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3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3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三节罕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第1课时〕【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目的1、掌握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

2、掌握不同锋面、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域、同一锋面控制下同一地域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特点。

3、培育先生从运动的角度剖析解读锋面系统与天气关系图。

4、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变化。

二、进程与方法目的1、设疑直接引入主要天气系统的类型。

2、用案例说明气候灾祸发作的缘由和危害。

3、结合我国罕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消费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使先生正确了解天气现象的发作、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时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的辩证唯心主义思想观念,明白迷信监测预告的重要性。

2、使先生了解天文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天文,将所掌握的天文知识运用于实践,指点生活。

【教学重点】1、掌握冷暖锋面图的识读、判别。

2、冷锋的构成及其天气进程。

【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准运动锋构成的天气差异及其典型实例。

【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读图法、说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无【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请各位组长点名,我们要末尾上课了。

二、导入新课同窗们,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效果:五一时期你们有没有出去游玩啊?[先生]有。

那么你们在动身的前一天早晨,会不会看一下天气预告,作为出行参考啊?[先生]会。

绝大同窗都会收看天气预告,由于假设下雨的话出去就不怎样方便了。

那看天气预告时,你们是不是只关注能否下雨啊?还会不会去了解其它方面的信息呢?比如说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以及近期的天气走势呢?[先生]会看气温,但是不看走势。

其实天气走势的对我们也是很重要。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掌管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局部地域将出现降温、微风等天气〞或许〝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局部地域将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等。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气象与气候》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气旋和反气旋的、发展和影响;锋面的形成、分类和天气特征;以及常见天气系统与我国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重点: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气象图表等。

2. 学具:地理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让学生对天气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2. 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天气系统与我国天气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的天气系统,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冷锋、暖锋和锢钝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特征;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与对应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基本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天气图表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带来的具体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图、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介绍锋面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它们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析最近一周内的本地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讨论其对本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如何从天气图中判断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系统的位置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6. 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展示随堂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快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气旋与反气旋定义特点天气影响2.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锢钝锋天气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地实际天气,推测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

2. 答案作业答案将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天气图分析的能力。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海口市长流中学李秀芳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面的概念与分类;2、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2、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的动机;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提高地理审美情进趣。

二、教学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三、教具准备及课件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五、课前布置预习要点:预习课文,并收看昨晚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并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

师]: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海口、北京、哈尔滨、上海四个城市的天气情况。

生]:回答:师]:海口每天的天气是否都一样吗?生]:回答:师引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板书)[新知识传授]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

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一、锋与天气1.气团师]:要了解锋的形成,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

生]:回答。

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气团一般很大,单个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百万平方千米;“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是由空气组成的。

师]:根据温度差异气团可分为哪两类?生]:回答2、分类:冷气团、暖气团(板书)师]:单一的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

如果是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动画演示:锋面及天气图。

师]: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狭窄的交界面;这个交界面叫什么?生]:锋面。

师]:读课本图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什么?生]:锋线。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2. 教学重点: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地图、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讲解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近期我国发生的典型天气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高压和低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2. 锋面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3.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 答案:(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表面形成高压和低压区域。

特点:高压区域气压高,天气晴朗;低压区域气压低,天气阴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内容包括: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天气系统的知识分析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象图表、PPT课件。

2. 学具:地图、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1)介绍气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讲解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介绍气旋、反气旋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4. 例题讲解:(1)分析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天气。

(2)探讨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天气现象属于哪种天气系统:A. 暖锋过境 B. 冷锋过境 C. 气旋 D. 反气旋(2)分析我国某地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预测可能的天气系统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气团概念、分类及特点2. 锋面形成、分类及影响3. 气旋、反气旋形成、特点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特点。

(2)分析我国某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判断可能的天气系统影响。

2. 答案:(2)根据天气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天气预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复习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尝试分析背后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2.分析以下天气图,识别图中的天气系统,并描述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附上相关天气图,以便学生分析)
3.针对以下天气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但在天气系统这一章节,学生对气旋、反气旋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天气图、解读地理信息方面能力有待提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设计分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基础知识,巩固概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大思维训练力度,提高分析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模拟天气播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5.创设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2.模拟天气播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模拟天气播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天气系统的类型、特点和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5)课后作业
布置与天气系统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组近期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2.练习题类型: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气候与气象”,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1. 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3.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的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天气图表;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讲解:a.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b. 介绍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c. 分析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图表,让学生分析不同天气系统下的天气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关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常见天气系统及天气现象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 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3.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b. 描述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c. 分析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举例说明。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学会分析天气系统,提高生活品质。

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期的天气系统,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运用运动会期间天气变化情况引入。

师:这是大连地区自9月23日到10月3日的天气变化情况,请从气温的天气情况猜测一下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生:(据现实情况回答)师:这种天气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弄清其中的道理。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推进新课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板书)一、锋与天气师: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生:气团是指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密度、湿度、温度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

根据物理性质的差异,我们将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我们来看一下冷暖气团的性质比较。

(表展示比较冷暖气团性质的差异)师: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动画演示)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回答老师提问)师:冷暖气团相遇时,它们的交界面与地面关系是怎样的?生:(集体讨论)。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是倾斜的。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两侧,哪个是冷气团,哪个是暖气团,为什么?生:因为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所以在交界面下方一侧的气团是冷气团,在交界面上方一侧的气团是暖气团。

师:很好。

谁来回答一下,什么是锋?生: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师:很好。

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有什么不同呢?生暖气团的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冷气团的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

师:正确。

那么一上一下不同性质的气团会稳定存在吗?生:不会。

师: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锋面附近会造成什么样的天气呢?(动画演示)锋面附近天气生:(合作探究)锋面附近会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

师:你看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还是在暖气团一侧?生: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师:要特别注意: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只出现在锋面附近。

(动画演示)冷、暖锋动态移动过程图1 冷锋天气图2 暖锋天气师: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冷暖锋是怎么形成的呢?图1、图2两图中冷空气和暖空气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其结果如何?生:图1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

图2冷空气被迫后退,说明暖空气强大,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

生:都有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

师: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会形成云雨天气。

冷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前。

最好记的还是: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对于冷锋来说,冷气团在锋的后面,而暖锋的师:冷暖锋面的坡度及符号有何不同?锋线凸出方向有何特点?生:(合作探究)冷锋面的坡度较大,符号是三角形;暖锋面的坡度较小,符号是半圆。

冷暖锋的锋线凸出方向都与锋面移动方向一致。

(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冷暖锋的形态和符号不同,产生降水的区域也不同。

那么,当一冷锋或暖锋经过我们这里时,我们将感受到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呢?(板书)1.冷锋与天气(动画演示)冷锋动态移动过程图3 冷锋天气(投影文本)观察城市在冷锋过境前、过境时以及过境后受什么气团影响,天气怎样?提示:从气温、气压、天气情况考虑。

生:(合作探究回答)冷锋过境前,城市还在暖气团的控制下,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正好移动到城市区域时,应该是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压也有所升高;当冷锋过境之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的暖气团,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师:冷锋过境的天气情况我们讨论了,你能不能尝试完成暖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呢?生:(合作探究,找同学作为主动播报)师:(动画演示)暖锋动态移动过程图4 暖锋天气师:(总结归纳)过境前城市正处在冷气团的控制之下,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暖锋正在过境,由于暖锋移动的速度较慢,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当暖锋已经移出该城市时,此时正受暖气团的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师:总结一下冷暖峰过境时的天气特征冷气团运行暖气团运行甲(锋前天气)乙(过境时天气)丙(锋后天气)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冷气团后退暖气团主动冷气团控制,云层加厚,多气温升高,气(小结)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

如:冬季及秋末、初春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都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冷锋,以及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暖锋,如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又会形成什么样的锋呢?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呢?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时候,会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就会在一个地区停留或来回摆动,会给当地带来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板书)3.准静止锋与天气师:初夏时,冷暖气团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阴雨天气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俗称“梅雨”。

师:梅雨季节过后的7、8月份,长江流域的天气又是另一番景象,往往是艳阳高照,天气晴热,又称“伏旱”,它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还有夏秋季节的台风,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推进新课师:我们来复习一下什么是低气压、高气压、高压脊和低压槽?(板书)1.低压、高压(投影)教材图2.21师: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低气压。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高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连线叫脊线,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师:而高压低压是针对起来来说的,如果我们从气流的角度来看,分析一下高压、低压四周的气流流动状况。

师:北半球和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因此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旋。

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是顺时针辐合师:北半球和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因此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反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是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反气旋是逆时针辐散。

(动画演示)北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三维运动师:低压中心气流不断辐合(气旋),越聚越多的空气将往哪里去呢?高压中心气流不断辐散(反气旋),空气将从哪里过来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设想与推断)生: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中心空气被迫上升(上升气流),当气流升至高空时,又会向四周流出;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气流)。

师请大家观察动画,总结填表。

(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气旋反气旋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气流方向垂直方向低压上升高压下沉水平方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师:低气压、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给大家总结了两个方法。

右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右手表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左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左手表示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探究活动师:假如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呢?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总结提出结论。

探究结果:生: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空气上升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生: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

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天气。

师:可见气压的分布导致空气的流动,气流的运动影响天气的形成。

那么当这些气流有了冷暖之分,在低压系统中就有了锋面气旋,那么锋和气旋结合在一起会怎样呢?我们接着来看——锋面气旋。

在低压(气旋)的低压槽位置,两侧气流向中间流动,那么由于北侧的位置的空气相对于南侧位置的空气温度低,所以就是冷暖气团在低压槽附近相遇,形成锋。

请大家看图判断,图中所示的低压槽附近形成的锋都是什么性质的锋?生:C位置形成的是冷锋,E位置形成的是暖锋天气系统。

师:你能否通过所学的锋面系统的知识分析一下C、E位置的天气变化特征呢?生:师:以北半球为例生:气旋过境时,中心地区云量增多,常见阴雨天气。

北半球气旋东部刮偏南风,因来自低纬气温高,水汽含量多,所以多云雨。

西部刮偏北风,空气来自高纬,降水少,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影响我国的气旋有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常见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高气压反气旋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的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不再陌生,更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指导生活。

板书设计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低压、高压2.气旋、反气旋、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