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病句、词语、标点、连贯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语言运用(病句、标点、衔接)(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语言运用(病句、标点、衔接)(含答案)选择题1.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为更好响应“双减”政策,学校分教研组召开了政策研讨会并提出了具体的落实方案。
B.本次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考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复习。
C.在观看电影《长津湖》的过程中,不时使我们留下感动的泪水。
D.如今初中生近视情况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答案】A【解析】B.一面对两面,可删去“是否”;C.缺少主语,可删去“在……中”,或将“不时使我们留下感动的泪水”改为“我们不时留下感动的泪水”;D.“是由于……的原因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或“由于”;故选A。
2.将下面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世说新语》就具有这一优点。
②“言虽简略,理皆要害”是中国传统史著崇尚的叙事风格。
③这段文字极简练,然而恒、王二人傲视礼法、洒脱不羁的风度却已跃然纸上。
④例如书中描写恒伊为此前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笛,演奏完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A.①④②③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语段的内容是关于中国传统史书的叙事风格。
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②是中心话题,是总领句。
接着,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①句中的“这一优点”指代的是②句中“言虽简略,理皆要害”。
并且由③、④两句中的恒、王两位关键人物可以判断。
③的“这段文字”紧承④句的“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故应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C。
..A.国家建立健全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使用、分析、收集工作。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广州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答案】B【解析】A.语序不当,将“使用”与“收集”调换位置;C.搭配不当,“现状”与“提升”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改观”;D.缺少主语,可将“在”和“后”删去,或在“可以”前面加“商家”;故选B。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语病、连贯 解题技巧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语病、连贯解题技巧与专项练习题2018年高考开始,试卷最大的题型变化就出现在语言文字运用的第17、18、19题,这3道选择题完全颠覆了高考语文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不再是单独成题,而是将语病、成语、连贯这3个考点放在一个语段中进行考查。
2020年高考应当依然这种题型。
一、成语:(一)成语题解题方法: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先易后难,逐项排除定答案。
(二)熟记易混易错成语:回看三维设计“微积累”201页“清单一练中辨清近义成语”二、语病:(一)解题策略(二)运用“三查”初判断:查主干、查枝叶、查逻辑(三)熟知病句6大类型,锁定病症“在哪里”: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并列不当、自相矛盾、否定失当、强加关系、不合事理、数词使用不当)三、连贯:常考的3大题型连贯题无论怎么考,可以说是变型不变质,都是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考查。
(一)常考3大题型1.语句复位:选择题,文段设题,一个内容四个句式选恰当一句。
2.语句排序:选择题,单独设题,五个句子排列组合。
3.语句补写:简答题,单独设题,字数限制补写。
(二)通用技法:结合上下文找依据排除、补写(三)“连贯”解题6大“着眼点”着眼点一:话题是否一致着眼点二:逻辑或事理是否相承着眼点三:前后是否呼应着眼点四:意境是否协调着眼点五:句式是否恰当着眼点六:音节是否和谐(四)“4步骤”速解补写句子题附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广东佛山5月考)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一个的过程。
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
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理体系的问题,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
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复专题集训提升练五十二病句词语标点连贯综合训练二含解析

(通用版)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五十二病句、词语、标点、连贯综合训练(二)(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病句、词语、标点、连贯综合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桔祥物之一。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生活幸福美好;葫芦吸收万物精华,寓意着健康长寿;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意味“子孙繁茂〞;葫芦上下球体________,符合“和合〞的理念;葫芦“大肚小肚〞,代表着“能容〞的胸怀。
葫芦代表的桔祥文化是________的。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
历史文献显示,( ),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________。
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________,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
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其核心理念开放包容也与许多国家的葫芦文化息息相通,因而赢得沿线各国的支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浑然一体多极化验证说明B.浑然天成多样化证实说明C.浑然一体多极化证实说明D.浑然天成多样化验证说明【解析】选B。
浑然一体: 融和成一个整体。
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
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第一处强调葫芦上下球体完美自然,应该用“浑然天成〞。
多极化:使变为有两个以上的重心。
多样化:多种多样。
第二处强调葫芦代表的桔祥文化多种多样,应该用“多样化〞。
验证:经过检验得到证实。
证实:确认,证明。
第三处强调是证明的意思,应该用“证实〞。
说明:解释清楚,讲明白;说明原因。
说明:表示清楚;比拟确切地指出。
第四处指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比拟确切地指出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应该用“说明〞。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连贯》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连贯》练习含答案题组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1分)瘦西湖其实不瘦,有着七百多亩的宽阔水面,只是腰肢细长,故称瘦西湖。
瘦西湖是扬州城市的灵魂,有了瘦西湖,扬州人就有了骄傲的资本。
因为,瘦西湖实在是美,美得都不知道用什么词去形容和装饰。
碧水上绿树成荫,绿树下芳草萋萋,芳草里鲜花盛开。
还有一座座长虹卧波,一架架水车戏水,一处处亭树斜阳。
烟雨蒙蒙时,若有一叶扁舟划来,那扁舟划开的就是一幅更加迷离的画,载来的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
船是水的亲戚,①________,却一辈子都没吃够;船赶一辈子的水路,②________。
船的骄傲就是祖祖辈辈都与水为伍,都为水而生。
船也因为这条水有了说不尽的荣华富贵,道不尽的幸福人生。
这里的船承载过多少历史文化名人。
想当年,许多文人墨客,就是一边看船剪开一线水波,一边听风撩过一片白云,茶里煮诗,诗里烹酒,酒里弹弦,弦里和歌,歌里曼舞,留下佳话,唱和古今。
“二十四桥春水绿,兰桡随处傍花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些诗句里的二十四桥,就是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也就是我说的一座座卧波长虹。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
”戴礼帽的回答。
B.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C.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答案】C【解析】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说话中断。
B.语意未尽。
C.列举的省略。
D.引文省略。
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船吃一辈子的水②(却)一辈子也(都)没有赶完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想当年,许多文人墨客,就是看船、听风、煮茶、吟诗、喝酒、弹弦、唱歌、跳舞,留下佳话,唱和古今。
高考语文病句成语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成语病句综合训练1、答案 B解析A.“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可改为“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B.“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平常了。
C.“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应为“自行其是”,意思是独自去做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味固执己见。
D.“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不能形容环境恶劣。
望文生义了。
2、答案 D解析A项,“首当其冲”是最先受到攻击或打击的意思。
这里应为“势不可挡”。
B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
设置陷阱为望文生义。
C项,“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能用来指没有才能和本领。
此处望文生义。
D项,“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这里形容歌声,符合语境。
3、答案 A解析A项,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B项,望文生义,“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C项,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望文生义。
D项,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
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4.答案 B解析A项,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B项,值得加以圈点,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
本义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C项,沸反盈天,意思是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D项,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5.答案 A解析秀色可餐:既可以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又可指景色非常优美。
B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应改为“不以为然”。
C项,“杳无音信”指没有一点消息,此处应改为“无影无踪”。
D项,语焉不详:指虽然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望文生义。
6.答案 B解析B项“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结构细巧。
2019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连贯、标点符号及答案详解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连贯、标点符号及答案详解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
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甚至被社会遗忘。
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的工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17.D 18.D 19.C【17题详解】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生机”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后一空为“约束”,由此推知为“修身养性”的工具。
高考试题分类成语病句衔接汇编含答案

高考试题分类成语病句衔接汇编含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成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D【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成语的数量和对成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成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
本题选用了常见常用的成语,提供的语言环境比较通俗浅显,为答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依据。
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
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
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如: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如: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望文生义。
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
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奔走:奔跑。
呼号:叫喊。
出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
语言连贯对点专题训练(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全考点覆盖(全国通用)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连贯对点专题训练题组一句子连贯选择题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答案C 解析从前文来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
A、B、D三项的主语都是“小岛”,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A、B、D三项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应排除。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国网络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了大量的写手,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许多网络写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格调不高,不能反映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而是遵循一种“快感机制”,供大众“悦读”。
这其实是价值错位、急功近利的表现。
网络写手应该摆正心态,自觉跳出“作品点击量”的桎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B.热衷于追名逐利,出现了浮躁情绪,偏离了文学初心C.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出现了浮躁情绪D.偏离了文学初心,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答案 A 解析“出现了浮躁情绪”是内心变化,“热衷于追名逐利”是外在表现,“偏离了文学初心”是最后结果,三者的语序不能颠倒。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篆刻艺术对我国文人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书、画、印的结合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特点。
(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与高雅,其不只是篆刻技法的具象表现,更是文人主体思想意趣的抒发与吐露,是文人个性、内心情感的外化。
A.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一定程度上在篆刻艺术上体现B.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一定程度上通过篆刻艺术来体现C.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D.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得以体现答案C 解析根据括号后面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与高雅”可知,括号内所填语句的主语应为篆刻艺术,故排除A、B两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病句、词语、标点、连贯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题。
(9 分)《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顶峰” “空前绝后的文言小说巨著”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等等 ,好则好矣 ,美则美矣 ,奇则奇矣 ,却被普遍认为难读难懂。
怎么办 ?对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 , 突破阅读瓶颈 , 让经典走向大众 , 。
王咏赋的《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便堪称一部应手的工具书。
这部书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 , 对文本处理和编排方式做了 ____ 的改动 ,给《聊斋志异》换了个新装。
作者经反复摸索 , 决定围绕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 ,把全书 497篇作品分成四集 ,每集约 100 篇以上 , 界限清晰。
此举使全书变得条理分明 , 为读者“各取所需”、深入研究提供便利。
分类之外 , 王咏赋还按现代小说书写习惯给《聊斋志异》分段分节 , 给每篇作品添加副题 , 用夹注方式注解难点 , 还试着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对《聊斋志异》进行逐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开这部书, 读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 , 却全无读一般古籍时的_____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势在必大刀阔斧点评生涩感B.当务之急大刀阔斧点评生僻感C.当务之急伤筋动骨评价生涩感D.势在必行伤筋动骨评价生僻感【解析】A。
势在必: 不能躲开或回避 ; 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 , 必须采取行动。
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第一处强调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 , 必须采取行动 , 应该用“势在必行” 。
大刀阔斧 :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 , 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伤筋动骨 :指身受重伤 ,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第二处强调对文本处理和编排方式做了果断的改动, 应该用“大刀阔斧”。
点评 : 指的是对别人的行为艺术加以评价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意见等。
评价: 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第三处强调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对《聊斋志异》进行逐篇评价 ,应该用“点评”。
生涩感 :不流利、不纯熟的感觉。
生僻感 : 不常见、不熟悉的感觉。
第四处强调全无不流利、不纯熟的感觉 , 应该用“生涩感”。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聊斋志异》如此一来变为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的普及读物。
B.《聊斋志异》如此一来变为普及读物, 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
C.如此一来 , 《聊斋志异》变为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的普及读物。
D.如此一来 , 《聊斋志异》变为普及读物 , 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
【解析】选 D。
“如此一来”放在最前边 , 呼应上文 , “现代人”做后一句的主语 , 与下文“翻开”的主语一致 , 这样上下贯通自然。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决定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 为唯一标准 ,把全书 497 篇作品分成四集 ,每集约 100 篇以上, 界限清晰。
B.决定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 为唯一标准 ,把全书 497 篇作品分成四集 ,每集 100 篇以上 , 界限清晰。
C.决定围绕“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 为唯一标准 ,把全书 497篇作品分成四集 ,每集 100篇以上, 界限清晰。
D.决定围绕“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 把全书 497 篇作品分成四集 , 每集约 100 篇以上 , 界限清晰。
【解析】选 B。
“约⋯⋯以上”不合逻辑 ,据此可排除 A、D两项 ; “围绕⋯⋯为唯一标准” 搭配不当 , 据此可排除 C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6题。
(9 分)鸿蒙 ,语出《庄子·在宥》篇 :“云将东游 , 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 ,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 ,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
鸿蒙即元气也。
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 ,这与老子“返本复初” 的概念 _____ 。
近日 , 华为自主 _______ 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
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 , 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 ,用上了一本《山海经》 : 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
其实 ,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 ______ 。
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 , 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 , 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作“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
激动 , _______ 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 , _______ 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
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 , 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
如今 ,中国有了鸿蒙系统 , 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见仁见研究俯拾即是不仅是而且是B. 不谋而合研发比比皆是不仅因为更因为C.见仁见智研究比比皆是不仅是而且是D.不谋而合研发俯拾即是不仅因为更因为【解析】选B。
不谋而合 : 意思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 , 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见: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显然“不谋而合”更合语境。
研究 : 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研发 : 研究与开发。
因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 , 所以应为“研发”。
比比皆是:意思是到处都是 ,形容极其常见。
俯拾即是 :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 ,又十分容易得到。
后两空的虚词选择 ,从语境推知 :两个分句都是“激动”的原因且有递进关系。
“不仅因为⋯⋯更因为”更为顺畅。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 , 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 , 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C.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 , 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 , 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的。
【解析】选 D。
画线句子的语病是句式杂糅。
修改时 , 可删去“⋯⋯的构成” , 也可将“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的组成的”改为“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
A 项, 句式杂糅的语病并没有消除 ;B 项, 虽然消除了句式杂糅的语病 , 但偷换了主语 , 改变了语意 ;C 项,不但没有消除语病 , 还改变了句子所表达的原意。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 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B.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 , 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 , 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 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解析】选 A。
解答本题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 , 以及语意上的暗示。
上文是“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 ,后文是“激动 , 不仅仅⋯⋯” ,因此,所填句子的结尾词语以“激动” 为佳。
这样可排除 B、C两项,D 项, “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说法过于绝对。
加固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题。
(12 分)4月27日, “华龙一号”福清核电 5号机组比计划提前 50 天启动冷试。
( )。
这是对整个反应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考验。
28 日,试验一次成功。
这标志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顶住“高压” , 顺利通过检验机组性能的一次“大考”。
“华龙一号” 是由我国中核、中广核集团老中青三代焚膏继晷 , 历经十余年的艰辛 ,研发出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品牌。
研发过程中 , 中核集团基于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调试、建造、运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 ,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的设计理念 , 充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岛核事故反馈经验, 使该核电品牌具有完善的严重事故解决措施。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 , “华龙一号”在设计方面_________ , 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 的安全设计理念 ,采用 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 ,全面贯彻了“纵深防御” 的设计原则 ,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华龙一号” 因成熟而优秀的技术水平 _______ , 并被很多国家采用。
目前, 我国已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近 20 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中国核电正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急速超越 , 现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 , 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 , 以检查其安全性能 , 这就是冷试B.冷试是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 , 以检查其安全性能 , 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进行C.冷试是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 , 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 , 以检查其安全性能D.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 , 为检查系统安全性能 , 使其承受试验高压 , 这就是冷试【解析】选 C。
上文强调的重点“冷试”应该做主语 ,A 、D项排除,B 项的连贯性不如 C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集思广益汲取匠心独运名闻天下B.集思广益吸取独出心裁名冠一时C.博采众长汲取独出心裁名闻天下D.博采众长吸取匠心独运名冠一时【解析】选 C。
博采众长 : 指广泛采纳各家的长处。
集思广益 : 指集中群众的智慧 , 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第一处指广泛采纳各家的长处 , 应该用“博采众长”。
汲取 : 比喻像吸取水分一样地吸取有用的东西 ,侧重于提取、取得。
一般只用于抽象事物,词性比较文雅庄重 ,通常出现在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 , 口语中一般不用。
吸取: 指吸收采取 ,侧重于吸收 ,可用于抽象或具体的事物。
“吸取”较通俗 ,除了书面语之外 , 在大众口语中也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