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汽车运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汽车运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汽车运用工程学Engineering of Automobile Application课程代码:901120749学时数:48 学分数:3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在综合应用现代汽车技术和管理学方法基础上,讲授如何充分发挥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以“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运行,使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运用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汽车经营管理等技能知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掌握国内外汽车技术和汽车运用工程的发展进程及水平。

重点掌握汽车运用与管理工作的内容及影响汽车运用和管理因素。

1.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现状;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前景。

2.汽车运用的条件:动力条件;道路条件。

3.汽车运用工程展望:前景展望;发展趋势。

4.课程的任务与要求:课程任务;课程要求。

第二章汽车的动力性(6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评价汽车动力性能指标。

掌握汽车动力平衡方程式、平衡图及影响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与指标。

重点掌握汽车动力性的合理运用。

1.汽车动力性能的评价指标:加速性能;平路上最高行驶速度;最大爬坡角度。

2.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

3.汽车行驶驱动的附着条件: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附着率。

4.影响汽车动力性因素及动力性分析:影响汽车动力性因素;动力性分析。

5.汽车动力的合理运用:发动机动力性;汽车动力合理运用。

6.汽车的动力性试验:测试仪器设备;动力性试验方法。

第三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6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燃油的经济特性。

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重点掌握影响汽车燃油经济特性的因素及节油技术。

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每千克燃油行驶里程。

《汽车运用工程》课件

《汽车运用工程》课件

讨论了汽车运用工程师在设计、生产和测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2
解决方案的案例研究
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解决汽车运用工程中的挑战。
3
最佳实践
分享了一些在汽车运用工程中的最佳实践,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汽车品质。
汽车运用领域简介
1 汽车运用工程的定义
解释了汽车运用工程的概念和其在汽车行业 中的作用。
2 汽车运用领域的重要性
强调了汽车运用工程在确保汽车安全、性能 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性。
汽车运用工程案例研究
1
实际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向你展示汽车运用工程在解决问题和优化汽车性能方面的应用。
2
成功案例分享
分享了一些汽车运用工程成功案例,展示了其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数据和趋势分析
使用数据和趋势分析来揭示汽车运用工程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汽车运用工程的工具和技术
软件和硬件工具
介绍了在汽车运用工程中常用的软件和硬件工具,用于设计、测试和模拟。
结构和模型分析
探讨了汽车运用工程中用于分析汽车结构和模型的工具和技术。
汽车运用工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

汽车运用工程师面临的挑战
《汽车运用工程》PPT课 件
欢迎来到《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的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汽车运用领域的重 要性、案例研究、工具和技术以及挑战与解决方案。让我们一起探索现代汽 车工程的奥秘吧!
课程介绍
目标和学习目标
明确了解本课程的目标和你将学到的知识和技 能。
课程内容和结构
概述了本课程将涵盖的主题和课程结构。

汽车y运用工程 课程实习+大纲

汽车y运用工程 课程实习+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总学时/周数(或天数):一周其中理论学时/实习学时:0周/1周学分:1学分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一、实习目的汽车运用工程课程实习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

通过驾驶实习,初步了解汽车的使用性能,了解各种驾驶操作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基础。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1.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等交通法规。

2.熟悉小型汽车驾驶的基本知识。

3.熟悉汽车的使用维护常识。

4.具备汽车驾驶的独立操作基本技能。

5.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模拟道路上,掌握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掌握小车(科目二)场地5项和(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的操作。

三、实习地点及进行方式1.实习地点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A08-609汽车驾驶模拟实验室2.进行方式学生首先通过科教片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和车辆管理法律、法规及安全规章常识,在熟悉小型汽车驾驶的基本知识后,分组在汽车驾驶模拟器上进行独立操作。

实习期间,应有实习指导教师现场指导。

四、实习教学内容1.汽车驾驶姿势及操纵机构的使用(1)驾驶姿势驾驶人的坐姿应该自然,不要紧张,身体过于紧张向前倾斜的坐姿会迅速使驾驶人疲劳,且有害于健康,过于自由放松的坐姿会分散注意力,以致遇到危险时,不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

正确的坐姿是:端正自然,双手掌握转向盘,两眼向前平视,看远顾近,注意两旁,身靠后背垫,胸部挺起,两膝放开,脚放在离合器旁边和加速踏板上,初学者必须端正姿势,以养成正确驾驶的习惯。

(2)操纵机件的运用a、转向盘;b、变速杆;c、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d、手制动杆练习;e、发动机起动、熄火练习。

2.汽车起步起步要平稳。

起步时离合器和加速踏板配合要求:“左脚快松听声音,音变车抖稍一停,右脚平稳来加油,左脚慢,车前进”。

《汽车运用工程A》、《汽车理论》、《车辆行驶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A》、《汽车理论》、《车辆行驶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A)》、《汽车理论》、《车辆行驶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名称:汽车性能道路实验Road Test of Automobile Performance二、实验性质:非独立设课三、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市场营销汽车服务四、采用教材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郭荣庆、杜久富,汽车性能道路实验指导书,2005年五、学时学分汽车运用工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总学时90;学分4;实验课学时8。

汽车理论、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专业、交通安全专业课程总学时68;学分4;实验课学时6。

车辆行驶理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总学时60;学分4;实验课学时8。

六、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表(1)序号1、2、3、4、5项适应交通运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汽车服务专业(2)序号2、3、4、5、6、7项适应车辆工程专业(3))序号2、3、4、6、7项适应交通安全专业七、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汽车性能道路实验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的物理、力学、机械原理、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汽车检测等知识,并通过汽车性能道路实验,使学生了解汽车性能道路实验的具体内容、方法及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与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和编写实验报告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加深对所学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技能。

八、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一:汽车结构及特性参数测定1.实验内容:汽车外廓尺寸、质量参数及技术特性参数测量2.实验要求:要求学生综合汽车结构、汽车理论课程知识,熟悉汽车主要结构参数和特性参数的定义,并能正确的进行测量。

实验二:汽车滑行1.实验内容:高速滑行、低速滑行;测量滑行时间、滑行距离,滑行阻力;计算阻力系数;2.实验要求:了解五轮仪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滑行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分析车辆调整技术状况,写出实验报告。

汽车运用工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汽车运用工程原为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的专业主干课程,其特点是将汽车理论与汽车运用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内容体系。

其中汽车运用工程I是交通运输类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土建)的专业基础课,而汽车运用工程II则是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

因此,教学大纲分成I和II两部分。

另外,汽车市场营销、在用汽车评估、机动车保险也是汽车运用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限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讲授。

这三章作为课后阅读材料,供读者自学或参考。

汽车运用工程 I(汽车理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是交通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为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各种专用车、合理使用、管理汽车以及正确地进行汽车试验等创造条件。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分析汽车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密切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指出正确设计、合理使用汽车以及科学有效地试验汽车的基本途径。

三、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绪论汽车运用工程I的研究内容;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及评价。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汽车的功率平衡。

第二章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因素。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发动机功率的选择;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最大传动比的选择;变速器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典型制动过程;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基本概念;轮胎的侧偏特性;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简介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运用工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档旨在介绍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第二版的教学设计,为汽车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常见工具和方法;3.学会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设置本次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1.汽车运用工程概述:介绍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2.汽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介绍汽车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3.汽车运动学基础:介绍汽车的运动学基础,包括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4.汽车动力学基础:介绍汽车的动力学基础,包括引擎、传动系统等;5.汽车控制系统:介绍汽车的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等;6.汽车诊断和维修:介绍汽车的诊断和维修方法。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的知识;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知识的应用;3.讨论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工程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课程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通过出勤情况、课堂发言、参与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2.作业考核:通过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评估: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本课程提供以下资源:1.课件:提供全套课件,包括课程介绍、讲义、案例分析等;2.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操作;3.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多本参考书籍,增加学生对汽车运用工程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会全面了解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节奏,旨在完善汽车工程师的培养体系,提高汽车工业的质量和效率。

《汽车运用工程》自考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自考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汽车运用工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独立本科段) 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汽车运用条件的特性、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其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地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来较大地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 深刻理解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这五大汽车指标的概念、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熟练掌握汽车在走合期、高温、低温、高原、山区、坏路和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3. 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4. 掌握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第二章汽车动力性第三章汽车使用经济性第四章汽车行驶安全性次重点章节:第五章汽车的公害第七章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第八章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第九章汽车使用寿命普通章节: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六章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了解汽车运行工况的主要参数,掌握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同时掌握汽车使用的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

难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1. 气候条件2. 道路条件3. 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4. 运输条件5. 汽车运用水平6. 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第二节汽车运行工况汽车运行工况的参数。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01409修订)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英文): Automobile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到汽车在行驶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2、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以及行驶安全性等性能指标,了解汽车的主要排放指标,了解汽车在不同气候和道路条件下行驶使用性能的化,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4、课程类型:专业课5、先修课程:汽车构造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1、实验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汽车几大评价指标中的某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全过程。

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某某汽车动力性指标计算;设计内容:1.选定动力性计算时所需的参数2. 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曲线3、计算最高车速4、计算最大爬坡度5、计算最大加速度三、学时分配表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参考理论教学的要求,理论教学的重点即是考核的考察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3.考试时间:90分钟4.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填空20%、判断题20%、名词术语20%和计算或问答题40%。

题目难易比例为1:3.五、课程参考资料1.教材:《汽车运用工程》,高延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7月第3版2.参考书:《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运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起本
课程代号:28655
学时: 64学时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
《汽车运用工程学》是自学考试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运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汽车运用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中。

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使用性能试验方法、汽车合理使用和汽车检测的基本技能。

4、课程类型:专业课
5、先修课程:汽车原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1、实验
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
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
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汽车几大评价指标中的某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全过程。

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某某汽车动力性指标计算;
设计内容:
1.选定动力性计算时所需的参数
2. 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3、计算最高车速
4、计算最大爬坡度
5、计算最大加速度
三、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参考理论教学的要求,理论教学的重点即是考核的考察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填空20%、判断题20%、名词术语20%和计算或问答题40%。

题目难易比例为1:3.
五、课程参考资料
1.教材:《汽车运用工程》(第五版),许洪国,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年6月第5版2.参考书:《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