、夜皇后(cv.Queen of Night)为父本与从荷兰引进的23个适应性较强的品种laddin , Beautyo,peldoorn ,Burgundy , Lace , China Pink , Dreaml and,Generealde Wet,Golden Melody,GoldenCooper,Hibernia,HollandpsGlory,InsurPassable,KeesNelis,L ustige Witwe,Marble Arch,Oxf ord ,Queen of Bartazens , Queen of N ight,Renown ,Rosario,Sweet Lady,Topscore为母本进杂交。
其中,共有43 个杂交组合成功,获得500 余株杂种实生苗。
已筛选分离出几个品种,还有10 余号优良单株需进一步观察试验再进行品种鉴定。
此项研究工作在“八五”期间曾部分得到中科院重点项目资助支持,后来由于资金得不到保障,再加上从事本项研究工作的人员退休及调离植物园,历经近10年的育种工作也宣告结束。
杂交育种亲本及杂种后代等植物材料也随着人员的相继离去全部丢失。
近10余年来, 国内关于郁金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郁金香的引种试验、种球复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上,在郁金香新品种的选育方面报道甚少。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的科研工作者对新疆产的13种郁金香进行了深入、全面的野外调查及引种栽培工作。
建立了13种约80个居群的野生郁金香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观察。
在此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特有的郁金香植物资源开展广泛的育种工作,将会为改变我国由单一品种输入国向品种输出国转变并由此给国家创造大量外汇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
赵雁、刘武林等用0.005~0.02 的秋水仙碱处理郁金香花器官诱导出奥维茨、法国之光和比万昝特3个品种的2n配子,在郁金香的倍性育种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但在郁金香系统育种方面仍有很大空白。
4育种技术与品种改良4.1育种目标确立由于郁金香可以进行营养繁殖,在育种工作中,没有必要从遗传的角度选育出纯系品种,所以能够适当简化育种工作程序,缩短育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