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专题三天气与气候专题辅导与训练精品预测题
地理天气与气候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丙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B.甲地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C.乙地地处太行山以西D.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答案】(1)C(2)B(3)D(4)D【解析】【分析】(1)关于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三个城市中,②地的冬季很温暖,三个城市中,②城市多雨期最长,三个城市都是季风气候,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小,①城市的变化最小,故答案为:C。
(2)由图中局部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此时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高温,这是由于我国夏季时,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气温也较高,故答案为:B。
(3)图中甲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湿润,与图中②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乙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图中③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丙位于黑龙江北部,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与图中①气候类型相符,故答案为:D。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丙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甲地为我国广东省,是我国大陆最南部,乙地地处太行山以东,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杭州【地理】培优天气与气候辅导专题训练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丙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B.甲地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C.乙地地处太行山以西D.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答案】(1)C(2)B(3)D【解析】【分析】(1)关于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三个城市中,②地的冬季很温暖,三个城市中,②城市多雨期最长,三个城市都是季风气候,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小,①城市的变化最小,故答案为:C。
(2)由图中局部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此时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高温,这是由于我国夏季时,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气温也较高,故答案为:B。
(3)图中甲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湿润,与图中②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乙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图中③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丙位于黑龙江北部,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与图中①气候类型相符,故答案为:D。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丙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甲地为我国广东省,是我国大陆最南部,乙地地处太行山以东,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地理】培优天气与气候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A.从北向南递减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D.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2)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A.海洋高于陆地B.陆地高于海洋C.高原高于平原D.荒漠高于森林(3)图中等温线北半球比较弯曲,南半球比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B.纬度差异C.地形因素D.人为原因【答案】(1)D(2)A(3)A【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一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3)解析:南半球因为海洋面积较大,等温线较平直,而北半球则因为海陆相间分布,同季节海陆气温不一样,所以等温线较弯曲。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
(3)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2.当我们看到校园的国旗向西南飘的时候,可以判断当天的风向是( )A. 西南风B. 东北风C. 西风D. 南风【答案】 B【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当我们看到校园的国旗向西南飘得时候,说明风是由东北向西南吹,可以判断出当天的风向是东北风;B符合题意。
培优天气与气候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丙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B.甲地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C.乙地地处太行山以西D.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答案】(1)C(2)B(3)D(4)D【解析】【分析】(1)关于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三个城市中,②地的冬季很温暖,三个城市中,②城市多雨期最长,三个城市都是季风气候,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小,①城市的变化最小,故答案为:C。
(2)由图中局部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此时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高温,这是由于我国夏季时,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气温也较高,故答案为:B。
(3)图中甲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湿润,与图中②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乙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图中③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丙位于黑龙江北部,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与图中①气候类型相符,故答案为:D。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丙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甲地为我国广东省,是我国大陆最南部,乙地地处太行山以东,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气候与天气(解析版)

专题03 气候与天气(2022·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经过长期发展,荷兰的玻璃温室已经由单一、小型、人工管理的简单设施发展成为大型智能化的连栋温室,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水肥供给等日常管理几乎全部靠计算机系统控制完成。
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引进了荷兰大型智能连栋温室,但使用情况普遍不理想。
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荷兰温室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在温室顶部铺设反光布②在温室内安装漫反射玻璃③在温室地面铺设反光布④全天开启温室内的照明系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荷兰大型智能连栋温室引进我国东北地区后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是相比荷兰,我国东北地区更需注重()A.冬季保温B.土壤施肥C.防病虫害D.降低湿度【答案】1.D 2.A【解析】1.在温室顶部铺设反光布,会导致进入温室的光照减少,A错;在温室内部安装漫反射玻璃、在温室地面铺设反光布都可以使未被吸收的太阳辐射再次反射到地面,进行二次吸收,提高温室内的光照利用率②③对;将温室内的照明系统全天开启耗能过高且没有必要,④错。
故选D。
2.与荷兰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更冷,更应注重冬季保温,A对;东北为黑土,土壤肥力更高,B错;低温条件不利于病虫越冬,病虫害较少,C错;荷兰为温带海洋气候,相对更湿润,东北地区温带季风,空气湿度较低,D错。
故选A。
(2022·江苏·模拟预测)下图为非洲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面3-4小题。
3.图示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图示时刻所在月份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3.A 4.C【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回归线附近主要受高压控制,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
4月、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BC错误;1月、10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但10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气压带、风带移动幅度很小,A正确,D错误。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专题3 全球气温和降水 含答案解析

专题3全球气温和降水一、选择题下图为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降水B.纬度、地形C.地形、季风D.洋流、纬度2.图中甲地所在区域,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海洋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差异大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显著D.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海洋调节作用小3.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B.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显著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完成第4~5题。
4.该区域冬季主要盛行()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5.该区域()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C.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
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
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
据此完成第6~8题。
6.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A.绿洲边缘的荒漠B.荒漠边缘的绿洲C.绿洲中心D.荒漠中心7.夜晚出现逆湿现象的概率大,原因可能是夜晚()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8.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会()A.导致荒漠化扩大B.改善土壤条件C.导致降水增多D.加剧风力侵蚀二、非选择题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
图1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
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
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分层作业)(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

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A.②④和ab B.②③和cb C.①④和ad D.①④和c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白天气温①地最高B.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D.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读图某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正常情况下每年6月到7月初,图示地区都会出现该天气系统,如果该天气在此停留时间过长,那么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会()A.南北皆涝B.南旱北涝C.南北皆旱D.南涝北旱4.该天气系统在该地区消失后,将出现()A.降温现象B.暴雨现象C.伏旱现象D.寒潮现象下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反气旋过境时的风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地()A.位于南半球B.位于北半球C.天气阴雨D.昼夜温差不变6.下列四幅图中与a、甲、b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A B.B C.C D.D下图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图中实线)分布示意图,PM、PQ为锋线,③地为阴雨天气。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该天气系统为()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8.图中①地和②地的风向分别是()A.东北风和东南风B.西南风和西北风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北风和东南风登山气象指数是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如降水、风力、湿度、气温等对登山产生的影响确定出来的。
登山气象指数共分5个等级,指数越高越不利于登山。
天气对登山活动影响较大,选择好登山时机可使人的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
读“2021年9月20日8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登山指数值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A.气温: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降雨:雨—晴—雨D.风向:西南风—西北风—东南风考点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绘制的地球气压带和风带模拟图,图中黑实线分别代表30°和60°纬线。
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冲刺专题 《天气与气候》练习及答案

专题5 天气与气候考查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考向1 大气的受热过程1.(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2~3题。
2.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3.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考向2 大气的逆温现象(2015·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有散射和反射。
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反射作用中以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并没有大量直接散失到宇宙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三天气与气候专题辅导与训练精品预测题一、选择题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地温度高,气压低.垂直方向气流:处上升,处下沉
.地温度低,气压高.水平方向气流:由流向
2、若位于亚欧大陆,位于太平洋,则()
.为亚洲低压,为夏威夷高压.上海此时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此时北极地区的驯鹿南迁.由波斯湾驶往上海的轮船在北印度洋顺水顺风3、若位于海洋,位于陆地,则此时()
.为白天,吹海风.为白天,吹陆风.为夜晚,吹海风.为夜晚,吹陆风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天气系统正在南撤,此日最可能在()
.2月.4月.5月.10月
5. 关于此日下列地区天气状况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炎热干燥.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阴雨连绵
.我国南海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我国台湾岛盛行西北风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据此回答6、7题。
6、该实验说明的地理原理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大气保温效应原理.能量守恒原理
7、该理论能够诠释的地理现象有()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②北半球气压带多呈块状分布
③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则为8月份④海洋性气候特点为温和湿润,降水多且均匀
.①②.①③.②③.②④
右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8~10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能够形成锋面的是()
.甲、丙.乙、丁
.乙、丙.甲、丁
9.图中锋面气旋的锋面分布应为()
10. 此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大西洋驶入地中海的船只,顺水顺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
南风
.天山牧场漫山遍布牛羊.开普敦温和多雨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甲地位于大陆西岸。
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地的气候类型应为()
①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④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①②.③④ .①③ .②④
12.甲地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相比,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下垫面状况.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13、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 (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3)、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口感较好的是________,原因是。
14、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的近地面气压与气温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场来看,城市处在_________控制之下;从锋面系统来看,城市处在______控制之下。
(2)此时,该城市当前的天气可能是_____。
.暴雨.寒潮.沙尘暴.大雪
并分析出现各类天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该城市未来几天天气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为福建省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
(1)据图可以判定,该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
(2)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许多经验。
据图分析该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16、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区域降雨(雪)量的分布特征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分析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
1~3【解析】1选,2选,3选。
第1题,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可以判定处为高压中心,处为低压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亚洲高压控制亚洲地区;此时上海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北极地区的驯鹿迁徙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故此时南迁;北印度洋洋流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第3题,海洋气压高,说明此时为白天;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即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
4、5【解析】4选,5选。
图中甲天气系统为副高,南撤时应为秋季。
此时我国南海广大水域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6、7【解析】6选,7选。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沙石与水接受(释放)相同的热量,增温(降温)的幅度不一样,这验证了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第7题,北半球最高气温海洋与陆地时间不一致,这与接受相同热量增温速度有关系。
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均匀是由于离海洋近,水气充沛所致。
8~10【解析】8选。
9选。
10选。
第8题,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多形成于低压槽处。
第9题,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辐合的,冷气团在高纬度、暖气团在低纬度,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可以得知,气旋西侧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形成冷锋,东侧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形成暖锋。
第10题,丙处气流向外吹,说明为高压中心,根据经纬度可以推知为亚洲高压,即北半球为冬季,此时:直布罗陀海峡盛行西风,海洋表层为自西向东的密度流;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风;冬季天山放牧是在山脚的冬季牧场;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候炎热干燥。
11、12【解析】11选,12选。
图示风向为北半球西风,受其控制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因受来自海洋暖湿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13. 【解析】(1)温室大棚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制作而成,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不足的问题。
(2)水汽可以吸收地面与大气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热量。
(3)、两地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
热量越充沛,蔬菜长势越好。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糖分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较少,集聚在蔬菜体内的糖分多,口感好。
答案:(1)热量大气保温效应(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
(3)处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蔬菜生长状况好处处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
14. 【解析】(1)根据等压线“凸高为低”原则,可以推知该处为低压槽;等温线在低压槽处密集,说明该处有锋面,北半球锋面气旋西侧为冷锋。
(2)冷锋过境时容易引起阴天、降水、刮风、降温等天气状况,根据前方暖气团性质会出现不同天气状况。
寒潮:当温度降低过多时,形成寒潮;沙尘暴:暖气团湿度较小,形不成降水时,冷锋过境容易形成沙尘暴;大雪:温度低,而且暖气团湿度较大,冷锋过境时容易形成大雪天气。
(3)冷锋过境,由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控制该区域,会出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答案:(1)低压(低压槽)冷锋(2)寒潮:当温度降低过多时,形成寒潮;沙尘暴:暖气团湿度较小,形不成降水时,冷锋过境容易形成沙尘暴;大雪:温度低,而且暖气团湿度较大,冷锋过境时容易形成大雪天气(3)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5. 【解析】(1)根据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判定该地气候类型。
(2)结合等温线分析气温分布,结合海陆热力性质说明差异原因。
(3)森林因干燥可引发火灾,福建冬春降水较少,气候相对干燥,可能出现火灾。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地区气温较低;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3)冬春。
地冬春季节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灾。
16.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得出,降雨(雪)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少(2)根据经纬度可以判定甲为四川盆地,乙为巫山,地形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降雨(雪)的界限分布。
(3)分析一地的天气状况,要从晴阴、风速、风向、气压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②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少(2)甲处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气温高,使得降雨(雪)的界限偏北;乙处附近为巫山,地势高,气温低,使得降雪界限南移(3)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②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