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干摩擦式离合器关键质量指标分析

干摩擦式离合器关键质量指标分析

干摩擦式离合器关键质量指标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机械行业对干摩擦式离合器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结合干摩擦式离合器生产实际和国家有关干摩擦式离合器的产品质量标准,对它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质量指标0 引言干摩擦式离合器是一种常用的离合器,能够传递转矩,在负荷过载时能够打滑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主要应用于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等。

与湿式摩擦离合器相比它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维修量小、空转力矩小、换向时颤振小、惯量小、启动时间短、生产工艺成熟等优点。

干摩擦式离合器一般由外壳、分离杠杆(指)、盖、压盘、从动盘、压紧弹簧等几部分组成。

1 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的外观质量按照JB/T 6703.2-2007和JB/T 8582.2-2001标准规定,装配前离合器总成的零部件应清洁,离合器摩擦表面及摩擦片不得有油污,离合器总成外露加工表面、螺纹等应有防锈措施,如果离合器总成表面需要涂漆,则表面涂漆应符合JB/T 5673-1991标准的规定。

2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的主要技术指标JB/T 6703.2-2007标准规定了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2.1离合器总成应符合JB/T 6703.2-2007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制造。

2.2 离合器总成的零件应符合其相应标准的规定。

2.3 离合器总成的全部锁紧螺母及调整螺钉应按产品图样要求的力矩拧紧和可靠锁定。

2.4 标定转速为1500r/min以上的离合器总成应按JB/T 5184进行超速旋转试验,当转速达到标定转速的2.5倍时,任何零件不应有损坏。

2.5 离合器的静摩擦转矩应符合以下要求:主离合器在接合状态下的静摩擦转矩应在产品技术文件规定值的(1~1.3)倍范围内。

2.6 主离合器摩擦表面的平均起步温升应不大于5℃。

2.7 主离合器和动力输出离合器在热衰退性能试验时,在表1规定的温度下滑动摩擦转矩与最大滑动摩擦转矩的比值不低于65%。

QCT27_201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27_201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27-2004 (2004-02-10 发布,2004-08-01 实施)代替QC/T 27-1992前言本标准是在QC/T 27-1992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 27-1992 。

本标准与QC/T 27-1992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调整了原标准中离合器热负荷测定试验和摩擦力矩测定试验;——增加了摩擦性能测定试验及盖总成静态分离耐久性试验。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汽车研究所、离合器总厂(现改名为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法雷奥离合器、东离合器股份、三环集团汽车离合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阎世栋、祥、袁念诗、宋顺东、阮宏全。

QC/T 27-200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1 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包括盖总成和从动盘总成,以下简称离合器)的台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25-2004 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负荷特性Clamp load characteristic对压盘加载和随后减载过程中,作用于压盘上的载荷F与压盘位移λ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 1 所示。

图1 负荷特性3.2 工作点位置 position at nominal disc thickness安装状态下,从动盘总成夹紧名义厚度所对应的压盘位置。

3.3 工作压紧力 clamp load at nominal disc thickness 安装状态下,压盘处于工作点位置时对从动盘总成施加的压紧力。

QCT25-200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25-200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5-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5-1992前言本标准是在QC/T 25—199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 25—1992。

本标准与QC/T 25—1992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调整了原标准中离合器的滑动摩擦力矩和热负荷等要求;——增加了滑动摩擦系数和盖总成静态分离耐久性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离合器总厂(现改名为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南京法雷奥离合器有限公司、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东传公司苏州汽车配件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永彬、陈祥、袁念诗、宋顺东、朱福培。

QC/T 25-200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包括盖总成和从动盘总成,以下简称离合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27—200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分离行程release travel在规定工况下,离合器从完全接合到彻底分离时的分离指(杆)行程。

3.2 分离力release load分离过程中,施加于盖总成分离指(杆)端的作用力。

3.3 压盘升程lift在规定的分离行程条件下,压盘工作平面上各点位移中的最小值。

3.4 压盘倾斜量pressure plate parallelism在规定的分离行程条件下,压盘工作平面上各点位移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汽车制动、离合踏板总成技术要求(2)

汽车制动、离合踏板总成技术要求(2)

F507项目制动、离合踏板总成技术要求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产品技术中心F507项目制动、离合踏板总成除满足JT-FA-DP-2013-068_东风小康F505(风光)车型踏板及支架总成检查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1 基本要求1.1.1 工作灵活性:踏板总成在整个工作行程上应轻便灵活,无异常噪声和干燥摩擦。

当撤去踏板上的作用力之后,各踏板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应能快速自行复位。

1.1.2 外观:零件表面光洁、无氧化、裂纹、气泡、毛刺、严重划痕等缺陷;焊点正确牢固,不得有虚焊、夹渣、裂纹或未焊透等现象,无突起和其它缺陷及踏板支架各安装孔不得错位。

1.1.3 踏板材料、厚度、踏板臂旋转角度、转动部位所涂润滑脂型号、各关重尺寸、制动与离合踏板之间间距及弹簧回位力等关键参数必须与会签的产品二维图规定的参数一致。

1.2 性能要求踏板性能要求按QC/T788《汽车踏板装置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验收1.2.1 纵向位移:在表1规定的法向力作用下,踏板或踏板总成应无裂纹或永久变形,并满足表1的规定。

1.2.2 横向位移:在50N的横向力作用下,踏板或踏板总成应满足表2的规定。

1.2.3 护套接合力:在±15N·m的倾斜力矩作用下,踏板护套应无脱落、断裂和其它异常(如护套和踏板总成一起总成供货)。

1.2.4 噪音:踏板在整车装配后,工作过程中的噪音应不大于65dB;在全部试验过程中应无异常噪音。

表1 踏板或踏板总成允许的纵向位移表2踏板或踏板总成允许的横向位移1.3 强度1.3.1 强度:在规定的法向推力作用下,踏板应无裂纹或破坏等缺陷,并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详见表3所示。

1.3.2 破坏试验:踏板或踏板总成发生功能或结构损坏时的载荷应满足表4的规定。

表3 踏板或踏板总成强度要求表4 踏板或踏板总成发生功能或结构损坏时的载荷要求1.4 温度适应性1.4.1 高温工作性:在(80±2)℃的环境温度中工作时,不得有干涉拉挂现象和异常响声。

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5113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及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试验技术要求在规定的条件下盖总成的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偏差及端面跳动量应不大于表1盖总成的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偏差及端面跳动量规定数值mm离合器规格200200240240300300380380430430安装高度偏差101214161820端面跳动量膜片弹簧离合器080910121415螺旋弹簧离合器0405060808512盖总成分离特性试验5121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同5111
5.1.3.1.1 使载荷均匀作用于压盘表面,并与压盘工作表面垂直的试验台架。
5.1.3.1.2 试验夹具应能使盖总成模拟安装状态,如图 5 所示。
螺栓联接或压紧
加载 卸载
图 5 盖总成负荷特性试验示意图 5.1.3.2 试验步骤 5.1.3.2.1 将盖总成固定于试验夹具上,使压盘处于自由状态,如图 5 所示。 5.1.3.2.2 对压盘加载。螺旋弹簧离合器,加载使压盘超过工作点位置 2.5 mm 左右;膜片 弹簧离合器,加载使压盘超过负荷特性曲线谷值点位置 l mm 左右。然后卸载,直至卸掉全 部载荷,记录压盘上载荷随压盘位移变化的数值。
高度值即为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值。
5.1.1.3 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及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试验技术要求
在规定的条件下,盖总成的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偏差及端面跳动量应不大于表 1 中的
相应数值。
表 1 盖总成的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偏差及端面跳动量规定数值 mm
离合器规格 安装高度偏差
<200 ±1.0
4.2 对试验结果的评价 根据试验的性质、目的,将试验结果与产品图样技术要求或供需双方商定的技术要求等
进行比较,确定试件是否满足要求。 4.3 试验报告
试验完成后,编写试验报告,基本内容如下: a)试验名称; b)试验根据; c)试验目的; d)试验对象; e)试验方法和条件; f)试验结果与分析; g)试验结论。 5 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5.1 盖总成功能特性试验 5.1.1 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及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试验 5.1.1.1 试验设备 5.1.1.1.1 能使载荷均匀作用于分离指(杆)端,并与压盘工作面垂直的测试台架。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汇总表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汇总表
技术要求
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伤害
性能
座椅总成性能 座椅强度
B28 4160 轿车背门撑杆试验方法
GB/T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 簧橡胶气囊
QC/T 629-1999 汽车遮阳板
EQCT-159-1999 汽车制动气室台架试 验方法
EQC-193-1999 汽车制动气室技术条件
CCAP/SB 538.1-2001 产品技术要求
GB12732/T-1996 汽车 V 带
2 V带
3 4
5
1 2 汽车 3 4 转向盘 5 6 1 2 3 车辆 4 用橡胶 5 密封条 6 7 8
汽车
燃油箱 1
(塑
料)
车辆 用植绒 1
密封条 1
车辆 2
伸长率 耐高温 耐低温 疲劳寿命 外观 热性能 受力变形 表面硬度 耐溶剂 摩擦性能 硬度 拉伸性能 撕裂性能 压缩永久变形 脆性温度 热空气老化 耐臭氧 污染性、耐候性
车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ECER31 关于批准发射非对称近光或远
光或两者兼有的卤素封闭式(HSB )机
动车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三角警告牌光度
ECER112 ECE R98 关于批准装用气体放电光源的
机动车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ECE R99 关于批准用于已通过认证的机
动车的气体放电灯具的气体放电光源的
统一规定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
发动机
车排气污染物
值及测量方法
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
5
发动机净功率
测试方法 ECE R85 发动机净功率

QC中国汽车标准

QC中国汽车标准
QC/T 267-1999(2005):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QC/T 268-1999(2005):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QC/T 269-1999(2005):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QC/T 270-1999(2005):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QC/T 216-1996(2005):汽车用地毯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 217-1996(2005):汽车用压力报警器
QC/T 218-1996(2005):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
QC/T 219-1996(2005):汽车用脚踏式变光开关
QC/T 2-1992(2005):汽车产品图样格式
QC/T 220-1996(2005):汽车用易熔线
QC/T 221-1997:汽车轻合金车轮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 22-1992(2005):计量检测车
QC/T 222-1997(2005):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 223-1997(2005):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 224-1997(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QC/T 29022-1991:微型货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QC/T 29023-1991:微型货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QC/T 280-1999(2005):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 技术条件
QC/T 281-1999(2005):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
QC/T 28-1992:汽车用起动机安装尺寸
QC/T 282-1999(2005):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
QC/T 283-1999: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技术条件

494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494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QC/T 430-2005
2015-04-01
8
QC/T 741-2014
车用超级电容器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用超级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道路车辆用超级电容器单体和模块。
QC/T 741-2006
2015-04-01
9
QC/T 973-2014
本标准规定了改性塑料用粉体阻燃剂原料中黑点和异色点的两种测定方法:
——方法A:湿筛法,适用于粘性粉体阻燃剂;
——方法B:干筛法,适用于非粘性粉体阻燃剂。
本标准适用于改性塑料用粉体阻燃剂中黑点和异色点的测定。
2015-04-01
39
HG/T 3512-2014
净洗剂LS
本标准规定了净洗剂LS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37
HG/T 4669-2014
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色母料
本标准规定了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色母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PS-HI树脂为基础材料制备的色母料。
2015-04-01
38
HG/T 4670-2014
改性塑料用阻燃剂黑点和异色点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正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轻便摩托车敞式货箱。本标准不适用于特殊用途货箱。
2015-04-01
11
QC/T 975-2014
正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轻便摩托车驱动桥
本标准规定了正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轻便摩托车驱动桥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正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轻便摩托车驱动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43.040.50T 21团体标准T/CAAMTB XXXX-XXXX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bench test method for dry friction clutchassembly of automobile(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T/CAAMTB XXXX-XXXX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4)5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5)IT/CAAMTB 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

标准主要起草人:× × 。

II1T/CAAMTB XXXX-XXXX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包括盖总成和从动盘总成,以下简称离合器) 的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 25-2014 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7-2014 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负荷特性对压盘加载和减载过程中,作用于压盘上的载荷 F 与压盘位移λ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 所示。

a )螺旋弹簧离合器盖总成b )膜片弹簧离合器总成图 1 负荷特性3.2T/CAAMTB XXXX-XXXX2 工作点位置安装状态下,从动盘总成夹紧名义厚度所对应的压盘位置。

3.3工作压紧力安装状态下,压盘处于工作点位置时对从动盘总成施加的压紧力。

如图1,Fo为加载工作压紧力N,Fm 为工作压紧力N,Fu为卸载工作压紧力N,其中Fm=Fu+Fo2 (1)3.4磨损后工作点位置安装状态下,从动盘总成具有允许磨损后的厚度时所对应的压盘位置。

3.5磨损后工作压紧力安装状态下,压盘处于磨损后工作点位置时对从动盘总成施加的压紧力。

如图1有Fol为磨损后加载工作压紧力,Fml 为磨损后工作压紧力,Ful为磨损后卸载工作压紧力,其中Fm1=Fu1+Fo1 (2)23.6分离特性用等于从动盘总成夹紧名义厚度(或允许磨损后的厚度)的垫块代替从动盘总成且使离合器盖总成处于模拟安装状态,在一定的预载荷作用下再分离和接合离合器,作用于分离指(杆)端的载荷FA及压盘位移h,随分离指(杆)端行程λA变化的关系,如图2。

其中ha为压盘升程,Δha为压盘倾斜量。

a)螺旋弹簧离合器盖总成b)膜片弹簧离合器总成图2 分离特性T/CAAMTB XXXX-XXXX33.7分离行程在规定工况下,离合器从完全接合到彻底分离时的分离指(杆)行程。

3.8分离力分离过程中,施加于盖总成分离指(杆)端的作用力。

3.9最大分离力 F Amax在规定的最小分离行程λo 范围内,分离特性 F A —λA 曲线上的最大载荷值,如图 2 所示。

3.10分离点分离力 F AC分离特性 F A —λA 曲线上,对应于规定的最小分离行程λC 的载荷值,如图 2 所示。

3.11最小分离力 F Amin最大分离力与分离点分离力之间一段分离行程上的最小分离力。

3.12磨损后最大分离力 F A1max膜片弹簧离合器磨损后,在规定的最小分离行程λC1 范围内,分离特性 F A —λA 曲线上的最大载荷值,如图 3。

其中 h a1 为磨损后的压盘升程,Δh a1 为磨损后的压盘倾斜量。

3.13磨损后分离点分离力 F AC1磨损后分离特性 F A —λA 曲线上,对应于规定的最小分离行程λC1 的载荷值,如图 3 所示。

图 3 膜片弹簧离合器磨损后分离特性T/CAAMTB XXXX-XXXX3.14压盘升程在规定的分离行程条件下,压盘工作平面上各点位移中的最小值。

3.15压盘倾斜量在规定的分离行程条件下,压盘工作平面上各点位移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16分离拖曳转矩在规定工况下,从动盘总成处于两规定距离的平行板之间,使从动盘总成能自由旋转的最小转矩。

3.17分离拖曳行程在规定工况下,从动盘总成处于两平行板之间,对从动盘总成施加规定转矩,使从动盘总成能自由旋转的两平行板最小间距与规定载荷夹紧状态时的间距之差。

3.18防黏着性能在规定的温度、湿度下,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离合器防黏着的能力。

3.19轴向压缩量在一定的预载荷前提下对从动盘总成施加轴向载荷,其厚度的变化量。

3.20轴向压缩特性在一定的预载荷前提下对从动盘总成施加轴向载荷,其厚度变化量和轴向载荷的关系。

3.21安装高度在规定条件下,盖总成和从动盘总成组装夹紧后,分离指(杆)工作直径处到安装平面(飞轮摩擦面)的最大高度。

4总则4.1试验项目4.1.1盖总成功能特性试验a)盖总成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及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试验;b)盖总成分离特性(新状态、磨损后状态)试验; c)盖总成负荷特性试验; d)盖总成不平衡量试验。

4T/CAAMTB XXXX-XXXX4.1.2从动盘总成功能特性试验a)从动盘总成轴向压缩特性、厚度偏差及平行度试验;b)从动盘总成扭转特性试验; c)从动盘总成拖曳分离特性试验; d)从动盘总成不平衡量试验; e)离合器摩擦性能测定试验;f)防黏着试验。

4.1.3离合器耐久性及可靠性试验a)盖总成静态分离耐久性试验;b)盖总成动态分离耐久性试验;c)盖总成热衰退性试验;d)盖总成耐高速性能试验; e)从动盘总成轴向压缩耐久性试验; f)从动盘总成扭转耐久性试验; g)从动盘总成扭转强度性试验; h)从动盘总成波形片热衰退试验; i)从动盘总成耐高速性能试验。

4.2对试验结果的评价根据试验的性质、目的,将试验结果与产品图样技术要求或供需双方商定的技术要求等进行比较,确定试件是否满足要求。

4.3试验报告试验完成后,编写试验报告,基本内容如下:a)试验名称; b)试验根据; c)试验目的; d) 试验对象; e) 试验方法和条件; f) 试验结果与分析; g) 试验结论。

5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5.1盖总成功能特性试验5.1.1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及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试验5.1.1.1试验设备5.1.1.1.1能使载荷均匀作用于分离指(杆)端,并与压盘工作面垂直的测试台架。

5T/CAAMTB XXXX-XXXX65.1.1.1.2 试验设备应能使盖总成模拟当从动盘总成具有夹紧名义厚度时的安装状态,如图 4 所示。

图 4 盖总成功能特性试验示意图5.1.1.2 试验步骤5.1.1.2.1 将盖总成按技术要求固定于试验夹具上,使压盘处于工作点位置。

5.1.1.2.2 操纵加载装置,使代用分离轴承行程达到规定的分离行程,如此动作 3~5次。

5.1.1.2.3 在安装状态下,测量各分离指(杆)端与分离轴承圆周接触点高度,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

5.1.1.2.4 对分离指(杆)端预加制造商技术文件规定的预载荷。

5.1.1.2.5 测量分离指(杆)与分离轴承圆周接触点处至指定基准面的最大高度值,此高度值即为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值。

5.1.1.3 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及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试验技术要求在规定的条件下,盖总成的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偏差及端面跳动量应不大于表 1 中的相应数值。

表 1 盖总成的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偏差及端面跳动量规定数值 mm离合器规格 <200≥200<240 ≥240 <300 ≥300 <380 ≥380 <430 430 安装高度偏差 ±1.0 ±1.2 ±1.4 ±1.6 ±1.8 ±2.0 端面跳动量 膜片弹簧离合器 0.8 0.9 1.0 1.2 1.4 1.5 螺旋弹簧离合器-0.40.50.60.80.85.1.2 盖总成分离特性试验 5.1.2.1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同 5.1.1.1。

5.1.2.2 试验步骤5.1.2.2.1 将盖总成固定于试验夹具上,使压盘处于自由状态,对压盘加载,使其处于工作F螺栓联接或压紧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测量处工 作点位置点位置或磨损后的工作点位置。

5.1.2.2.2对分离指(杆)端预加制造商技术文件规定的预载荷。

以此状态定义为位移零位。

5.1.2.2.3操纵加载装置,使代用分离轴承行程达到规定的分离行程,如此动作 3~5 次。

5.1.2.2.4操纵加载装置,使离合器分离,直到达到最大分离行程为止。

再使离合器接合,恢复到位移零位;在此过程中测量并记录分离力和离合器压盘位移,绘制如图 2 的分离特性曲线。

5.1.2.2.5按图 2 确定相应特征值:—取压盘工作面的最小位移值作为压盘升程ha;—取压盘工作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压盘倾斜量Δha;—确定FAmx 和Fac。

—最小分离力FAmin5.1.2.3 盖总成分离特性试验技术要求压盘升程及分离力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规定,在规定的条件下,压盘的倾斜量应不大于表 2 中的相应数值。

表2 压盘倾斜量规定数值mm离合器规格<200 ≥200<240≥240<300≥300<380≥380压盘倾斜量0.25 0.25 0.30 0.30 0.355.1.3.1试验设备5.1.3.1.1使载荷均匀作用于压盘表面,并与压盘工作表面垂直的试验台架。

5.1.3.1.2试验夹具应能使盖总成模拟安装状态,如图 5 所示。

加载卸载图5 盖总成负荷特性试验示意图5.1.3.2试验步骤5.1.3.2.1将盖总成固定于试验夹具上,使压盘处于自由状态,如图 5 所示。

5.1.3.2.2对压盘加载。

螺旋弹簧离合器,加载使压盘超过工作点位置 2.5 mm 左右;膜片弹簧离合器,加载使压盘超过负荷特性曲线谷值点位置 l mm 左右。

然后卸载,直至卸掉全部载荷,记录压盘上载荷随压盘位移变化的数值。

5.1.3.2.3 用规定的试验垫块或等效方法确定特征点位置,以此来确定相应的载荷特征值。

5.1.3.2.4 按图 1 绘制负荷特性图。

5.1.3.2.5 按图 1 确定相应特征值:—工作压紧力; —磨损后工作压紧力。

5.1.3.3 盖总成负荷特性试验技术要求负荷特性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

5.1.4 盖总成不平衡量试验 5.1.4.1 试验设备 5.1.4.1.1 单面平衡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