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复习1-1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练习
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物质的分类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1 物质的分类[学业达标]1.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⑤氧化物4.雾霾天气,就是“气溶胶细小粒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件”。
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B.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分散系分为9种C.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D.气溶胶不能透过滤纸5.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不同而有规律地摆放。
做“硫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图所示。
某同学取用KOH溶液后应把它放回A、B、C、D 四处中的( )6.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食盐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7.晚自习的课间,同学们站在四楼上,可以看到市里的空中有移动的光柱,这就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B.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C.利用丁达尔现象可鉴别胶体和溶液D.胶体经短时间静置后会产生沉淀8.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9.[2022·北京老城区模拟]下列图示的混合物不属于胶体的是( )10.有关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溶液C.为了加快反应,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制备Fe(OH)3胶体,加热过度没有影响D.不可以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备Fe(OH)3胶体[等级突破]11.如图是按一定的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种分类方法可形象地称为树状分类法B.标准1是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C.标准2是根据所含物质的性质D.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12.(双选)在1~100 n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1-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分散系 73张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________(或________)的同一类原 子的总称。 2.分类: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________态和 ________态,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 ____________(由多到少的顺序)。
高考化学总复习
3.(1)金属 水
非金属
(2)①碱
盐和水
②酸
盐和
4.(1)化合反应 (2)氧化还原以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知识点2: 1.(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粒直径的大小 溶液 浊液 胶体 液溶胶 固溶胶 (3) 工 (2)微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3.氧化物的分类 (1)按组成元素:氧化物分为________氧化物和 ________氧化物。 (2)按氧化物的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能与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 化物。 如:SO2、SO3、SiO2、CO2、P2O5等。
江 苏 教 育 版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课时1
高考化学总复习
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江 苏 教 育 版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 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 质、弱电解质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精品讲义第01讲物质的分类例题与练习

第01讲物质的分类知识导航模块一物质的分类知识精讲一、同素异形体1. 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 实例:金刚石、石墨和C60;O2和O3;红磷和白磷。
3. 产生原因:(1)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2)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思考与交流: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易错提醒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
二、物质的分类方法1.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氧化物的分类(1)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SO2+ H2O === H2SO3;SO2+ 2NaOH === Na2SO3 + H2O(2)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相应价态的碱,或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Na2O + H2O === 2NaOH;Na2O + 2HCl=== 2NaCl + H2O明辨是非(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2)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易错提醒(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2.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明辨是非(1)Na2SO4、KNO3都是含氧酸盐()(2)HNO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3)Na2CO3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5)2Na2O2+2H2O===4NaOH +O2↑是置换反应()(6)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经典例题题型一:物质的分类【例1】(2021·浙江高一月考)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CO2属于A.碱B.碱性氧化物C.酸D.酸性氧化物【变1-1】(2021·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铁、四氧化三铁、烧碱B.氯气、纯碱、石灰水C.水银、空气、干冰D.二氧化硫、水蒸气、盐酸【变1-2】(2021·三台县芦溪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成是A.A B.B C.C D.D【例2】(2020·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SO4·10H2O是混合物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混合物肯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变2】(2020·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3】(2020·三亚华侨学校高一月考)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物质⎧⎪⎧⎨⎨⎪⎩⎩混合物溶液纯净物化合物C.化合物⎧⎪⎧⎧⎪⎨⎪⎪⎪⎩⎪⎨⎪⎨⎪⎪⎪⎪⎪⎪⎪⎩⎩有机物氧化物酸非氧化物无机物碱盐D.纯净物⎧⎧⎪⎪⎪⎨⎨⎪⎩⎪⎪⎩单质无机物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变3-1】(2020·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一月考)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等可将物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变3-2】(2020·抚松县第五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图示错误的是A.B.C.D.【例4】(2021·云南省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请对下列化合物:①NaCl、②HCl、③CaCl2、④CuO、⑤H2O、⑥Fe2O3进行分类:(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_______为标准分类,属于固体的是_______,属于液体的是_______,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胶体 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胶体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60分)1.化学在国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上,某隐形飞机表面就涂有一种由铁氧体、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组成的涂料。
上述这种涂料属于()A.纯净物B.混合物C.有机物D.氧化物2.电影长津湖催人泪下,志愿军精神永存。
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形成了光柱,该现象与下列哪种分散系有关()A.胶体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3.下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4605070120540间的关系是()A.同一物质B.同种化合物C.互为同素异形体D.无法判断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6.按照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法判断,HNO3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挥发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②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③⑤⑨D.①④⑤⑦⑧7.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直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是人们常用的消毒剂。
下列关于“84”消毒液及其主要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84”消毒液是纯净物B.NaClO属于氧化物C.NaClO属于盐D.NaClO属于碱8.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C.明矾净水的原因是Al3+可形成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D.实验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淀粉溶液9.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X为含氧酸、Y为酸、Z为化合物B.X为氧化物、Y为化合物、Z为纯净物C.X为强碱、Y为碱、Z为化合物D.X为非金属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Z为氧化物10.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高中化学第一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1.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单质的是:( ) ①分解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2.为防止缺碘,可在食盐中加入少量KIO 3,KIO 3属于( )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3.利用下列流程制取烧碱,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石灰石――→煅烧 生石灰――→水 熟石灰――→纯碱烧碱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分解反应4.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碱的通性的是( ) A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B .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 .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D .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5.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6.X 、Y 、Z 、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 +Y===Z +W,则X 和Y 之间不可能是( ) A .碱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盐与盐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7.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反应最多有( )A.4个 B.5个C.6个 D.7个8.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与CO2反应生成水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D.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9.如图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甲为CuO、乙为CO2、丙为H2OB.甲为C、乙为CO、丙为CO2C.甲为CaCO3、乙为CaO、丙为Ca(OH)2D.甲为H2SO4、乙为H2O、丙为H210.下列变化,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AgNO3→HNO3②Fe2O3→FeCl2③Cu→CuCl2④Cu(OH)2→CuCl2⑤Fe→FeCl3A.①② B.②④C.①④ D.③⑤11.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化b 一定是化学变化B .转化a 一定是化学变化C .转化b 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12.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B .TiCl 4+4Na=====高温Ti +4NaCl C .CH 4+H 2O =====催化剂△ 3H 2+CO D .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13.铜器会缓慢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二氧化碳和水。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1-1物质的分类课课时学案含答案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素养要求1.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和能力。
2.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分点突破一物质的分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1)单质①元素组成:单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②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________。
如碳元素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____;O2与________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等等。
(2)化合物相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H2O、H2O22.物质的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法①含义:根据物质的________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②实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2)交叉分类法从________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请将下列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3.分类的标准对同一物质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分类实例:对氧化物分类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的化合物 (1)按组成分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Na 2O 、CaO 、MgO非金属氧化物如CO 2、CO 、SO 2(2)按性质分[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单质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
()(2)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3)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4)树状分类法各级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5)HNO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6)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7)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高中试卷-1.1 物质的分类 练习(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1 物质的分类练习(解析版)1、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A.CO和CO2B.和C.C60和C70D.HCl和HClO【答案】C2.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不同而有规律地摆放。
做“硫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图所示。
某同学取用KOH溶液后应把它放回A、B、C、D四处中的( )【答案】D【解析】图示实验桌上药品A属于酸溶液,B是酸碱指示剂,C是盐溶液,D是碱溶液,而KOH属于碱。
3.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COC酸硫酸H2SO3D盐纯碱Na2CO3【答案】D【解析】A项,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B项,碳酸气应为CO2;C项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HNO3属于酸、含氧酸、一元酸、化合物。
高中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课时作业(一) 物质的分类

课时作业(一)物质的分类1.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冰与水B.铁丝与铁块C.金刚石与石墨D.CO2和COC[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A项、D项是化合物,B 项中铁丝与铁块性质相同,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B.化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C.混合物肯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纯净物不一定由分子构成(如金刚石等);混合物不一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钠等)。
] 3.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石墨B.干冰C.盐酸D.食盐水B[石墨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是由同种分子(CO2)构成的物质,而且CO2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
盐酸和食盐水分别是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水溶液,都是混合物。
] 4.下列物质采用树状分类法分类的是()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B.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C.氯化钠既是钠的化合物,又是氯化物D.氢氧化钙既是纯净物、化合物,又是碱B[树状分类法中不同类别之间有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在B项中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之间是并列关系,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与氧化物之间是从属关系;交叉分类法是采用不同的标准,对同类物质再进行分类,交叉分类法所涉及的不同类别之间是并列与交叉关系,A、C、D项采用的是交叉分类法。
]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硫酸与硝酸只有交叉关系C[化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硫酸与硝酸既有交叉关系(都是含氧酸),又有并列关系(一元酸、二元酸)。
] 6.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2009·南京质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
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解析]一定不是单质,有的有毒或不能吸收,不一定以分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上述物质中,只能笼统地称元素。
[答案] A2.()[解析23C项,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则C错。
D项中纯碱属盐,烧碱为NaOH属碱,氧化铝属两性氧化物,则D错。
解此类题目关键是明确分类标准和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 A3.2008年9月份,国家质检总局查出多家知名品牌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长期饮用易导致肾结石。
已知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为,下面对于其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铵盐B.属于混合物C.属于烃D.属于烃的衍生物[答案] D4.(2009·济宁质检)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体,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解析]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Fe2O3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
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阴极附近黑色加深,D错误。
[答案] B5.(2008·上海高考)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解析]有的假设不能用实验证实。
[答案] C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O3)B.加热胆矾生成无水硫酸铜C.漂白的草帽久置于空气中变黄D.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解析]A、B、C三项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而D属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
[答案] D7.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
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C.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D.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答案]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解析]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发生化学反应:CaO+H2O===Ca(OH)2,B项不正确;O3为氧元素的单质,C项不正确;CuSO4·5H2O是结晶水合物,是一种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D项不正确;区分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丁达尔现象,A项正确。
[答案] A9.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离子B.生成一种新分子C.生成一种新元素D.生成一种新单质[解析]化学反应涉及的变化是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或重新组合,而元素变为另一种元素是核内质子数的改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答案] C10.一瓶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A.一种单质B.一种化合物C.化合物与单质的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解析]只含一种元素,可能属于同素异形体,如由O2和O3组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
[答案] D11.(2009·苏、锡、常、镇四市联考)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 ①如CH 3COOH 中含4个氢原子,为一元酸,题中说法错误。
③根据分散质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错误。
②、④正确,故选D 项。
[答案] D12.(2009·郑州模拟)石灰在工农业生产和建筑业上有着重要用途。
用于生产石灰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其主要成分为A),在石灰窑中加热焙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B),并放出气体(C)。
生石灰在建筑上主要用做黏合剂,一般先使它“熟化”变成熟石灰(D),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成“沙灰”用于砌筑砖墙。
经过一段时间后,“沙灰”中的熟石灰变成另一固体物质(E)。
上述的A 、B 、D 三物质,依次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A .酸、碱、盐B .碱、盐、氧化物C .盐、氧化物、氧化物D .盐、氧化物、碱[答案] D13.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 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 2·6H 2O 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等等。
(1)写出制取干燥剂碱石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①②④B .②④C .①②④⑤D .全部(3)上述干燥剂中,不宜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的是________。
(4)上述①~④,其主要化学成分依次属于________(填写各物质所属的类别)。
[解析] 浓H 2SO 4是H 2SO 4与水的混合物,在物质分类中属于酸;无水氯化钙是纯净物;变色硅胶是SiO 2和CoCl 2的混合物;P 2O 5是纯净物;碱石灰是NaOH 、CaO 的混合物。
[答案] (1)CaO +H 2O===Ca(OH)2;Ca(OH)2=====△CaO +H 2O(2)B (3)⑤ (4)酸、盐、氧化物、氧化物14.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 2、SiO 2、CaO 、MgO 、Fe 2O 3、Na 2O 2。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
(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分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用_______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
[答案] (1)①SO 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②Na 2O 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2)CaO +SiO 2=====高温CaSiO 2(或MgO +SO 2=====△MgSO 3等其他合理答案) Na 2O 2+SO 2===Na 2SO 4 (3)(4)溶液 胶体 丁达尔效应15.(2009·青岛检测)有些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成灰所属的物质类型_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金属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碱性干燥剂(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禁止食用②可以食用③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④生产日期(4)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
用硅胶比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的优点是_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腐蚀性低②使用时间长[解析]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要善于运用化学视角,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小纸袋上除注明禁止食用外,还应注明生产日期,因长时间放置会失去吸水作用。
硅胶性质稳定,无腐蚀性,能较长时间使用。
[答案](1)①②④(2)CaO+H2O===Ca(OH)2(3)①④(4)①②16.(2009·云浮调研)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HI稀溶液,边滴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